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仅仅就是这两个字,引起了一场绵延不绝的战争。
说破了,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不说破,这个技术就价值千金万,甚至价值一场灭国的战争。
而朱由校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再加上海量的金钱,终于有了现在的收获。
看到毕懋康走了回来,朱由校直接说道:“很好,赏!”
至于说建造生产线,然后快速进行装备,这个朱由校就先不想了。原因很简单,没钱。虽然这些东西拿过来就能生产,但还是没办法。现在只有简单的机械车床,制造速度很慢。
但如果建造出生产线了,使用大量的人工,还是能够大批量制造。
只是有一点,朱由校没办法,这都需要太多的钱了。就自己现在这个财政状况,可别开玩笑。
于是朱由校只能是赏赐一下工匠,让他们继续自己研究。
下一个时代,自然就是要从动力上下手,也就是传说中的蒸汽机。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大明才能够开启下一个时代。
眼前这些东西,足够大明消化一段时间。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朱由校要问问毕懋康。
“关于金属定装子弹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朱由校看着毕懋康直接问道。
这个才是朱由校非常关心的事情,一旦做出了金属定装子弹,那么后装枪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哪怕是最早的汉阳造,在这个时代那也是极为先进的步枪。
能够精准的设计、有膛线,这就是了不得的进步。现在的前装火枪无论怎么发展,都没有这个优势,哪怕可以使用膛线、使用带螺纹的子弹,依旧不行。
因为这样一来装弹的速度就会慢很多,射速不够。只有后装枪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
一旦攻克了这个难关,也可以制造出一种手枪,这种手枪就是转轮式手枪。
说起来,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弄一把,随时别在腰上,想了很久了。
“还不行。”毕懋康有些迟疑着说道。
事实上,毕懋康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百工院上下也十分的用心。可是这种东西它不是用心就能够做出来的。
金属定装炮弹之所以能行,是因为它大,好操作。但是子弹不行,金属定装子弹就没办法了,还需要一段时间。
朱由校说道:“没关系,慢慢来吧。”
其实朱由校的心里很着急,因为哪怕金属定装子弹能够做出来,做不出来后装枪那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可以把这个东西装配到手摇式转轮机枪上。
一旦把纸壳枪弹更换为金属子弹,那射速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是每分钟200发,如果换成金属子弹,能够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手摇的,也有这样的射速,堪称沙场利器。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即便没有后装枪,也足够强了。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还要再攻关一段时间。所以朱由校不准备在这里继续待下去,让他们继续弄吧,自己现在的任务就是去弄钱。
如果不弄钱,这些装备就装配不上。有了这么好的装备不装备,朱由校的心里面绝对过不去。
已经有了能够打造一支近现代化部队的能力,却不去打造,简直就是浪费。这样的事情不能够发生在自己身上。
赏赐了所有的工匠之后,朱由校便离开了百工院,直接回到皇宫。
在朱由校回到皇宫的时候,一个小丫头正在步履蹒跚的撒欢。
周围围了一圈宫女太监大呼小叫的,生怕这个小丫头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
朱由校看到这一幕,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几年他什么事情都没干,一直在皇宫里面,这就导致了皇宫里面的产出比较多。
除了第一次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外,张皇后第二胎生了一个女儿。
除此之外,田贵妃也生了一个儿子,而袁贵妃生了一个女儿。
眼前的这个就是朱由校的长女,也就是袁贵妃所出,只比大皇子小一些,平日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
自从她会走了之后,谁抱着都不行,非要用两条小短腿跑。
看到一群宫女太监陪着她跑,她还嘻嘻哈哈地笑。
朱由校直接走了过去,一把将小丫头抱在了怀里,揉了揉她的小脸,用脸贴了贴蹭蹭,又亲了一口,才说道:“你又乱跑什么啊?”
