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朱由校虽然一直眼馋盯着清华园,可是也没有什么动作啊,怎么李高就慌慌张张的找上门来了?难道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
事出反常即为妖,这个道理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清楚。
李高既然做出了如此反常的举动,那背后自然就是有原因的。
朱由校不动声色的问道:“为何如此?朕听说那座园子还不错。”
“回陛下,臣家中人口比较多,在城中已经住不开了,所以想把城西的园子卖掉,然后在城中置办一些房产。如此一来,也算是满足了家里的需要。”
“只是卖园子需要时间,折腾来折腾去的也需要花一些钱,臣就不想折腾了。反正城西也在建新城,臣愿意把园子贡献出来,在城中求一些商铺和宅子,还请陛下允许。如此,臣感激不尽。”
这个理由也就糊弄傻子,朱由校自然不是傻子,李高也不敢把皇帝当成傻子。
既然李高敢来这么说,心里面就有把握皇帝能够答应。这让朱由校觉得有趣了,李高哪来的这么大信心?
朱由校看着李高说道:“这件事情朕要想一想,爱卿可以先回去。”
反正这件事情暂时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朱由校实在是不能做决定。先把人打发走,问问情况再说。
李高连忙躬身说道:“是,陛下。臣告退。”
说完这句话,李高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李高离开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说道:“让人放出消息去,就说武清侯高风亮节,知道朝廷要兴文教、要在城西建皇家书院,他愿意把自家园子捐出来给朝廷建书院。”
陈洪听了这话,连忙躬身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
皇宫里面的消息通常传出去都过了几道手,从太监到宫女再到守卫,一道一道的往外传。有的时候消息传得很精准,有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但外面的人还是会很关注,毕竟皇宫里面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这个天下。
利用到这一点,朱由校已经不是第一次往外传消息了。至于消息的真假,那是要看他的需要。
显然,朱由校这一次放出去的就是一个假消息。无论李高要干什么。先把高帽子给他带上。
一个喜欢钱财的人,突然如此做法,实在是让朱由校有些无法接受。
如果李高直接说捐出来,那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可李高明明说的是要换,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看着魏朝直接吩咐道:“去趟顺天府,把陈奇瑜给朕找来。”
“是,皇爷。”魏朝答应一声,转身就向外面跑。
这件事情无论经过或结果是什么,陈奇瑜肯定知道的很清楚。毕竟他是顺天府尹,这一次清查的事情,他应该也很清楚。问陈奇瑜肯定没错。
陈奇瑜在接到皇帝的召见之后,也来到了宫里面。
见到朱由校之后,陈奇瑜连忙行礼,恭敬地说道:“臣陈奇瑜,参见陛下。”
“行了,免了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这一次把你召进宫来,是有些事情要问你。关于城西清查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
对于陈奇瑜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无论是他还是陈四海,办起这种事情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清查土地唯一的难点就是办事的人敢不敢下手,背后有没有人敢撑腰。
当年海瑞为什么能够无往而不利?还不是因为他谁都敢得罪。只要无畏,这样的案子查也就查了。
当年海瑞就像是有护身符一样,没有人敢动他,自然无往而不利。
而陈四海和陈奇瑜等人,朱由校也是把他们护得死死的,有弹劾的题本基本不看,甚至都不查;朝上拿陈四海他们也没有办法;陈四海两人也都是有能力的人,清查土地自然不成问题,进展很顺利。
陈奇瑜说道:“回陛下,一切进展顺利,再有半个月应该就能普查完成。”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再好不过。刚刚武清侯进宫,想要用自家园子换成新城里的铺面和房产,这件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听了这话之后,陈奇瑜脸上露出了一抹怒色,随后说道:“回陛下,这个武清侯果然贪得无厌,而且为人卑鄙。他在城西的那个园子,当初是强占了农田建设,现在还有苦主。”
