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因此,南路大路借伐楚之际一路抢掠,所得钱粮尽数被他们父子藏下。
本以为事情做的隐秘,没想到还是被孟九记录在案……
接着,却听孟九叹了一口气,道:“大将军有难处,陛下自然也理解。粮草是小事,议到这里便是了。”
一句话,气氛终于缓和了些。
孟九又道:“眼前最重要的,还是不能让周缵逃了。”
吴阎王点点头,问道:“监军怎么看?”
“楚军以孙白谷为帅,但关键在于王珍,此子有几分手段,弃京城跑到沧州,这地四通八达,既可走海路,又可走陆路,还山东兵马接应。大将军若想硬攻,怕是防不住。不如围而不攻,等楚军粮草耗尽,必有人将周缵献上来。”孟九道,“对了,陛下已派了三殿下请来助阵,不日即到。”
吴阎王一听,面色便阴下来。
唐中元自己坐镇京城,让他统兵在外,不给钱银就算了,还担心他拉拢别的兵马、派唐节来制衡。
等回头自己的钱粮被吃干净了。再回到京城,好处都给别人占光了。
想到这里,吴阎王便摇头道:“不行,如此未免夜长梦多……”
下一刻,却听兵士冲进来,急报道:“大将军,楚军攻营了……”
~~
远远的战场上有厮杀声响起。
岳庙中安静下来。
岳飞的塑像一动不动,脸上始终带着不怒自威的神情。就仿佛是亲眼看到一群贼子的私心算计之后,在为这千古江山感到悲悯……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648章 战沧州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沧州城墙上,王珍看着城外的旌旗招展,确实有些“春风秋月两茫然”的感慨。
他骨子里还是文人,从小读的是忠君报国的圣贤书。如今家国倾覆,他一手定下放弃京师、奉天子南逃的主张,要说心中没有悲怆那是假的。
南逃这段时间,楚朝这边许多人在骂他,瑞朝那边有不少人开始称道他的手段。仿佛是一夜之间天下尽知王珍之名。
是忠是奸、是功是过,王珍其实是在乎这些的。他不像王笑,王笑看起来愣头愣脑的,骨子里却不太在乎名声。相比起来,王珍作为文人更爱惜羽翼,他平日里可以豁达、可以痛骂楚朝,但真等亲手把事情做了,他还是觉得感到负罪、感到痛苦。
但不开心是一回事,做下去是另一回事。他活到三十岁,为人处世早已不是为了自己开不开心。
这些日子,他勉力支撑,带着半个朝廷逃亡,至此已是使了浑身解数,整个人也累到了极点。
孙白谷能看出王珍的疲惫,便道:“你先去歇歇,若战事顺利再带陛下脱逃。”
王珍摇了摇头。
“我虽对战阵之事不了解,但总要亲眼见了才放心。”
孙白谷也不再劝,只是抬起千里镜望着战场的局势。
在京城时他们都没有凭借坚城利炮固守,到了沧州自然也不会在孤城困守。此仗的战法很简单,就是和吴阎王打。打赢了创造出机会便继续逃,打输了就撤回来再接着打。
孙白谷已对将士许下承诺,只要护着陛下过了黄河,所有人都有封赏。
如今离黄河越来越近,楚军士气也一路高涨。
这一战,双方主帅心态并不相同,对孙白谷而言,只要陛下在、齐王在,他不怕战败。但对于吴阎王而言,每输一仗,楚帝便有可能逃之夭夭。
不仅心态不同,他们战意也不同,孙白谷丢了宣大、丢了京城,如今除了天子他已经没有可以失去的了,因此他战意高昂,做好随时战死的准备;而吴阎王还在想着封赏,还在顾忌着麾下将士哪一部是自己人、哪一部是唐中元的人。
