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这意味着文官对军方的管束在减轻,陛下在给军方松绑。在这样的情况下,陛下就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他整合军方。”
“整合了的军方,那才是陛下想要的军方,这也是陛下成立参谋处的目的,同时也是选择领参谋大臣的准则。”
说到这里,张维贤笑着说道:“现在你明白为父要做什么了吧?”
“明白了。”张之极点了点头说道:“首先这个人要自绝于勋贵和勋戚,最好把名声和人缘全部弄臭掉。他可以统合军方,但不能够抱团,不能够结党营私。”
“所以陛下才会把成国公放在参谋处,那是陛下留的一个后手。如果所有人都不能够让陛下满意,陛下就会选择成国公。”
“虽然成国公志大才疏,为人懦弱,可是他已经做到了自绝于勋贵和勋戚。这一点是陛下看中的,如果实在是无人可选,陛下也会让他来做。”
“这就说对了。”张维贤笑着点了点头,“如果袁可立能够自绝于文官,那么这个位置也可能是他的。但是有一点为父可以肯定,袁可立没有这个魄力。”
“可是这么做,值不值得?”张之极迟疑着说道。
“你呀!”
张维贤点了点儿子,说道:“目光要放长远一些,你以为我不这么做,陛下就不动勋贵和勋戚了吗?”
“那是不可能的。陛下不会放过这些人,收了庄田税这只是一个开始。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谁还抱着祖宗荣耀不动,谁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尤其是那些勋戚,名声差,本身对朝廷也没有功劳,真以为陛下下不去手?”
“在这个时候只有变才能够通,如果死守,那就只能是砧板上的肉,随便陛下怎么切割。”
“那这件事情父亲为什么要让定国公去做呢?”张之极看着张维贤,缓缓的问道。
“这做事情要有帮手,另外有一点非常关键,想做是一回事,能做是一回事。陛下要找的人可不光光是想做敢做,同时也要能做。我能够让定国公听话,自然以后也能够让别人听话。”
“原来如此。”张之极点了点头,然后瞪着眼睛说道:“陛下没有提拔定国公,甚至冷落了魏国公,难道就是因为如此?或者说这两个人就是陛下立起来的靶子?”
赞赏的看了一眼儿子,张维贤笑着说道:“这才说到到点子上了。也只有定国公那个傻子才会以为这次是小事情,如果他们这一次不弄出点大动静出来,他们家就是第一个倒台的。有什么比倒一个国公还大的事情?到时候就会牵连无数人。”
“陛下真的会这么做吗?”张之极有些迟疑的说道:“这事情也太大了吧?”
看了一眼儿子,张维贤笑着说道:“这你就不懂了,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真到了一定程度,一个国公算个屁。福王都动了,还差一个定国公?”
张之极坐在椅子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张维贤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儿子,等他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半晌之后,张维贤才继续说道:“这是大势,陛下在推,要么融进去,要么被压死。”
“你以为内阁那几个老家伙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成立参谋处这么大的事情,它就一点浪花都没溅起来?真以为那几个老家伙什么都看不出来?”
“他们不是看不出来,他们是装作看不出来。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件事情陛下是一定要做的。如果谁反对,那么谁就回家,没有一丝一毫商量的可能。”
“这一次陛下在参谋处也用了不少文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勋贵和勋戚不争气,陛下就会让文官执掌参谋处。如果我们连军中那点底子都没了,我们这些人留着还有什么用?”
听到父亲这么说。张之极猝然而惊,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的确是没用了。”
“难道陛下不怕参谋处和内阁相互勾结?”张之极疑惑的问道。
“你见过赚钱的商人吧?赚钱是要上瘾的,虽然他的钱已经够花几辈子了,但还是想着赚。”
“做官也一样,做官也是要上瘾的。这人一旦进了官场,就像得了一种魔障病一样,七品想上五品,五品想做三品,做到三品又想入内阁,谁人不想前呼后拥,起居八座?”
“那些书生寒窗苦读,官场沉浮几十年,终于坐到了高位,你觉得谁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是内阁还是参谋处?”