“除此之外,园子周围的山和地也被他占了不少。在这其中,很多都是没有地契直接被强占的,百姓也是流离失所,有的甚至被他直接奴役。”
“臣查的时候,可以说是义愤填膺。显然他这是意识到不好,准备把城西的园子脱手了。只要陛下允许了,城西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是什么事情了。”
闻言,朱由校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果然没有猜错,这里面果然有他不知道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城西开始烫手,李高这是不准备抓在手里面了。如果等到有人弹劾,说不定后果就严重起来了。
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不是把园子捐出来吗?然后认打认罚,如此一来才能够安然的度过去,或者说减轻处罚。
可是这个李高显然没有,竟然还要换城里的房子和店铺。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李高是真的爱财,妄图把园子拿出来置换,挽回一点损失。反正城里的铺子和园子现在正热,拿到手里面也能赚钱。虽然比起城区的园子还要差一些,但是亏一点和全赔那可是不一样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都被气笑了。
这就是死要钱。
朱由校看着陈奇瑜,沉着脸说道:“爱卿回去之后把这件事情放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武清侯做的事情。”
听到这话,陈奇瑜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连忙说道:“是,陛下。臣明白。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那臣就告退了。”
“去吧。”朱由校点点头说道。
等到陈奇瑜离开之后,朱由校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陈洪说道:“换个方式,把今天发生的事情传出去就行了。”
这个消息传出去,结果就是武清侯知道罪孽深重,愿意把园子捐出来。这个结果可不是朱由校想要的。
如果按照事实说出去的话,那结果就是武清侯毫无底线、贪得无厌、愚蠢至极。
这样的舆论比较适合武清侯李高,也比较方便朱由校事后下手。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32章 杀鸡儆猴
武清侯进宫面圣之事很快就传得满城皆知,迅速地在各级官员里发酵开了。
一时之间,京城舆论哗然。谁也没想到居然会出现了这样的事,武清侯居然跑到皇宫里面去了?
要知道,最近京城里面虽然纷纷扰扰,大家都在议论着房子的事情,但是真正牵扯到里面的人也都在关心着城西土地清查的事情。
只不过一时之间大家也没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本身做的就是违法乱纪的事情,非常理亏。如果陛下既往不咎或者视而不见,那大家其实也无所谓。
可是现在陛下要认真了、要仔细的查,那你就只能是挨打认罚。一直以来勋贵和勋戚都是如此,大家的心里都明白。等到日子过了再想别的办法,反正目前是不能让陛下没面子,不能触了陛下的霉头。
在这方面,勋贵和勋戚还不是一回事?
这一次大家也在想办法,不过自从成立了参谋处之后,勋贵和勋戚之间可就不是一条心了。
因为很多有想法的人家已经开始努力获取权力,像以前一样混吃等死是不行的,大家想要的更多。甚至精明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以后的日子没那么好混,如果现在不趁着还有优势去拿下一些权力,恐怕日后都没有混下去的地方。
分裂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在这次清查土地的事上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有的人非常的支持,甚至听说陛下要清查土地,先把自己家查了一遍,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没有藏着掖着、没有隐瞒,直接找到顺天府报了上去。
有的人心情憋闷,那叫一个不舒服,自己家的好东西凭什么交出去?
一时之间,双方也是争论不休。
可是谁也没想到武清侯居然搞出了这么一件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也没给大家指明一条道路,这就是在作死。
本身你就犯了错,做的就不对,乖乖地认罪、挨罚不好吗?
现在跑到陛下面前去耍心眼,说什么用自己的园子换朝廷的房子,还说什么为了大明的文教自己是一片忠心,你这是在把陛下当傻子糊弄。
这件事情没成也就罢了;如果当时陛下答应了,就不想想陛下知道了真相之后会怎么报复你?