所以,孙白谷有信心……
~~
号角声起。
沧州南面,作为前锋的关宁铁骑已冲入吴阎王的阵线。
这支铁骑从辽东战场归来虽是残军,但对比关内的军队,他们依然是强力最强的一支。
也称得上猛将如云。秦山湖、林绍元、秦山渠、秦山水、刘一口、秦玄明……一干将领冲锋在前,兵器落下便是血花飞溅,仿若杀神。
此时排在前面的瑞军人数虽多,却并非老营精锐,只是普通士卒,抵抗不住他们的冲杀,半晌之后阵线便有溃散之势。
战台上,吴阎王见此一幕,脸色便阴沉下来。
“父帅,再打下去这些泥脚子怕是要散了。孩儿带老营兵马去杀杀他们的锐气。”吴通上前请战道。
吴阎王摇了摇头。
他和官军作战多年,自有一套战法——拿人命去耗他们的体力。
“把右翼的八千人再压上去。”
吴通便明白过来,那八千人是由唐中元的心腹将领童阳所领,死伤了他们也不心疼。
……
童阳带八千人杀入战场,关宁铁骑的压力陡然便大了起来。他们纵使是精锐,若不能杀溃敌人,光靠砍杀便有体力耗尽之时。
瑞军人数本就多,多了生力军,阵脚便稳了下来,楚朝锐气也慢慢不如先前。
但厮杀了一个时辰,关宁铁骑还是杀得瑞军又隐有溃散迹象。
童阳也是骁勇,见此情景,驰刀纵马便冲上前与秦玄明战了个旗鼓相当。
他有心杀个边军将领提振士气,刀刀拼命、直逼秦玄明要害,誓要取对方人头。
秦山湖见儿子吃力,拨马来救。
童阳又与秦山湖对了几招,自知不是对手,退回己方阵线,开始向后撤。
战台上,吴阎王望见了,知道童阳人马要顶不住了,又调左翼来支援。
秦山湖抬眼望去,见瑞军令旗翻飞,知道再这样下去车轮战下去关宁铁骑便要被拖死,拍马直追童阳。
秦山水、秦玄明正在附近,连忙跟上,三人亳不畏惧便突入瑞军当中。一时间数不清有多少刀枪向他们招呼而来。
乱战之中,秦山湖长刀横扫,以万夫难挡之势扫开一片敌兵,秦山水捉住这转瞬间即逝间的时机,手中长枪猛地便向前掷去。
兄弟俩常年在战场配合,这套杀敌技艺也不知练了多少次,一枪如流星疾袭,正击在童阳后甲,“当”的一声破甲而入,童阳摔落于马下……
“童将军死啦!”
瑞军中有惊呼声起。
他们虽也打了这么多年战,但遇到的多是关内官兵,这般凶悍的楚将却也不多见,登时一片慌乱。
这一幕落在远处战台上的吴阎王眼中,他知道眼下不是再顾惜自己人马的时候,忙将自己的老营兵马压上去。
至此关宁铁骑已是力竭,再面对第三波敌军攻势,终于力有不逮……
沧州城头上,孙白谷见关宁铁骑不到一万人便拖住近五万人的攻势,微有些惊喜,一道道军令不停发出。
号角声起,沧州城东面城门大开,一列列骑兵鱼贯出城,正是高成益所率神枢营。
神枢营并不向南面支援关宁铁骑,反而开始向东边突围。马蹄滚滚撞在瑞军当中,又开始一场厮杀。
吴阎王微有些惊讶。
“孙白谷这是要做什么……居然不支援南面?”
孟九淡淡道:“他是想多面突围,看哪边形势好便护着楚帝父子往哪边走……”
果然,不多时沧州西面城门也打开,这次则是杜正和领神机营向西攻来,因神机营多是步卒,孙白谷还调了一部宣大骑兵配合。
三边交战,沧州城外的广阔天地尽数陷在喊杀之中。
一个一个士卒执着兵器击在敌人身上,血腥而惨烈,无数个血腥的场面构建在一起,形成了数十万大军的恢弘战场。
……
吴阎王额上有冷汗流下来,他压力渐大,这样的拼下去他纵使能赢,也必定伤亡惨重。
唐中元如今贵为天子,部众死了没关系,还可以再征兵。但吴阎王以后再想恢复实力却难,他短时间内上哪再招募忠心耿耿于自己、又能战的士卒?
