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结果造成了历史上的日第10军如入无人之境,轻易地由金山卫附近登陆,并迅地占领了金山、松江等要点,使淞沪战场正面的中国军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危境,不得不全线撤退。
现在华毕成先在这里给蒋委员长打上一针预防针,也许日第10军就会和张发奎的部队死磕,就算最终日军能够成功登陆也必定会耗费许多的时间,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上海战场正面的中国军队也能陷于腹背受敌的危境,坚持的更久一些。
说完了以上两点,华毕成觉得自己应该见好就收了,要是再说下去,也许自己就会不小心说出错话来,于是他开始总结自己的言:
“中国的抗战,注定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敌强我弱的态势在一段时期里面不会改变,但是我国有着足够的国防纵深,只要我们坚持抗战的信念不动摇,以空间换时间,再等待国际环境的变化,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最后的高调一唱完。会议室里面真的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连有些“投降派”都开始有些动摇,蒋介石满意的眯起了眼睛,他最后再定了一下基调,然后宣布散会聚餐。
老头子都高兴了,大员们自然也乐得捧场,于是三三两两的下楼去餐厅,华毕成和蒋百里掉在队伍后面,一边走一边谈心。
“知世贤侄,你今天这表现真是无懈可击,委座都给你喊了好,你的危机自然也就解了。”
华毕成笑着回答蒋百里:“俗话说得好,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有前辈帮村着,我安心的很!”
当天夜里,华毕成没有再在总统府下榻,蒋校长的心情很好,居然派人送华毕成住进了颐和路公馆区,这里住的都是外国的领事人员,独立的洋房和马路上的法国梧桐相映成趣,景致是没话说。
晚上的饭局,华毕成自然不会赖账,蒋百里和于右任好好的吃了华毕成一顿。华毕成和同为陕西人的于右任讨论了陕西将来的建设问题,还研究了一下养生问题。华毕成知道历史上蒋百里是英年早逝的,现在离那个日子不远,多说养生问题,就是看能不能让这个中国的军事天才多活几年。不过蒋百里有没有往心里去华毕成就不知道了。
送走两位前辈后,华毕成发现颐和路附近的马路上有不少穿着黑衣服的人出没,华毕成知道这些人都是政府派来保护住在颐和路的这些洋鬼子的,现在华毕成也沾了光。
天快亮的时候,日本人的轰炸机飞抵南京上空轰炸,从爆炸的声音传来的方向判断,是下关的平民区遭到了空袭,凄厉的防空警报一直响了快一个钟头才解除,大火则一直燃烧了好几个小时。南京城里面的老百姓想着,最苦难的日子应该就是现在了吧?他们哪里会知道,现在只是黑暗的开始。
华毕成提交的在国防线配置重兵的预案已经上交到了国防部,决断的事情就不是华毕成一个少将可以做的了。
蒋百里知道华毕成惦记自己的部队,他给华毕成送来了一部电台和几个机要员,华毕成终于和他的心肝宝贝100师取得了联系。加固国防工事和整新兵的事情李艳涛在用心的做着,100师经营的那段国防线已经被修筑成了钢铁防线,一万五千多人的兵力梯次配置,侧翼和后路都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华毕成不相信他的友军,命运还是自己掌握的好。





铁血抗日 97.第97章 抗日献金
在秦淮河边的客栈里面《申报》的女主编杨娟和他的助手罗曼婷正在唉声叹气,华毕成突然从常熟城里面消失让她们措手不及,从报社出来这么长时间不要说专访了。就是连八卦新闻也没有弄到一篇,总编已经火了,他给了两人最后的期限,《申报》也不一定要华毕成的专访了,只要是能上头版的文章,总编就收货。
杨娟和罗满婷得到了南京将举行百万人口大献金活动的消息之后,连夜从常熟赶到了南京。也只有采访这个感人的故事来填补报纸的头版头条,杨娟和罗曼婷的最后期限就是在大献金结束的当天晚上。
杨娟倒是不担心自己的文笔,她更担心的是电报公司会不会接她这笔还算赚钱的业务,要知道现在是战时,对通讯的管制十分的严格,即使杨娟手里面有报社的证明材料和记者证,但是现在她们是在南京,人家买不买自己的帐还不一定。
看着杨娟愁眉深锁的样子,罗曼婷在一边都囔着:“都怪那个华毕成,要不是为了采访他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总编怎么会这么的咄咄逼人,咱们现在又不拿他的薪水,报社居然还这么对我们,这就叫以怨报德!”
