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然而大金刚失望了,李晔虽然被击中,也受了伤,但并没有被重伤,在余下十七名金刚发动第二次攻击之前,他的身形就消失在原地,步步生莲!

    大金刚的身体从半空倒了下去,双目死鱼眼一样突出,竟是死不瞑目。

    他是这样,十七金刚也是如此,就算是李晔急速突进,他们仓促应变,但十八圈灵气波纹,也足够让李晔重伤垂危。而现在,李晔竟然还能立即发动剑式,消失在原地,这根本就不可能。

    噗嗤噗嗤的声音在夜空突兀的响起,七朵青莲在半空次第绽放,与之相伴的是七名金刚咽喉被切开。

    中剑的人,再也无法维持悬浮半空的状态,一个接一个下饺子般掉落。

    他们和大金刚一样,死不瞑目,无法接受李晔还有如此战力的事实。

    那些没有被剑式选中的僧人,则是在疑惑震惊之余,一个个怒目圆睁,显然已经气愤到极点。

    但也就是在这时,当李晔再度露出身形的时候,他们看见了,李晔飞扬的青衫衣袍之下,竟然还有一件衣物。

    那衣物是如此熟悉,金刚们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袈裟!

    法义的袈裟!

    法义的袈裟能挡李晔全力一件,自然是释门无上防御宝物,被法义丢下保命之后,就落在了李晔手里。他祭炼之后毫不客气,立即穿在自己身上。

    袈裟并非一次性法器,只要往里面注入充足灵气,就能循环使用,先前李晔一剑,不过是消耗了它的全部灵气而已。

    李晔把袈裟穿在青衫里面,为的就是出其不意。

    十八金刚,三十六罗汉,都是真人境的高手,李晔也不敢说能胜过他们,当然要采取一点手段。

    眼下就是在这间不容发之际,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是李晔突然出手,对方仓促应变,他们可能会想到那件袈裟。但是一切发生的太迅捷,让金刚们根本来不及想到这层蹊跷。

    李晔露出身形的之后,面对十大金刚,急速抽身后退,眼中一片肃杀,嘴角则是微微翘起,勾勒出一抹冰冷的弧度。

    十八金刚阵型齐整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攻击力还是防御力,都大过简单叠加。彼时李晔如果冒然动用步步生莲这种群攻剑式,很可能无法破防,或者是被对方挡下。所以只有单点突破,先集中全部力量,全力斩杀一人,这才有了撕裂对方阵型的机会。大金刚死后,十八金刚阵出现缝隙,步步生莲这才能连杀七人。

    这场激战,李晔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战果。

    而这些,都是他穿越前的积累,是他能够纵横修真界的本钱。

    十八金刚再厉害,论及战斗经验和临场发挥,又怎能跟曾今是真人境第三重,也是最高一重境界,阳神真人的李晔相比?

    李晔竖剑眉前,眼神冷冽。

    魔头!

    你竟然使诈,果真是魔头!

    卑鄙小人,还想逃?受死!

    今日不将你镇压,我们枉为释门金刚!

    今日必要杀你,否则,日后不知还要被你害多少人!

    剩下的十大金刚,在发现李晔的猫腻后,无不勃然大怒。

    眼看李晔抽身后退,他们哪里能忍,全都冲杀过来。

    作为释门十八金刚,不仅是大唐释门最为顶尖的战力,平日里受到无数尊敬与供奉,更是卯足了劲要在乱世大展拳脚,为释门打下大唐的天下。眼下初次出战,竟然就被李晔用阴谋诡计,给瞬间杀了八人。这种耻辱他们未曾经受,这种损失他们承担不了,是以一个个全都金刚怒目。

    十人身后,十个巨大金色佛像凭空升起。

    一时间满天神佛,金光万千。

    佛像神情各有不同,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不一而足,是世间终生相,也是佛门要摆脱的相。释门修行,随着修为增强,要领悟佛法,最终达到不喜不悲,脱离终生相,不着相,生出法相的境界。

    此刻十八金刚阵已经被破,十大金刚索性不再拘泥阵型,各自施展手段。

    十大金色佛像屹立当空,半天天空都给他们遮挡住,旷野再度沐浴金光。山林中的野兽鸟雀受此惊吓,不是展翅仓惶飞走,就是嚎叫着在山中乱奔,一时间秩序不存,凌乱到了极点。

    十大金刚一起出手,有的出拳,有的出掌,有的挥动金刀,有的挥起棍棒,有的凝聚出禅杖,哪怕是损失了八名金刚,此刻十大金刚一起出手,哪怕是阴神真人也不敢无视。

    抽射后退中的李晔,卢具剑竖在眉前,剑身一片清亮,没有燃烧的灵气火焰,反而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他伸指在剑身一抹,一声响亮的剑吟声中,卢具剑陡然飞上高空,李晔目光如电,双手掐诀,骤然低喝:青莲山!

