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连忙走过去搬了一把椅子过来,恭恭敬敬的放在崔景荣的身边,笑着说道:“崔大人,请坐。”
等到崔景荣坐下之后,朱由校这才说道:“看着爱卿急匆匆的样子,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回陛下,辽东急奏!”崔景荣连忙说道,同时拿出一份题本,这才继续说道:“熊廷弼上了题本,说是努尔哈赤死了。这是他的题本。”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脸上全都是不敢置信。
努尔哈赤居然死了吗?
他就这么死了?
不应该呀,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努尔哈赤还没有到死的时候。
朱由校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赶快把题本拿上来!”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走过去,双手捧着题本来到朱由校的面前,恭敬的把题本递给他。
朱由校这个时候很急迫,连忙把题本拿过来快速地翻看了来。
很快,朱由校就看清了题本上的内容。
努尔哈赤真的死了。这一次努尔哈赤的死,与熊廷弼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份题本上,熊廷弼很详细地写明了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是怎么用大炮轰击努尔哈赤的,努尔哈赤又是怎么重伤不治的。
除了上述之外,另外就是请功,这也是应有之义。
朱由校兴奋地放下题本,大笑着说道:“果然是一个好消息!熊廷弼在辽东干得好,没有辜负朕的信任!不错不错,非常好!”
“来人!去传诸位内阁大学士。”朱由校笑着说道。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向外面跑了出去,他的脚步非常轻松愉快。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才把目光转到了崔景荣的身上。
按理说,身为兵部尚书的崔景荣在得到消息之后就应该报到内阁,之后才会报到自己这个皇帝这里来。
可是崔景荣没有这么做,他直接送到了皇帝这里来。身为一个官场的老油条,他自然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这就是他故意的。
看来这个老家伙也不是好相与的,虽然看起来本本分分,这心里面还是有想法的。不过他没表现出来,朱由校也就不过问了。
朱由校和崔景荣闲聊了几句,语气之中也试探了几句。
只不过崔景荣一副很迷糊的样子,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对此,朱由校很无奈,心里面明知道他是装傻,又不能拆穿他。
两人的闲聊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三个内阁大学士就来了。
他们在路上已经听陈洪说了消息,也都是面带喜色,尤其是徐光启,此时他脸上的笑容已经要掩盖不住了。
他是真的很高兴,之前他心里面一直都很担心;大明的军备废驰,他也一直是忧心忡忡,甚至请了圣旨去练兵,只不过被人多方掣肘,这才心灰意冷。
自从得到了朱由校的重用,徐光启一心扑在了为国为民上。虽然有的时候和朱由校有所冲突,但是在徐光启的心里面,陛下是一个明君,年少冲动,这都能理解。
事实也证明徐光启是对的,陛下做的事情已经有成果了,这一次辽东就是最好的例子,陛下用熊廷弼没有用错。
除了徐光启之外,韩爌和黄克缵两人可就没有那么高兴了。尤其是在他们看到崔景荣之后,心里面怎么会不明白?
兵部尚书落到了这个家伙的手里,还真是让人很不舒服。
尤其是黄克缵看向崔景荣的时候,目光中已经有些阴沉了。两人不和已经不是一天了,现在他做了内阁大学士,这个老家伙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18章 非翰林也可入阁
黄克缵和崔景荣的关系,他心里面很清楚。
不过黄克缵有信心,这一次崔景荣入京,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看。
虽然这个老家伙是三朝元老,但有一个劣势,他当年考进士的时候是二甲。
二甲代表什么?