但孙白谷心狠,要与他血拼,他也只能接招。
此时他中军主力还有五万人,孙白谷还有两万余人。这是双方主帅最后一招后手,只有判断出孙白谷想突围的方向,他才敢把最后这张牌打出去……
又鏖战一个多时辰,遍地血染。终于,东面战场上神枢营隐隐有溃败之势。
吴阎王转过头,目光扫了扫西面,摇了摇头。
——神机营都是步卒,又不耐久战,孙白谷不会选西面突围。
他重新望向南面关宁铁骑的战场。
这是楚军战况最好的方向,关宁铁骑是楚军中最强的一支骑兵……吴阎王早就认为孙白谷必要选择这个方向突围,才将大营设在南面。
现在东面神枢营已有败象,吴阎王终于确信这个判断。
又战了一会,沧州城头上再一次旌旗摇动,南面城门大开,宣大军的骑军缓缓出城。
“果然!”吴阎王心道。
他转头看了一眼,只见东、西两面战势大好,迅速下令将老营主力压到南面战场,又从两面各抽调了一支队伍过来……
“沉住气。”孟九眯了眯眼,提醒道。
“我才是主帅。”吴阎王傲然道,眼中已有狠意。
战场上,宣大骑兵渐渐跑动起来,形成冲锋之势。
吴阎王远远望着,深吸一口气,有些紧张。
突然。
“东面!”孟九低喝了一句,语气飞快道:“宣大步卒没有出来,必是向东去了。”
“不可能,关宁铁骑最强,他们怎么可能舍得下……”吴阎王犹自不信。
他嘴里话到一半,却见南面城门中果然没有宣大军的步卒出来。
而战场上,宣大骑兵在急速的冲锋中突然调转方向,向东面疾驰而去!
“来不及了……”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649章 分头走
“准备带人突围吧。”孙白谷开口对王珍道,“我们带陛下从东面走。”
“明白。”
两人下了城头,一身甲胄的孙白谷径直向城中延光帝的行辕而去。
王珍却是故意落后了几步,接着调头往另一边走去。
他进了一处宅邸,左经纶与宋家兄弟正在堂中议事。
“孙将军准备护陛下从东面突围。”
宋信点点头,起身道:“我去通知齐王。”
王珍却是抬手摆了摆,道:“让齐王从西面走。”
左经纶抬起头,深深看了王珍一眼,喃喃道:“局势到这种地步了?我们七万兵马,还有秦家精锐……”
“反军有三十余万人。”王珍道,“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放心,陛下和齐王还是分开走为宜。这件事我没与孙将军说……”
堂中三人俱是老谋深算之人,自然看得明白,现在王珍打算带走齐王,这显然是要把孙白谷和陛下当成弃子、用以吸引敌军。
——没想到这王珍看起来温文尔雅,事到临头却如此心狠。
“可是若没了陛下,殿下到时候即位的名份……”
“管不了‘到时候’了。”王珍打断道,“形势严峻,容不得你们再考虑。”
左经纶闭上老眼,长叹一声,道:“就这样吧……老夫随陛下一起走。”
宋氏兄弟一惊,忙喊道:“老大人……”
左经纶已颤颤巍巍站起身,缓缓道:“老夫辅佐了陛下一辈子,官至首辅。楚朝到今日的地步,别人逃得了责任,我左经纶难辞其咎。不管怎么说,老夫都没有弃陛下而逃的道理。”
宋氏兄弟愣了愣,不明白左经纶为何到了最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明明这么多年一直在支持齐王。
左经纶却也不多解释,只是在出门前拍了拍王珍,叹道:“若是陛下这边有万一,替老夫照顾好左家吧……”
~~
那边孙白谷走到御驾前,行礼道:“陛下,臣护送你出城。”
轿子中的皇帝并没有回答他。
孙白谷有些悲感,他甲胄在身不好跪下,只好低着头又道:“等护送陛下到了南京,臣愿自刎以谢天下。”
皇帝依然没有回答。
孙白谷站了一会,眼睛渐渐有些发红。
“陛下……”
“自刎?你自刎了。朕的京城就能回来吗?”延光帝说了一句。
隔着帘子,孙白谷看不到皇帝的表情。却能听出他声音里那种心如死灰的萧索。
“臣……臣……”
剿了一辈子的匪,最后沦落到这样的结果,孙白谷实在无言以对。
后面何良远听了他们的对话,心中冷哼。
——这个陛下,平日里巴不得有人带着他南逃,如今真逃了却还要拿腔作势,呵……
