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石原君,我们现在不是在讨论北方敌人的问题。我们要研究怎样解救松井大将在上海战场的困境,这是当务之急。”
“不知道整个作战计划,我很难提出意见。陆相不愿意说,那就算了。”石原莞尔直接沉默了。
杉山元了解石原莞尔是参谋本部的“英才”,诡计多端,对于战争史非常熟悉,钻研过中国古代兵法和德国现代的军事理论;就是他策划的“九一八事变”让帝国占领了支那的东北。从石原现在的问话里,杉山元看出来他实在待价而沽,要在结束对支战争的条件下,才肯献出自己的计策。如果石原在陆军省工作,竟敢这样对自己,一定要把他训斥一顿。可石原是参谋本部的人,和多田骏唱的是一个调子,背后还有载仁亲王,不能得罪。杉山元忍住心中的不满,思考了一阵子,才慢慢说道:
“石原君,不是我不愿意讲,我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地方为止。你是参谋本部的英才,大概已经想好了对策,快点说出来吧。”
“进行战争,必须首先拟定战略目标。正是因为没有目的和计划,盲目增援,才让帝国二十万兵力陷在上海的弹丸之地,就像盲人骑马乱闯。现在松井大将还要求增兵,还不确定打到什么地方为止,要我这个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蒙着眼睛骑上马一起乱闯吗?”
杉山元深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正是要用这个家伙,就放低一些姿态:“我从来都没有忘记北方的敌人才是帝国的主要对手,我也不主张对支战争无限扩大下去。可是上海的战争是中国方面主动挑起的,支那军队直接攻陷了我们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川少将也玉碎了。对上海的陆续增援也是不得已,我希望迅速打下上海,支那求和,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我这几日已经听过,那个叫华毕成的支那虎将,已经让帝国损失了两名将军,有机会也想和他过过招。不过可惜他现在已经不再上海了。”石原莞尔感慨完,继续说道“如果陆相肯定攻下上海,不再前进,我可以提出进攻上海的方案,把支那军驱逐出上海。”
“那太好了,石原君,快说吧!”杉山元有些迫不及待。
石原莞尔从黑乌乌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中国地图,平铺在沙发侧面的长桌上,杉山元和多田骏跟他过去,随着他的手指,在看地图上的位置。石原莞尔指着地图说:
“这是上海,这是南京,支那的国都。上海南面是杭州湾水域,这儿附近是金山卫。如果我军在金山卫登陆,直扑京杭国道,从中截断南京和上海的交通,上海几十万支那军便断了后路,支那人有再大的神通也只能撤退或者投降。”
多田骏望着地图,连声说好,高兴地问道:“不知道蒋介石在金山卫有重兵防守吗?”
“空军传回来的情报,这一带没有支那重兵防守。”石原莞尔回答。
杉山元望着地图上金山卫三个字,心花怒放,急切地问:“这条路线太好了,石原君是怎么知道的?”
“以前有人走过。”石原说完,脸竟然刷地红了,羞愧地没有说下去。
“谁?”
石原“唉”了一声,想说,又住口了。经不住杉山元一再追问,扭扭捏捏地说:“使我们祖先,乘支那的明朝末年之乱,曾经在这里登陆,抢掠支那的物资,支那人称我们祖先为倭寇。”
“倭寇?”杉山元听说过这个称谓,他勃然大怒,说:“胡说!这是对我大和民族的污蔑,非膺惩暴支不可!”
“我研究战史的时候,就注意到金山卫这个地点。看到松井大将的电报,我马上就想到金山卫。要是我们由国内组织一直精锐部队,从金山卫登陆,威胁上海支那军侧翼,日支两军胶着状态立马迎刃而解,支那军非溃退不可。”
“好!”杉山元下了决心说:“就这么办!把支那军全部消灭!”
太阳已经西下,漫天晚霞映在陆军大臣的办公室里红殷殷的,连杉山元的面孔也红通通的。
多田骏看杉山元决心下的这么快,又这么干脆,提醒道:“要不要和近卫首相商量一下?”
