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自己忙碌了这么多年,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心里的这个执念。
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朱由校的心情怎么可能不好?
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心里面满是奋斗的激情,自己一定要把事情干好。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了一个大早。
虽然这两年他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在锻炼身体这方面,从来都不敢懈怠。
要多活一些年,朱由校不断地告诫自己。
在生物钟的作用下,他今天早上起来得很早。活动了一圈之后,在院子里面打拳跑步。
戚元功带着人在一旁守卫,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
周围的护卫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
朱由校也没说什么。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够懈怠。
朱由校接过魏朝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脸。
这毛巾还是这两年刚研究出来的,用羊毛做的,柔软吸水,用来擦脸最好不过。
毛巾推出之后就广受欢迎,可以说是贵族家庭里面必备的东西,现在的价格居高不下。
单单是这样一条毛巾,卖出的价格就足够买一套丝绸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也就是物以稀为贵。
内务府把生意做得很精明,这样的事情朱由校也没干涉。
擦了一把脸之后,朱由校又把手中的毛巾扔给了魏朝,说道:“有什么事情吗?”
“回皇爷,”魏朝连忙说道:“两位宋大人已经等在外面了。”
“他们来做什么?”朱由校一愣,问道:“难道是有什么事情?”
“回皇爷,他们是来向皇爷请安的。”魏朝再一次说道。
宋家兄弟这样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毕竟皇上到了你的地盘上,早上起来总要过来见个礼。
就像是孩子在家里面一样,有一句话叫做晨昏定醒,说白了就是早上和晚上你都要去拜见一下自己的父母,早上去请安,晚上睡觉之前也要去问安。
面对皇帝的时候,自然也是要有这个态度的。
朱由校想了想之后说道:“那就准备早饭。你把他们叫进来,让他们陪着朕一起吃吧。”
“是,皇爷。”魏朝恭顺地答应道。
魏朝心里面不禁有些感慨,皇爷对宋家兄弟还真的是看重。
要知道,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皇爷把臣子打发走也就是了。召进来见一见,那都已经是给他们的恩宠了。
可是皇爷现在居然要把宋家两兄弟召见进来,还要一起吃饭,这已经不是恩宠那么简单,这得是宠臣宠到什么地步,才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不过魏朝也不敢说什么,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他要把宋家两兄弟快点接进来,不能耽误时间,不然会引起皇爷的不快。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换了一套衣服之后,朱由校就看到宋家兄弟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两人要行礼,朱由校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两人。
他说道:“不是在京城,也不是在大殿之上,私底下就免了吧。正好朕要用早膳,你们也跟着一起。”
宋家兄弟二人对视了一下,都有一些尴尬。
要知道,他们是来拜见皇帝的,皇帝给他们赏赐也很正常,这本来算的上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可是怎么陛下这么一说,就好像他们两人是来蹭饭的,而且还是卡着饭点来的。
不过宋家两人这种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连忙一起躬身说道:“谢陛下。”
等到宋家兄弟两人坐下之后,魏朝就吩咐人把饭菜端了上来。
朱由校的早饭一向都是很简单的,今天早上是米粥和包子,有两个鸡蛋,还有几种拌菜。
因为有人要试毒,所以粥端上来的时候已经是半温热的。
这个还是朱由校自己想的办法。试毒的人尝完之后,会把所有的饭菜放在一个保温箱里。
保温下面是热水,保证饭菜不凉。虽然味道不如刚出锅,但至少它是热的。
有很多东西,这个时候吃正好,比如说朱由校手里的这碗米粥。温润可口,味道很好,朱由校吃得很香。
宋应升和宋应星两人吃得也很香。毕竟陪着陛下吃饭,吃的已经不是味道了。
三人吃完东西之后,残羹冷炙被撤下去了,温热的茶水被端了上来。
喝了一口茶水之后,朱由校看着宋家兄弟两人说道:“这一次朕过来看了一眼,很满意,你们两个做的很好。”
“等到这里的事告一段落之后,封赏就会下来。另外关于你们两个的官职,暂时可能不会调整。不过相信不会太远了。”
宋家兄弟两人是朱由校非常看重的臣子,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放在这里看船厂。
这样使用他们,实际已经是有一些浪费。只不过现在换人,朱由校实在是不放心。
等过一段时间之后,船厂彻底走上了正轨,第一批军舰下水,自己正好就把宋家兄弟两人他们调走。
“这里交给别人,朕实在是不放心,只能先委屈你们兄弟二人了。”朱由校再一次说道,语气很温和,还有一丝淡淡的愧疚。
宋家兄弟两人连忙说道:“能为陛下尽忠、能够为大明出力,是我们兄弟一心想做的事情。无论做什么,我们兄弟都不会有怨言。”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假如天下的官员都像你兄弟二人一样,何愁大明不兴旺发达?”
