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所以朱由校觉得这件事情做的好处要多于坏处,顺便可以收一波人心,同时任用梅之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朱由校已经肯定了自己的一个猜测。那就是朝廷的官员之中,有一部分人是很有骨气的,也很有想法;但是朝廷上更多的官员真就只是官僚,他们更喜欢随大流,更喜欢看风向,并没有那么坚持,可以说怎么做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就会怎么做。
这些人当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不存在什么理想。什么东西有利于他们,他们就鼓吹什么。
所以朱由校就觉得像梅之焕这种官员就显得特别难得,尤其是能够和自己合拍。
太常寺。
所有人都知道梅之焕被陛下传召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毕竟太常寺这种地方实在是很难引起陛下的注意,而如今看这个样子就知道情况不一样了,来的人可是陈洪。
说起来梅之焕也没想到,他看着眼前的陈洪,有些迟疑的问道:“陈公公,现在就去吗?”
陈洪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梅大人还是快些的好,陛下还在等着大人呢。这去有些迟了的话,陛下会不高兴的。”
“如此,那下官就随公公去了。”梅之焕连忙说道。
别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被陛下召见,但是梅之焕心里面多少有一些想法。他做了什么,他自个儿终归是知道的。
自己上的那份题本,才多少时间?
最关键的一点,自己在那一份题本里面写了很多东西,恐怕就是因为这个才被陛下传召。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召见的结果是什么,不过梅之焕更倾向于是好的结果,否则的话,就不会是陈洪来让自己进宫了。
陛下想要治罪的话,自然有东厂和锦衣卫办事。如果不想搭理自己,题本就会留中不发。
现在陛下要召见自己,显然是有了好的结果。
梅之焕的心里面有一些兴奋,并不是因为他的题本被陛下重视,也不是因为他被陛下召见会得到赏赐。
他兴奋的主要原因是他猜对了,陛下真的要推行改革。
在梅之焕看来,大明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如果陛下真的有心思推行改革,这才是大明中兴的希望。
通过这段时间的种种来判断,梅之焕觉得必须要有这个想法,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希望能够为大明做点什么。
如今看来,是得到了个好的结果。
梅之焕跟着陈洪来到了西苑。
说起来这还是梅之焕第一次到这里来,不过从四周郁郁葱葱的竹林和水面上的蜿蜒的廊桥来看,西苑的确比皇宫之中少了一些庄严和肃穆,多了一些轻松和写意。
这让梅之焕有一些不明白,从陛下的种种作风上来看,陛下应该是一个年少且精力旺盛的皇帝,有更多的想法,怎么会跑到西苑这适合养老的地方来住呢?
当然了,梅之焕是不敢问出这个问题的,只能在心里面想一想。
拐过一处青瓦墙,伴随着阵阵若隐若无的花香,梅之焕走到一处荷花盛开的湖边,看到了自家陛下。
这位大明朝的皇帝的确是在休息,此时正躺在摇椅上摇晃着,旁边放着桌子,上面摆着茶水点心和蜜饯,还有一些新鲜的果蔬。
看这模样,陛下可真的就像是在养老。
不远处还摆放着鱼竿,看样子陛下是刚刚钓完鱼。
陈洪把手背在身后摆了摆,梅之焕很识趣的站在原地,远远的望着陈洪来到陛下身边。
陈洪轻轻的走到自家皇爷身边,小心翼翼地说道:“皇爷,梅之焕梅大人来了。”
朱由校轻轻的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面色温和的说道:“让他过来吧。”
“是,皇爷。”说完这句话,陈洪再一次回到梅之焕的身边,轻声的说道:“梅大人,陛下召见。”
“有劳陈公公了。”梅之焕笑着拱手说道。
两人一起来到自家陛下的身边,陈洪站到了一边,梅之焕则是跪下行礼,“臣梅之焕,参见陛下。”
“行了,起来。”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说这句话的同时,朱由校上下打量着梅之焕。
这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从他的模样上来看,四方脸,五官端正,眉眼之间很正气,看不出来有丝毫的猥琐。
这样的官员往那一站,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当然了,看人不能光看表面。
因为朱由校知道,大明朝是个看脸更严重的朝代,长得丑你就不要想着做官了,用一句比较靠谱的话来形容,就是丑人当官影响朝廷的形象。
而乱世之时文人们选君王,也会秉承着这一点。如果你长得丑,或者长得比较猥琐,那就是望之没有人君之相。
这一句话就要了老命了,可以说大明朝看脸比后世严重多了。
从长相的角度来看,梅之焕是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员,而且还是其中比较出色的那种。
收回目光,朱由校伸手将桌子上的题本拿了起来,说道:“这就是你上的题本,这里面写了什么,你还记得吧?”
