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沈庭筠眼神亮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恐怕不容易。”
“内阁之中现在还剩下三个阁老,韩爌和黄克缵穿了一条裤子,现在又走了孙承宗,我显得势单力薄。让你入内阁,不也是正合适吗?”徐光启依旧理所当然的说道:“咱们好好谋划一下,未必不能成事。”
“那兵部尚书的人选呢?”沈庭筠看着徐光启直接说道:“咱们手里面可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这事你也知道,毕竟咱们的根基还是有一些浅薄。兵部尚书可不好当,就像你说的,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是处在风口浪尖上。”
“这个我知道,”徐光启放下手中的酒杯,面容严肃的说道:“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相信陛下也能够赞同。”
“你说的是谁?”沈庭筠有些迟疑的问道。
“王象乾。”没有丝毫的犹豫,徐光启直接说出了这个名字。
徐光启看着沈庭筠说道:“他的战绩和功勋我就不赘述了,相信你也知道。以他为兵部尚书,相信也没问题。”
“你和他熟悉?”沈庭筠看着徐光问道:“你们似乎没什么交集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04章 王象乾(盟主迪迪卡卡俱乐部加更)
听到沈庭筠的疑惑,徐光启直接摇了摇头说道:“自然是没什么交集,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只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人,所以才提出来罢了。”
沈庭筠抬起头看着徐光启,眼神幽幽的说道:“你是怎么想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既然王象乾不是咱们的人,你和他也没什么交集,甚至连面也没见过,为什么要推举他呢?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太好的选择。
“因为他合适。”徐光启笑着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说道:“这两个字,足矣。”
与徐光启相交多年,两人可以说是相知甚深,沈庭筠自然明白徐光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随后他笑着说道:“你还是你,还是有这份义气。我以为你早就放下这份义气了。”
“如果没有这份义气,我这个官怕是也做不了。”徐光启无所谓的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同时抬起了手中的酒杯互相碰了一下,一起喝了下去。
酒入肚中之后,徐光启放下了酒杯,拿起一边的酒壶给沈庭筠倒了一杯酒。
随后徐光启语气沉重的说道:“辽东的事情是大事情。接下来的几年之内,朝廷必然会有动作。陛下不是那种有耐心等的人,等到事情有了决断之后,陛下必然会对辽东用兵。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兵部必然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兵部尚书不合用,那么肯定会弄出很多事情来。”
“所以兵部尚书的人选,要的是那种能做事的人。本来李之藻比较合适,也算得上是咱们的人。可是现在他人已经到了参谋处,不是咱们能够琢磨的了。”
沈庭筠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你决定就行了。”
“那就王象乾吧。”徐光启也直接说道:“不过也不着急,这事还是看看韩爌他们怎么做吧。想来他们也会有一个人选,只是不知道他们会选择谁。”
“这个可就说不准了。”沈庭筠摇了摇头说道:“你说他们有没有可能把黄克缵推上去?”
刑部的地位可没有兵部高,如果以刑部尚书的位置去接替兵部尚书的位置,也算是向前走了一步,甚至再谋求一下内阁大学士的位置,那就更是向前走了一大步。
可是徐光启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太可能。即便是他们有这个心思,也要考虑陛下的想法。黄克缵这个人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掌管兵部,他不行,陛下也不会同意的,韩爌更不会推举。这个位置十分的重要,他们所求的也就是一击即中,绝对不会拖泥带水。”
沈庭筠点了点头说道:“那就静观其变吧。”
徐光启和沈庭筠在商量,韩爌和黄克缵也在商量。
在韩爌的家里面。
韩爌和黄克缵两人也在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当然了,说是闲聊,其实根本就不是在闲聊。
放下手中的酒杯,黄克缵说道:“阁老可有了人选?”
韩爌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咱们就不要想了。现在内阁之中有咱们两人,孙承宗走了之后,只剩下徐光启一个人了,这个位置恐怕轮不到我们。”
听了韩爌的话,黄克缵有些迟疑的说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还是要争啊。”韩爌笑着说道:“不但要争,而且还要把声势闹起来。让冯从吾去争,还要把事情闹起来让所有人都知道。”
“你是想声东击西。”黄克缵笑着说道。
“对呀。”韩爌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会给徐光启他们。如此一来,我们拿到兵部尚书位置的可能就大很多。”
“可是凡事都有意外,谁知道最后的结果会如何?我们让冯从吾去争内阁大学士,对冯从吾来说也是好事情。即便是这次不成,下一次也有了优势,还能够压徐光启一头。我觉得徐光启会推沈庭筠,这两个人正合适做对头。”
黄克缵点了点头说道:“你安排的很好,这件事情就应该这么办。不过关于兵部尚书的人选,你的心里面有没有合适的人?”