小丫头似乎被朱由校折腾地有些不耐烦,狠狠的蹭了蹭朱由校,然后咯咯的笑了起来。
袁贵妃这个时候也从后面走了上来,见到朱由校之后连忙躬身说道:“妾身参见陛下。”
比起刚刚进宫的时候,袁贵妃长大了不少,不但身体看着丰腴了,整个人也透着一股成熟稳重。
看了一眼被朱由校抱在怀里面的小丫头,袁贵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朱由校的后宫还算和谐,毕竟本来也没几个女人。
张皇后的权威无可撼动,人家不但是皇后,还生了一个皇长子,同时还被陛下看重,这就自然不用说了。
除了张皇后之外,只有一个田贵妃、一个袁贵妃,再没其他人了。
三个人想要争斗也不太可能,所以基本上还算安稳。日间虽然也有一些小摩擦,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朱由校在后宫里过得还不错。
只不过外面的臣子们有些不开心了,陛下这样不对,应该多娶媳妇。
朱由校也懒得搭理他们,后宫里人太多了不好。雨露均沾,根本就沾不过来。
自己这点汤汤水水。哪够那么多人呢?这三个都快受不了。
于是朱由校直接就拒绝了那些大臣的提议。
将孩子放到袁贵妃的怀里,朱由校笑着说道:“不要舍不得管,再胡闹就打她的屁股。”
听了这话之后,袁贵妃无奈地瞪了一眼朱由校。
自己家的陛下也就是说话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脾气,平日里就这个女儿,那是疼的要命,抱在怀里都舍不得撒手,更别说打一下了。
凡是要打人教训的时候,都让她出手。
等她打完了之后,陛下又去做好人哄一哄,实在是让人不知道怎么说。
而且女儿这一套,还不都是他惯的?
现在又来说这种话,袁贵妃不高兴。
看到袁贵妃的表情,朱由校也有一些尴尬,直接转移话题说道:“前面还有事,朕忙完了再过来。”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背着手就走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92章 工匠评级
看着朱由校的背影,袁贵妃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自家这位陛下呀,什么都好,就是在孩子方面是没什么节制。尤其是对这两个女儿,简直是宠爱有加
如果袁贵妃也是从后世穿越来的,那么她就会知道,朱由校的这种行为叫做女儿奴。
对此,朱由校不怎么在意,反正自己的女儿就是要宠,不像那两倒霉儿子。
甚至朱由校都想好了,以后一定要给两个宝贝女儿找好夫婿。而外戚不能参政这种事情,回头就给它废了。
当然了,也不是真的废掉,也是要有限制的。甚至皇亲国戚也一样,回头也给他们弄出来。
到时候将来有机会就把他们分封出去,反正对于朱由校来说,世界上这么大,总该让他们去看看。恐怕到时候,这些皇亲国戚还不一定够用。
背着手往前溜达,朱由校看了一眼魏朝说道:“人都到了?”
“回皇爷,都已经到了。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以及参谋处的几位参谋大臣全都到了。”魏朝连忙说道。
虽然陛下这两年不怎么管事,也不像以前一样杀气凌厉,可现在无论是皇宫内,还是皇宫外的满朝文武,对朱由校都更加地敬重了,或者说是更加地害怕了。
这位皇帝的威望可以说是日益加深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人敢乱来,甚至都没有人敢乱说话。
原因也很简单,当今陛下实在是威望深重,之前还喊打喊杀,现在处理人的手段简直就是润物细无声。谁也不敢小瞧,稍有不慎自个儿就完蛋了。
对于他们的这种想法,朱由校根本就懒得搭理。说白了还不是自己有底气?
亲军统领衙门就已经告诉了所有人,谁也不要想着乱来,乱来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得说。
朱由校来到前面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人在等着了。
所有人见到朱由校之后,连忙躬身行礼。
“都免礼吧。”朱由校语气随意的说道,随后便直接坐到了龙椅上。
目光扫过了所有人,朱由校说道:“今天把诸位爱卿找来,是有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
众人心中一怔,全都等着朱由校开口。
事实上,这种场面他们不是没见过,而且不是第一次见。只不过这几年好像没有这样的事,陛下都不怎么管事,平日里里都是大家送上去再报。
而今天这种场面,让大家不禁回想起来几年前。
“今天召见你们过来,是为了关于工匠评级的事。”
这件事情朱由校其实早就在计划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实施。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可以拿出来了。
四民论已经发酵的差不多了,大家也都接受了。
所谓四民论就是四民平等,当然了,指的是士农工商。但实际上,并不是指这四种身份的人,而是指四个阶级。延伸出去的话,也就是全民平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提出四民论这种政策,也是恰如其分。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有了这个理论,虽然已经搬行了法律,但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一时之间,大家的思维是扭转不过来的。士还是排在第一层级,人家是做官的,有权利、有地位,可不是下面的人能够挑衅。只不过在法律地位上是一样的。
朱由校这一次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抬高工匠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工匠考核的制度,给工匠评定一个级别。
而不同级别的工匠,有不同的待遇。朱由校会把工匠的待遇向着官员靠拢,但是表面上不能说,私底下要去做。
而等到这些工匠拿了好处之后,其他人看到了自然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件事情也不是着急的事情。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他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今天朱由校把所有人都找来,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给工匠们好好的评定一个级别。
在后世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朱由校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就说过他是七级的钳工,说出去的时候还满脸自豪。
用父亲当时的话来说,他可以手工做枪。
那个时候朱由校还小,不明白这个代表什么。可是等到朱由校长大了以后,或者说是到了明朝之后,他就明白了这个技术意味着什么。
一个能够做枪的人,实力可想而知。
大明朝的民间可以说是高人辈出,各种各样的工匠和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这些人守着这些东西过日子,虽然很多东西都已经失传了,但是传下来的也不少。
想要去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让这些工匠聚集在一起,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说让这些工匠考试、给他们待遇,甚至和官员一样的待遇,那这些工匠肯定愿意站出来。
朱由校相信,派出百工院的人到四面八方去组织考试,肯定能够选出一批很好的工匠。
等到那个时候,自己就有工匠用了。以后再招工的时候,可以直接就以级别来喊,比如需要一个四级的铁匠。
而朝廷定下工资待遇之后,外面的人想要雇佣这样的工人,那么就需要给更高的价钱。因为如果价钱低于朝廷的价,那工匠可以去朝廷干,何苦给你私人干?
