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这个钱如果拿到回家里面,那可真的就是烫手的山芋了。
那些土地的拥有者也十分的懂事,乖乖的就把钱捐出来了,表明自己支持皇家书院的建设。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16章 朕的儿子!
书院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贪污腐败的情况,勒索的情况也很剧烈。陈洪将这些事情一五一十都向朱由校汇报了。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多了去了,黑暗的东西也多了去了,可是朱由校却没有让陈洪去追究,只是说了句“查清楚。”
“都记下了吗?”朱由校转头看着陈洪,直接问道。
“回皇爷,全都记下来了。”陈洪连忙答应道。
“拿来,朕看看。”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伸手从陈洪的手里面接过一个红色的小本本,轻轻地翻看了起来。
各人的名字、时间、地点,见了什么人、贪污了多少钱,在这小本本上面全都写着清清楚楚。
这就是朱由校的记仇小本本,现在自然肯定不能拿出来。等到了以后需要拿出来的时候,这个小本本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把小本本递给陈洪,朱由校淡淡的说道:“收起来吧。”
在这样的时候,做这种事情,也是朱由校很无奈的选择。因为要做书院改革这样的事情,很多人是不想去做的,只有崔呈秀这样的人才愿意去做。
用这样的人出头,他们贪污就避免不了。如果用贪污的名义把他们惩罚了,那么这件事情就没有人做了。
不得不说,这是皇帝的悲哀。明知道贪污不妥当,还需要去纵容他们。
不过朱由校相信这只是一开始,以后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
等到皇家书院改革都完成之后,就会为他培养全新的人才。到时候就可以从书院里面选人了,就有人来为他做事情。
等到将来这些人需要上位的时候,这个小本本就能发挥作用了;或者等到朱由校缺钱的时候,也是这个小本本重出江湖的时候。
现在它只能被压在箱子下面。
皇家书院改革这件事情告一段落,朱由校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其他的方面了。只不过没等朱由校去思考太多,他的精力就被外面的喧哗声吸引了。
一个老太监从外面的廊道上快速地跑了进来,径直来到朱由校的面前,面带惊喜的说道:“皇爷,皇后娘娘要生了!”
闻言,朱由校猛地站起了身子。
这件事情对朱由校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对大明来说也非常非常的重要。
皇帝有了子嗣,就代表着后继有人。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朱由校可是后继无人了。
没有丝毫的迟疑,朱由校迈步直接往后宫跑去。
陈洪也连忙跟上。跟了自家皇爷这么久,就没见他跑得比今天快过。
等朱由校到张皇后的寝宫时,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有宫里面上了年纪的嬷嬷,有接生经验的老宫女,还有等在一边的太医。
所有人都在严阵以待。
张皇后已经进了产房,宫女们端着一盆一盆热水进去,消毒已经在进行了,屋子里面的呼喊声也响了起来。
朱由校整个人都紧张了起来。
两世为人,这还是第一次等女人为他生孩子,想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在原地里来回的走动着,朱由校不时抬起头向屋里面看去。
消息很快传到了外朝,皇后要生了。
一时之间,外朝也惊动了起来。
陛下要有子嗣了,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内阁的三位阁老第一时间就往宫里面跑,其他的朝臣在安静的等待着。他们也想进宫,但是没这个资格。
除此之外,张皇后的家人也跑进宫来了,国丈张国纪第一个就到了。
在等待了两个多时辰之后,屋子里面终于传出了孩子的哭啼声,以及众宫女的欢呼声。
一个人狂奔着从屋里面跑了出来,直接跪到朱由校的面前,大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后继有人,皇后娘娘诞下龙子!”
闻言,朱由校松了一口气,急忙问道:“皇后怎么样?”
“回陛下,皇后娘娘已经没有大碍了。”老宫女连忙说道。
朱由校大笑了起来,说道:“行了行了,起来吧!今天所有人都有赏赐,宫里面的人全都赐酒肉!”