这一点很关键,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也很关键。如果能够拿到兵部尚书的位置,在六部之中,他们就把兵部给拿了下来。如此一来,实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增强。
韩爌和黄克缵两人现在看起来很强,那是因为韩爌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可是从实际的权力上来说,黄克缵不过掌握着一个刑部罢了。
兵部不是他的,工部也不是他的,户部也不是他的。礼部有一个冯从吾,还算能够知应一下。
至于吏部,周嘉谟很独立,根本就不和谁勾搭。如果非要说和谁关系好,那也是和孙承宗的关系更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爌怎么可能不觊觎兵部尚书的位置?
只不过想要拿到手是一回事,能不能拿到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能够拿到兵部尚书位置的这个人,官职一定要足够,功劳也要足够,能力也要足够,还要能服众,能够让陛下觉得他是个人才,如此一来才能行。
黄克缵一时之间也没想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才来问韩爌。
“咱们手里也实在是没人可用。”见到黄克缵的样子,韩爌也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说道:“只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尽量选一个合适的人。”
“我想推举的是山东巡抚赵彦。”韩爌想了想说道。
“你怎么想推举他了呢?”黄克缵有些迟疑的问道。
这个人黄克缵不熟悉,相信韩爌也不熟悉。现在把赵彦推上位去,最终的结果会如何,黄克缵也不敢保证。
一时之间,黄克缵有些迟疑了。
“此人在山东平定闻香教的匪乱,是有功劳的。”韩爌想了想之后说道:“这一点,无论是陛下还是朝中的臣子,全都知道。陛下离开山东之后,赵彦在山东稳定地方、清剿剩余的叛乱。如今山东已经安稳了下来,足以证明此人的能力。”
“同时,赵彦还在山东编练军队、整治水军、增援蓟州,可以说是颇有军事才干。而且纵观他以往的为官经历,此人也是一个知道军事的。所以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赵彦都足够升任兵部尚书。举荐这个人,在陛下那里也过得去。”
听了这话之后,黄克缵想了想说道:“说的有道理。不过此人和咱们能是一条心吗?”
这一点才是黄克缵最关心的。如果这个人和自己一条心,那我把他弄上来倒没什么;要是和自己不一条心,甚至最后倒向了徐光启那边,那结果可就不好了。
“此人为官中正,即便是不与咱们合二为一,相信也不会找上徐光启。而且如果我推举了他,也算得上是知遇提拔之恩,总归是要顾及一些我们的。”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手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手,除了赵彦之外,我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了。咱们的陛下,你也知道,推举了一些不相干的人那是不可能成事的。”
听了这话之后,黄克缵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按你说的办吧。至于事后如何,咱们再商议。”
韩爌端起酒杯说道:“如此,就这样吧。”
这两人也算是达成了协议。
此时,在皇宫之中。
朱由校躺在摇椅上,一边晃动着椅子一边悠闲的喝着茶水。
旁边的田贵妃不时往朱由校的嘴里面喂一个果子。
陈洪站在朱由校的身边,缓缓的说道:“皇爷,锦衣卫那边已经把消息送了过来。”
“那就说来听听吧。”朱由校说道。
只不过他的眼睛都没有睁开,语气很随意。
见到这一幕,田贵妃站起身子说道:“那臣妾就先告辞了。”
朱由校一把拉住她说道:“坐下吧,不用回避,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好好伺候着。”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对陈洪说道:“你说吧。”
陈洪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把锦衣卫打探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事实上,朱由校也没有让他打探什么太难的消息,只是简单的打探了一下官场上的动静。
主要就是舆论的方向,这一点朱由校一直很在意。
“皇爷,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着兵部尚书之位和空缺出来的内阁大学士之位。关于参谋处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议论了。”陈洪直接说道。
朱由校笑了笑,睁开了眼睛,直接坐直身子说道:“早就想到了。说到底,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终究没有自己的官帽子重要。有一个官帽子吊着,也省得他们吃饱了撑的总闹事。”
朱由校把孙承宗调到参谋处去,自然就是为了眼前的局面。参谋处那边可以放心的做事了,而他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增强一下参谋处的力量。
至于兵部尚书和新的内阁大学士,这个可就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朱由校虽然也会认命,但是绝对不会短时间内认命。
“这件事情你让人盯着就行了。皇家书院改革那边怎么样了?”朱由校看着陈洪问道。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05章 书院谈判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陈洪连忙躬身说道:“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双方已经开始洽谈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这样最好不过了。
皇家书院的改革,一直是朱由校非常看重的事情。虽然推行下去可能会非常的有难度,但是朱由校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等到所有的书院都改革完成,书院便被纳入国家的管控体系当中。到时候读书人学什么,那么就是由自己这个皇帝来做主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似乎也该提上日程了,那便是大明的军事学院。
一个专门的军事学院,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朱由校心里很清楚。
皇家书院虽然也招募武学的学子、军官的学子、勋贵的学子,但是还不够。朱由校需要把他们单独划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皇家子弟学院也要提上日程。各地的藩王和宗室也需要把他们的子弟交出来,纳入皇家培养体系。
这些东西都需要慢慢来,但现在可以开始打基础了。
在朱由校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关于京城首善书院的改革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双方已经在进行最后的谈判了。
虽然是双方的谈判,但实际上只有三个人参加。
代表朝廷的一方便是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崔呈秀;代表首善书院的一方自然就是阮大铖和钟羽正。
三个人坐在一起,谈判的气氛并不是很好。
钟羽正看着崔呈秀说道:“崔大人,你不觉得这条件有些过于苛刻了?”