“这事,我们完全可以决定,不需要和首相商量,顶多出发前通知一下他就行了。”
“要上奏陛下吧。”
“这个……”杉山元几乎要脱口而出“不一定需要上奏!”,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他想如果不主动上奏天皇,载仁亲王也会上奏的,迅速改口:“当然要上奏陛下,上奏前对首相说一声。”
经过首相同意,天皇批准,杉山元和多田骏商量决定抽调第六、第十八和第二二四师团,加上冈崎支队,组成第十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率领所部,乘着运输舰,浩浩荡荡地向金山卫方向前进!
铁血抗日 99.第99章 四行仓库
蒋百里今天专门来找还在南京的华毕成,为的就是10月26日大场失陷后,蒋委员长下令上海作战部队反击收复阵地的事情。不过蒋百里现在提出来的问题绝对不是他这个大军事学家应该问的:“淞沪反击作战命令的成算能有几何?。
这明显是一个上位者问下属的问题,词句中的急切已然是一览无遗,在这个民国的人物里面,能请动蒋百里这尊大神替自己问这个问题的人还能有谁?
看来蒋委员长对上海的战事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可是老头子偏偏又不愿意表现出来,所以蒋百里只能冒着这么大的雨出现在华毕成的住处。
外面的天空是乌云翻滚,不时有闪电从空中划过,雨水汇集在地面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个湖泊,华毕成觉得自己挺佩服颐和路上的那些中央的特工人员,这样的鬼天气居然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前辈,我也不瞒你,淞沪战场的反击命令只怕是一纸空文。”
“知世贤侄如此悲观吗?最起码现在三军将士还是用命的。”
“坏就坏在这三军用命上,若是不用命,也许还不至于太糟,这一用命,怕是要大败了”
“何以见得!?”
华毕成从窗口转过身来,双目炯炯的看着蒋百里:“前辈,你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如今的淞沪是个什么样的局面,你是知道的。日本人已经不是8月时的日本人了,咱们也不是8月时的咱们了,这样的作战计划,要是放在刚开战的时候,松井石根怕是只能去跳海,可是如果要放在今天,晚辈说句犯忌讳的话,上海,怕是就要丢了。”
蒋百里浑身一震,其实当他看到这个反击命令的时候也是没由来的心头一颤,不过蒋百里设想的最坏的结果也没有华毕成此刻说出来的话这样的惊人。
上海就要丢了?!国防部可是刚刚下达了反击的作战计划,即使最终不胜,也不至于就会丢了上海吧?
要是换了别人说出这样的话,蒋百里大可以不往心里去,可是现在说这话的偏偏是华毕成,要知道他的这个年轻人在军事问题上面说的话还是让人信服的。
蒋百里忍不住继续出言反驳:“虽然这份攻击计划我也不太看好,不过,即使不能成功,日本人也应该没有能力将我们的几十万大军从上海赶出去。要知道市区的形势目前还是处于均势的。”
“既然明知道进攻不会有结果,那么又何必坚持呢?以我军现在的实力,若是一门心思的好好防御,还能多消耗日军一些兵力和时间,可惜国防部现在这个时候还要得陇望蜀,简直是自取灭亡!日本人在浦东的军力已经接近20万,投入的部队番号超过6个师团,重炮数百门,不要说按照国防部最新的命令那样发起全面的攻击,就是穿插迂回的空间也已经被堵的死死的,即便三战区现在肯用人命去堆,恐怕也换不回一场胜仗,再看看我们现在在浦东的都是一些什么军队?中央军的精锐都已经被打残了,现在我军参战军队的战斗力比起8月份的时候差了何止几个档次?这样的实力能够守的住都要说一声阿弥陀佛,现在还拿这些军队去进攻?上海,还不是就要丢了?”
蒋百里听完沉默了半晌,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承认,华毕成说的都是实话,虽然有些难听。
“事已至此,国防部的命令是不可能收回来了,前面的部队已经开始了调动,知世,你跟我说实话,换作是你,还有什么挽救的方法吗?”