“何况还有皇家书院的人,那些人入了参谋处,那都是后备力量,他们本身就不容于官场,又来到了一个参谋处这样的新衙门,肯定也是备受排挤。同流合污哪有那么容易?都是为自己争一分算一分,怎么肯让人?”
张之极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如此一来,陛下的谋算是不是有些太过深了?是不是父亲你想多了?”
“想不想多试试就知道了。”张维贤笑着说道:“等到这一次的题本递上去,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与此同时,西苑。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喝茶,身子轻轻的摇晃着,眼睛微微眯着,一副半醒半睡的样子。
站在朱由校的身边,陈洪正在汇报着外面的情况。
“皇爷,大概就是如此了。”陈洪说完之后,躬身站在了一边。
“定国公回去的时候,脸上表情怎么样?”朱由校看着陈洪,缓缓的问道。
“这个不知道,天太黑看不清。”陈洪也缓缓的回答道。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自己先笑了,随后摆摆手说道:“定国公这是走投无路了,所以跑去求英国公,可张维贤是好相与的?”
“估计这一次定国公徐希就要被他卖了数钱了。不过恐怕徐希也不甘心,有热闹看了。”
略微沉吟了片刻,朱由校说道:“你去放出消息,就说朕看京城勋贵勋戚的子弟整日里提笼架鸟、欺男霸女、不干正事,想要管一管他们。”
“就说朕准备在西苑之中成立一个学堂,让这些勋贵和勋戚的子弟都来读书,让他们习文练武,报效国家。”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又嘱咐道:“把消息放出去就行,看看反应再说。”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奴婢回去之后就安排。”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22章 定国公翻腾占窝之事
朝廷的风向一直都是变来变去的。
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如何把握住这种方向,就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个人修养,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个人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可以在官场上无往不利,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应付不断变化的形势。
能够混到高层的大臣,基本上都具有这种能力。比如内阁的四位大学士,他们心里面就比较有数。
这一次参谋处成立的时候,内阁的四位大学士就知道陛下要做什么了,加上这段时间不断传出来的风向,他们就更断定陛下要整理勋贵和勋戚了。
内阁值班房之中。
韩爌四个人坐着喝茶吃点心闲聊天,事情也离不开参谋处这个衙门。
韩爌说话比较直接,所以他直接就把话对向了孙承宗。
“领参谋大臣的事情,不知道孙阁老怎么想?”韩爌笑着问道。
这个话题一出来之后,屋子里面就安静的下来,几个人全都转头看向了孙承宗。
黄克缵也适时地说道:“袁可立袁大人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如果孙大人觉得合适的话,我们可以支持一下袁大人。”
听了这话之后,孙承宗目光在韩爌和黄克缵两人的脸上扫过,脸上带着笑容,但心里面却是十分的不屑。
这韩爌两个人根本就没安好心。领参谋大臣的事情一直都是只有风声,不见事实。
在朝堂上做事的人都知道,这种只有风声不见事实的事情,多半就是真的。但是你还不能够拿它当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变成假的了。
袁可立适合当领参谋大臣吗?
答案是非常合适。
自己支持他吗?
答案是非常支持。
可是在场的这几个人支持袁可立吗?
孙承宗根本就不相信他们支持会支持袁可立。
一旦袁可立做了领参谋大臣,那自己和袁可立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在场的这几个人能甘心让袁可立做领参谋大臣?