“回陛下,臣记得。”梅之焕躬身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问道:“为什么要上这样一份题本呢?”
“你也应该知道,这份题本没有什么好处,即便朕不治你的罪,外面对你也没什么好评价。无论朕做与不做,你恐怕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抬起头,脸带笑容的看着梅之焕,等着他回答自己。
朱由校的话,梅之焕自然是听明白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说自己鼓出来的东西,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
如果陛下不同意,外面的人会怎么说自己?
这一点稍稍想一想,梅之焕就知道,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可是如果陛下同意了,恐怕自己的非议就会更多,事情还要自己去做,那自己可能要参与进去了,到时候恐怕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是陛下在问自己。
梅之焕半晌没有开口,不过他的脸上的表情依旧很严肃,最后缓缓的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句话,有无数的人说过,朱由校也听过很多次了,
可是这一次经过梅之焕的口中说出来,朱由校却觉得特别有力量,于是他缓缓地问道:“不后悔?”
“回陛下,虽百死而无悔!”梅之焕说的掷地有声。
朱由校点了点头,将手中的题本放了下来,转头对陈洪说道:“差人将这份题本送到内阁去,让他们拟定一个为张居正平反的圣旨。”
双手将题本接了过来,陈洪躬身说道:“是,皇爷。”
然后他捧着题本安排人去内阁了。
梅之焕没想到陛下居然如此雷厉风行,这只是刚刚谈了几句话,就把事情给办了,而且态度异常的坚定,丝毫不允许人拒绝。
如此擅专的帝王,自己为什么反而觉得这么开心呢?
朱由校缓缓的说道:“既然你说为张居正平反,那就来说说吧,张居正的新政之中,何事可排第一?”
“回陛下,臣以为当属考成法。”梅之焕十分肯定的说道。
“朕还以为你会说一条编法呢!”朱由校笑着说道:“那就说说为什么是考成法?”
“回陛下,朝廷无论实行什么政策,做事情的终究是臣子;天下百姓仰望陛下,可是他们接触到的终究只是官员。官员就代表了朝廷,代表了陛下。”
“如今官场上贪腐横行,官员之间相互推诿,无数官员以名邀上,实则毫无实事可做,总是诗词歌赋、横琴乡里,弹奏者多为奢华之曲。商贾权贵,毫无报国之心,整夜里醉生梦死;官商勾结,欺压百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朱由校的脸色丝毫不变,就那么静静的听着。
刚刚转身回来的陈洪听到如此言论,立即脸色大变。再看向梅之焕时,陈洪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惊悚。
这个姓梅的是不是疯了?
还是脑袋抽筋了?
在陛下的面前说这样的话,这是在作死!
刚刚皇爷对他多看重,可是他却浪费了这样的机会!
原本陈洪以为这个梅之焕会是朝廷之中新崛起的大佬,可是按照现在这么看的话,此人不被下大狱之罪就是皇爷开恩了。
在此人的话里面,这大明朝马上就要亡国了!这是能随便说出来的?
梅之焕却没有停,这一次他准备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全都说出来,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索性就多说一些。
如果能够震耳发聩,让陛下有所警惕和改变,那也是值得的;如果自己因为此事被下大狱,那么自己也算死得其所。
“臣以为大明已经到了存亡之秋,如果再不改革,大明亡国之日不远矣!想要改革,首先要改的就是吏治。澄清吏治、选贤任能,此革新之始也。”
“朝堂之上,官员庸碌,实在是不堪重任。所以臣想推行张居正的考成法,臣以为张居正的改革考成法当推第一。”说完这句话之后,梅之焕就没有再开口,而是恭敬的站在一边,等待着陛下的说辞。
朱由校看了一眼梅之焕,脸上也没有什么喜怒的神色。
伸手端起一边的茶盏喝了一口,朱由校缓缓的说道:“我大明已经这么不堪了吗?马上就要亡国了?”
“朕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要做亡国之君的一天。”
说到这里,朱由校自嘲的笑了笑,猛地将手中的茶盏扔了出去。
茶盏落地,发出碎裂的哗啦一声,像似一击重锤猛地击打在众人的心头上。
周围的人连忙跪下,战战兢兢的说道:“陛下息怒!”
梅之焕却没动,也没有跪下请罪,就那么静静的站着。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笑着问道:“你就不怕朕杀了你?”
“为大明革新流血,臣甘之如饴。历朝历代想要革新者,善终者不多。让所有人前赴后继,所谓者不过国之兴盛,百姓安康。这一点臣不是不知道,臣相信先辈们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有些事情即便是死,也要去做。臣今日冒死之言,希望陛下能够详查之,如此,臣死而无憾!”
