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杨秀秀听韩健这么一说,似乎也不错。
一天三个时辰,每月就有二十两银子。而且手下有人,那就不是她亲自动手,至少不是事事都需要动手。(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四十六章 坚守策略
眼看到了三月初,本来是三月里春暖花开的时节,江都之地却被异常迟来的大雪所笼罩。大雪接连下了几日,街路无人,就连要传递一些公文往来也收到阻碍。
可也就在这时候,北方战事突然起了变化,洛阳军和北王军联合南下,从洛州向江都方向挺近。
因为消息的阻滞,以至于东王府收到前线的战报时间也有所延迟,在制定军事计划时也被耽搁。
三月初九晚上,韩健风尘仆仆来到城东公馆朝廷临时驻地,这也是紧急军事会议召开的地方。出席会议的不但有东王府的幕僚和军将,同时还有朝廷兵部以及内阁的一些成员。
事关江都的生死存亡,这一战在东王府和朝廷眼中都很重要,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东王!”
“东王!”
韩健到来,早就在做等候的官员纷纷起身行礼。
韩健摆手示意众人在这等时候不必太拘礼,他刚进屋,身后便有人给他拿下大氅,而此人便是东王府的大管家林小夙。
作为如今东王府的“实权人物”,而且全权负责东王府粮食调运的林小夙,也会出席今日的会议,反倒是韩健的“贴身幕僚”杨苁儿并未参加。这主要跟杨苁儿的身份有关。至于韩松氏和韩崔氏,也并未出席此次会议。按照她二人的说法,既然放权给韩健,便是彻底放权。
韩健到来,意味着会议正式开始。
韩健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也是在场之中话语权最高的,就算是如今朝廷的官员,也要受他的节制。“国难”当前。政治斗争还是其次,而本身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也知道在江都之地斗不过韩健。因而在这些日子也消停下来。
“……叛军从四野、当阳、黎宁一带南下,兵马不详。在茂屏和安州一代也有叛军出没的消息。北地诸城闭城不出。大雪令驿道阻滞,前线战报延迟约莫两日,前线消息尚不明朗……”
负责情报的将领将前线最新的战报一一禀明,令在场之人清楚,如今形势紧迫,已经到了火烧眉毛。
这次北方洛阳军和北王军并非是从一点进发,而是多点出击,整个从一条战线上多点进行突破。由于大雪堵路。前线的消息也滞后了两三天,也就是说如今江都得到的战报是三四天前的消息。
听完战报,又有人对战报进行了分析,在场之人都不言语,韩健环顾众人,语音沉稳道:“看来这次,是要全面应战了。”
在场之人都是神情严肃,以前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一次出动十几万兵马,却也只是攻取洛州一座城池,所涉及的地域很狭窄。但这次却不同。虽然敌军在出动人马上不会更多,但因为点很分散,不能一次将其击破。就只能是以一条战线来进行抗击,靠城池的稳固来坚守。
“如今江都兵马都已派往北方,江都内部空虚,才是最着紧之事。”一旁一名将领提醒道。
韩健看了其一眼,这将领他以前没什么太多印象,只知道是朝廷洛阳派系的人,在兵部供职。
对于江都防务之事,韩健并未透露太多给兵部那边知道,因而兵部那边的人也只能靠猜测。之前江都接连派了几批兵马北上。在外人看来,江都的防守也会空虚一些。但实际上。东王府留在江都的兵马有六七万之多,虽然并非是精兵良将而以守备军居多。却也能应付战事。
“现在不提江都防务问题。”韩健表明态度,道,“最要紧的,是要先能确保叛军不至于骚扰到江都城下,抵御在北地,而并非在江都。”
韩健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杀过来,只要没到江都城下,那江都城肯定就是安全的。只要江都北方一些城市没失守,洛阳军和北王军绕过南下的可能性也不大,要奇袭,首先要能保证粮草支援,身后有一堆敌人的城市,是进攻战的大忌。洛阳军和北王军虽多,也不能同时兼顾那么多城池,他们要打,也只能一座座来,那耗时日久,也并非杨余和杨科所愿。
“那东王意下如何?”顾唯潘作为文官,是不该出席这种军事会议的。
