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一眼陈洪,面无表情的说道:“什么时候你开始担心这些事情了?”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连忙说道:“皇爷,奴婢只是担心如果事情闹大了,恐怕会有麻烦,到时候对皇爷不利。奴婢绝对没有私心!”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29章 认筹开始(双倍月票,求求求!)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迈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说道:“做事要有分寸,有时候不要想太多,不然对你没什么好处。”
“是,皇爷,奴婢知道了。”陈洪连忙跪地俯首说道。
“自己下去领板子吧。”朱由校点头说道:“记住,二十板子。”
“是,谢皇爷、谢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
说完这句话,陈洪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他也知道自己这是多嘴了。
朱由校看着陈洪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人这种东西,全都是有私心的。到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守住本分的人还真的是不多。
想了想,朱由校对身边吩咐道:“传旨给魏朝,让他回来吧。”
“是,陛下。”旁边有人答应了一声,然后宫里面再无声息。
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站在台阶上看着外面的阳光,感觉很不错。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很灿烂。
自从入冬以后,京城的天气就变得无常了起来。朱由校还记得前世听郭德纲的相声,总爱说老老年间有多冷。
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非常冷。到了六几年七几年,冬天也有冬天的样子,不存在什么暖冬。无非就是小冰川期的余温,使得天气很寒冷。
而在马上就要进入小冰川期的大明,冬天开始冷得不像话。相信再过几年,整个天下就会更加的难熬。
朱由校有很清楚的记忆,整个长江以北漫天大雪。
在朱由校活着的年代,长江沿线已经很多年没有过那么样的大雪了,而且冬天来的很早,时间根本就不够植物生长。
春天雪化的时候,把植物种下去;等到冬天再下雪的时候,植物还没有办法收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困难的原因。
明末没有粮食,主要就是因为这个,何况还有旱灾、水灾和地震。
总之就是地球不太平,日子不好过。
而原本应该产粮旺盛的江南,比如江浙湖广等地,很多地方被改种了桑麻。《大明王朝1566》里提到的“改稻为桑是国策”是虚构的,在历史当中,根本就不存在这国策。
只不过改稻为桑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走私贸易的发展,整个江南的浙江等地需要大量的生丝来纺纱。
而养殖蚕,就需要大量的桑叶。大户们根本就不用朝廷催促,自己就把田地改种了桑。至于小门小户,有田地的再说,没有田地的说都不用说。
何况对于有田地的人家来说,种桑可比种粮食赚得多。南方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雇工的出现,很大一部分也是这个原因,海外需求大,走私贸易猖獗。
虽然在隆庆开海以后情况好了很多,可实际上还是走私猖獗。朝廷从里面拿不到什么好处。
一个连田税都收不上来的封建王朝,你还指望能够收什么税?难道还能够收商税?
这个时代可不是谁都能够做生意的,没点本事可不行。我田税都不交,你想让我交商税?想的也太美了!
自从穿越以后,朱由校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弄钱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说白了就一点,保证谁都不敢动自己这个皇帝。
至于朱由校改革的东西,也很少触及根本利益。这一次皇家书院改革,算得上是推广天下的改革,其他的都没有。
朱由校就是在等,在等自己的军队成型,在等辽东一战定天下,等到自家军队拿着大胜之威回来,就可以真的开始改革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需要钱。
站在皇宫的台阶上向外看,朱由校的目光仿佛洞穿了整个京城,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入冬之后,虽然天气变得更寒冷了,但偶尔有一天还会有好的天气,阳光灿烂,温度不那么低。
十一月初六就是这么一个日子。
眼看就要过年了,京城也开始热闹繁华了起来。
这两年虽然事情比较多,但是大明整体上还算平和,朝堂运转也很顺利。
整个京城都洋溢着过年的热烈气氛。
在这样的气氛当中,有件事情一直是京城百姓所津津乐道的,那就是皇家新开发的城区要开始认筹了。
认筹这个词汇虽然刚刚出现,却已经被所有人接受,更被大家议论和探讨。
不少人也摩拳擦掌,等待着这一次认筹的开始。
太阳初升,朱由校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心情很放松。说起来,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来走动了。
这一段时间除了处理朝政之外,更多的时候,朱由校都在皇宫里面陪着张皇后和儿子。所以出来一趟倒也算得上放松。
朱由校前几天还在纠结给孩子起名字,现在可以把这件事情先放到脑后。
在朱由校的身后跟着两个太监,一个是陈洪,另一个是刚从辽东回来的魏朝。
比起离开京城的时候,此时的魏朝反而成熟了不少。这一次回到京城之后,他心里面更多了几分忐忑和不安。
魏朝可不想再被放出去,辽东的日子虽然过得还算舒心,但是很难熬。
不时转头看一眼陈洪,魏朝脸上带着笑容。
自从魏朝回来之后,陈洪就开始看他不顺眼了。虽然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在京城的地位下降得很快,心腹的人手也被调开了不少,可是魏朝还是有人的。
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魏朝很可能就要崛起了。