“百里先生,不要说是晚辈了,你这个军事大家都没有什么良策,这反击命令根本就是脱离实际,自己实力不济又要好大喜功,这样的仗要是能打得赢,也算是没有天理了!挽救的本事晚辈是断然没有的,不过这善后补救的法子还能说出一点来。”
“哦!那你说来听听。”
华毕成走到地图旁边,指了指地图上的几条国防工事,说:“若是能从上海的部队里面抽调出几个军的有力部队提前退到国防线上线稳住阵脚,即使反击命令不能有什么斩获,退路却是没有问题的,自然也就不至于全线动摇。”
这事也不难为,即便淞沪的部队撤不下来,南京周边的守军还有10多万,从淞沪调下来整补的部队也有不少,既然是整补在哪里不能进行?不如都拉到国防线的工事里面去,边修整边施工,岂不更妙?”
国防线?不是正说着上海战场反击收复阵地的事情么?怎么一下子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了?这两个地方可是隔着好几十公里呢。难道?……蒋百里的脑中电光火石,顿时呆住了!
事情居然已经到了这样危机的地步!蒋百里看了看窗外大雨中的南京城,这座城市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若是淞沪战局的发展正如华毕成所料的一般,这几十万人,该何去何从?!
一声惊雷从天空滚过,响的骇人!
蒋百里匆匆的离去了,走之前和华毕成说了很多,看他驱车的方向是往总统府的,华毕成知道,国防线能否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得看蒋百里能否说服哪位抗战最高领袖了。
南京周围的几道国防先上的永久性工事,再加上大量严正以待的守军,到时候松井石根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特别是100师休整的常熟一带,那是华毕成为日本人准备好的屠宰场。如果蒋百里能够在蒋委员长那里游说成功,100师在国防线上就不用孤军奋战,华毕成也能更加安心的国防线上消耗日本人的有生力量。
反击大场的命令到底还是如期的展开了,蒋委员长给蒋百里的答复是不能伤了前方将士的士气,老头子在蒋百里面前说的很含糊。
蒋百里还是没能改变蒋委员长的想法。蒋委员长还是想在上海多来几场“大捷”的。
可惜,事情没能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发展,日本人在上海像是了疯,三路攻击的中国军队都撞上了铁板。中国军队付出惨重损失后,被迫停止了进攻。日军开始发动反击。大场无法收复,中国阵地的侧翼威胁无法消除,最终第三战区决定撤退至苏州河南岸。
这时蒋介石终于想起了蒋百里,于是他决定和蒋百里谈一谈。
蒋百里心里面有气,脸上的表情自然就不好看,也只有他这个神仙般的人物,敢在蒋委员长面前甩脸子。
蒋委员长愣是没有丝毫的不快,笑盈盈的看着蒋百里:“百里啊,你的意见我是听了的,但是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我又不得不考虑,我也为难啊!再说自古以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下面的人办。”
蒋百里知道对面这位和自己一样姓蒋的“本家”能说出这样低调的话已经算是认了错,现在再执着什么也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如趁机多找些实际的“好处”回来:“委员长,如今再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还是想想如何弥补吧”
“正是、正是,国难当头,先要精诚团结,百里啊,你有什么想法就说,我听着。”
蒋百里于是将华毕成的思路向着最高当局阐述起来,蒋百里本就是军事大家,华毕成的预案在蒋百里这里一加工润色,再展现出来,又成熟了不止一点。用的词句也圆润了许多,蒋介石听的频频点头,似乎已然全盘接受了。
蒋百里见自己的建议总算入了蒋委员长的法眼,心想也总算是不负华毕成的所托。
正说话间,侍从室的钱大均带着个国防部的参谋走了进来,蒋百里回到座位上喝茶润润嗓子,算是回避。
少将参谋的架势很足,一看就是在作战厅呆的时间长了,特别的注意军容礼仪,这样的军官摆在作战厅纸上谈兵还可以,如果要让他们去带兵打仗,那可就真是不靠谱的事情。
少将参谋看了蒋百里一眼,似乎有些犹豫,蒋委员长有些不悦,说:“蒋顾问你也不认识吗?犹豫什么!?”
蒋介石突然拔高的声调惊得少将参谋打了一个激灵,委员长见了更加不喜。
“报告委座!部队已经选定了,顾总长报来了部队番号和军官的资料!”