毕竟朝廷除了给工钱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待遇,
如此一来,匠人的地位自然就提升了上去,大家也不会总是一股劲地往读书这条路上狂奔。
这是一个扭转风气的东西,前期可能要花钱的。
至于说工匠会不会多到用不了?
那是不可能的,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都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大明的工匠只能是不够用,到处都会缺人。
造船、造炮、造蒸汽机、造火车,总之就是一句话,有多少就能用多少。
下面的臣子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不过给工匠评级这种事情,他们稍稍想一想就明白了。
毕竟当今陛下搞出来稀奇古怪的事情,大家也见了不少。不过大家也都意识得到,当今皇帝是有想法的。
当初做的那些东西,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很多都已经展现出威力了。这也是大家越来越敬佩皇帝的原因。
只不过一时之间没有人说话,或者说是没有想好说什么。
朱由校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没有人有想法吗?还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做?”
“回陛下,臣觉得此事可行。”
这个时候,站出来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不过语气之中透露着兴奋,显然一副支持的模样。
朱由校看过去,发现这个人是袁应泰。
自从在辽东被拿下之后,袁应泰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不好过,整整沉寂了三年。
东林党垮台以后,袁应泰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一直被朱由校冷落。
直到一年前,袁应泰才被启用为工部侍郎。
现在这个时候,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影响已经很小了,想要伸手已经伸不进去了。
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实力基本上已经被瓜分掉了。除了内阁的徐光启、韩爌、黄克缵之外,还有新任的兵部尚书崔景龙、吏部尚书周嘉谟,每个人都算得上有一小伙兄弟。
而是在参谋处那边,袁可立、孙承宗抱成了一团,张维贤等人又不断地插手,同时还有魏忠贤支持的崔呈秀等人,可以说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林党想要起势,根本不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应泰自然就被朱由校拉了回来,因为一时之间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工部这个地方又不敢随便乱放一个人。
所以袁应泰现在是工部侍郎,而且是工部左侍郎。
对于袁应泰来说,即便是做了工部左侍郎,他的日子也不太好。
朝堂上下全都排挤他,毕竟他上面没人,下面也没人,属于被架空的那种。如果不是陛下保护,恐怕现在都已经被人挤掉了。
现在朝堂六部之上,每一个位置大家竞争都很激烈,尤其是徐光启和韩爌,这两人的竞争可以用激烈来形容,年前还闹过一阵子。
见到袁应泰站了出来,每个人的神情都不一样。有的不在乎,有的皱眉头,有的则是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反正都不太好看。
对于袁应泰这么一个人。大家心里面都有各自的想法,反正他就是不太受欢迎。
朱由校露出了笑容。,虽然这个袁应泰打仗不行,但是搞后勤、搞工程还是不错的,而且做官也还好。
这次见袁应泰第一个出来支持,朱由校就很满意。
朱由校说道:“爱卿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只要是说的好,朕一定不吝啬赏赐。”
“如果这件事情你能够制定一个规划,那么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
听了这话之后,众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甚至有的人开始瞪眼睛了,准备踹袁应泰一脚,把这个差事抢过来。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93章 陛下要去南京
皇帝登基已经八年了,和臣子们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朝堂之上的臣子流动地一点儿都不欢快。
所以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相互之间都已经足够了解。所有人都知道当今陛下的脾气。
只要是陛下提出来的事情,你有建设性的意见,然后主动去承担把事情办好,那么你的功劳就不会小,陛下不会吝啬赏赐。
这已经是被证明过无数次的事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崔呈秀。
在朝廷的众臣来看,崔呈秀这个人就是个不学无术之辈,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可就是因为陛下看重,所以崔呈秀一直都是被提拔的人。
在几年前搞书院改革的时候,崔呈秀就很是费心干了一番。其中的龌龊事情有很多,所有人都知道。
可即便是这样,在书院改革的事情成功之后,陛下还是给了崔呈秀非常丰厚的赏赐。
在朱童蒙调走之后,崔呈秀顺利成为了都察院的一把手,现在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外面已经有人在呼吁让崔呈秀入内阁了。虽然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但终归是有人这么说,也不知道哪一天陛下就会让他进入内阁。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想着把事情办好?