君臣三人的对话,已经被旁边的人记下来了。这将来都是要写进朱由校的实录里面的。
帝王的言行举止,这副君臣相和的场面,自然是要着重笔墨描写。
当然了,臣子忠心耿耿,帝王胸襟宽广,这些东西要更加着重笔墨的写。
谈论完了之后,朱由校直接更换了话题,说道:“这一次真到这里来,除了看一看你们打造的战船之外,就是把百工院的人给你们带来了。”
“这件事情现在是机密,你们知道了也不要泄露出去。”
“是,陛下。”宋家两人面容严肃的答应道。
事实上,大明朝的机密很多,无论是百工院还是其他的地方,甚至连造船厂的秘密都很多。
以前没有什么人管这些东西,现在朝廷有了专门的防泄漏律法。
如果谁走漏了秘密,就会受到严惩。如果故意把秘密拿出去换钱,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每一个进入百工院或者造船厂的人,都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可以说管理非常的严格,到处都有人,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把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家兄弟自然明白皇帝在说什么,便恭敬地做保证,等待着朱由校给他们说说这个秘密。
“你们在这边不知道,百工院那边其实开发出了新的火药。”朱由校看着宋家兄弟两人说道:“这些火药,比起咱们现在所用的火药,威力要大的多。这就导致了火炮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除此之外,百工院使用这种火药锻造出了新式的火炮,就是金属定装炮弹的后装火炮。这个东西我想你们两个应该也不陌生。”
“只不过原本一直没有攻克的难关,现在终于攻克了。朕想把这种火炮装备到战舰上,另外还有新式的枪械和新式的火箭弹。”
“关于你们军舰上想要的其他武器,你们也可以和百工院的人商量。这一次在随行人员当中,朕就给你们带来了百工院的工匠,这件事情你们可以和他们商量。”
“这些人在朕走的时候就不带走了,留在你们这里。总之一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你们把东西给朕做好。”
“是,陛下。”宋家兄弟两人连忙答应道。
谁都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带来了这样一个消息。
对于宋家两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战舰只要换上新的火炮,那威力自然不同反响。只不过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还要进行不断的磨合,所以也需要一些时间。
不过对于宋家兄弟两人来说,时间不是什么问题。虽然会让他们晚离开一段时间,但是没关系,只要能够把事情做好就足够了。
宋家兄弟两人可不相信在造船厂这个地方好好干、干出成绩,陛下会不提拔他们俩。
当今陛下用人一向都是不拘一格,而且一向都是唯才是举。造船厂这样一个陛下这么看重的地方,自己把事情办好了,那是一定能够得到重用的。
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朱由校就把人带了过来。这件事情对于朱由校来说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要看宋家兄弟他们的了。
至于青岛,也该离开了。
到青岛这里本来就不是做什么大事情的,只是过来看一看。现在自己已经看到了,也很满意,该安排的事情也安排下去了,自然就要离开了。
这里本就不是朱由校的目的地,是时候走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99章 到南京了(日万求赏)
在青岛又待了一天,朱由校就离开了青岛,回到了莱州。
朱由校在莱州没有做停留,直接就回到了济宁,然后便登上了自己的船。
船队一路继续向南。
出了山东地界之后,朱由校就没有再继续停留,而是直接转道南京了。
这一次南下,朱由校名义上是要去祭祖,所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这一天,皇家船队到了南京。
南京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是要来迎接的。比起其他地方,这些人对朱由校的到来更在意。
原因也很简单,南京这个地方除了地方官之外,还有一套政府班子。
六部衙门整齐,还有都察院,甚至连锦衣卫都有一套班子,可以说这里就缺一个皇帝了,然后就能够把整个班都搭起来。
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在这里养老,另外一部分则是借由这里做一个过渡。
大明把南京这个地方当成中央官员培养的基地以及养老基地。皇帝看不顺眼的,让他到这里来养老;一些有潜力的官员,也会到这里转一圈,提前适应一下六部的工作方式,在中央缺人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抽调上去。
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皇帝到了这里,这就是一件大事情,毕竟他们都是想要再向前一步的。能够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
对于朱由校的到来,他们自然很上心。
只不过朱由校根本就没见他们,也懒得见他们。
对于这些官员,朱由校根本就懒得和他们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懒得听他们歌功颂德。
如果非要见的话,也要等到离开之时。毕竟自己在南京的这一段时间,南京的官场恐怕会大地震。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见不见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到最后很可能留不下几个。
到了南京之后,朱由校直接就住进了南京的皇宫。
这里的宦官们早就把这个地方收拾一新了。
至于南京的防务,朱由校也派人接管了。
要知道,这一次南下,朱由校除了带了自己的三千亲卫之外,还有一支人马在岸上行进。
统帅这支人马的是卢象升。皇家亲军衙门调出来的一万五千人由卢象升率领,保护着皇帝的安全。
南京皇宫的守卫由三千亲卫来做。
除此之外,整个南京的城防都由卢象升来做主。
朱由校现在的处境,他自己很清楚,面对的是什么也很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很难不做防备,索性就做得极致一点。到南京来的时候,就把城防先接管了。
南京城上下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心里面也没有什么底气。按照正常的流程,皇帝应该先接见他们。
可是这一次皇帝就没这么做,虽然给出了理由,说是皇帝身体不适,偶感风寒,可是这种理由怎么说都行。
一些人信心满满,更多的人人心惶惶。
当今皇帝下手狠已经不是一天半天了,没有人知道陛下这一次到南京盯上了谁。
除了南京这些衙门之外,其他的地方也全在盯着这里。比如两淮的官员,又比如扬州的官员,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看在南京。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掌管着盐,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员。他们手里握着大量的钱财,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如果陛下要盯上了他们的钱,他们该怎么办?