“快别胡说!报社里面的同事都是不领薪水,只领生活费的,共赴国难,人人有责!”
“知道你是拥护抗日的先锋,我不就是埋怨两句吗?瞧你急得,你还是恼我骂了你的华将军吧?”
“罗姐,再说别怪我不客气了!”
……
10月1日上午十点日本近卫内阁对外宣布放弃对所谓“日支事变”不扩大方针,而这个时候中国的首都南京则在新街口广场,国父孙总理铜像的底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捐款抗日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杨娟和罗曼婷就挤在汹涌的人群里面,他们想要找到一些感人的一手材料。
台上的精彩的演出是一出接着一出,南京的戏曲名家摆起来流水台,经典曲目在舞台上轮番的上演着,最让民众喜欢的自然是讲杨家将故事的《十二寡妇征西》和讲韩世忠和梁红玉大战金兀术的《双烈记》,这些家喻户晓的古代英雄人物最能够让他们和现在抗战联系起来,这不有人嚷嚷着要看岳飞岳武穆。
蒋委员长那句著名的抗战宣言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用无数个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所以岳武穆也就成了大英雄的代名词,依然是家喻户晓。
华毕成今天也要到新街口走一趟,何应钦的军政部想的周到,还有什么比华毕成这个“抗日名将”、现成的当代“岳武穆”更有号召力呢?
要是在几十万人聚集的广场上一下子将华毕成这个“抗日名将“给推出来,那市民们还不都得发了疯的捐钱啊?何应钦就是要借用一下华毕成的“名人效应”来填补军政部快要见底的钱包。
于是在捐款接近最高潮的时候,华毕成被推了出来,看到穿着少将军装的活生生的华将军,民众的情绪再次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一面巨大的国旗被抬过广场,有人将自己的钱包丢了进去,有人连外套也丢了上去,更有的人来不及取出藏在鞋店下面的私房钱,情急之下脱下鞋子也丢了上去,国旗上聚集的钞票越来越多,有法币,有铜子也有外汇和银元。
眼看着募集的款项越来越多,何应钦和一帮军政部的高官都乐得合不拢嘴。
在南京新街口的中央商场、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央储备银行门口各有一座献金台,路上还有流动献金台。张治中、宋庆龄、宋美玲等社会名人都参与了献金。在中央商场门口那里,几百位人力车夫成群结对地排队捐钱,还有一些青楼女女子和乞丐也参与其中。
南京所有的学校都召集同学们为抗日捐款,在无数条巷子里一个个存钱罐被砸在地上摔的粉碎,南京金陵中学有一位学生的存钱罐里面大概有二十多大洋,其他尽是些零钱。他的父母看了说少,又加了二十多块,凑成五十块让他去献,这笔钱相他当于父亲两个月的工资。
孙中山先生铜像的献金台那里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献金台后面,来自东北的一群流亡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时声泪俱下,路过的人见到此景,纷纷掏空荷包。
捐款的人中有一位的70多岁的老人,全家就靠他儿子摆香烟摊过活。
他说,要把自己的寿材卖了去献金。
儿子不同意,说“等你百年之后我么办?”
老人一听就来脾气了:“小鬼子打到家门口了,万一南京沦陷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还谈什么棺材?”
儿子还是有些犹豫,老人却很坚定:“我死后用芦席一卷就可以了,你听我的话卖掉棺材就是孝;不卖就是不孝。”
最后父子俩达成一致意见,把卖棺材的钱捐了出去。
华毕成知道了这件事情,找到了这对父子,将他们的捐款都送了回去,自己掏钱垫上,老人家死活不肯,华毕成无奈,留下一元,丢入献金台,其余的硬是塞了回去。
华毕成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这些军人不能御辱于国门之外,已经是对不起民众了,决不能再让您把卖棺木的钱都捐出来。这些钱您留着,好好生活,其余的我垫上,我华毕成一定多杀鬼子!要是赶不走小鬼子,你们都可以戳着我的脊梁骨骂我祖宗十八代。”
说完,老人和自己的儿子泪流满面!