但在场之人,唯独他的官品理论上是在韩健之上,他一是代表朝廷洛阳派系的人问的这句话。
现在别人来,也就是要听韩健的意思,不管谁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以韩健为首的东王府不采纳,那说了等于白说。
“北方各城,坚守不出。”韩健也直截了当说道。
韩健说完,在场之人议论纷纷。
虽然韩健所说的,也符合现在的现实,但很多人还是表示了担忧。
坚守不出,就代表将城市以外的地区完全交给了洛阳军和北王军,主动权拱手让出,变相的也等于是“国土沦丧”,光有城池,久守必失,这在兵家属于大忌。
“东王,如今叛军兵马也不过一二十万,是否需要如此?”顾唯潘在跟身后洛阳派系的人商量过后,上前问询道。
“那顾太傅……可是有好的建议?”韩健说话时候看了一下顾唯潘身后那些人。
那些官员,说是幕僚,却没一个上过战场,对战场的事属于纸上谈兵。他们之所以反对韩健的主张,也并非是因为韩健的战略不得当,而是因为坚守的策略会令江都处于困境之中,把城外的广袤之地让出去,就代表城市将成为孤城。
顾唯潘摇摇头,没说话。
韩健道:“而今不是兵马问题,北王的军队,长期与鲜卑人作战,骁勇善战,这次他们大举南下,虽然江都并非草原宽广之地,却也能发挥其骑兵优势。若是我们出城,等于是放弃自己所长,不能以城池来坚守,不用几个月,江都必失。”
顾唯潘叹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坚守城池,也算是妥当……”
顾唯潘这么一说,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便不再说话。
不过顾唯潘话锋一转,道:“若是要坚守,怕还要防备内患。”
听顾唯潘提及“内患”,韩健知道说的是什么。在江都大部分的州县里,负责城防的虽然是守备军,但到了战时,地方行政首脑同时也兼顾守城重任,军政两面一肩挑。这样的问题是为了防备战时政策不统一,方便调度。
但问题就是,若是这个“首脑”变节,城市就当不保。
一些武将,或许有精忠报国的气节,但战时负责城防的是文官,文官有时候更会“权益行事”,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一旦江都陷入坚守不出的状况,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会以为大势已去,会选择“投奔明主”,到时候开门投降,坚守的策略就等于不能奏效。而且这种事很容易“传染”,一旦周围有城市投降,会有更多的文官觉得大势已去,会形成连锁反应。
韩健点头道:“此事,我会考虑。”
韩健只是说会考虑,没说怎么解决,令顾唯潘心中也很有担忧。
顾唯潘跟韩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洛阳派系的官员,他是真心为朝廷着想,希望江都可以渡过这次的难关。韩健越表现的淡定,在他看来越是容易出事,说到底,他还是对年轻气盛的韩健有所不放心。
会议之后的内容,全是商议在坚守不出的状况之下,粮草如何调运,或者是城市之间如何形成“联防”,在叛军绕过城市攻打其他城市的情况下如何支援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地图,也有现成的官道和粮道,都要作出合理的计划,甚至要细分到哪座城市。在江都以北,也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坚守住,很多小的县城,本身城墙就低矮,洛阳军和北王军用不上一两日就能攻陷,如今东王府要保的,也并非是这些小城,而是一座座大城。只有保住了城市,那城市之间的广袤区域里,就算是都是敌军,在理论上这些区域都是没有失陷的。在这年代,城市才是地区繁荣的标志,也是一地行政的大脑。
涉及到联防问题,韩健主要安排的是东王府的官员,已经令洛阳派系的人不满。说到粮食调运,韩健却不断对林小夙交待事情,这令洛阳派系的人彻底愤慨。
这次随女皇到江都来的,也有不少在户部和库司供职的官员,虽然之前户部和库司曾经历过韩健的“洗劫”,但朝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韩健不找他们负责粮草,却找个女人来负责这么大的事,而这个女人还是东王府一个普通的管家,怎能令他们不怒?
