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看到这面的旗语,旁边的人快速点燃了十五斤的火箭弹。
与刚刚一样,火箭弹燃烧飞行,落地轰隆一声巨响,地面再一次被炸了一个大坑,比刚刚的五斤火箭弹威力要大很多。
虽然火箭弹有很多的缺陷,比如只能以固定的角度发射,否则会提前落地,但是不会爆炸;如果发射的晚了,会在半空中爆炸。
毕竟没有落地爆炸过,只能够用演算来计时,这样的风险就会大很多。但是看到这样的威力,很多风险也顾不得了。
如果数量多的话,铺天盖地的落下来,即便落地不爆炸,也不会耽搁太久。想要人为去把它弄灭,估计时间也不够。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武器。
在最后一个五十斤的火箭落地之后,看着炸出来的巨大弹坑,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边的毕懋康见朱由校满意,连忙说道:“陛下,接下来臣准备做一个发射架。”
“臣已经想好了,准备用军中的战车来改进,一排装上九枚的火箭弹。点燃一根引线,九枚火箭弹都会先后发射。”
“在火箭弹的外围,会安置一个发射圆筒。这个圆筒已经固定好角度了,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铸造。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将火箭弹放入圆筒之中引燃,不用调整角度发射就能用。”
为了增加发射的速度,九枚火箭弹一起发射,大大的增加火力强度。
朱由校看着毕懋康,脸上的表情很精彩。
好家伙,不愧是火器方面的天才,这个时候就已经想到这种方法了。
这不就是火箭弹发射车吗?
用一个车,上面放一个发射架,九根铁管,每一个铁管里面放上一个火箭弹;引线线在下面相连,最后点燃,九枚火箭弹齐射。
这玩意怎么感觉有点后世火箭弹的风采了?
当然了,相差太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九枚一起发射,想想场面也该有轰炸的感觉了。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想法非常的好,马上投入研究。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尽快做出来。做出来之后,要马上报给朕知道。”
“是,陛下。”毕懋康连忙答应道。
他的提议得到了陛下的重视,这可是一个好消息。等到他把东西做出来,功劳就又有了。
毕懋康觉得升官加爵的日子不远了。
看着眼前的火箭弹,朱由校有一些意犹未尽,随后看向毕懋康问道:“你们这里还有什么能让朕看看的吗?”
“回陛下,还真有一个东西。”毕懋康想了想之后说道:“陛下还记不记得您之前提过的手摇式机枪?”
听到这个话,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怎么,你们已经做出来了吗?”
“暂时还没做出来,但是我们解决了撞针的问题,已经把撞针做出来了。”毕懋康有些兴奋的说道:“只不过产量低,造价太高,甚至比黄金都要贵。主要是报废率太高了,说起来还是材料不合格。”
“这个没有关系。”朱由校语气有些兴奋的说道:“花多少钱都砸。”
这个东西可真是太好了,即便是价比黄金也没有关系,反正做的也不多。本身就是一根撞针,做上几千根上万根,朱由校愿意往这上花钱砸。
所谓的转轮式机器,其实就是手摇式加特林。
这种枪械朱由校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它不需要使用金属定装弹药,使用纸壳定装弹药就可以。
每分钟的射速能够达到两百发,六枪管或者十枪管都可以。如果换成金属定装弹药,可以达到每分钟一千两百发,这还是在手摇的情况下。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之前,手摇式加特林就是一个bug。
朱由校曾经和毕懋康提起过,没想到他们还真的尝试做了,居然还把撞针搞了出来!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27章 新城规划图
手摇式加特林一旦能够研制出来,虽然是手摇式的,但是每分钟的射速也能达到两百发,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手摇式加特林最大的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敌军冲锋过程中与其距离不断拉近导致情绪激动,会杀红了眼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得越来越快,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
而且黑火药残留比较严重,虽然可以在战后清理枪弹和枪管,但总体使用寿命不是很长,只有金属枪弹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现在金属枪弹还没办法提上日程,能在纸壳枪弹的情况下使用转轮式机枪,已经让朱由校很满意了。
虽然手摇式加特林射速每分钟只有两百发,但可以在战场上布置更多,以量碾压。
有一件事情终究需要知道,那就是这种转轮式枪械在英法军队当中,一个连队会布置五十挺,也就是说一个连有五十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
而朱由校准备每个百户装配十挺。
其实在新军当中,加强的概念已经出现了。
比如加强百户、加强千户。每一个加强百户当中,实际有大概两百名人员左右,其中包括三十名机枪手、五十名步枪手,配备十挺手摇式加特林、五十把燧发枪。
除此之外,还有五十名刀盾兵、五十名长枪兵,十名骑兵,以及二十名弓箭手。
而每一个加强千户额外配有一个炮兵百户、一个火箭炮百户。这两个百户,每一个百户分别配火炮一百门、火箭炮一百车。这就使得每一个加强千户的兵力达到了将近四千人。
按照明军的编制,这算得上是一个加强卫,也可以叫做亲军卫,因为只有新的皇帝亲军才会有这样的配置。
左右亲军统领衙门,每一个衙门统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除了十个亲军卫之外,还有两个加强骑兵卫。
这才是朱由校设想之中的战斗单位,而现在的亲军卫连半成品都算不上。很多人觉得可以打辽东了,朱由校觉得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火力不够。