华毕成对着这对父子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南京大献金,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原定的三日改为五日,共计收到捐款折合超过法币一百万元。
杨娟和罗曼婷都看到了这一幕,甚为感动,于是杨娟回到旅馆之后奋笔疾书,一篇《金陵城百万大献金》一气呵成而出,她让罗曼婷去电报局发回上海。
罗曼婷跑到门口,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哎呀”一声叫了起来:“我可算想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了,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在常熟住的那家旅馆,那天忽然来了一大堆住店的人,后来被我骂走了,你还说了我一顿,那些人里面就有今天的那位将军,没想到我们在金陵又见到他了!”
杨娟也被罗曼婷提了醒。常熟城里面只有华毕成一个少将!这么说今天在献金台上的那个少将就是它一直要见的华毕成!自己只是几年前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华毕成来学校演讲见过他一次,那天在常熟因为华毕成戴着墨镜,人也多就没认出来是他。
现在想想,华毕成还和急着要采访那个卖棺材老人的杨娟擦肩而过,居然让自己的采访对象也是未婚夫在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都怪自己一听老爹要安排自己订婚,就和家里大闹了一场,作为受过西式教育的民国女性,最反感包办婚姻了。可自己和家里吵完之后才知道父亲给自己包办的对象正是民国万千女性偶像的抗日英雄华毕成。要不是不好意思向老爹认错,采访华毕成哪有那么难。
杨娟十分的懊恼!
杨娟的文章很快在《申报》获得了表,而且还是头版,总编给杨娟来了电报:
“盯死华毕成,他在哪里哪里就有新闻!哪张报纸有他,就是市民抢购的对象!”
《申报》还给杨娟搭了路子,军政部答应给他们向南京反应,安排一次华毕成的专访。
杨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华毕成展开贴身紧逼,罗曼婷对杨娟又是一通取笑。
华毕成在南京报纸上的频繁出现极大的刺激了日本陆军省,他们不能容忍一个“埋葬”了两位日本将军,导致一位日本海军中将剖腹的中国人继续如此高调的出现在报纸上,陆军省认为这将是对上海派遣军士气的一个沉重打击。
潜伏在南京的竹机关人员接到了暗杀华毕成的命令。
可是由于华毕成居住的颐和路使馆区的警戒十分的森严,华毕成日常的进出又都由军统或者侍从室人员的护卫。竹机关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要是这个命令早几天到多好,那时候华毕成整天在献金台附近出没,总能找到下手的机会。
华毕成在南京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何应钦已经完全将华毕成当成了继关二哥和赵公明后的第三个财神爷,带着他穿梭在每一个募捐场合,华毕成的每次出现也能换回大笔的捐款。于是有人戏称华毕成为“招财将军”。
华毕成在南京继续为着中华民族的抗日大计发光发热,上海的战事却继续进行的如火如荼。




铁血抗日 98.第98章 毒计
吴淞口外的海面上,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新旗舰安宅号巡洋舰的最上面一层的一个办公室里,松井石根和接替剖腹的长谷川清职务的吉田吾善海军中将,正在听取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泽守少将的汇报战况:
“上海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快两个月。在别的战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的飞机重炮将支那军的阵地夷为平地,可毁坏的阵地上还是有支那官兵,继续阻击皇军前进。”
日军第三舰队的新任司令官吉田吾善眼光对着军用地图说道:“我们不过占领支那这么一点地方,就动用了六个师团二十万大军,牺牲了那么多帝国勇士,在上海已经耽误了两个月时间了,大大超过了陆相杉山元的预计。”
松井石根仔细回忆杉山元在东京并没有谈到上海战场的计划,有什么计划怎么海军倒先知道了?自己是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要是陆相有什么计划不可能不知道。松井大奖诧异的问:“陆相对上海战场没有发布什么计划啊?”