“说吧!”
“88师524团第一营,最高军官是现团副谢晋元。”
“地方选在哪里?”
“顾副司令长官选了位于光复路的四行仓库,该仓库在上海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和租界隔河相望,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88师已经在里面储备了大量的物资,足以坚守至九国公然会议结束。”
“很好,告诉墨三,务必要让谢晋元好好的表现,此次的四行保卫战,必将重新振奋国民士气,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所以谢晋元坚持的时间越久,对国家的贡献也就越大,九国公然会议是我们的一次机会,如果能够好好的利用足以扭转我们的困境,政治和军事,哪一手都不能放松。”
“是!属下立剪电告顾副长官,将委员长的意思传达给他。”
少将参谋告退了,蒋百里有些听不明白,于是问蒋介石:“委员长,市区的部队不是都要撤过苏州河吗?怎么还要留部队驻守?”
蒋委员长的面色有些黯然:“百里啊,最近我们在军事上的一连串失利已经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大受影响,九国公然会议,11月6日就要在上海召开,如果届时整个上海市没有一支中国军队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所以我让顾墨三在88师里面选一支部队留守。这样做一是为了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委员长考虑的也对,只是顾祝同那边的命令却不好下,孙元良是不会情愿的,要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精兵强将留在市区里面,结果恐怕……”
“这等军国大事,他孙元良敢说些什么?要是华毕成的100师在上海,我还不愿意要他的部队来做这样重要的事情!”
看着蒋介石气鼓鼓的样子,蒋百里心想:“还好没有派华毕成的部队来守这个破仓库,要不然我就有的烦了,华毕成怎么会愿意送自己的部下去担任这样的作战任务,在他的眼里,委员长这样固执坚持的是一件很无谓的事情吧。”
想到这里,蒋百里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华毕成从蒋百里那里得知了88师要派部队坚守四行仓库的消息。八百壮士的故事看来是要不可避免的上演了。
谢晋元,这个名字在抗战的历史里面实在是太出名,可是他带着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行为却透着那么一股悲壮。华毕成知道顾祝同出于个人感情并不愿意让88师留守四行仓库,因为顾祝同曾是第二师(88师整编前的番号)的指挥官。
88师是顾祝同发迹的地方。88师也是中国现在仅有的几个真正的“德械师”之一。用这样的野战部队去担任这样的任务,实在是不太合适。
如今这样的局面,不用88师这样过的硬的部队难道要用一支没有战斗力的杂牌部队吗?那样蒋委员长要求的坚持到九国公然会议结束的命令又该如何完成?所以顾祝同只能硬着头皮下命令!
顾祝同决定打电话向88师师长孙元良传达蒋委员长的命令,孙元良立玄在甚话里面表示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之后孙元良又将自己的参谋长张拍亭派到离前线20公里的顾总长的司令部反复抗议。
可是,不管是是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孙元良还是张拍亭都不会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他们是“嫡系”,是蒋介石的家臣。
后来张拍亭向顾祝同建议说,既然走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就不用太多,反正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
张拍亭言下之意就是鳃师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把一个师都搭进去实在是很不划算。顾祝同最后同意88师留出一团的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
张拍亭回到88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决定改为一个加强营。于是88师以第524团第一营为基干,再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指挥,为了壮大守军的声势,对外宣称是八百壮士。
华毕成知道这八百壮士的结局就是退入公共租界,然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八百壮士被抓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做苦工,劳累致死。这样的战斗是光荣的,也是悲凉的。
所以华毕成的情绪变得有些低落,来到民国已经快年了,自己也是竭尽了全力,没想到中国军队还是要走到四行仓库这一步。甚至连发生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改变。
一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即使华毕成现在已经是一名少将师长。他还是又一次感觉到了无力感……
铁血抗日 100.第100章 伤兵
四行仓库里面的谢晋元在为国奋战,我们的华毕成华师长也踏上了从南京去常熟的公路。
南京现在的局面已经没有他说话的余地,几股政治势力在激烈的交锋着,如何继续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一个军事问题,更像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这样敏感的问题上,作为新兴的陕西王,华毕成觉得自己还是躲得远一些比较好。
国防部的批复下来的很快,看来华毕成总是呆在南京。早就有人不太满意了。只是蒋百里的头上出现了几丝白,华毕成心中有些不忍。
半个月前华毕成来南京的时候淞沪抗战的局势尚好,100师又接连打了几场大大小小的胜仗,斩杀了好几员日军战将,所以那时华师长一路上见到的百姓们虽然也是在举家搬迁,但是面上的气色却是好的。
百姓们都认为中国以前老是输给小日本,那都是自家政府政府内乱和畏战的罪过,如今委员长都愿意抗战了,再加上三军用命,你看如今的淞沪战场不是捷报连连吗?