朱由校至少需要建立四个亲军统领衙门,甚至是五个,像五军都督府一样,然后才能够四处开战。
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这么迫切需要钱的原因。他现在的钱,估计也就够武装一个亲军卫,再搞一个就没有钱了。何况他现在已经建立了两个亲军卫,这两个都需要这些装备。
不过这些事情,朱由校不会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慢慢体会吧。
接下来的参观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惊喜了,毕竟好东西已经看完了。更多的是朱由校安抚人员、发放奖励、鼓舞士气,这些都是常规化的套路操作。
朱由校留在百工院,与那些有功的臣子一起吃了晚饭,充分表现了朱由校的爱民和亲民。
这对百工院的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荣耀,能够和陛下一起吃饭,也算得上是非常非常荣幸的事情了。
吃过饭之后,朱由校这才辞别了百工院的人员,回到了皇宫大内。
一天下来虽然很劳累,但朱由校还是觉得很高兴。
新的研究方向已经确定了,取得的新成就也让朱由校很满意。
在朱由校参观百工院的时候,整个京城安稳得很,毕竟眼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了。
朝中百官比较关心的就是皇家书院改革,不过这么长时间也习惯了,虽然会时不时闹出一点动静来,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秋收已经完成,粮食已经入库,接下来就等着过冬天了。
关于给官员盖房子的事情,虽然一直有消息,却一直不明确。期盼的人很多,但是能拿到具体消息的人不多。
很快,时间就到了年底,天气逐渐转冷了起来。
在第一场雪降临的时候,朱由校终于等来了工部给出来的方案。
这是关于新城的建设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把图纸画好了。
现在的工部尚书是姚思仁,年纪不小,快九十岁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精神已经不济了,这个人很快就该退休了。
之所以还用姚思仁,是因为接班的人还没有准备好。等到接班的人准备好了,姚思仁就可以退下去了。
这次新城的事情,应该是姚思仁最后一次参与朝廷工程。
朱由校这一次干脆没找姚思仁,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让他来搞这些实在是搞不动,精力也已经跟不上。
主要做新城建设的是毕懋康。当然了,接替工部尚书的肯定不是毕懋康。
毕懋康肯定是要升官的,这是朱由校给他的奖赏,但是绝对不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去。
毕懋康要掌控百工院,以后百工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能让毕懋康分身乏术。
朱由校想往工部尚书之位安排的人,其实是李之藻。只不过李之藻现在在参谋处,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他升到工部去做尚书。
朱由校要通过这个行为来表现一个意义,就是参谋处的官员和文官是可以相互调换的,用来模糊文武,这一点很重要。
在没有专业的军事人才培训出来之前,文武不可能划分的那么开。想要划分的那么开,那也要等到以后,同时也是为了模糊文武的观念。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盖房子弄钱。
工部这一次派来的,是工部侍郎赵文吉。
赵文吉四十多岁的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算得上用心用力了。
只不过他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接下来应该是谋求外放。如果不能做巡抚的话,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在外面锻练几年之后,如果立下了功劳才会调回来。
“臣赵文吉,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赵文吉连忙说道。
作为一个离天子并不是很近的臣子,赵文吉其实心里面很期望通过这一次的事情,能够让天子对自己刮目相看。
不说接替工部尚书的位置,至少能够把他放出去,放到一个巡抚的位置上,他就知足了。
赵文吉这一次很珍惜这次的机会,自认为把事情做得很圆满,也很努力。
“免礼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由校看着赵文吉直接问道:“你们工部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那就说给朕听听吧。”
“是,陛下。”赵文杰连忙答应道,同时将手中的长条盒子放下。
随后将盒子打开,赵文吉从里面拿出了一幅巨型的地图。
在陈洪等人的帮助下,他将地图挂了起来。
这是一副新城的地图,从地图上看,这将是一座很大的城市。
位于城市中心的是一座孔庙,旁边是衍圣公府。除此之外就是学堂,在大学堂中央的是商业街。
在外面一圈,就是居住区域。这里可以卖给学生,也可以卖给做生意的人。
除了地面上的建筑外,画得更多的是排水系统、城市布局等等。
对于大明朝的工部来说,这些东西早就已经是驾轻就熟。大明朝的排水系统可是很先进的,一座两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排水依旧是井井有条。
后世就有人曾经统计过,华夏的大型城市很少爆发像欧洲那样的大型瘟疫,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排水系统先进。
除此之外,还有粪便通过马车运出城外的措施,如此减少了蚊虫滋生,加上对防疫抗疫的重视,所以没有像欧洲规模的瘟疫发生。
在这个新城之上,因为有了水泥,工部甚至搞出了水泥下水道。对于这一点,朱由校是很满意的。
城市的布局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显然工部已经领悟了朱由校的精神。
看看夹在学堂之间的商业街,想想就知道,那里的地价将会有多么的贵。想想后世学校旁边的商铺,没有一个是便宜的。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工部没有核算成本?”