崔呈秀老神在在的看着钟羽正,语气无所谓的说道:“你们要认识到一件事情,我并不是在和你们商量。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你们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要么改,要么关门,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钟羽正的脸色很难看,转头看向阮大铖。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难道不准备说点什么吗?
阮大铖的脸色也有一些难看,他没想到搞定了魏大中之后,钟羽正反而变得固执了起来。
沉吟了片刻,阮大铖抬起头看着崔呈秀说道:“崔大人,关于产业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以同意。”
在关于书院产业的事情上,朱由校其实给了很大的自由度。那就是书院改革完成之后,皇家书院的产业并不会收归国有,而是还继续归书院所有。用途自然就是用在书院的经营上,比如教材的花费、教师的补贴等等等等。
这一点钟羽正和阮大铖没什么反对的意思,毕竟这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好消息。
不过钟羽正一直在坚持的就是关于教材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教什么。
对于钟羽正来说,如果让他来教荀子的话,那还不如把书院彻底关门。在这一点上他一直不退让。
这件事情,崔呈秀其实无所谓。对于崔呈秀来说,完成书院改革、立下功劳,这是他最想要的。
至于说书院以后教什么,崔呈秀根本就不在意,因为这根本就轮不到他来管。
阮大铖看着崔呈秀说道:“崔大人,我们已经同意了改革,也同意了你制定的这些政策,同意了派入新的老师,也同意了将所有的老师都纳入官员体系。但是在教材的问题上,我觉得还是应该向陛下建议一下。”
崔呈秀看着阮大铖,眉头一皱。
在崔呈秀看来,阮大铖他就是在误事。
将来皇家书院教什么,那不是他崔呈秀能管的事情。如果他用这件事情去找陛下,很可能让陛下觉得他办不成事,所以崔呈秀一直咬着牙不答应。
可是看现在阮大铖两人的样子,这件事如果不说清楚,恐怕是不行了。
沉吟了片刻,崔呈秀说道:“这件事情我会向陛下禀报,但是最终结果会如何,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点你们可以放心,陛下不会摒弃孔圣人的学问。”
对于崔呈秀的保证,钟羽正根本就不相信。
当今陛下对孔家可没这么客气,登基之后也一直在推崇荀子的思想,之前甚至还推过李贽的学说。这根本就没有办法让钟羽正他们放心,尤其是在山东孔家的事情发生之后。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拿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恐怕钟羽正也不会答应。
崔呈秀的保证没有用,钟羽正他们想要的是陛下的保证。
钟羽正说道:“这件事情还是等崔大人禀报过陛下之后再说吧。”
听到钟羽正的话,崔呈秀一皱眉头。
这是摆明了不信任他。
不过崔呈秀也拿这个老顽固没有办法,总不能把老顽固也弄掉了吧?