“东王殿下,不知与齐朝借粮之事,要如何收场?”一名官员走过来,直接对韩健说道。
韩健认得此人,便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孙效宁。说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任何实权,毕竟在江都,很多朝廷的衙门本身就是个摆设。
“孙尚书说借粮?东王府曾借过粮吗?”韩健反问道。
“嗯?”这次不但孙效宁惊讶,连身旁的人也有些惊讶,借粮之事才发生了两个月时间,都在揣测江都何时要将城池交给南齐来履行交换条件,韩健却在这时候,说压根没借粮之事?(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四十七章 赖账
孙效宁道:“东王这是何等记性?与齐朝借粮,而且还是拿我魏朝江都来作为交换,此事人尽皆知,今日你却说不知道?”
韩健听这话就很冲,他也知道,这些朝廷中人本来jiushi鸡蛋里挑骨头,之前一直隐忍不发,这次韩健找林小夙来安排粮草调运,把孙效宁的神经给绷断,他才会当众发怒,还是在军事会议这等地方。<-》
“人尽皆知?恐怕也都只是传言吧?”韩健语气很平淡说了一句。
“传言?”这下东王府那边的人也有些慌了神,他们当初是在东王府里,听韩松氏亲口说的,现在竟成了传言?
“殿下,这怎生回事?当时,我们是亲耳听郡王妃所言……”东王府的人也过来问询。
当初,还是他们将消息通知给朝廷洛阳派系那边,希望通过洛阳派系的人施压,令东王府取消给南齐借粮的事,好保证江都地方士绅和商贾的利益,最后却没成。在场之人,他们或许没有参与到投机倒把中来,但投机倒把也令他们损失了不少的政治资本。
韩健道:“郡王妃或许是有所误会,之后我详细解释过,这批粮食乃是从我江都南方运过来。后来满城风雨,与其解释,还不如顺其自然,等事态平息便可。这种事越传便越离谱,今日我便在这里跟诸位说一句,借粮换城之事,不须再提,也不会有城池要交给齐朝之事发生。”
韩健这一说,在场之人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不相信韩健的话。之前东王府调拨了那么多粮食过来。是他们最后相信东王府的确是跟南齐借粮的原因,正因如此,那些商贾和士绅才会迫不及待要将囤积的粮食出售来避免损失。他们猜不到这些都是林小夙的手笔。
林小夙在管理酒楼上有一套,韩健派她出去调粮,她做的更是游刃有余。不但调回了粮食,而且调回的粮食数量,远远大于韩健的预估。后来韩健才知悉,其中有部分是洛夫人所为,帮忙跟地方上沟通,还有部分。则是林小夙个人能力。她到了地方之后,专门打大户主意,不用十几天时间,就令地方士绅zhudong把粮食交出来。
等粮食不断调到江都来。有士绅和商贾开始出粮。东王府再借机会买回来。再次分批次出售,使得粮食越来越多,会令那些士绅和商贾觉得这批粮食数量大到无法想象。加剧了出粮的热潮。
江都地方,都对借粮之事深信不疑,也跟南齐在事情发生之后没做任何解释有关,就连一向狡诈的朱同敬,再回到齐朝之后也就此事丝毫未提。会让人以为这是他跟韩健达成的默契,只等后面过来收城便可。
现在韩健说没借粮这回事,众人只能想,这肯定不是真的,事实是,东王府zhunbei“赖账”,粮食运了回来,城市却不zhunbei给了。
“动物那个,如此……是否不妥?”孙效宁有些避忌的神色看着韩健。
他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把城市给南齐,南齐那边就此事而派兵过来,到时候江都岂不是要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
“孙尚书此话何解?何为不妥?我们未曾借粮,还zhunbei还他粮食不成?”韩健诘问道。
孙效宁被问的哑口无言。
现在是韩健死活不承认有借粮这回事,要真的没有借粮之事,没借自然就没还。他也无话可说。
“今日之事,就此作罢。我不希望日后再有人提及此事。”韩健严词下令道。
其他人只好住口不言,心中有叫好的,觉得赖南齐的账不赖白不赖,但也有表示担忧,这种事说起来简单,要是引起两国纠纷,以后不再借事小,要是两国交兵,江都如今连叛军都抵御不了,更何况虎视眈眈的南齐兵马?