吉田吾善不怀好意的回答道:“陆相是没有发布有关上海作战的具体计划。但日支事变爆发前,陆相杉山元觐见天皇陛下,陛下询问需要多少时间能彻底解决支那的战争。陆相当时回答三个月左右,这不是计划吗?”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也肯定不会忘记。”松井石根心想原来如此,紧张的神经松弛了,“这是陆相对天皇陛下讲的,不是对上海派遣军发布的命令,不能算做陆相的上海作战计划。再说,此次日支事变爆发时,内阁采取的是不扩大方针。八月十七日,内阁已经决定放弃不扩大方针。情况发生变化,三个月内结束事变的计划自然也就不可行了。军部原来也确实有个三个月征服支那的设想。”
吉田吾善听完大吃一惊,觉得海军方面实在是消息太不灵通了,军部要这样的计划,他还蒙在鼓里。估计米内光政海相也不知道,海相要是知道,不会不透漏给他这个第三舰队的指挥官。他不能再松井石根面前承认自己不知道,装出他也知道一些,含含糊糊的说:“是啊!”
“军部原来设想:在华北,用两周时间攻陷大同,然后总共用一个月攻占整个山西;在东南十天攻占上海,三周夺取南京,一个月逼近武汉;在华南,迅速占领广州,大约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迫使支那丧失全部抵抗能力……”
“这个设想很妙啊!”吉田吾善海军中将不等松井石根说完,忍不住为纸面上幻想的胜利高兴的插了一句。
“秒什么呢?”松井石根微微摇头,竭力不让失望情绪流露出来,带着不满的口吻说:“单有设想不行,要下决心使用大量兵力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一开始就给我六个师团的兵力,上海早就是帝国的领土了。东京派兵小手小脚,怎么能迅速占领呢?快两个月了,我们还待在上海,被支那军队堵住去路。这责任不在前线指挥官。”
“上海战场就这么拖延下去吗?”
“华毕成的100师撤出上海后,皇军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了,我相信占领上海不需要多少时间了。”松井石根警惕自己不要再海军将领面前说出丧气的话。
“就算明天占领上海,我们已经花了两个月时间了。我们不能让支那人再拖延下去了。九国公约会议不久便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司令官阁下应该知道吧?”吉田中将依然不依不饶。
“当然知道,虽然帝国政府拒绝参加,但国际舆论如果同情支那,对皇军的士气会有影响,甚至可能产生压力。我们至少要在九国公约会议作出决议之前拿下上海,那时再有什么决议和舆论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松井表现出有充分信心的样子和紧迫的神情。
“九国公约会议就要召开,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能拿下上海?”吉田吾善有些担心,这次倒不是真的盼着陆军出丑,而是真的担心影响日本国家的利益。
“皇军要速战速决。决不让支那军再拖延时日。”松井石根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我考虑战术包围需要的时间太久,需要的兵力也多。我已经向陆军省建议,最好增兵进行战略包围。”
“战略包围,妙极了!”吉田中将不停地点头,“我也想到过,只是不知道司令官阁下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吉田伸过头,侧着耳朵恭听完松井的建议后,眉飞色舞,感到松井终究是大将,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五体投地地佩服,高兴地说:“何不早点动手?”
松井大将有些无奈的说:“我抽不出兵力来。我已经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相信东京方面会很快答复的。不过此事需要海军的帮助。”
“我们海军随时准备为天皇陛下效命!”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了,松井石根的参谋长饭泽守匆忙接起电话:
“莫西莫西!……我是……什么?太好了!我会向司令官向你们请功!”
饭泽守放下电话对松井说:“司令官!第三师团已经突破支那军在大场的阵地。”
“吉田君,你看,我说了攻占上海时间不会太远了,哈哈!”松井觉得总算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
松井石根的建议电报到达东京,陆相杉山元看了两遍,认为事情太过重大,不是陆军省单独可以决定的,必须和参谋本部商量,只有争取参谋本部的支持,才能实现占领上海的企图。
杉山元原来想找闲院宫载仁亲王商量,旋即又觉得必须先疏通参谋次长多田骏,因为多田骏是载仁亲王的助手,他的意见会影响载仁亲王。于是杉山元决定自己出面和参谋本部共同商量上海方面的战况,既先沟通多田骏的看法,又不是正式会议,有什么分歧意见,可以留有商量的余地。杉山元正要派人通知,又犹豫起来。
在日本陆军内部,对所谓“日支事变”分为两派:一个是扩大派,另一个是不扩大派。杉山元自己属于扩大派,而多田骏参谋次长和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属于不扩大派。两派意见相左,针尖对麦芒,怎么谈得拢?