一时之间,风起云涌。
虽然表面上很平静,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表面平静罢了,水流下面的暗涌早就已经掀起来了。
对此,朱由校仿佛视而不见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按部就班的祭拜、按部就班的修养,甚至还游玩了一番。
选了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朱由校甚至登了一趟北固山,吟诵了一首《北固山怀古》,怀念了一下辛弃疾。
只不过是在怀念辛弃疾,还是在悼亡原本历史上的大明朝,也只有朱由校自己知道了。
就这样,日子转眼就过去了七八天,所有人都有些疲惫了,也有人开始松了一口气。陛下似乎没有做什么的打算,看起来反而像是在游山玩水,这样的感觉就很好。
今天晚上夜幕降临,朱由校换上了衣服。
一身书生的打扮,腰间挂着玉佩。
在他的旁边,戚元功等人也换好了衣服。
一行人准备出去,显然是要趁着夜晚出去游玩。
看了一眼身边的魏朝,朱由校问道:“魏国公来了吗?”
“回皇爷,魏国公已经等在外面了。”魏朝连忙说道。
“那就让他进来。”朱由校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
他语气十分随意的说道:“给魏国公准备一身衣服,等一下让他也换上。”
“是,皇爷。”魏朝答应道:“奴婢马上就让人准备。”
时间不长,一个老者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人正是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天启元年的时候,徐弘基就辞去了南京守备的官职,说是辞去了,实际上是被换掉了。
这一次朱由校到南京来,徐弘基他们家就是最慌的。
当今皇帝的所作所为,徐弘基他们也是有所知的。何况这几年下来,皇帝做的事情那也是让人瞠目结舌,他们这些老臣子依靠着以前的功劳作为祝福,恐怕也持续不了太久。
在朱由校到南京的第一天,徐弘基就马上请见了。
这一方面是做臣子的应有之义,另外一方面是徐弘基想提前见到朱由校,表一表自个儿的忠心。
徐弘基他们家本身就有问题,在靖难站队的时候,就已经站错队了。
事实上,在永乐皇帝靖难之时,徐弘基他们家也玩了一手把戏。
毕竟当时永乐皇帝的王妃就是他们徐家的人。而他们家当时还在南京,算得上是朱允炆的眼皮子底下,如果想要玩什么把戏,很可能把自个儿玩死了。
当时的魏国公一脉,也就是长房一脉旗帜鲜明的支持朱允文,干这件事情的人就是徐辉祖,他们就是现在的魏国公一脉。
而在暗中,定国公一脉,也就是徐辉祖的弟弟暗戳戳地支持燕王朱棣,悄无声息的给他送各种各样的情报。
结果在靖难马上胜利之时,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干的事情被发现了,建文皇帝朱允炆把徐增寿杀了。
徐增寿用他自个儿的一条命,给他的子孙后代换来了定国公的爵位,这才有了一门两国公。
事实上,在朱由校看来,这就是一个家族站队的事情。
徐辉祖这一脉是魏国公,顶着这个爵位,除了支持朱允炆之外,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但是为了保全家族,赌那个万中之一,就必须要有人支持燕王朱棣。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徐增寿居然被朱允炆杀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死了。不过在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可能徐增寿早就做好了被杀的准备。
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老头,朱由校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只不过心里面在琢磨着,如果面对一些事情,眼前的这个人不知道会做怎样的选择。
当年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把一部分人留在了南京,设立这么一个衙门,实际上也是为了巩固他在南京的统治。
而且国家太大,把一些东西分散在南京处理,事情也好办一些。
这就是魏国公府,南京重镇,需要有人坐镇。
只不过朱由校现在不想让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盘踞在这里,他想给魏国公府换换地方,所以这一次把徐弘基找来了。
“臣徐弘基,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徐弘基连忙说道。
上下打量了一番徐弘基,朱由校笑着说道:“魏国公免礼吧。”
事实上,对于徐弘基这个人,朱由校是很提防的。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徐弘基在天启年间就辞职不干了,然后到了崇祯年间又重新复职。一直都活着。
虽然徐弘基说自个儿身体不好,但他的命可是挺长的。
至于他们家的结局,徐弘基是没有看到的命。
他的儿子最后投降了清朝,直接被贬为了庶民,也算活下来了,只不过后来的记载不多。
朱由校伸手拉着魏国公徐弘基的手,态度那叫一个热情,语气那叫一个亲切,显然一副君臣和谐的模样。
朱由校似乎对见到徐弘基很高兴,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意思。
一时之间,气氛和谐,君臣相处十分融洽。
看着朱由校的打扮,徐弘基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是要去哪里?怎么会做这样的打扮?”