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京城瞬间就引爆了舆论。
文官们开始上题本弹劾武清侯,这些题本像雪花片似的被送进宫里。
要知道,清查土地之事,文官们可是非常支持的。
建立新的孔庙,设立新的衍圣公,建立新的皇家书院,迁出来的地方给大家盖房子,对他们来说全都是好消息,文官们心里边很支持这个政策。
这些日子有不少文官上疏谢恩,朱由校的名声也好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清侯居然想搞事情,正好拿他当靶子。
一时之间,武清侯可以说是人人喊打,名声瞬间就臭大街了。甚至有人将武清侯他们家当年干的事都揭发了出来,一副找旧账的模样。
当年的武清侯李伟,那就是个木匠出身,他们家根本就没见过世面,生活非常穷困,为了活下去,李伟把女儿送到裕王的府里面当丫鬟。
因为嘉靖皇帝二龙不相见的谣言,皇子的日子不好过。不要说多给娶几个妃子,用度上都不多。嘉靖皇帝忙着修仙,谁有心思关心这个?裕王在无意中看到李伟的女儿,觉得长得还不错,就给宠幸了。李伟女儿命就是好,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
武清侯李伟父凭女贵,加上万历登基的时候年纪小,李太后当家,武清侯就更不可一世了。
李太后又是小门小户出身,他爹就是个木匠,他们家干了很多主流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为了弄钱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以前穷怕了,现在有机会了,还不多弄点?李伟干出来的事情太多了,甚至连张居正都管不了。
只不过事情过去这么多年,大家也不能翻旧账。可是这一次武清侯家主动跳出来了,这个旧账要是不翻一下怕是没办法过关。
皇宫大内。
朱由校看着手中的题本,脸上若有所思。
略微沉思了片刻,朱由校心里面有了一个想法。
他说道:“陈洪,让司礼监拟一份圣旨,传旨给武清侯李高。告诉他,新城那里的房子是盖给官员的,即便有一些房子要发卖,也是为了筹钱给官员们盖房子。所以新城那里的房子真不能够换给他。不过他过得困苦,朕也是于心不忍,从内库里面拿一些东西赏赐给他,让他拿着在京城里面买房子置地,好生的过日子吧。”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脸上露出了莫名其妙的表情。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连忙说道:“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办。”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冷笑了一声。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朱由校给的赏赐,只是为了展现一下皇帝的大度,展现一下皇帝的好心肠。
毕竟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亲戚,他身为皇帝总不能看着自己的亲戚日子过不下去吧?
给你换房子那会坏了朝廷规矩,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不能给你换。
但是也不能够看你困难、没饭吃,所以就赏赐你一点皇帝的私房钱,让你好好的过日子。
如此做法,既兼顾了法理,又兼顾了人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看起来就像是一段佳话,可背后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有人弹劾武清侯李高说他们家多么多么有钱、多么多么富有,那么武清侯李高是什么?
这就是欺君之罪,你这就是在欺骗皇上,你意欲何为?
而在朱由校看来,大明朝的这些文官们抓这种漏洞和把柄根本就不成问题,而且罪名肯定会往大了说。
谁的嗓门大,谁就有威信,这次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就等着看热闹就行了,看看他们究竟能够搞出点什么事情来。
果然,不出朱由校的所料,陈洪去宣读了圣旨,圣旨也被送到了武清侯府。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人们一边在说皇帝有仁慈之心,是一个好皇帝;另一边则是大骂武清侯,你们家有多少田产?你们家有多少买卖?你们家有多少钱?居然还敢到陛下那里哭穷?
如果是平常也就罢了,现在这个时候去跑去哭穷,还让陛下给你赏赐?
那钱可都是给我们盖房子的!你武清侯简直太过分,绝对不能放过!
陛下如此仁德,你居然还欺骗陛下?!