说完这句话之后,梅之焕直接跪在地上,以头杵地。
朱由校从摇椅上站起身子,面无表情的走到梅之焕的身边,然后弯下身子伸出手,轻轻的扶住梅之焕,将他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有一些搞不清楚头脑。
这是怎么了?
陛下不是应该生气,然后把这个人拉出去吗?
即便是不砍,也要打上一顿廷杖才对。这怎么就给扶起来了呢?
甚至连梅之焕的脸上都很诧异,这是什么情况?
朱由校看着梅之焕,伸手为他正了正官帽子,缓缓的说道:“大明的官帽子歪了,你这一顶是朕给你正过来的,希望你能够维持住,别让它歪了。”
朱由校的这句话,自然是话中有话的。
梅之焕恭敬的说道:“陛下放心,如果哪一天臣的这个帽子歪了,那是因为臣的头不在了。否则只要臣的头在一天,这顶官帽子就永远不会歪。”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历朝历代变法者,成者有之,败者有之,变法者无有不流血。如果他时他日,爱卿因为变法而死,爱卿可愿意?”
听到这里,梅之焕直接撩起衣服跪在地上,语气坚定的说道:“历朝历代变法者,皆有留流血牺牲者。如果今时今日,有需要为变法流血,请从臣始。”
朱由校伸手将梅之焕再一次搀扶了起来,这一次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梅之焕的肩膀,朱由校说道:“这句话,朕会让人记在史册上,后世子孙会铭记着爱卿,知道大明朝曾经有一位不畏死的革新者,其行可动天地,其气可感日月,其明可动千古!”
“臣谢陛下!”梅之焕再一次跪倒在地上,泪流满面的说道。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37章 一份《治安疏》
朱由校面带微笑的再一次将梅之焕搀扶了起来。
三跪三扶,这可以成为新的经典了。
朱由校温和的说道:“爱卿,回去准备一下吧,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是,陛下。”梅之焕声音微微有些哽咽,连忙答应了一声。
原本朱由校想和梅之焕说说具体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情绪已经堆到很高的地步了,没有办法再降下来重新谈事情,索性就让他先回去吧。事情可以放到后面再搞。
送走了梅之焕,朱由校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得住压力。
很快,当今陛下要为张居正平反,同时也确定了推行密奏制度的消息就传遍了朝野上下。
一时之间,官场哗然,无数人开始奔走相告;无数人开始大声疾呼,国将不国矣!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堂一片纷乱,到处人心惶惶。
这场风波多少也引到了内阁头上,不过他们反而松快了不少。比起之前内阁受到的攻击,现在大家多少转移了些目光。
毕竟在这之前,东厂鼓动都察院疯狂带节奏,现在内阁把这件事情推了出去,基本上就没有人再关注内阁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只不过内阁上下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又一件事情暴露出来。
有个人手中拿着一个题本,整个人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脚步匆匆的走进内阁。
他径直来到内阁值班房,语气颤抖的对韩爌等人说道:“几位阁老,你们看一看这一份题本吧!”
韩爌等人见如此情况,皆是一愣。
要知道内阁之中的题本是分开看的,也就是分开负责的。除非是特别大的题本,或者是陛下交代的事情,否则基本不会让他们几个人一起看,这也是朝廷分权的一种方式。
可是来者现在却让几个人一起看这一份题本,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出事了。
孙承宗等人全都聚了过来,目光落到了内阁首辅韩爌的头上,这个时候自然是应该他来牵头。
韩爌伸出手将题本拿了过来缓缓的展开。
在韩爌看的一瞬间,脸上变得毫无血色、异常苍白,甚至手也开始颤抖。
韩爌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他的手愈发颤抖的厉害,身形似乎有些站不稳。
他整个人都十分失态,良久没有回过神。
这让孙承宗三人有些迟疑,这是出了多大的事情啊?
韩爌是什么人?
这可是久经沧桑的人物,朝廷上纷纷扰扰的,他都能够稳坐钓鱼台。
如今是出了什么大事,让他如此反应巨大?
只是韩爌没把题本递过来,他们三个也不好意思上手去抢。
徐光启先忍不住了,他先面带关忧的问道:“韩阁老,这是?”
见韩爌没有反应,徐光启又叫了几声,“韩阁老,韩阁老?”
随着徐光启的声音不断的提高,韩爌也终于被惊醒了。
随后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将手中的题本递给徐光启,声音微微有些抖动的说道:“看看吧,出事了!”
徐光启有些疑惑的伸手将题本接了过来,翻看几眼后,脸色大变。
看到这一幕之后,孙承宗两人更加的担心了,他们等着徐光启将题本递过来。
徐光启没有说话,将题本递给了孙承宗和黄克缵。
两人快速的看了一遍,脸色也都变得十分的难看。
等到两人也把题本看完之后,徐光启这才声音清冷的说道:“今时今日,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些人胆大包天,全都应该发配辽东!”