    之前不用青莲山,是忌惮不能破防,现在十八金刚就剩下十个,李晔自然凛然不惧。

    卢具剑化作一道闪电,从十座神色各异的金色佛像面前,陡然飞上苍穹。

    噼啪一声雷鸣,夜空已是紫云升腾,波涛如怒,无数道闪电相继落下,紫云翻腾滚走,气象万千。卢具剑周身紫芒无限,化身为一座紫色大山,山上遍开青莲,在不时明灭的闪电下,忽明忽暗,深邃凌厉,不可捉摸。

    李晔,去死!

    魔头,要你灰飞烟灭,永世不入轮回!

    镇压魔头!

    十大金刚纷纷发出大吼。

    在青莲山出现的刹那,他们就感到一阵心悸,那是危险的味道,直入骨髓,令神魂颤栗,他们心头骇然,心知李晔这一招剑式,必有无上威力,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全都将修为之力尽数爆发,配合着大吼声威,向李晔攻来。

    在十大金刚之后,三十六罗汉本已准备出动,看到这副景象,互相对视几眼,又停了下来。

    他们来自西域三十六寺院,僧衣风格不同,修炼的功法也有流派差别。之前跟大唐北方十八寺并无多少往来,罗汉阵与金刚阵也不能融合。

    在看到十八金刚瞬间死伤之后,他们便有相助之意,只是十大金刚不退下,罗汉阵便无从发挥,只能如一盘散沙一样,群起攻之。

    那样的战法,对付一般对手自然没什么问题,但眼前的李晔,分明具有瞬杀金刚境的能力,冒然出击,即便是胜,也死伤难料,那自然不是他们想要的。

    落!

    此时此刻,李晔面无表情,冷冰吐字出声。

    青莲山轰然下落,看似高远,实则转瞬即至,方圆近百丈的范围,都笼罩在青莲山之下。

    一片阴影投在旷野上,满地金光好似蒙上一层深色面纱,看起来似金非金,似黑非黑,格外诡异。

    然而这只是刹那的景象,青莲山很快就砸落在十大佛像之上,霎时间云空金光乍泄,犹如滔天洪浪席卷云天。

    滚滚波涛之中,声声怒吼传来,金光如潮水,蔓延到青莲山上,这一幕不是水漫金山,胜似水漫金山。

    轰隆隆的气爆声中,天地失色,万物失音,地动山摇,无数灵气狂潮席卷这一方天地。

    到处都是爆炸声,到处都是明灭的灵气光团,飞沙走石,林木毁灭,好似火山爆发,地震袭来,如有一万斤鞭炮在各处炸裂。

    无数野兽被气浪震的七窍流血而亡,当空飞腾的鸟雀齐齐爆开,成了一团血雾,天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好似一万朵烟花盛开。

    李晔捂住胸口,低头吐出一口鲜血。

    一声剑吟,卢具剑从云天闪电般飞回,插在李晔脚旁,不停颤抖。

    李晔抬起头,目视前方。半空中,十大金刚向四面八风倒飞出去,身在半空就爆开团团血雾,最后跟飞射零落的土石一起,砸落地面。

    十大金刚一个个身下血积成潭,全身痉挛,七窍流血,瞳孔涣散。看他们无意识抖动的身体,就跟软泥一样,分明是骨头尽碎。如此模样,不说死没死,活是肯定活不成了。

    所谓大唐十八寺,十八名金刚境,至此已经不复存在。

    李晔一手擦去嘴角血迹,掏出一个丹药瓶子,将里面的丹药悉数倒出,全部喂进嘴里,他苍白的面色,须臾就涌上一层鲜红。

    方才连续两场激战,让他灵气消耗不少,现在他急需补充灵气。

    因为在他身前,还有三十六罗汉。

    李晔一把提起卢具剑,迈出脚步,无畏前行。

    他此行目的地,是凤翔西面的陈仓。




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
    李晔西行凤翔的时候,曾令青衣衙门的高手,随后而行,作为接应上官倾城的力量,径直去陈仓,与李俨汇合。李晔行的快,宋娇带领的青衣衙门走的稍慢,两帮人马走的不是一条道。

    经过多年发展,青衣衙门高手众多,自身也有凌厉杀阵,若是有宋娇在阵中主持,哪怕是碰到真人境的高手,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青衣衙门跟着李晔没什么用,因为李晔面对的都是金刚境,但若是去接应到李俨,作用就会很显著。

    李晔早就猜测过,他这一路西行,会有重重阻碍。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青衣衙门就要保护好李俨,至少要等到他赶过去,以防释门有其它阴谋。比如说,故意行刺李俨。

    虽然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站在李晔的立场上,却不能不防,因为李俨一旦突然暴毙,天下势必马上陷入混战,再无李晔和平卢军喘息布局的时间。

    青衣衙门第一批修士,是莫东篱带着西行的。

    昔日,青衣衙门曾有四大高手,如今,刘大正和赵破虏都已经从军入伍,四大高手里就只剩下宋娇和莫东篱,还在青衣衙门供职。不过现在的青衣衙门,对顶尖战力又有了其他说法,最为盛行的就是十二大护法,说的便是十二名练气高段的高手。

    昔日,莫东篱修为练气八层,现在,已经摸到了练气九层的门槛,有生之年有极大可能再进一步,成为练气九层的绝对高手。在整个青衣衙门,莫东篱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都仅次于宋娇一人。