代表崔景荣一辈子都别想入内阁。
要知道,在大明朝想要进入内阁,那也是有规矩的。你得是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除此之外,是二甲被点了庶吉士的前几名才行,否则就没希望。
因为只有这几个人能进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得入阁。像眼前的这个崔景荣,他就没办法入阁。
黄克缵以前还不是内阁大学士,和崔景荣斗起来很吃亏。但是这一次就不一样了,黄克缵有的是机会收拾崔景荣。
朱由校看了一眼三人说道:“想必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
“回陛下,臣等已经知晓。”几个人连忙开口说道。
“如此甚好。”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没想到熊廷弼在辽东居然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击毙敌首,这是大功,需要好好的奖赏;辽东的将士也要奖赏。”
朱由校的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到了崔景荣的身上,笑着说道:“崔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奖赏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做吧。”
“是,陛下。”崔景荣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前一段时间,朕想要改革爵位,现今已交给参谋处来办。这次你就和参谋处好好商量一下,弄出一个奖赏名单,到时候报给朕。”
崔景荣一愣,不过还是答应道:“是,陛下。”
自从来到京城之后,崔景荣一直很低调。
事实上,不是崔景荣想低调,而是他不想低调也不成。
比起崔景荣离开京城的时候,现在的京城完全是两回事,官员是走马灯一样的换,很多都不认识了。
朝廷之中还多了很多衙门,有的是崔景荣根本没听过的,有的他即便听说过,但是也从来没有接触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动不如一静,什么都不做就最好。所以崔景荣一直很安稳,想要摸清楚情况再说。
但是这次的事情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事到临头,崔景荣想躲也是躲不掉。
辽东立下了功劳,这是谁都能够看到的。可是陛下让他和参谋处的人商量奖赏的事情,这里面就有一些意味不寻常。
这以前可都是内阁的事情。虽然有爵位的事情做铺垫,可依旧显得有一些突兀。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次的事情恐怕不好办。不过崔景荣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他很清楚,陛下让他来做这件事情,自然是有陛下的目的。他没搞清楚情况之前,还是别说话吧。
内阁的三人神色各异。
徐光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李之藻在参谋处,关于参谋处的事情,徐光启知道的很清楚,也明白参谋处最近在做什么,更明白陛下在做什么。
徐光启很赞成,只不过不能说出来而已。他索性就不说话。
韩爌和黄克缵的脸色很难看,陛下这是在削内阁的权力,把内阁的一部分权力转给了参谋处。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这一次显然变本加厉了。
谁都知道孙承宗去了参谋处,参谋处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次就是个例子。
这让韩爌很担心,如果内阁在他手上丢了太多的权力,他该怎么办?估计会被那帮嘴炮骂死。
可是现在韩爌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他现在站出来,估计会马上被换下去。
一边的黄克缵把头低得很低。崔景荣得到了重用,黄克缵脸色阴沉沉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陛下让崔景荣去接洽参谋处,这是要绕开内阁。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克缵想要收拾崔景荣可就不容易了。
“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退下吧。”朱由校看着韩爌等人直接说道。
不过没等韩爌他们开口,朱由校似乎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伸手把他们四个留住,直接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自从孙承宗调任参谋处之后,这内阁就缺了一个大学士,这样不好。你们推举几个人选吧,扩充一下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就选两个吧。”朱由校看着韩爌他们,直接吩咐道。
谁都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时候选内阁大学士,而且一选就是两个。不过他们都不敢怠慢,连忙说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快拟定一个名单。”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最好不过。”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们下去吧。”
韩爌等人连忙躬身说道:“臣等告辞。”
等到韩爌等人离开之后,朱由校坐在原地没有动,伸手轻轻地敲打着椅子的扶手,脸上的表情不时的变化。
现在选内阁大学士,自然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朱由校削了内阁的权力,让参谋处去和兵部对接。
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之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波澜,到时候不一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朱由校需要一个点来吸引这些文官的注意力,让他们别瞎闹腾。
在朝廷之中,没有比选内阁大学士更加能吸引注意力。一旦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上一步,他们的精力就不会放在内阁权力被瓜分的上面,而是会放在竞争内阁大学士上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闹事的人就少了,阻力就小了很多。
为了把局势搅乱,朱由校就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转头看着陈洪,直接说道:“让人把消息放出去,就说这一次选内阁大学士,很可能会放开条件,非翰林也可以入阁。”
做事一定要做到底,既然要搞事情,那就把事情搞大点,索性就把水搅得更浑浊一些。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连忙躬身说:“皇爷放心,奴婢马上就去办。”
说完这句话,陈洪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朱由校站起身子,往后宫走去。
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他可以回到后宫去陪老婆孩子了。
与此同时,衢州孔家。
这些日子以来,孔家上下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自从山东的事情传到了江南,孔家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心里面更是慌乱的不行。谁知道北宗的事情会不会波及到他们?