“回陛下,已经核算过了,这是大概的成本支出。”一边说着,赵文吉一边拿出一份题本,恭敬的用双手举了起来。
陈洪连忙走过去,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然后恭敬地呈给朱由校。
这份预算很详细,不是现在就能看得过来的。这个也不就是现在看的,是在工程开建之后对账用的。哪里超支了,哪里节省,这些比较重要。
“关于书院拆迁的地方,你们应该也已经做了规划吧?”朱由校看着赵文吉,再一次问道。
那几块地空出来之后,是要用来给官员做住宅区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要做商业街和富户地产。
这样的地方,朱由校自然很关注,因为这里将会为朱由校启动新城提供大量的资金。
反正这整个大计划,朱由校没准备掏一分钱。所有的钱都通过这两块地来回倒腾。
最开始先从城里面的地开始认筹,朱由校相信这个地方肯定能够认筹出不少钱来。
到了那个时候,新城的启动资金就有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28章 发卖房产的准备
新城启动之后,再开始认筹提前发卖,这样一来,钱就来了。
“是,陛下。我们已经做了计划。”赵文吉连忙说道:“书院的学生已经被遣散了,改革以后要重新招募。现在这个机会正好把书院迁出去。”
“新的书院开始建设之后,老的书院就已经可以空出来,在年前就可以全部拆迁完毕。图纸,工部已经做好了,按照陛下的规划、按照不同的分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设计。资料可以马上就送过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把规划图送过来就行了。”
“是,陛下。”赵文吉连忙答应了一声。
“行了,你先去吧。”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赵文吉可以离开了。
赵文吉自然不敢再停留下去,于是说道:“臣告退。”
说完这句话,赵文吉躬着身子向外面退了出去。
等到赵文吉离开之后,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你去一趟内务府把黄宗昌找来。”
“是,皇爷。”陈洪连忙躬身答应道。
黄宗昌是内务府新近发现的一位人才,晋升速度非常的快,在商业方面非常有头脑,可以说是现在内务府商业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朱由校找黄宗昌来,自然就是为了卖房子的事情。
这年头虽然房子好卖,京城里面的房子更是供不应求,但也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操持,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朱由校最后要选定了黄宗昌。
自从内务府成立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朱由校除了往里投钱之外,并没有往外抽钱。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内务府的发展。
自从成立到现在,内务府一直都在进行内部优化,不断整合自身条件,熟悉商路,发展运输业,布局全国产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可以说一直都在打基础的阶段。
朱由校除了偶尔让人汇报一点内务府的发展信息之外。,本上没有什么干涉,所以内务府的人想要见朱由校也很困难。
这一次黄宗昌被召见,自然非常急切的跑向皇宫,速度非常快。
等到他到皇宫的时候,朱由校正在翻看地图。
被领进来之后,黄宗昌连忙跪地上磕头说道:“臣黄宗昌,参见陛下!”
朱由校抬起了头,说道:“免礼平身吧。”
等到黄宗昌站起来,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随即面容就有一些怪异。
朝堂之上,大臣的身材各种各样,可以说是见得也多了,朱由校原本不会如此吃惊。
可是眼前的黄宗昌,还是让朱由校有些诧异。
他实在是太胖了。
要知道,在大明这个时代,物质并不是那么丰富。有钱人主要也是吃羊肉,很少吃猪肉,所以大胖子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当官的要注重仪表,更要注意自个儿的身材。
可是眼前的黄宗昌,这个真的是太胖了。
看着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朱由校直接说道:“爱卿,怎么如此胖?”