“早就听说这南京城夜晚热闹得很,到了南京不出去逛逛怎么行?所以朕想出去走一走。”朱由校笑着说道:“只不过朕对这个地方也不熟悉,正好爱卿带着朕走一走。”
“陛下,这夜晚人多眼杂,终究还是乱了一些。要是有什么事情,恐怕……”徐弘基连忙面容严肃的说道:“陛下万金之体,还是要以安危为重啊。”
“何况外边传说虽多,可南京终归不是北京,很多事情也就是传言颇多,实际上也就是一般。”
“如果陛下真的想看,不如明天白天摆开车马再去也不迟。”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00章 秦淮河边吃花酒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国公说道:“朕意已决,爱卿不用再说了。”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看了一眼身边的魏朝说道:“朕也给爱卿准备了一套衣服,不如爱卿换上吧?”
魏国公有些尴尬,他没想到皇帝对他也没什么客气的意思。这让他的心里面多少有了一丝不太好的感觉。
皇帝私下里要求你跟他一起出去,要么就是和你的关系非常亲近,不拿你当外人,才带着你一起出去。
魏国公和皇帝的关系可没到这个份上,何况这还是第一次和皇帝见面。
当今的皇帝可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对他们这些老人也不是那么友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条件自然就不可能。
所以说,那就肯定是第二条了。
这第二条自然就是你犯了事,皇帝要收拾你,把你带在身边,是怕你去捣乱或者扰乱他的计划,甚至是带着你去现场看一看,然后让你认罪。
魏国公刚刚的话其实就是在试探,如果皇帝的态度不是很坚决,或许还能商量一下。
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皇帝的态度不是一般的坚决,是必须要让魏国公跟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国公不跟着都不行了。
于是魏国公只能说道:“是,陛下。臣这就去换衣服。”
看着魏公公的背影,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转身吩咐道:“准备一下吧,出发。”
朱由校要去的地方,自然就是秦淮河边。
在南京这个地方,秦淮河边就是最有名的一个所在。
秦淮河边上的花船很多,每年的花魁也非常多,这已经是南京城之中非常兴盛的一个产业了。
朱由校在后世就听说过,自然是很好奇的。只不过如果想要见那些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这个时候还不可能。像陈圆圆、董小婉等人,有的出生没几年,有的还没出生,所以就不要想了。
不知道这个时代这里的花魁是什么样子?
倒是可以去看一看。
不过朱由校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在他的皇宫里面,无论是田贵妃,还是袁贵妃,那都是从天下的美女之中选出来的。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长相样貌,那都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筛选范围就不是一个等级。
更不要提张皇后了,朱由校不觉得这里有人能赶得上自己的宝珠。
只不过…朱由校既然到了南京,自然要到这种地方看一看,算是长一长见识。
另外,这种地方也有朱由校感兴趣的东西,想来今天晚上会有很好的收获。
在南京这个地方,这是一个产业。而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另外一个产业。
一行人离开了皇宫之后,直接就赶奔到了秦淮河。
魏国公跟在后面,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一些精彩。
走的这个方向他看出来陛下要去什么地方了,这摆明了就是要去秦淮河逛花船。
这可不是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让人知道了,自己和皇帝一起去秦淮河边,那估计自己这就是罪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国公想要劝说几句。
可是他却失望了,他根本就没办法靠近朱由校,更不要提和朱由校说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