说完事情,韩健便要回东王府,而林小夙也zhunbei与他一同huiqu。
到门外,大雪依旧没停。
韩健四下看了下,夜色也很深,门外的轿子已经备好。
本来韩健出门是不乘轿的,而林小夙也习惯了自己走路。韩健摆摆手示意让轿夫先huiqu,他zhunbei步行走,毕竟坐在轿子里,要是路上有轿夫因为地滑摔倒,那他在轿子里可要遭殃。
“小夙,给你的差事挺多,你不会觉得太累吧?”跟林小夙一起走在回东王府的路上,韩健问道。
“看什么事。这些事,不累。”林小夙一脸无所谓说道。
林小夙说话时候,语气很高傲,也有些洋洋得意。以前她只是个小女人,管着的是个小茶摊,平日里要接触的都是街坊baixing。现在她可不同了,手底下管的一个个都是官,东王府官员,个个见了她都要点头哈腰,看谁不顺眼就给谁穿小鞋,这滋味特别过瘾。而今日她又跟韩健出席这么重要的会议,也让她觉得飘飘然,这种状况下,什么差事都是“小意思”。
韩健wunai摇摇头,他还是理解不了林小夙的构造,照理说一个连字都认识不了几个的女人,想操持一个家都难,但现在她却是zhunbei要治国平天下做男儿都做不了之事。这让以懒惰见长的韩健也有些自愧不如。
回到东王府门口,侍卫们已经早就出来迎候,因为大雪,平日晚上侍卫也不会出门,只在白天出来扫扫雪,也只是扫开一条路方便出行。
“少公子,这里有给您的一封信。”侍卫见韩健回来,将信递上前来。
“信?”韩健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字体有些陌生,不过依稀他还能辨别出,是柯瞿儿的字体。
柯瞿儿本来在左谷上人失踪之后,便过来“投奔”他,被他安置在城内,却没想到第二天柯瞿儿便不告而别,连句话都没留下。当时韩健心中虽然觉得不舍,却也知道柯瞿儿是只飞鸟,在一个地方停不下来,失望中却也想,她累了肯定会回来。
但没想到,这一去两个月丝毫没什么音信。现在突然却给她写信回来?
“行,知道了。你们先护送林管家进去。”韩健指了指大门方向,说道。
因为灯笼的光线太昏暗,外面又下着大雪,韩健也没法在这种环境下看清楚信上的文字,便让人先送林小夙进去,而他则留在东王府的知客厅里,看清楚信上内容。
“少公子……”
东王府的知客,其实也是侍卫,见到韩健进门,本来几个人正在烤火,都起身行礼。
“你们先坐着,我只是坐下歇歇脚,一会便进去。”韩健道。
几个人都有些不太自然,毕竟主子坐在知客厅,而他们还“无所事事”,就好像渎职一般。
但韩健好像丝毫不在乎,拿着信在看。
信上的内容也很简单,柯瞿儿说她已经找到师傅,说是要做“大事”,做完可以再jianmian云云。至于什么事,柯瞿儿便没提,到最后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让韩健颇感失望。这哪里是小情人离开之后思念写的情信,根本jiushi封普通信件。
韩健看完,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好在知道柯瞿儿平安无事,内心多了几分温暖。
一只飞鸟,本来是无牵无挂,在江湖上行走做什么事都可以率性而为,现在却有牵挂写信。在韩健看来,只要柯瞿儿报了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看看落款,是将近一个月前的,至于地点却没法查。这时候没有邮戳,通常是没有发信地址的,而官家的信都是找信使传递,至于这种私人信函,是找公家邮差,邮差能把信发到就不错了,至于从哪发的,他们收了银子走了一路,也没法queding。
“少公子,柳小姐在外等候。”韩健看完信,侍卫进来通报道。
“让她进来,你们几个,先出去巡逻一下,一会再回来。”韩健对知客厅的几名侍卫道。
几个侍卫不是笨人,韩健这么说,jiushi让他们暂时先避开一下,让他和来客说话。
大西柳虽然在外人眼中是秘密,但在韩健这些贴身侍卫眼中并非机密,不过他们也并不知大西柳的确切身份,而姓氏上,也只是众口所传姓柳。而本身大西柳是姓西柳的,zhege姓氏,在西凉人中属于大姓。
大西柳一身裘皮大氅进来,全身大氅上都是雪,进屋来,在韩健面前她不能穿的这么严实,这也是对主人的不敬,她只能自己解开大氅放在门边,才过来跟韩健行礼。