烧冷灶的人一直都有,何况眼前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热灶了,所以魏朝想要打探到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魏朝基本上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陈洪会如此敌视他,说白了就是宫里面的权力斗争,这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身后两人的争斗,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
他之所以把魏朝弄回来,就是为了压一压陈洪。在皇帝的身边时间长了,陈洪终归是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人的野心是随着时间和权力的增长而变化的,这一点朱由校明白。
作为一个皇帝,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弄死,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没有野心。这是不现实的。
找一个人来压一压,维持平衡,这一点很重要。
看了一眼时间和天色,朱由校说道:“差不多了,咱们也去凑个热闹。”
“是,皇爷。”陈洪和魏朝一起答应道。
今天是内务府准备认筹的日子,朱由校要去看一看这一次的事情究竟办得有多热闹,顺势考验一下黄昌宗,看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更进一步。
对于朱由校来说,未来内务府的作用会很大,如果不找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做事,以后很可能会出问题。
他派往内务府的那些人,有的人合适,做的很好;有的人反而不合适,做的并不好。
至于老丈人张国纪,现在已经过了扛压的阶段,他的名头也差不多了。
论起做事情的能力,张国纪不怎么样,内务府如果交给他的话,后果很严重。所以朱由校已经准备换人了。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内务府。
这里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各大家族的人有亲自来的,有的则是派了手下的人来,总之一片繁华。
穿着打扮富丽堂皇的官员们准备买一套宅院,支持一下陛下。
底层的官员则是来看看盖给他们的房子,毕竟这是皇帝给的福利,将来如果能够分到一套房子的话,那也是一个财产。
至于商人,他们是来看商铺的。京城里面的商铺早就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小的商铺他们看不上,大的商铺买不到。
这些年商铺一直都在涨价,现在有了新的商铺,他们自然要争一争。何况这些新盖的房子里面住的都是官员和勋贵,可以说是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消费能力自然是没的说。
他们这边的商铺肯定是旺铺,如果经营一些高端的东西,将来会有很好的销路。所以来这里的商人基本上都是有钱的商人,背后也都是有人支撑着的。
甚至很多勋贵和勋戚也准备在这里搞一套商铺,这也算是为家里面谋一份产业,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把请柬给门子看了一眼之后,朱由校带着人走了进去。
进门之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这里有不少人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
而在院子的正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木雕模型,这个木雕模型仿的是后世的楼盘。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功能区与建筑分布,清晰明了。
黄昌宗显然是用了心。
在模型面前站着看了一会,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院子里面很多人也都在围着沙盘看,不时的指点一下,似乎是在决定要买哪套房子。至于价格,很多人也不太在意,毕竟家里面不差钱。
能够站在这里的人,家里面都是彻头彻尾的土豪,花点钱不在意,东西好才关键。
随着日上三竿,大家耐心也快被耗光了。
这个时候,黄昌宗从屋子里面慢慢地走了出来,胖胖的脸上满是笑容。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30章 武清侯李高求见
朱由校看着黄宗昌,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来自己好像没有选错,不说其他的,就这个饥饿营销,玩得就挺好,让大家在这里等得心焦气躁,再开始。不过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最终还不一定。
从现场的布置和气氛上来看,黄宗昌恐怕要狠宰一刀。这很符合朱由校的希望和期待,他站在一旁等着看热闹。
“诸位,本人黄宗昌,今日代表内务府欢迎大家的到来。”黄宗昌笑着拱了拱手,态度非常客气。
周围的人都没有说话,等着黄宗昌继续往下说。
黄宗昌没客气,直接说道:“今天把大家请来,什么目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咱们也不绕弯子,直接奔主题。”
“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新区的规划。大家看这边。”黄宗昌指着木雕模型的一块建筑说道:“这里就是未来城区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叫做官馆。顾名思义,这里就是给官员居住的地方。”
“这是当今陛下的恩德,为京城的官员所建造的居住之地。正所谓京城居之大不易,对很多官员也是如此。陛下体恤大家,才有了这样的官馆。”
“在整个区域里面,这个官馆占地四成,是其中用地面积最大的地方,将会建造三百套住宅用来给大家居住。”
黄宗昌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官馆,可以说是极尽详细。、
众人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其实在场并没有太多人,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官员不能来。这里的房子不是给大官居住,小官也没有资格派家人到这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这些房子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何况从模型上就能看得出来,这里基本上都是以小院居多的套房,不符合这些大户人家的要求。
但是给官员们住很合适。
很多人还是怀疑,这个地方就这么点大,用来建那么多房子能住得开吗?