谁都想和崔呈秀一样,尤其是像袁应泰这样的人。当初在辽东的时候,袁应泰虽然没有发什么错误,但还被换下来了。
而顶替他的人是熊廷弼。
在辽东这么多年,熊廷弼不但稳定住了辽东的局势,而且还屡立战功,甚至用大炮打死了努尔哈赤。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看得出来陛下为什么重用熊廷弼。那么袁永泰的处境就更加的尴尬了,陛下不信任他,不信任他的能力。
熊廷弼干得越好,袁应泰就越丢人。如果熊廷弼干得不好,反而让袁应泰也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不过好处也有限,毕竟熊廷弼如果干得不好,证明陛下识人不明。
就像当年袁绍杀田丰一样,如果那一战他打赢了,田丰还能活下来;那一战袁绍打败了,田丰就只有死路一条。
原本大家以为袁应泰也会是这个下场,辽东的局面那么好,他就会被陛下扔到一边去,绝对不会再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陛下重新启用了袁应泰,而且还给了重任。只不过袁应泰一直没有把位置坐稳也就是了。
显然这一次是个机会,如果袁应泰把事情办好,那么位置也就坐稳了。
盯着他位置的人可就有些不开心。毕竟朝堂之上的位置也就这么几个,你坐上去就没有我的了。
加上当今陛下不喜欢折腾朝堂,自从上一次大规模的罢免官员之后,到现在为止,朝堂之上的官位还没变,内阁之中还是那几个人。
虽然增加了一个崔景荣,但是孙承宗也被调到了参谋处。朝廷高层的稳定,可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这是好处。
坏处就是下面的人没有办法升上来,有的人都已经等不及了,所以朝堂之上甚至有一些压不住。
这一次这件事情,袁应泰出头了,就有些人看不下去。
对于自己的处境,袁应泰根本就是非常的清楚,他很明白自己现在位于什么样的境地,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应泰可不敢行差就错,关键还是要立功,不然位置做不好。
现在袁应泰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是,陛下。臣回去之后就拿出一个章程。”袁应泰连忙答应道。
既然是一个好机会,那就要好好的把事情做了,不然的话就容易出问题。
朱由校看着袁应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好了,这件事情说完了,我们说下一件事情。”朱由校直接就转移了话题。
下面的臣子们有一些发愣,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吗?这是不是有一些太快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也知道没有办法,陛下决定的事情就是决定了。
朱由校站起身子说道:“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自朕登基以来,大明蒸蒸日上,国库日用充足,国泰民安,多靠诸位爱卿尽心尽力。”
在自吹自擂这方面,朱由校还是很有心得的,现在已经能够做到脸不发红心不跳,而且态度诚恳、言辞恳切。
说白了就是自己夸自己的时候,都能够把自己感动。所以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生动、情感真情。
下边的人听着这些话,脸上也露出了感慨和敬佩的神情。
当今陛下什么都好,这份自吹自擂是改不了了。当然了,陛下也够得上这样的功绩。
要知道,在民间,陛下的风评可是非常的好,各种各样的言辞都是吹捧陛下。
很多人已经把大明吹捧成中兴了,中兴盛世,而朱由校自然就是中兴明主。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话风一转,直接说道:“如此兴盛之事,朕有意寻幸南京,并且回凤阳祭祖。不知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这话出来之后,所有人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大明朝的皇帝出去,本身不是什么太不正常的事情。正德皇帝到处微服私访,大家也不是没见过;而嘉靖皇帝也曾经出京,甚至到南京和凤阳都去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今皇帝想要出去溜达,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禅,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封禅这个活动被宋仁宗玩坏了,后世的帝王也就没有人再去了。只不过陛下出京不是惊扰甚大,而是能够把人吓死。
要知道,陛下总共出过三次京城,第一次去了山东,结果山东上下全部完蛋,大大小小的官员被抓的被抓、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可以说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甚至连山东的孔家也被收拾了一顿,甚至还被杀了不少人。
第二次出京,陛下去了张家口,然后张家口血流成河,那些商人全部被抓被杀,一大批官员和将领被牵连,从上到下被清洗了一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