“挂在上面便可,没那么拘礼。”韩健道。
大西柳微微点头,转身又把大氅捡起来,挂好了,才过来跟韩健说话。
“喝杯茶暖暖身子。”韩健倒了杯茶,给大西柳递过去。
韩健亲自奉茶,大西柳有些不敢接,但她也知道韩健脾气,没什么可拘礼的。
她接过茶,在受伤捧着,也感觉到温暖一些。
“什么事?”韩健把椅子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坐下问道。
“少主让奴婢调查之事,已经有着落。”大西柳道,“这次洛阳军和北王大军同时南下,确实是因南王和西王都曾秘密上表过朝廷,似乎有何秘密协定。”(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四十八章 独当一面
之前韩健就怀疑,洛阳军和北王军敢这么大张旗鼓不顾后路的派二十万兵马南下攻打江都,背后一定是获得了西王和南王的暗中支持。现在韩健也只是把心中所想给求证了。
韩健也容易理解西王和南王的用意,就是表明一种立场,来坐山观虎斗,不管最后结果是哪方获胜,他们都是得益者。而他们也并非完全不会出兵,若是在两方战事出现变化,给他们可趁之机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出兵,攻取江都或者是洛阳,甚至是北方之地。
西王和南王对洛阳城都有觊觎,而相对的,还有北方和江都。
南王杨洛川一直将兵马屯在江都之外,也是有随时攻取江都的意思,就算攻不下江都,把江都跟豫州之间的大片领土窃占了去,也是不错的买卖,反正在前搏命的是洛阳军和北王军。至于西王杨平举,他对北方之地更青睐一些,这次若是江都可取胜或者是北王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他就有机会拿到北方,完成对洛阳之地的围困。
“消息确定吗?”韩健思索了一下,问道。
“这是西王上表奏本的内容,还有南王使节入洛阳的路线图……”
大西柳从怀中将一份书折拿出来,递给韩健。韩健打开来大致看过,也并无什么疑惑。
西王上表,并非是秘密行事,因而朝中有不少人知晓。唯独杨洛川,现在他是韩健的老丈人,又跟江都之间有盟约协定,他派使节去洛阳向杨余上表,自然要更神秘一些。不过这也瞒不住洛夫人的情报系统,洛夫人在洛阳城三教九流中布满眼线。最终使节还是没有瞒过去。
“行了,你回去吧。这几天太劳累,多休息。以后还要你忙活。”韩健道。
“是,少公子。”大西柳行礼之后告退离开。
韩健坐在知客厅里很久。心情有些复杂。
之前他还在一直跟杨苁儿说,他会相信南王府结盟的诚意,现在看来,这也只是他一厢情愿,从开始,杨洛川把女儿嫁给他都只是为了解豫州之困,无关盟约。若非他和杨苁儿离开豫州军营,到现在他可能还是杨洛川所囚禁的笼中鸟。或许也正是因为他和杨苁儿逃走,令杨洛川怒不可遏,非要上表洛阳来换得洛阳和北王军对江都的围困。
身为权力场中人,韩健自然也希望多几个朋友,可以安安分分当他的东王,一辈子与人无虞。但现在看来,他的年轻,成为了其他得势者所不能容忍的存在,柿子挑软的捏,而如今在江北之地。江都是最软的柿子,谁都想来搀和一腿。
韩健坐了一会,身子也暖和下来。一有些暖,便不想出去在风雪地里走。但知客厅毕竟不是他的洞天福地,他还要赶紧回内院去。
从知客厅出来,早就等在外面的侍卫匆忙行礼。
“不好意思,进去吧。”韩健歉意一笑道。
众侍卫也都知道韩健很客气,行礼之后,纷纷进入到知客厅里。韩健则踏雪回到东王府正厅,此时韩松氏和韩崔氏仍旧在等他回去。
“健儿,会议那边……如何?”见到韩健进来。韩崔氏迫不及待上前迎,顺带问道。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韩健坐下来。语气平静道,“江都从即日开始。转为坚守城池不出,前些日子各城的粮草都有所补给,应该都能应付小半年。加上叛军无法对我北地众城全面进攻,在战时空隙,城市有所折损,也可派出部分援军,前去支援。问题不是很大。”
1...134135136137138...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