事实上,在工部的设计当中,采用了拼叠的方式,既保证了使用的空间,又保证了足够的建筑面积、使用更少的土地。
有了砖石和混凝土,就能做得到。建造成本低、建筑效果好,这就是砖石和混凝土的好处。
朱由校看着黄宗昌,脸上带着笑容,对他越来越满意了。
显然,这是黄宗昌故意的,说白了还是在吊现场这些人的胃口,让他们继续心烦气躁还不能打断。
给官员住的地方自然要好好的介绍,官员的地位高,虽然是给小官住的,但终究也是官员。
一旦惹了这个群体,也算是捅了马蜂窝,到时候还不一定出什么事呢,所以大家只能乖乖的听着。
说得口干舌燥,黄宗昌喝了一杯茶,随后又继续讲解。
反复了几次之后,黄宗昌终于意犹未尽的说完了。
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夹杂着无数次“陛下圣明”、无数次的感恩戴德、无数次的眼圈发红,还有几次痛哭流涕。
可以说,黄宗昌的讲解非常全面,拍马屁拍得非常好。
朱由校看着都想笑了,尤其是看到旁边那些人不耐烦又一脸无奈的样子,每次提到皇帝还要摆出一副恭敬的样子,朱由校对黄宗昌就更欣赏。
这个胖子真的有两把刷子,是个人才。
“好了,官馆咱们说完了。”黄宗昌目光扫过所有人说道:“官馆不会售卖,只会租给官员们住。当然了,价格非常低廉,可能也会不要钱。具体要等到以后再说。”
埋下了这么一个种子之后,黄宗昌将手指向了旁边的大宅。
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之中,黄宗昌说道:“这里就是整个区域的精华所在,围绕着原首善书院的人工湖所建,总共是五十座宅院。”
“其中有三十座三进三出的院子,剩下的是五进五出的院子。每个院子里面都有对应的花园、假山和流水,这一点诸位可以放心。”
“除此之外,所有的房屋都采用新式的建筑,风格上也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等到房屋建好之后,大家就能够看到实物。”
“旁边这座建筑便是新区的会所。会所是什么?这就要等我卖个关子,建成以后带大家去体验。”
现在土地刚刚平整完毕,黄宗昌就已经准备开始卖房子了。至于说房子建成什么样,那就要等建成了才知道,现在谁知道?
不过不代表不可以往外吹,黄宗昌把这块地说的天花乱坠,什么百年历史积淀、大明文教之地;之前这里是书院,风水特别好。
总之就是一顿胡吹乱,你不在这里买一套房子,你都对不起你的子孙后代。旁边还是官馆,那里住的都是官员,你在这里买房子还能沾沾官气。
朱由校看着说得唾沫横飞的黄宗昌,心里面居然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
在这一刻,朱由校居然有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前世的自己在买房子。
那时候也是这样的,销售经理一顿胡吹海侃,直接就把朱由校侃懵了。
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这种感觉好像也挺好,又不是他掏钱。
介绍完了住宅之后,黄宗昌又介绍了商业街。
沿着住宅外围的商业街,这里绝对是所有商人都盯上的地方,这里的铺面肯定是价值不菲。
朱由校关于这个听得就不是很仔细了。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东西的价格肯定很高。不用说其他的,单单是官馆的小院,那就价值千两没问题。就这个地段、这个建筑,在京城的这个位置上,那都没有问题。
更不要说旁边的那些大宅了,那些大宅你要不花费个几万两,想都不要想。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可是京城,不说人满为患,也已经差不多了。在这个地段、这个位置,想要搞一套这么大的宅子,基本不可能。
即便是你家里面有钱,想买几套房子改建一个大宅,也不太可能。
不要觉得家里边有当官的、有人、有钱就买得起了。在京城的地面上能住得起大宅的人,哪一个不是有人有钱?
随便扔下一块石头都可能砸到一个郎中;再扔一块石头,就可能砸到一个侯爷,真以为是开玩笑的?