如果把钟羽正弄下去的话,首善书院就没人做主了,影响也实在是太坏了,对以后的改革没有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反而会增加难度。
崔呈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说完这句话,崔呈秀就站起了身子说道:“我马上就进宫去。”
离开的首善书院,崔成秀没有停留耽搁,直接就向着皇宫而去了。
皇家书院改革之事情到了现今这个地步,也的确需要陛下来做主。
在皇宫之内。
朱由校在陪着张皇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皇后的肚子越来越大,距离生产的日子也不远了。
朱由校有空就会过来,一来关心一下张皇后的身体,二来也是为了安抚张皇后。
在这个时候,张皇后的心里面恐怕没有底气,担心也比较多。毕竟皇宫里不是在外面,自己虽然一直在塑造张皇后的权威,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保证。
“陛下,妾身这边没什么事情,一切都很安稳。外面的事情很多,陛下也不用把心思都放在妾身的身上。”张皇后看着朱由校,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朱由校看着张皇后有些发胖的小脸,笑着说道:“朕想陪着宝珠一起迎接咱们的第一个孩子。”
听着朱由校温柔的话语,看着他温和的脸庞,张皇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将身子靠到朱由校的怀里说道:“妾身能够得遇陛下,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朱由校没说话,轻轻地拍抚着张皇后的后背,两人之间的气氛宁静而祥和。
正在这个时候,陈洪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之后,陈洪就低下了头,也没有说话。
陈洪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朱由校,外面有事情了。皇爷你想管不想管?如果你不想管的话,我就去把他们给打发了;如果皇爷想管的话,那皇爷你就要开口询问一下。
张皇后虽然靠在朱由校的怀里,可是也感觉到了朱由校侧身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于是张皇后坐直了身子,转头看过去,就看到了陈洪。
她笑着说道:“这是有事情了,陛下快去吧。要是因为妾身耽误了朝廷的大事,那样的话妾身的罪过就大了。”
“别说这样的话,哪有什么事情比宝珠你的事情还重要?”朱由校笑着说道:“这可是事关大明的未来。”
张皇后轻笑了一下,轻轻地推了一下朱由校,又轻轻的摸着肚子说道:“大明的未来还要等上一段时日,陛下还是先顾着大明的现在吧。”
听到这话之后,朱由校也笑了。他说道:“那朕就去了,晚些时候朕再过来。”
“好的,陛下。”张皇后点了点头说道:“妾身让他们准备晚膳。”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身向陈洪走了过去。
走到了陈洪的身边,朱由校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回皇爷,崔呈秀求见。”陈洪连忙说道。
听到崔呈秀来了,朱由校大概也明白是皇家书院改革的事情。
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出去看看吧。”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便先向外面走了出去。
来到前面的时候,崔呈秀已经等在这里了。
见到朱由校之后,崔呈秀不敢怠慢,连忙跪在地上恭敬的说道:“臣,参见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平身吧。”
等到崔呈秀站了起来,朱由校继续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了?难道是皇家书院改革那边不顺利吗?”
“回陛下,的确是有些事情。”崔呈秀连忙说道:“首善书院那边基本已经答应了书院改革的事情,不过那些人也有一些担忧,担忧书院以后教导学生什么。”
听到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皱眉头。
书院以后教学生什么东西?
朱由校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朱由校不希望有人掣肘,不希望有人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大明各地的书院基本上都是个人创办的,他们教的东西都是他们自个儿想教的,根本就不是国家想教的。
如果国家不能够对教育系统施加影响甚至是管控,很容易出现跑偏的问题。这种事情在后世也很常见,公知洗脑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
何况这些人不光是公知,而是有地位的大儒,甚至在官场上都非常的有影响力。
这个问题很严重。
这些人对这件事情提出了要求,朱由校第一时间就很反感。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06章 朕乃兴文教第一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脸色。
崔呈秀最善于察言观色,在看到朱由校的脸色之后,心里面就不禁叫苦了起来,恨不得暗自抽自己几个嘴巴。
我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答应阮大铖他们的条件,找陛下来谈这件事情?
明知道不行,怎么还鬼迷心窍的答应了?
现在箭在弦上,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总不能说现在又不想说了吧?
这种戏耍君王的行为,可比说出来要严重的多。
崔呈秀只能硬着头皮直接说道:“陛下,钟羽正担心陛下会摒弃孔圣人之道。”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崔呈秀也顾不得太多了,直接就把钟羽正给卖了。
反正陛下要是生气了的话,那就去治钟羽正的罪。崔呈秀要尽量减轻自个儿的罪责。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的神情倒是缓和了不少。
原来他们是担心这个。
这个倒不是不能商量,朱由校也从来没有想过摒弃儒家,只不过想要改造它而已。
如果摒弃儒家,朱由校也找不到一个好的学说来代替。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合适的学说很重要。
难就难在这上面,不可能没有指导思想。一旦缺乏了指导思想,事情就会变得更糟糕。
现在这个时代,天下的读书人学的都是孔子,朱由校不可能不宣扬孔子的学术。只不过孔子的学说被改得乱七八糟,不可能再继续用现在的。
秦汉时期的孔子学说,那可是很了不起的学说。所有的儒家子弟,那都是能够提着剑杀人的。大统一大复仇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也是熠熠生辉。
只不过宋代的理学,彻底阉割了儒家的子弟。
秦汉时期的儒家弟子,那是真的君子六艺,讲究的是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可以说是强得不要不要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能打的学派早就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