此时三位阁老也连忙躬身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三位爱卿,传旨朝中所有在京的官员,这个月俸禄翻倍。朕的皇子降生,朝中的臣子皆有赏赐。你们拟一个章程出来。”
这话出口之后,韩爌三人全都躬身道:“是,陛下,”
虽然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可是韩爌三人的心里面都在叫苦。
这下又要多一笔开销了,可是这事又不能不办。皇帝生了儿子,很可能是将来的太子,这个钱不能少。
何况现在京城乱七八糟,人心慌乱,因为书院改革的事情闹腾得沸沸扬扬,现在正好用皇子诞生的事情来冲一冲。
韩爌三人没有再说什么。这个时候说什么,陛下恐怕都听不进去。
接下来的几天,自然就是庆祝朱由校生孩子。
而在此刻,辽东城之中也在庆祝。
熊廷弼端着酒碗,一口酒喝到了肚子里面,大笑着说道:“朝廷的第一批赏赐已经下来了,等一下就给你们分了。”
听了这话之后,众人轰然应诺,大笑着喝酒。
自从熊廷弼到了辽东之后,辽东的情况就改变了。
原本大家都是爹爹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有了熊廷弼在这里,什么好事都记着辽东。
这位可是陛下的宠臣,这次的赏赐又很丰厚。
等到所有人都把酒喝了之后,熊廷弼又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一边把酒倒上,熊廷弼一边说道:“朝廷要重启爵位了。原本朝廷只有公侯伯,据说现在要有子爵和男爵。”
“而这一次辽东我们打赢了,朝廷就会给立功的人封子爵和男爵。虽然低了一些,但终究是个爵位,那是能够传家的。这意味着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听了这话之后,在场的人全都激动了起来。
李光荣连忙问道:“大帅此话当真?”
听到李光荣此话,熊廷弼瞪了他一眼说道:“京城来的消息还能有假?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可都是陛下的恩典!有了这个爵位之后,子孙后代都享用不尽。”
“没有立功封爵位的,要努力了!有了爵位的,也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拼搏,争取把爵位往上升一升,将来有一天也封个侯。”
“到了那个时候,那就了不得了,见了面都要道一声侯爷。”
听了这话之后,众人又大笑了起来,气氛瞬间就热烈了。
屋子里面喧闹声冲天,外面站岗的人都听清楚了。
这个时候,远方有一匹马快速奔驰而来。
来到房间之前。骑马之人快速跳下了战马。
站岗的人连忙迎了上去。
现在屋子里面气氛这么热烈,可不能让什么人随便就进去打扰。这要是被打扰了的话,被惩罚的就是自己这些站岗人。
不过看到来人的装备之后,站岗的人也严肃了起来。
这是一个斥候。
在军中,斥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兵种,非勇武者不可以当,每年的死亡率都很高。所以他们的地位很高,也很特殊。
守门的连忙拱了拱手问道:“可是有什么急事吗?”
斥候根本就没看他,直接说道:“有急报。”
听了这话之后,守门的也不敢耽误。
急报这种事情可不是天天有的,但凡在军队之中牵扯到了急报,那都是事关军情的大事。
“跟我来。”守门的沉着脸说道,转身在前面带路。
两人快速地进入了房间之中。
屋子里面喝酒的气氛依旧很热烈,可是看到有斥候走了进来,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熊廷弼直接站起身子问道:“什么事?”
“启禀大帅,咱们的人探到了消息,野猪皮死了!”斥候声音颤抖的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愣了下,转而面带震惊的看着来人,语气之中也全都是不敢置信的问道:“你说的是,野猪皮死了?”
“是,大帅!”斥候依旧面带惊喜的答道。
听了这话之后,屋子里面的人全都不敢相信。
沉默了半晌之后,这才有人在那继续吃喝。
熊廷弼直接问道:“怎么死的?有消息吗?”
“暂时还没有。”斥候有些尴尬的说道:“只是听说死了。”
这个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一个人的声音,“我知道!”
随后,有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众人连忙转头看过去,发现正是魏朝。
站在魏朝旁边的正是辽东的锦衣卫千户廖忠。这个廖忠是近期才来的,算得上是新人,为人冰冷,不苟言笑。
平日里大家也不知道这个廖忠的深浅,都躲得远远的。
刚刚的话显然就是廖忠说的。
熊廷弼看向廖忠,直接问道:“你们锦衣卫有消息吗?”
廖忠点了点头说道:“我们锦衣卫的消息已经传回来了,野猪皮的确是死了。”
“上一次被火炮击中之后,他就已经身受重伤。回去以后苟延残喘了这么些日子,现在终于死了。”
听了这话之后,屋子里面的人终于弄明白怎么回事了,全都兴奋的跳了起来,大笑之声不绝于耳。
熊廷弼直接拎起酒坛子,大笑着灌了一大口说道:“痛快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屋子里面的人也全都大笑了起来,同时把酒喝了下去。
喝完了酒之后,熊廷弼说道:“我要马上去写题本上报陛下,同时为你们请功。”
说完这句话,熊廷弼大步向外面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笑。
等到熊廷弼离开之后,魏朝和廖忠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现在实在是不适合说其他的事情,大家都太兴奋了,屋子里面的其他人也已经喝多了。
两人没有再说什么,只能摇着头往外走。
很快,努尔哈赤被炮炸死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整个沈阳城都兴奋了起来,欢呼声不绝于耳。
京城之中。
皇子出生已经七天了。
这七天里,朱由校什么都没干,整天就在皇宫里面陪着张皇后,看不够自己的儿子。
这让朝臣们有些无奈。朝廷上有一些事情还是要陛下处理的,这什么都不干是不是不合适?