杉山元望着陆军大臣办公室的白纱窗帘,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照在墙上挂着的那幅樱花油画上,那朵朵樱花像是斑斑血迹。杉山元好像看到上海战地上的帝国军队和支那军队在进行殊死的厮杀,枪声格格,刀光闪闪,血流遍地,帝国的勇士一个个倒下去,可还是不能迅速的推进。
杉山元不由得边摇头边自言自语地说:“这样胶着的战事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想办法迅速占领上海。正因为多田君主张不扩大方针,更应该请他当面商谈。”杉山元派人去通知多田骏了。
多田骏带着石原莞尔到达陆军大臣办公室的时候,杉山元已经在红色的沙发里等了多时了。让坐以后,杉山元直截了当地谈到松井石根的电报内容。多田骏和石原莞尔表示已经看过,杉山元不再复述电报要点,开门见山地问多田骏:
“你看对松井大将的要求,应给怎么答复?”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从上海撤兵!”多田骏也很直接。
“你说什么?”杉山元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我们派兵去上海是为了什么?为了打一仗马上撤回来?”
“我原来就不主张进攻上海。我支持近卫内阁不扩大方针,内阁放弃了这个方针,我内心是不同意的;因为在战争期间,要同心协力,就没有公开反对。”多田骏平静的似乎自己不是日本人。
“当初增派援兵倒上海,你也没有反对。”杉山元竭力忍着火爆的性子,要设法了解多田骏的想法,好说服他。
“可是我也没有赞成。”多田骏一步不让。
“你主张撤兵,理由何在?”杉山元已经有问候多田骏家族女性亲属的冲动了。
“我们的主力应该在北支,而不是上海。应该把上海的兵力增加到北支,从山西进攻陕西,由陕西攻入四川,沿长江而下,夺取武汉,摧毁支那战略后方,南京上海可不战而下。这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支那的战事。”多田骏说完盯着对方,他要看杉山元的反应。
“这个……”杉山元没有想到这一条进攻路线,他说:“你的战略方针颇有道理,可是我们二十多万军队已经胶着在上海,撤不出来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只能打出结果才行。”
多田骏也觉得把日军从胶着状态中挽救出来确实是当务之急,开口说:“松井大将说的战略包围是正确的,不过可以请我们的石原部长提个具体的作战计划。”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石原莞尔是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一向主张巩固满洲占领区,反对扩大与中国全面开战。杉山元和松井石根的意见正好相反。石原莞尔看了松井石根的电报后,就在考虑该如何答复。石原莞尔打算先看下陆军大臣的真实意图,便问:“陆相考虑过对支战争,打到什么地方为止?”
“石原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杉山元望着脚下的大红色的地毯,如同踩着遍地血迹的中国战场,日军在华北已经是如入无人之境。鲜血染红的不仅是是刺刀,还有杉山元的眼睛,这样胜利接着胜利的战争,为什么要现在自己打到什么地方为止?杉山元不知道也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陆相,难道我们要把北方主要的敌人放在一边,准备在支那继续扩大战争吗?日本是个岛国,宝贵的国力不应该消耗在没有意义的支那战场上。”石原莞尔继续追问。
杉山元倒是同意苏联式主要敌人的看法,但觉得石原莞尔过高地估计苏联的力量,太轻看日本的力量了。他说,“即使支那战争不结束,大日本皇军也可以对付北方的敌人!”
石原莞尔觉得这种智商的人怎么也能坐上陆军大臣的位子,他像狮子一样怒吼般的质问道:“陆相打算对苏支两国同时正面作战?”
1...4344454647...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