这般想着,何良远看向孙白谷,用眼神示意道:快走吧。
孙白谷跨上战马,亲自护在御辇边。周围是宣大军最精锐亲卫营,后面是亲军上直十二卫。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城门行去。
~~
这支队伍人数极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分坐在一辆辆马车上缓缓而行。
队伍中段便是齐王车驾,后面是曾经的许贵妃如今的皇后的车驾,淳宁公主便在其中。
秦小竺亲自领了一支人数不多的人马护卫在左右。
等队伍行过城门,齐王的马车还未出门,忽见锦衣卫指挥使耿叔白策马过来,上前对周衍低语了几句。
接着,秦小竺便带人护着齐王与皇后马车从队伍中脱离出来。
……
缨儿正坐在马车上。
王珍安排人撤出京城自然也不会忘了她,但她没等到自己少爷回来,便一直不怎么开心。
她对打仗的事并不了解,一开始以为王笑去辽东只是去宣读一道圣旨便回来,却没想到宣旨要这么久。
从京城逃出时,陶文君也懒得对这傻丫头多解释,只说要去山东与王笑会合。
缨儿为此还高兴了两天,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反贼打下了京城……
这一路逃亡,她倒也交了几个新朋友。
此时她所在的马车上便有钱朵朵、左明静、左明心、宋兰儿。
战乱之中,几个小姑娘每天同吃同住,便也交情渐深。
但眼下这种情况,她们也没心情嘻嘻哈哈,更多的时候还是忐忑不安、也各自忧心忡忡……
马车快要出城的时候忽然转了个头。
车内几个小姑娘都吓了一跳。
“不会要丢下我们吧?”
宋兰儿轻呼一声,掀开帘子往外看去。
马车外却有护卫忙低声禀道:“请贵人放心,先把帘子放下吧。”
宋兰儿又四下看了一眼,放下车帘,拍了拍心口,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怎么了?”左明心问道。
“不知道。”宋兰儿道:“但齐王、皇后、左家、王家,还有几位大臣的马车都出来了,应该不要紧。”
左明心与左明静对视一眼,便已明白过来。
缨儿不明白这些事,但她知道大少爷不会丢下家里人,便也不担心。
另外就是,她刚才有一瞬间恍然以为是少爷回来了。
但她自己也明白这样的想法有些蠢,便没开口说出来。
“少爷啊,京城都丢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呢?”小丫头支着脑袋,心中默默想着……
~~
孙白谷策马出了东城。
有人过来低声向他禀报道:“将军,锦衣卫领齐王走了。”
孙白谷微微皱眉,先是抬起千里镜看了东面战场一眼。
宣大军加入之后,神枢营士气高涨,随着宣大主力不停向前推进。
此时楚军杀破防线,反军东面防线已开始溃败,楚军中一片欢腾……
孙白谷放下千里镜,又转头看了看身后的宣大亲卫营和上直十二卫。
“随他们去吧。”他如此说道,心中微有些叹息。
东面城墙上,王珍也在看孙白谷,也在心中叹息。
“孙督帅,后会有期了……”
南逃这一路,他们再如何相互欣赏,道不同,终究还是要各走各的。
沧州城这一战,吴阎王认定楚帝必会随战力最强的关宁铁骑突围;孙白谷便反其道而行,以关宁铁骑为饵,掩护楚帝走。但王珍觉得瑞军中还有孟九在,未必不能看穿孙白谷的布置。
思来想去,王珍还是决定以楚帝为饵,掩护齐王走。
至于怎么走?
他知道,王珠必会带人来接应自己,这是他们兄弟间独有的默契……
此时双方大军鏖战了一天,已是日暮西山之时。
夕阳缓缓坠在西边的山岗上,像是摇摇欲坠的楚朝。
而山岗下,马蹄声渐起。
王珠确实来了……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650章 太狂妄
秦山海有残疾在身,但还是亲自与关宁铁骑一起杀出城外。
童老五将他绑在背后,便不敢太往前,落在军阵中间好让秦山海随时调整阵型。
当宣大军向东面突围,关宁铁骑中有人瞥见便不由喊道:“督帅又把我们卖了!”