可现在也没有人会去触陛下的这个霉头,毕竟陛下宠爱张皇后是人人可知的事情。
如今张皇后生了孩子,陛下肯定不会离开。何况这还是大明朝的皇子,将来的太子,陛下宠爱也是应该的。
内阁之中。
韩爌三人在喝茶闲聊。
放下手中的茶杯,徐光启说道:“陛下的弟弟已经成年了,如今怕是已经不适合留在宫里面了,应该请求在外。”
听了这话之后,韩爌两人也点了点头。
当今陛下有一个弟弟,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皇宫里,现在也终于到了出宫的时候。
只不过以前没有什么好机会提起来,现在正是时候。陛下已经有了皇子,再把这个弟弟放在宫里面就不是很合适了。
见韩爌两人都赞同,徐光启说道:“那就联合上一份题本吧?”
韩爌两人再一次点头。
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毕竟三人都同意,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于是韩爌三人很快就写好了一份题本,快速送入了宫里面。
皇宫大内。
朱由校很快就收到了这份题本。这个时候,他还陪在张皇后的身边。
从陈洪的手里面接过题本,快速地翻看了一下,朱由校有些恍然。
如果不是韩爌他们提起,他都快把崇祯忘了。
自从朱由校穿越之后,对这个弟弟可就没怎么亲近过,一直以来都把他养在后宫,甚至都不怎么见他。
现在想想,弟弟居然成年了,要放出去了,朱由校还真的是有一些恍惚。不过这件事情倒是该办,没有什么可推移的。
朱由校把题本还给陈洪,直接说道:“这件事情,让司礼监批红吧。同时让内阁拟定一个封号,尽快的送上来。”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陈洪连忙说道:“是,皇爷。”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17章 努尔哈赤之死
接下来的日子,朝廷终于安稳了下来。
这对于所有的臣子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大家终于有好日子过了。陛下不搞事情,就没有人想要继续搞事情。
而陛下整日沉迷于陪着张皇后和皇子,总算是好了不少。
陛下的弟弟被封为信王,在京城建造了王府。就藩的事情没有进行,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信王年幼,就藩不适合。何况陛下就这一个弟弟,想见弟弟了见不到可不行。
对此,大臣们虽然有话,可是皇帝的态度坚决,也没有人硬着头皮上,一直以来都是顺着皇帝的心思做事。
这种事情很多人不想掺合,忤逆朱由校心思的也就没有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事情也是一件一件的办。
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事情了。
那就是关于兵部尚书的人选,这件事情一直都是朝野上下关注的事情。
内阁大学士可以不选,有三个人暂时也够用了,没必要再选一个人出来。就是要选的话,那也要看陛下的心思。
不过兵部尚书不一样,这需要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来做主,总就让人不安心。
皇宫之内。
阳光极好,朱由校心血来潮翻出了之前的鱼竿,又去了湖边。
一番忙活之后,他靠在摇椅上轻轻的晃动着,旁边摆放着鱼竿,鱼漂在水面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陈洪遣散了宫人,陪在自家皇爷身后,亲自拿了把羽扇轻轻地晃动着。
晒着太阳,朱由校整个人都显得颇为慵懒。
一个宫人捧着个木盒子快速跑了过来,临近时忽然放轻了脚步,上前和陈洪耳语了几句。
“皇爷,内阁把兵部尚书的名单送来了。”陈洪连忙转身将一份题本递了上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念来听听吧。朕倒是很好奇,他们究竟会推举什么样的人选?”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把题本展开。
看了一眼之后,陈洪有些迟疑的看着朱由校说道:“皇爷,这上面第一个推举的人是熊廷弼。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也不摇晃了。
这个人选,朱由校还是真的没有想到。韩爌这些人还真是有点意思,居然把熊廷弼推举了上来。
要知道,朝中看不上熊廷弼的人有很多,内阁的韩爌三人也未见得就看得上他。但是这一次熊廷弼在辽东立了功,推举他也是应有之意。
不过这不是关键,这些人推举熊廷弼自然不会是这么简单的理由。如果能够做到唯才是举,那朝堂就不是朝堂了。无论在什么时代,任人唯亲才是主流。
缓缓地闭上眼睛,朱由校开始琢磨。
不过只要稍稍的想一想,朱由校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推举熊廷弼,说白了就是想把熊廷弼调离辽东。
看来有人盯上了辽东的位置。这一次辽东打赢了,有人坐不住了。
朝堂接下来肯定会对辽东用兵,只不过时间还没有确定。熊廷弼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还在辽东立下了功劳,想要把熊廷弼弹劾掉的难度不小,甚至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这些人就用上了官场上的老套路,那就是把人升职。
弹劾你,陛下可能不接受;但是把你升为兵部尚书,那没准陛下就接受了。
这才会有这样一份题本,他们才会把熊廷弼排在第一位。正好熊廷弼立下了功劳,这由头正合适。
不过这个提议,朱由校是不可能答应的。现在辽中的情况非常好,他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措施;做点啥都会让辽东出现变故。
朱由校现在最不想要的就是变故。
维稳胜过一切。
朱由校睁开眼睛,直接问道:“还有其他人吗?”