    作为青衣衙门的开路先锋,莫东篱带人走的很急。进入鄠县之后,天空忽然下起濛濛细雨,策马行在最前面的莫东篱,在第一滴雨落下之后,就撑开了那柄大的出奇的黑伞。

    撑伞策马,这对莫东篱而言并非难事。

    跟莫东篱身后的青衣刀客,见身材矮小的瘦老头,又撑起那柄与身体形成鲜明对比的黑伞,每个人眼角都抽了抽。虽然这样的场景,他们已经见过了很多次,但每一次见到,还是感到很是怪异。

    须臾,莫东篱勒住骏马,一声响亮的马嘶之后,骏马人立而起,而坐在马背上的莫东篱,包括那柄大的出奇的黑伞,始终都稳如泰山。

    官道前方,站着一名白衣僧人,双手合十,面对众人躬身一礼。

    莫东篱看到这个人,平日里总是浑浊不堪的眸子,乍然闪过一抹精光。他打出手势,让青衣刀客们都不要轻举妄动,自身不紧不慢下马,朝白衣僧人走去。

    瘦小老头始终是右手撑着大黑伞,在他右肩旁边,留出一个巨大的空白。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他始终只占据那柄大黑伞半边位置。

    青衣衙门有传言,这位不爱说话,但老是喜欢自言自语的瘦老头,其实打伞时,之所以会留出那片空白,是因为他身旁,始终站着一个人。

    所以他的自言自语,也从来都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跟身旁的人说话。

    这个传言,曾一度引发青衣衙门的恐怖猜测,每一个听到传言的人,到最后都会感到不寒而栗。

    老头已经很老了,老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就像半截身子都入了土,而且他身材那么矮小,这样的人,身边如果真的跟着一个人,那只怕也是鬼魂。

    莫东篱来到白衣僧人身前十步,停下脚步,他撑伞的手依旧平稳,但他躬身行了礼:慧明大师。

    独自站在官道中央的,正是慧明,他看到莫东篱,脸上的微笑很真诚:莫先生,别来无恙?

    莫东篱的笑容同样真挚,且不可避免带着他这个年纪的人,对离别相聚的沧桑感触,老头子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没死就是无恙。

    曾今莫东篱和赵破虏,都是李克用身边的人,自然跟慧明熟识。而且相比之于木讷的军伍汉子赵破虏,莫东篱跟慧明的关系一向要好,两人同在李克用身边时候,便经常在一起饮茶对弈,坐而论道。

    黄梨乡一役后,双方各为其主,就没了聚首的时候。

    慧明的目光投向莫东篱右侧,彼处,大黑伞下,是莫东篱故意留出来的空白位置,慧明看向彼处的眼神,绝非是看空无一物地面时的眼神,因为他的目中有情感,三十年了?

    莫东篱的笑容,让人目眩神迷,很难想象,一个老头脸上,会有如此灿烂而纯真的笑容,纯真到近似童真:没想到,慧明大师竟然还记得拙荆,三十年两个月零八天。

    慧明若有所感,沉重叹息一声,目中露出钦佩神往之色:半个甲子过去了,夫人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历历在目。当年,夫人真是风采无双啊。

    莫东篱笑得露出老旧牙齿,就像曾今做了一件天下第一了不起的事,如今只要回想起来,就会由衷感到骄傲,老头子虽然不成器,但老头子的夫人,却是天下第一的好。

    好。慧明重复一遍,或许没有更恰当的词汇,能够形容当年那位,虽然容貌只是普通,但气质让无数美人自惭形愧,性情更是让无数豪杰交口称赞的聪慧女子,真正的佳人,从来无需倾城倾国。

    莫东篱笑了笑,此刻他很轻松,也很自在,很开心。世间千万事,无论何时,遇到老友都是值得开心的,大师出世之人,也知晓红尘事?

    慧明认真道:不曾入世,何谈出世?

    莫东篱点点头:大师慧言。

    话至此处,两人都沉默下来,气氛有一刹那的凝固。

    濛濛细雨仍旧在夜幕中零零落落,打在大黑伞上轻轻作响。

    距离两人尚有数十步距离的青衣刀客,骤然打了个寒颤,右手齐齐握上刀柄。在这一瞬间,他们骤然感受到了冷冽的杀气。杀气是如此猛烈,兀一出现便充斥天地。而杀气的源头,就是官道上相对而立的两位故交。

    慧明看着莫东篱:贫僧已经劝过先生了。

    他当然劝过,既然如此惦念夫人,便应该珍惜还记得她的每一刻。枉送了性命,就什么都没有了,连记忆都不再存在。

    莫东篱撑伞的手一直纹丝不动,他的声音也纹丝不动:三十年来,拙荆每日都在我身边。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我都会说给他听。无论碰到什么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我都会跟她谈论。下雨的时候,我会撑起伞,不让她淋着。睡觉的时候,我会留出半边床,不把她压着。走路的时候,我只走半边,不让她磕着碰着这么多年,她一直在我身边,一时半刻都不曾离开过。执子之手,生死契阔。生,与子同生,死,与子同死。
1...155156157158159...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