这一个“又”字,指的其实不仅是孙白谷,而是这些年来辽东战场上督师弃军而逃的事情并不鲜见。
今日出战前,孙白谷让诸路兵马奋勇杀敌,说是若哪个方向能胜便带陛下从哪个方向突围。关宁铁骑将士自认南面战果最高,结果见孙白谷选择了神枢营,心中难免不忿。
关宁铁骑出战最早、迎敌最多、陷阵也最深,面对的又是吴阎王的老营精锐骑兵,孤军深陷要想抽身却比另外两路大军难得多。
换言之,孙白谷选择东面之时,便也等于抛弃了他们。
这一点,董济和自然看得明白。
他虽理解孙白谷这是无奈之下顾全大局的选择。但作为弃子的感受自然不同。
他正在秦山海身旁,转头看了看,只见四方都有瑞军包围过来,便道:“陛下已向东,我们须尽快抽身……”
“王先生不会丢下我们的。”夏向维喊道。
这些日子他作为关宁铁骑与王珍之间的纽带,出力极多。秦家久在辽东,与朝廷一向互有忌惮,对宣府、大同的军队也有些看不起,强兵悍将多有些傲气,孙白谷不太压得住他们,王珍一介书生要指挥也力有不逮。全凭夏向维不停与董济和、秦山海沟通疏导。
此时秦山海转头东望,只见东面瑞军已败、楚军正护着皇帝的大队人马离开,他们马车太多,走不快,因此吴阎王并不着急追,一边收拢败兵,一边继续围剿南面的关宁铁骑与西面的神机营。
对吴阎王而言,眼下先把这两支楚军啃下来、回头再追楚帝,是最好的选择。过黄河之前他还有机会杀楚帝,歼灭关宁铁骑的机会却未必再有。
秦山海明白吴阎王的意图,只在片刻的沉思之后便有了决断。
“全力冲锋!我们直捣吴阎王大营……”
~~
战台上,吴阎王粗阔的眉毛拧在一起。
他本以为孙白谷既然抛下了关宁铁骑和神机营,这两支楚军士气一衰,便可以轻松歼灭,没想到关宁铁骑宁可拼命也不肯调头跑。
他一边心疼着自己的老营精锐,一边想与孟九商议,一转眼却发现不知何时孟九已经走了。
“监军人呢?”
“方才下了战台,骑马往东面去了……”
吴阎王一时也顾不上孟九,自顾自地纠结起来。
眼下的情形,就算能歼灭关宁铁骑,也要损失惨重,拿自己的人马替大瑞朝歼强敌,值不值呢?
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便下令道:“把北面的人马调来,尽快歼灭西面的神机营,再齐攻南面!”
“是!”
一个个传令骑兵飞驰过辽阔的战场……
夕阳映着沧州城外的山川,遍地血染。
吴阎王知道,这一仗关系到整个天下的接下来的局势。
他只要歼灭了关宁铁骑和神枢营,孙白谷就只剩不到三万人,楚帝跑不快的,他还有机会赢……
下一刻,烽烟又起。
马蹄声与脚步声从西面传来,似乎天地都在隐隐震动。
吴阎王目光一滞,他希望来的是唐节,哪怕他并不喜欢唐节。
但一杆大旗越来越近,那一个“楚”字飞扬在空中,击碎了吴阎王这一点希望……
~~
“援军来了!”
身陷重围中的楚军本已绝望,这一刻突然振奋起来。
西面的神枢营将士是最先看到援军的。
最开始他们本以为陛下会从南面走,自己转个身便能追上。
但现在,连南面最凶悍的关宁铁骑都陷入重围。他们更感到了绝望。
一轮一轮的射击,他们手中的火铳几乎已都不能再用,面对瑞军的攻势随时可能要投降或逃跑……
援军便是在这时候来的。
随着援军的身影在落日中显出轮廓,沧州城西面忽然城门大开,二千余骑锦衣卫鱼贯而出。
“齐王殿下在此!”
耿叔白大喝着,一马当先便向瑞军杀去。
他身后,锦衣卫策马跟上,一边冲锋一边放声大喊。
一声声大喝中,神机营将士蓦然红了眼眶。
1...243244245246247...5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