徐光启这明显是泄愤的话,所以韩爌三人只是听听,没有人说什么。
沉默了半晌之后,韩爌才脸色难看的说道:“现在的事情是该怎么办?陛下那边我们怎么交代?”
“难道要把这份题本直接送上去?如果这么做了,后果很严重。”
孙承宗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当然知道韩爌说的有道理。
略微想了想,徐光启黑着脸说道:“无论事情到底有多大、结果是什么样的,这份题本我们必须呈递上去。只不过,我们不要票拟了。”
这种事情也常有,如果事情太大,内阁不能做主,那么他们就不会票拟,而是直接把题本送到皇帝那里去,等着看皇帝最终怎么决断。
所以这一次徐光启提出这个意见,韩爌三人倒也没有什么疑议,全都点了点头。
“那谁去送?”孙承宗这个时候问道。
要知道手上这份题本的分量太重了,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样子。
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去送,很可能会承受陛下的怒火,到时候很可能得不偿失。
“一起去吧。”
没等大家争论,韩爌直接开口了。
“这一次的事情太大了,如果我们不能够齐心协力的话,怕会朝堂动荡、天下不宁,到时候我们几个就成了罪人了。”韩爌沉着脸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几个一起去吧。”
三人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韩爌的说法。他们直接拿着题本去了西苑。
西苑之中。
朱由校正在湖边放风筝。
说起来,京师天气好的时候不多,恰巧今天不是很热,风也不错,朱由校的心情颇好,得空陪着张皇后一起放风。
两个人有说有笑的,一起拉着线,这一幕温馨而和谐。
这个时候,陈洪硬着头皮快步走了过来,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是难受得一批。
在这个时候跑去打扰皇爷,这是陈洪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如此行事,不但会让皇爷生气,甚至还会得罪皇后娘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傻子才愿意做呢。
可是他这一次不做不行。四位阁老一起来了,还不说什么事情,只是强调要见皇爷。
这肯定是出了大事情了,陈洪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看了一眼疾走而来的陈洪,朱由校伸手将风筝放到了张皇后的手里面,“宝珠自己玩一会儿,朕去去就来。”
迈步走到低着头的陈洪身边,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
“回皇爷,四位阁老求见。”陈洪连忙躬身说道。
四个内阁大臣一起来了?
这是要做什么?
朱由校一时之间想不到他们要做什么,对陈洪说道:“带到凉亭那边去吧。”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转身到外面去招呼人了。
朱由校则是走到了张皇后的身边,伸手环住了张皇后的腰,笑着说道:“宝珠在这边等朕,那边有一些事情,朕去看一看,很快就回来。”
张皇后对着朱由校甜甜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好,妾身等着陛下。”
离开张皇后之后,朱由校就向着凉亭那边走去。
他到这里的时候,四位内阁大臣已经等着了。
看他们的脸色,和颓丧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事情怕是不小,而且肯定是坏事。
朱由校坐下之后,四人想要行礼。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继而说道:“四位爱卿一起过来,看来带来的还不是什么好消息。那就说说吧。”
“回陛下,都察院御史陈清上了一份题本,臣等看过之后,实在是不敢擅自做主。”
韩爌向前走了一步,双手托着题本送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这个朱由校还真是没想到。
如果是哪里造反了,或者是瓦剌建奴打辽宁等等这么大的事情并不奇怪。可是现在看来明显不是啊!
都察院一个御史的题本,至于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吗?
伸手将手中的题本拿了过来,朱由校看了一眼上面的题目,目光就是微微一凝,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了。
因为这个题本的名字叫做《治安疏》。
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了!
朱由校看到之后,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因为当年曾经也有人写过一本《治安疏》,这个人就是海瑞。
他写了一本这样的题本,对嘉靖皇帝一顿大骂。其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
嘉靖者,家家皆净也。
后来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可以说引发了非常大的风波。
现在陈清这个家伙也搞出了这样一份题本,这就是在学海瑞啊!那自己不就成了嘉靖了?
虽然朱由校的心里面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可还是不开心。谁愿意自己被痛骂?
关键是朱由校觉得被骂得太早了,为什么就不等等呢?
伸手将题本翻开,朱由校看了看上面写的东西。开篇第一段: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
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然臣忠心于大明,不畏死也。
然后就是一大段的引经据典,随后就陈述了大明朝的现状:
文道崩塌,百官惶然,民心动荡。如果不能够拨乱反正,必然是天下板荡之势,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
然后就是对着韩爌徐光启等几个人一顿喷。
尤其是徐光启和黄克缵,直接就被说成了异端,败坏纲纪、有损伦常,实在是枉为人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敬效尤。
1...979899100101...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