这就让人很担心。不过这一段时间安稳了下来,也没有什么流言或者是真事发生,反倒是让孔家松了一口气。
衢州衙门。
一队钦差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这里。
为首的太监更是脸色苍白,显然这一路赶过来多有劳累,身子有一些吃不消。
衢州的知府在得到消息后,一点也不敢怠慢,一早就等在衙门口了。
衢州这个地方虽然算不上山高皇帝远,可是距离京城还是挺远的,算不上什么大地方,通常朝堂也不关注,更别说来什么钦差了。圣旨更是想都不要想。
可是谁能够想到,今天就来了钦差,而且还是宣旨的钦差。
见到钦差队伍来的时候,衢州知府连忙迎了上去,笑着拱手说道:“衢州知府李文亮,见过钦差大人。”
这队伍里面人不少,文官武将都有,甚至还有锦衣卫。不过为首的就是那个太监。
他看了一眼李文亮说道:“咱家到衢州来,是去孔家宣读圣旨,无意惊扰地方。你在前面带路吧,带我们到孔家去一趟。”
听说是去孔家宣读圣旨的,李文亮心里面就松了一口气,不是找他的就好。
现在朝堂上下都知道,现在如果被找上的话,坏事的可能性太大了。
尤其是地方官,这两年被抄家问斩的可不少。现在不找自己就是最好的事情。
李文亮连忙说道:“好的,公公,您这边请。”
说完这句话,李文亮带着人来到了孔家。
此时,孔家自然也已经听到了消息,不敢怠慢,连忙带着人出来迎接钦差队伍。
孔家的日子不太好过,北宗已经完蛋了,谁知道南宗会怎么样。
原本大家都以为北宗完蛋了,南宗可能会崛起,陛下可能会封赏他们。
可是这封赏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所有人的心里面就都开始狐疑了,甚至连孔家自己都觉得要完蛋。
陛下可能不会搭理南宗,即便是要搭理,也可能是惩罚。所以孔家南宗更担心了。
现在听说圣旨来了,心里面那叫一个没有底气。
孔尚乾带着家人赶忙出来迎接。
见到孔尚乾之后,公公直接展开了圣旨,开始宣读。
内容上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话语了,历数了孔家北宗干的坏事,同时说了一些南宗的好话,然后册封了孔尚乾为衍圣公。
只不过这个衍圣公不能够在衢州当,要到京城去。
圣旨面写得很清楚,不但加封了孔尚乾衍圣公的爵位,还有皇家书院院长的职位。
整个孔家的南宗都要迁到京城去,不允许在衢州逗留。
这是为了防止北宗的情况再次发生。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19章 清华园,大明文教圣地
这也是为了防止北宗的情况发生,而且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听了圣旨之后,孔尚乾的表情有些木楞,僵在原地半天没有回过神。
孔尚乾不是没有做过这种幻想,甚至他们一家人都做过这种从北宗手里拿回衍圣公爵位的幻想。可是一直到今天之前,这幻想就从来没有实现过。
自从当年迫不得已把衍圣公的爵位让出去之后,孔尚乾家里面就不怎么甘心。
他们是孔家的南宗,虽然是长房一脉,但跟的是南宋。结果南宋不是败了吗?衍圣公的爵位自然就不可能有他们。
当年如果不把爵位让出去,孔尚乾全家人能不能活都是两说。现在人活下来了,日子过得也还好,正德年间给了他们一个世袭的五经博士,也算得上是有所安慰。
不过,没想到还有拿回爵位的这一天,孔尚乾心里不能不高兴。只是有一点,皇帝让他一家人都去京城,这点有些不太好。
要知道,孔尚乾家在衢州虽然家产不多,但是也经营积累了这么多年,加上有孔家的名声在,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家产的,至少过富足的生活没有问题。
现在为了一个爵位,放弃现有的营生举家进京,以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虽然封的是衍圣公的爵位,可俸禄并没有多少,想依靠孔家的名头在京城弄些田产地铺,那是想都不要想。
京城是什么地方?
寸土寸金之地,早就被人瓜分完了。一个外来户想来这插一脚,美不死你?
即便是孔家也不行。
可这是圣旨,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轮不到孔尚乾想去不想去。他很无奈,这算得上是喜忧参半的消息。
“臣接旨。”
这个时候没有选择,孔尚乾连忙躬身领旨。
太监自然不知道孔尚乾在想什么,亲手将圣旨交到了孔尚乾手里,笑着将他搀扶了起来,直接说道:“衍圣公,这加封的仪式在京城举行,所以此时就一切从简了。”
“衍圣公尽快收拾一下,把家里面的东西处置一下,也好随着咱家上京。”
听了这话之后,孔尚乾点了点头说道:“有老公公了,请公公入内奉茶。”
说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传旨的太监请了进去。
等进了门之后,孔尚乾脸色就凝重了起来。
家里面的产业往外卖肯定不成问题,至于说会被压价也不存在。家里面不是没落,而是高升。这个时候拍拍马屁,想要送好处的人大有人在,听说孔家处理产业,他们只会开高价,不会开低价。
孔家能落下一大笔钱,这是肯定的。只不过有一点,这些钱到了京城能干什么?
这让孔尚乾有些担心。这要是出了差错,他恐怕都没法活了。
不过没得商量,孔尚乾一边让人招待好钦差,一边开始处理家中的财产。
京城,皇宫大内。
朱由校站在一副地图的前面,手中拿着一根杆子不时的指点一下方位。
陈洪在后面捧着册子,不断配合着朱由校找地方。
两人玩得非常好。
这个时候,张皇后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有些无奈。
她的这位皇帝相公什么都好,就是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听说这一次又要建新城,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京城旁边建一座新城,这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张皇后过来不是为了这件事情。
见到张皇后过来,朱由校连赶忙就迎上来,笑着问道:“宝珠怎么过来了?朕的皇儿呢?”