听到朱由校的话,黄宗昌的脸上闪过了一抹尴尬,随后说道:“回陛下,臣小时候家里穷,经常饿肚子,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
“所以有吃的时候,臣就会多吃些。臣总觉得多吃些,等到挨饿的时候就能多坚持一会。所以一直以来,臣每次吃饭都会尽量的多吃些。”
“后来,臣做了官,有了些钱财,家里面的日子也好过了,但是这个毛病还是没改了。每次吃饭,臣都要多吃些,如果不吃多些,这心里面就总发慌。结果吃着吃着,臣就成了这个样子。”
“之前体检的时候,御医已经和臣说过了,如果再这么下去,臣的身子恐怕会出问题。这段时间以来,臣虽然经常控制,可效果还是不太好。”
听了这话,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这是朕之过也。”
黄宗昌一脸的懵,怎么就成了陛下的罪过?
他可不是御史,头铁弹劾皇帝的事情,也不是他该干的事。可是陛下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黄宗昌有些不敢说话了。
要是说错了话,他脑袋不会没了吧?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似乎才从自己的情绪里走出来。
看着黄宗昌,朱由校说道:“不能让大明的百姓吃饱肚子,是朕这个做皇帝的不合格。所以是朕之过也。”
原来陛下是在为这件事情自责,果然是个好皇帝。
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该怎么说,黄宗昌的心里面很明白。
他直接跪倒在地上说道:“天灾人祸,又岂是陛下能左右?陛下爱民如此,心中常怀天下,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能够得益于如此圣君,实在是臣祖上修来的福分!臣相信,在陛下的统御之下,大明会越来越强盛,天下的百姓也会再无饥馑之忧!”
“希望如此吧。”朱由校看着黄宗昌,点了点头说道:“咱们君臣共勉吧。”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绝不让陛下失望。”黄宗昌连忙说道。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爱卿起来吧。”
试探和考验已经完成,现在是时候谈正事了。
朱由校让陈洪挂起一幅地图,对黄宗昌说道:“你看看这幅图,有什么想说的?”
这幅图其实就是首善书院的规划图,只不过那里很快就会拆掉了。
当然了,也不是都拆掉,毕竟首善书院也是很多人用了心设计的,比如假山花园,石榴树等等,这些东西要保留下来,做成一个大宅子的后花园。只不过会被分割成几部分,分成几家。
有了这些东西在,那肯定价格就会翻好几番。宣传的时候再用点心,什么文教兴盛之地、百年历史积淀,这样的话多说一点,到时候肯定能多卖不少钱。
这是一个新的设计图,上面很多地方都标注得很明白,比如中央的一条商业街、后面的住宅区,以及一家会所。
虽然不知道这个会所是什么东西,但黄宗昌还是能看一个大概,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被胖脸挤没的眼睛,此时也闪动着光芒。
看了一眼朱由校,黄宗昌问道:“陛下,这难道就是城中官员新居的设计图纸?”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一份图纸,你知道朕是为什么给你看吗?”
“是希望臣发卖出去吗?”黄宗昌想了想之后说道。
对于自身,黄宗昌有很清醒的认识。之所以能够在内务府中平步青云,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那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而不是因为官场智慧。如果比做官,他早就被人捏得什么都不剩了。
陛下找他来,肯定不让他去建设,毕竟这东西工部比他擅长多了。工部随便拿出一个官员,都会比他做得更好。
如果说是分房子,那也用不到他。
整件事情唯一能够用到他的,那就只剩下发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黄宗昌还猜不到陛下想让他做什么,那他也就不用再做事了,直接回家养老去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
黄宗昌能够猜得到,朱由校一点都不意外,猜不到才让人意外。
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的确是想让你拿去发卖。这张图你复制一张拿走,然后把消息放出去。具体的资料在这里,回去之后好好的研究一下。”
“怎么卖?卖多少钱?这上面没有,你自己定个计划出来。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来办了,好好办,别让朕失望。”
黄宗昌心里面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为陛下做事情,如果把这件事情办得好、办得漂亮,那么他就算是入了陛下的法眼吧?到了那个时候,还不平步青云?
黄宗昌激动的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马上研究。等到做出预算之后,马上给陛下送来。”
说完这句话,黄宗昌便对着朱由校行礼,语气笃定的说道:“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那你就拿回去办吧。”
“是,陛下。”黄宗昌答应了一声,继续躬身说道:“臣告退。”
等到黄宗昌走了之后,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
虽然有了新城的收入,但是对于朱由校来说还是不够,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他还是很缺钱,还需要从其他的地方弄钱来。
朱由校转头看向陈洪,直接说道:“让你派人去张家口捞消息,人已经派出去了吗?”
“回皇爷,人已经派出去了。”陈洪连忙答应道:“只不过出去的人暂时没有什么收获。昨天刚刚送来的消息,那些人在张家口根基很深,甚至周围的九边,他们也认识很多人。如果继续深追深挖下去,恐怕牵扯的人不会很少。”
1...195196197198199...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