人们在心里面盘算着要是按照这个势头展下去,也许春节之前战争便能结束,大家都能回家,有的百姓撤走之前将部分不方便带走的家财都埋在了地下,打算过段时间回来挖出来使用,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才过了半个月的光景,中央军居然是节节败退,再没有了8月间那股打算把日本人赶下黄浦江的气势。
看着潮水般败退下来的自家军队,百姓们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最显著的改变就是,人们携带的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连一些瓶瓶罐罐都抱起来上路,再也没有人提那些回家过年的话。
最近半个月以来,这条常熟至南京的公路上的人流是越来越大,日本人的飞机也现了这个很有价值的轰炸目标,路面上留下的大量弹坑就是这些日本红头苍蝇的杰作。还有些变态的日本飞行员喜欢在公路上俯冲扫射,密集的航空机枪子弹打在人群里面搅起的血柱就像喷泉,那场景真是人间地狱。
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人却还要靠着这条公路逃生,于是燃烧的车辆和满身血洞的尸体被推到公路的两边,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刨个土坑将死人给埋了,后来日本飞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尸体也越来越多,百姓们就渐渐的麻木了。
胡乱丢弃在路边的军民尸体引来了大群的乌鸦,这些吃腐肉的家伙也许是最欢迎这场战争的物种。这场战争给它们带来了充足的食物。
来接华毕成的几个100师的参谋军官都很年轻,车队刚上路的时候他们还不时透过车窗看看外面的惨状,时间一久,就有些反胃,于是纷纷把头缩了回来。
“怎么,只不过是瞧一瞧就坚持不住了?老百姓今天遭到的灾难,都是我们这些军人的失职!要看!一定要看!这样才好让你们记得自己的身份!记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华毕成的厉声呵斥之下,年青的参谋们再次将目光转向窗外,从车边走过的百姓隔着车窗看着黑色轿车里面的人,从华毕成等人身上的军服上他们了解到了车里面人的身份。这些人都是军人!
百姓的眼光里面有愤怒,也有责怪,更多的却是茫然无措。几十万的军队,怎么就这么稀里哗啦的败了下来。
年轻参谋们的脸上渐渐开始感觉到火烧一样的刺痛。
越是接近常熟地界,混在人流中的后撤的士兵也就越多,这些天已经有好几个师的中央军从上海撤平来,去后方休整。常熟,是这些部队的必经之地。
败兵们在公路上和百姓一起走着,强烈血腥的气味从伤兵们的伤口处散出来,弥漫在空气当中,这些人的士气早已经是一落千丈,武器都胡乱的跨在身上,有的干脆就拖着,一看就知道是在泓沪战场上打得丢了魂。
败军不如寇,开进上海时说的那些豪言壮语这些军人们早就记不得了,此刻在心里面说着自己根本不应该来走这趟炼狱的人也不在少数,当兵的有了怨气,行为也开始变得散漫,和百姓争道,甚至抢劫财物的事情屡有生,惹得天怒人怨。
几个衣衫褴褛的伤兵就在华毕成的轿车面前将几个老人踹到在地,然后开始抢夺他们的东西,带头的是个军官,腰里面别着盒子炮,军帽斜戴在头上,远处不时有比他高级的军官带队走过,可是这些军官对就在他们眼前生的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也许,他们觉得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正常了,或者自己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军官们不想管,也懒得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