“回皇爷,第二人选是崔景荣。”陈洪连忙说道。
崔景荣,这个人朱由校自然是不陌生的。
崔景荣的名气很大,朱由校还知道一件事情,这位老大人和黄克缵不和,两人可以说是互相看不顺眼,偶有摩擦。
在这之前,崔景荣做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为官经历非常丰富。如果把崔景荣拿回来用,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朱由校看着陈洪问道:“这个人是徐光启举荐的吧?”
“回皇爷,正是徐阁老。”陈洪不敢怠慢,连忙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早就猜到了,无论是黄克缵还是韩爌,这两人都不可能举荐崔景荣,所以就只能是徐光启了。
还真是有意思了。
“除此之外呢?还有谁?”朱由校再一次问道。
“回皇爷,还有王象乾。”陈洪再次说道。
这也是一个老臣了,而且年纪非常的大,就算没有到八十岁,估计也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大明的人才流失还真是严重。
现在居然还要用万历年间的人,甚至是隆庆年间的,可见万历皇帝后半段真的没给大明培养什么人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用无可用,把人差到参谋处之后,居然就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
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幸亏朱由校还有新人可用,不然以后更麻烦。
“除了他们两个,还有谁?”朱由校又问道。
“还有王在晋。”陈洪再一次小心翼翼地说道。
“还真是会选人。”朱由校摆摆手说道:“告诉内阁,兵部尚书就让崔景荣来做吧。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再一次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件事情到了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至于其他的影响,他就不用考虑了。
朝堂之上需要的是安稳,不需要斗争。
朱由校发现了一件事情,韩爌似乎不太安稳了。原本以为韩爌能够多安稳一些时日,多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可是没想到,这才这么点时间就不安稳了?
做了内阁首辅之后,他变得这么快吗?
要知道,在东林党完蛋的时候,韩爌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是这才过了多久,就已经滋生出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这人心还真是不可靠,握有权力后还想要更厉害的。
靠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朱由校又开始琢磨内阁首辅的人选了。
如果韩爌再搞一次这种事情,他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也就不用干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皇帝起用了崔景荣,倒也没有出乎太多人的预料。
崔景荣的资历和威望摆在那里,做一个兵部尚书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皇帝起用他也不会遭人非议,所以过渡的倒也算得上是平和安稳。
这件事情完了之后,朝廷又一次安稳了下来。
很快就到了秋天。
朝廷开始忙秋收,今年是土豆大规模种植的第一个年头,朝中非常的看重,都在等着土豆的收成。这对朝廷来说很重要。
从年初开始,朝廷的灾害就没有断过。各地地震、水灾频繁,大地震都发了好几次,其他的小灾害就不用算了。
各地的奏报上来时,关于灾情的事情非常的多,让人不寒而栗。山东还闹了造反,民生多艰,在这样的时候,朝廷也需要粮食。
所以对于这次土豆的收成,朝堂上下都很关注。对此朱由校自然也是很关注的,只不过他这回没有出宫,而是在宫里面等消息。
“皇爷,兵部尚书崔景荣求见。”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这倒是让朱由校有些没想到。
自从崔景荣上任了兵部尚书之后,两个字就可以形容他。那就是低调。
这位老臣都快低调的让人看不到他了,平日里也不上题本,甚至早朝都请了好几次假;对于兵部的事情,除了维持兵部的安稳运转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仿佛把它放在那里,就像是一个牌位一样。
已经不是一次有人弹劾崔景荣了,对此朱由校什么都不说。至于弹劾崔景荣的题本,全都留中了。
谁想到今天崔景荣居然来了,看这个架势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朱由校站起身子说道:“走吧,去看看。”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连忙伺候着朱由校往前走。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前方,朱由校就看到了崔景荣。
见他要行礼,朱由校连忙说道:“行了,免礼吧。爱卿这么大年纪了,以后进宫这里就免礼了吧。”
“陈洪,给崔爱卿搬一把凳子。”朱由校笑着吩咐道。
1...190191192193194...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