所以这些大宅的价格肯定会更高,商铺就更不用说了,商铺的价格那就想都不要想。在这个位置上开一个商铺,卖一些文房四宝,做一些高端的酒楼,那都是大发的地方。
最关键的这是家业,可以传家的。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产权,买下来就永远是你的。有了地契,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大家都摩拳擦掌。
对此,朱由校就没有再看下去,直接选择了离开。
热闹场面已经有了,后面的价格也就不用看了,想来也不会太低就是了。
离开了内务府,因为又搞了一笔钱,朱由校的心情大好。不过他没有回皇宫,而是选择在外面瞎溜达。
难得出宫来玩一天,怎么可能早早的就回去了?
等到朱由校回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是日落时分。内务府的消息也已经送了过来。
朱由校看着陈洪,直接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回皇爷,内务府刚刚送来的单子。总共认筹了二十四万三千六百八十二两白银,这是呈报的单子。”一边说着,陈洪一边将手中的单子递给朱由校。
因为认筹的额度是三成,所以这二十四万两白银,只不过是首付款。
朱由校虽然看着这一大笔钱很眼热,但是不能够拿到他的手里面来。
这是启动资金,用来建设这个新区的。等到新区建设完毕,就会回笼一大笔资金。当然了,这一大笔钱朱由校还是不能动,而是要拿去建设新城。
等到新城那边的地价炒起来,赚来的钱才足够朱由校用。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将呈报单子放下,说道:“让黄宗昌再接再厉。”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奴婢回头就去传旨。”
正在这个时候,魏朝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躬身说道:“皇爷,武清侯李高求见。”
听了这话,朱由校就是一愣,心里面有了一些想法。
武清侯李高,是原来的武清侯李伟的儿子,万历皇帝的表兄。
李高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年纪也不小了。不过随着血脉越来越远,地位就越来越低,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武清侯李高已经快泯然众勋戚了。
不过这一次他们家因为在城西的园子而显得很突出。那座被成为京城第一名园的清华园,就是李高他们家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
这一次皇帝划的新城,基本上就处于那个位置。再稍稍往南一点点,就已经占了他们家的园子。
这些日子,顺天府还在疯狂的清查哪些人侵占朝廷土地,清查那些没有土地地契的人。
无论是寺庙,还是勋贵勋戚,又或者是普通的官员,全都被登记造册,显然这是要秋后算账。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心就开始慌了。
不知道武清侯李高此时进宫,是心慌了呢?还是来告状的?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31章 竟想和皇帝做交易?(索尔兹伯里侯爵生日加更)
不过朱由校还是准备见一见武清侯李高,就对魏朝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是,皇爷。”魏朝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出去接人了。
时间不长,武清侯李高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李高连忙跪地行礼,态度十分恭敬的说道:“臣参见陛下。”
“免礼吧。”朱由校看着李高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李高从地上站起来,朱由校这才继续说道:“武清侯进宫所为何事?”
“陛下,臣今日进宫,是有一件事情想求陛下。”李高看着朱由校,语气和态度更恭敬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一愣,上下打量着李高。
要知道,大明朝的勋戚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家里面的人在位的时候,那自然是嚣张跋扈,可以说是力压群臣。尤其是像李家这种家里面的女儿坐到太后的位置上,而且还是有权力的太后,那更是不得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依旧逃脱不了宿命。等到好日子过去之后,家里面可能就开始没落了。依靠早年积攒的家业,日子过得倒也不错,他们的生存之道也不会让他们上蹿下跳地给自家找麻烦,只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勋贵要老实的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勋戚很少进宫来求皇帝什么。这又不是他们家女儿说了算的时候,做这样的事情很可能是自个儿找抽。
朱由校看着李高直接说道:“不知爱卿有什么事情?”
“臣想换几套首善书院的房子,还有商铺。”李高语气平和的说道,态度也十分的恳切。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倒是一愣。
没想到居然有人跑到这里来换房子,这是吃拧了吧?有和皇帝做交易的吗?
不过想想这帮人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当年他老爹在朝堂上撒泼打滚的要东西,连张居正都没有办法。
朱由校看着李高,面上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知道爱卿想用什么换。”
“回陛下,臣家在城西有一座园子,就是那一座清华园。臣想把它拿出来,换几个商铺和几套宅子。请陛下恩准。”
闻言,朱由校反倒是有些不敢置信了。
那座清华园是什么水平,朱由校的心里面可是很清楚的。
那可是当年李高老子李伟花了很大的心思建造的,那个水平简直就是高到一定程度了。清华园里的装修富丽堂皇,各种布局也都是用了心思的,可以说就是一座小型的皇家休闲园林。
虽然新区的房子也值钱,甚至商铺的价格也很高,可是比起清华园来,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双方的价值不对等,哪来什么交换?
那座清华园占地面积可以说是十分的广大,修的时候也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更耗费了很多的钱粮。
1...196197198199200...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