“睡去了。”张皇后笑着说道:“妾身今日过来,是想问问陛下,这马上就要中秋了,宫里面要不要庆祝一下?现在有了一些钱财,大家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趁着这个时候宽松宽松。”
朱由校看着张皇后,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不行。宫里面的钱还不到花的时候,内库的钱朕有其他的作用,不能随意开销。”
一边说着,朱由校一边将张皇后拉了过来。两人一起来到地图的前面。
伸手将杆子拿了起来,朱由校指向一个方向说道:“宝珠看这。”
顺着朱由校指的方向看过去,张皇后就是一愣,随后说道:“这里不是清华园吗?”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这里的确是清华园。”
清华园,京城第一名园。
建造清华园的人,就是当年万历皇帝的外公,隆庆皇帝的老丈人,李太后的爹——武清侯李伟。
只不过万历以后,李家算是彻底的没落了。
勋戚兴盛一时,基本上这就是定律。过了几十年,换了两个皇帝之后。勋贵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权势了,李家也是一样。
这一次,朱由校就盯上了这个地方。
“陛下想要这座园子?”张皇后看着朱由校问道。
这个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强夺臣子的家产,对于皇家来说,那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何况这还是勋戚家的产业,容易造成人人自危的情况,绝对不能够这么做。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朕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座清华园,到了清朝更加受重视。只不过朱由校看中清华园,是因为清华园就是后世的清华大学所在地。而清华园的对面,就是北京大学。
朱由校要在这里建新城,周围的这片园子就需要好好的整理一下。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些人占了这片地方,盖了这么多园子。除了清华园以外,还有很多园子,寺庙道观也盖了不少。
这可不是朱由校想要的,空着的地方才是好地方。至于这个地方怎么建,朱由校心里面已经有了想法。
清空肯定是要清空的,但是不能和张皇后说。
朱由校拉着张皇后说道:“这件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朕心里面自有主张。”
听了这话之后,张皇后也明白了,只能很无奈的看着朱由校。
夫妻这么久了,张皇后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家的皇帝?
这事不让她管,不代表皇帝不会做。显然自己家的皇帝看中了这片地,这些人肯定需要把地让出来。
被张皇后看得有一些尴尬,朱由校伸手拉住了她的手,带着她走到地图的前面,说道:“你看这里,地势正好,距离京城也不远不近。让他们站在这里盖园子,简直就是在浪费。”
“朕要在这里盖书院,把京城里的书院全部都迁出去,都集中到这里来。到时候书院的学子在这里上学,朕也会在这里盖孔庙,新的衍圣公府也会在这里。这里就会成为大明的文教之地。”
“让他们在这里占据着盖园子,简直就是浪费好地方!”朱由校义愤填膺的解释道。
可是只有朱由校心里明白,他这么干,除了集中书院之外,更多的只是在炒作房地产。
京城居之大不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京城的房价,真的是居高不下。
而在京城之中,朝廷新收的书院的地已经不少了,其中首善书院的占地面积就很大。把这些地空出来,所有的书院都迁到城外,京城里面的地就出来了。
这些地,无论是盖商铺,还是用来建住房,那都会大赚一笔。用城外的地换城内的地,怎么都不会赔。
甚至在朱由校的心里面,他准备在这里建住宅。一部分用来发卖,一部分用来赏赐官员,还有一部分用来做官员的宿舍,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既收买了人心,又赚起了利润。
至于城外,朱由校自然也不会放过。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钱,房地产就能搞得起来。
朱由校把书院集中在清华园,老师、孔庙全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文教的圣地。读书人到了这里,自然就要去逛一逛。
在清华园打造特色的读书文化,建特色的商业街,这里不可能不升值。
把所有的学校都集中在一起,光是读书学子的消费能力,就能够带起一片。在后世,这是最常规的操作,朱由校见得太多。
把所有的学校都集中到一个区域,建设一个新区。随着学子入学,周围的产业自然就来了。
毕竟学生多,消费能力也高,而且能够空出旧有的土地来搞房地产,哪一次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不能搞学区房,但是这么搞也足够了。
至于这些园子,那是肯定要清理的。怎么能够让他们在这里占着这些地方?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到时候,可以在清华园旁盖点园子,也可以把京城中的王府往外迁一下。以后在清华园旁建造一个王府,让那些进入京城的王爷全都到那里去居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