于是,弹劾武清侯的题本纷纷飞进了朝廷。这次的舆论全都倒向了朱由校,针对的都是武清侯欺君之罪、罪不可赦。
当然了,这个罪名喊出来之后,弹劾的人自个儿都没当真。原因也很简单,平常大家弹劾的时候也这么喊,而且喊得更激烈,甚至某某心存不轨这样的话也经常说一说。只不过也就是说一说,没人当真。这一次喊一喊也只是表达一下忠心。
可是让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题本送到皇宫里面之后,陛下震怒,一下子就气得不行了。
据传言说,陛下感叹自个儿这么多年的心,终究是错付了。
这一下子,就把事情推上了风口浪尖。
陛下被气病了,直接就躲在皇宫里面不出来了,同时责成吏部、户部、大理寺一起查这个案子,看看武清侯李高是不是在欺君,
事实上,却是天太冷了,朱由校不想早起,正好借着这个理由躲在后宫每天陪着张皇后和儿子。
有时候厌烦小娃娃的啼哭声就去找袁妃和田妃,暖玉在怀,不思蜀也。
皇后的白胖儿子都已经生了,这两人的肚子还没有反应,这样不太好。等朱由校努努力,让她们两个也怀孕,不管是谁,先生个女儿凑一双。
至于外面的吵吵闹闹,朱由校就准备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等到事情闹到一定程度,再出面收拾一下烂摊子。
反正这一次绝对不能轻易放过武清侯,这是杀鸡儆猴用的非常很好的一只鸡。
他送上门来,就正好收拾一下。反正比起勋贵,勋戚要好揉捏的多。他们起家不是靠军功,在京城里也没有什么人脉,而是因为女儿做了皇后。这么传下来,都不知道是几门以外的亲戚了。
拿李家来说好了,他们是隆庆皇帝的皇后,之后是万历、泰昌,到朱由校这里已经第四代了,这都快出五服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虽然大明不太推崇这个,不代表朱由校不可以这么干。
朱由校没有什么愧疚心理,这些勋戚整日吃喝玩乐,没有丝毫利国利民之举,收拾了也不心疼。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清侯府自然就是山雨欲来、名声大跌。
皇帝不信任,文官猛踩一脚。
所有人都知道,武清侯府这一次完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同时,也有人在担心,陛下的身体没事吧?
毕竟还是太年轻。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33章 朕缺钱了
虽然事情很多,但是京城整体还算太平。进入了冬天,整个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不过朝堂上的事情却越演越烈。
关于武清侯李高的事,也逐渐有了结果。
在发酵了一段时间之后,群臣对于李高的处理意见也都有了一致性的意见,那就是要严肃的处理,这种有家无国的人必须要严肃处理。何况还把陛下气着了、让陛下生病,这种人就应该处理掉。
看着递上来的题本,朱由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武清侯清查下来违反律法的田地全都罚没,至于城西的清华园,直接就没收了。不要提什么你们家的,现在没有了。至于爵位,从原来的侯爵降级为伯爵。
陈洪和魏朝就这么安静地站在朱由校的身边,谁都不敢说话,等着自家皇爷开口。
陈洪他们两个比外面的人要更清楚,皇爷的身体没什么问题,所谓的气病了只是传说而已,但皇爷生气是真的。
皇爷这一次被气得够呛,这个时候可没人敢招惹他。陈洪两人恭敬地站在一边,等着朱由校把这件事情做下去,然后雨过天晴。
朱由校将题本递给陈洪,语气淡淡的说道:“伯爵有些高了,降为男爵吧。”
公侯伯子男,这是大明现在的爵位。以前没有子爵和男爵,最低的就是伯爵,内阁也是顾忌了这件事情,把李高降到了伯爵,没有再多降。。
可是朱由校不满意,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你的爵位是皇家给你的,皇家随时都能收回去;不要以为伯爵就是底线,男爵和子爵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再做的过分,那就一撸到底,直接贬为平民。
这么做可能会让很多人胆战心惊,也会让很多人离心离德。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要去做的,怕得罪人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做事情。尤其自己是个皇帝,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
怎么保障皇帝的权力?
手中握着兵权、扶持新的权贵,让这些人去打仗、去开疆拓土,用新的去取代老。
虽然有一天新的也会变成老的,但是自己新提拔了这些人,与老的培养方式是不一样的。尽可能去避免,虽然不一定避免得了,但是终归会好一些。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洪连忙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传旨。”
圣旨很快就发了下去,速度可以说非常的快。
所有人都见识到了朱由校的决心,也明白了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瞬间就安静了下去。
原本前些日子弹劾陈四海的题本很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很不满。自从这件事情之后,这样的题本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了。
要替给自己办事的人撑腰,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朱由校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武清侯被降为男爵这件事之后,所有的事情进展都顺利了起来。
收回田地、平整土地,准备等天气转暖了之后开始建造。
一切都走上了正轨,这足够朱由校捞上一笔了。只不过还不够,对于朱由校来说还不够。
日子一天天的过,入冬了之后,除了武清侯被降爵这事之外,朝堂之上便没有再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
对于朱由校来说,年前他也不想再生事了。
随着冬天越来越冷,事情也越来越少,朱由校基本上不怎么上早朝。
幸亏这个冬天还算太平,朝堂上也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终归迎来了一段安稳平和的日子,朱由校也在皇宫里面准备过年了。
很快,时间就进入了腊月,京城里面热闹了起来。
所有的商家都在忙碌着过年的营销,准备在过年好好的大赚上一笔;百姓家也开始筹备年货。
一时之间,京城繁荣热闹了起来。
只不过有一个地方离这种热闹还很远,这个地方就是百工院。
比起京城其他的衙门,百工院一直都是繁忙的。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是百工院里却没有什么年味,大家整日都在忙碌着。
自从上次陛下来视察过之后,百工院上下都提起了干劲,对于陛下期待看到的东西也在努力的研究着。
毕懋康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可以进宫了。
皇宫大内。
朱由校在晒太阳。
自从入冬之后,天气一直都很冷,地面上的积雪从来没有化过。
在京城这个地方居然也有了没膝盖的雪,看得出来今年的雪下的有多大。像后世的暖冬,在这个时代是不能想象的。
今天难得的天气好,太阳出来了,这让朱由校感到很满意。
朱由校便搬了把椅子在外面晒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射在身上,让人感觉很好,甚至都有一些犯困。
朱由校很享受这种感觉,把大脑放空,什么事情都不去想,什么事情都不去做,这是他难得的休息。
在这个时候,魏朝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他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说道:“皇爷,毕懋康毕大人求见。”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魏朝也不敢打扰朱由校。
可是在皇爷这里,有些人是一定要见的,毕懋康就在此列。无论是什么时候来,无论皇爷在做什么,皇爷都会召见,绝对不会耽搁。
“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睁开了眼睛,缓缓地说道。
时间不长,毕懋康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毕懋康连忙行礼说道:“臣毕懋康,参见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行了,免礼吧。”
等到毕懋康站起身子,朱由校才活动了一下筋骨,也跟着站起来身子说道:“爱卿这么急匆匆的进宫,有什么事情吗?”
“回陛下,百工院有结果了!”毕懋康连忙说道,脸上带着浓重的喜色。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的脸上也露出了喜色,说道:“那就说来听听吧。”
“是,陛下。”点了点头,毕懋康连忙说道:“自从上次陛下去了百工院之后,百工院上下不敢懈怠,尽心尽力的做事情,想要在过年之前把东西做出来。”
“幸亏陛下圣恩福照,百工院终于在年前把东西做出来了。火箭车已经造好了,总共定了三个级别,分别是十五斤、二十五斤和四十五斤。火箭车可以用马拉,在发射之前可以将火箭弹装入火箭车,随后发射。每一辆火箭车有九个火箭发射孔,可以装载九枚火箭弹。点燃一根引线之后,九枚火箭弹可以直接发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