别说什么文官一家亲,这种事情孙承宗根本就不相信。一旦自己挑了头。这几个人肯定在后面鼓风。到了那个时候,还不一定会给自己弄出什么事情来呢。
现在陛下的样子,显然就是在用领参谋大臣这个位置勾人。至于想要勾什么人,那不用想也知道了。
在这个时候去趟这档子浑水,自己才没有那么傻。
于是孙承宗笑着说道:“空穴来风,怎么能当真呢?再说了,这种事情应该是陛下圣心独断,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就不要操心了。”
听着孙承宗的话,徐光启看了一眼韩爌和黄克缵,根本就没搭理两个人。
徐光启对于韩爌两人的心思知道的很清楚,但是他不准备掺和。
内阁之中虽然只有四个人,但竞争一点都不弱,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余的人打下去。现在的情况是谁都不想再打下去,所以很少做出格的事情,像这种试探陛下底线的事情,傻子才会做。
韩爌见孙承宗的态度坚决,知道自己的试探没有什么用,孙承宗这个老狐狸显然没有被权力蒙蔽了眼睛,根本不上自己这个当,也不给自己机会。
于是韩爌说道:“既然孙阁老这么说了,那我们也就不说什么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制定好陛下去山东的事情。”
见韩爌把话题收回去了,孙承宗也不在意,而是说道:“这一次陪着陛下去山东的人选,不知道韩阁老有没有什么想法?”
韩爌不可能去,那么就只剩下孙承宗、徐光启和黄克缵三人了。
在这三个人里面怎么也要跟着去两个,其中黄克缵是肯定要跟去的。无论是陛下,还是孙承宗和徐光启,他们都不可能把韩爌和黄克缵一起留在京城。
也就是说,在徐光启和孙承宗之中,只能有一个人跟着去山东。所以这个话题被提出来之后,气氛瞬间就变得有一些凝重了。
徐光启看了一眼几个人,说道:“还是孙阁老跟着去吧。”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徐光启是次辅,他去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听到徐光启这么说,几个人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韩爌则是玩味的笑着问道:“徐阁老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内阁之中分成了三派,谁也不太敢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如果能够因此挑起徐光启和孙承宗的争斗,那对韩爌自己来说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虽然不一定能成,但是也可以尝试一下。
“我对很多事情也不熟悉,入内阁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孙阁老比较合适。”徐光启直接说道,他才懒得在这件事情上和韩爌绕。
孙承宗看了一眼韩爌,又看了一眼徐光启,说道:“还是交由陛下决断吧,我们做臣子的不要商量了。”
几个人有些无奈,都交给陛下决定这也是陛下的初衷,谁都不愿意往深了踩,那么事情就全都交给陛下自己来决定了。这是皇帝能拿回来的权力。
当然了,坏处也有,遇到事情也不好担责任。
韩爌无奈地看了一眼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个老狐狸全都是滑不溜手,根本就不给自己机会,看来还是要慢慢来。
内阁的会议到此结束,四个人继续喝茶水吃点心,谈笑风生。
西苑之中。
朱由校看着跪在面前的定国公徐希,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随后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堂堂的一个国公,跪在这里成什么样子?”
“谢陛下。”徐希站起身子,语气恭敬的说道
“行了,说说看什么事情吧。”朱由校看着徐希,缓缓的说道:“你一个定国公跑到宫里面来请罪,总要有一个说法。这段时间也没有人弹劾你,怎么就请罪了?”
“回陛下,臣这是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臣虽然不敢自比圣人,可自省还是能做到的。”
“那就说说你都自省出什么来了?”朱由校看着徐希,缓缓的说道。
“臣觉得愧对朝廷、愧对陛下!”徐希一脸惭愧的说道:“恍恍然已经过了半辈子,臣却发现于国无功、于民无义,实在是惭愧的很!”
“家里面管教不严,事情做的乱糟糟,臣还真的是无用。每每想到这里,臣在心里面就惭愧的不行。前几天臣翻找了一下家中的账目,结果发现了家里面有一些账本,让臣更加惭愧了。”
“是什么账本?”朱由校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盐引。”
徐希直接说道:“臣下去问了才知道,这盐引有些是前些年宫里面的赏赐,有些是从家里面收来的。臣家里面的这些盐引不能去贩盐,便将它们卖给了盐商。”
“盐商再用它们去领盐,用它们去贩卖,几经转手之后,盐引的价格就居高不下。百姓吃盐贵,朝中的盐税少,全都是因为如此。”
“臣反思之下,实在是心中惭愧。臣愿意返还原盐引所得利润,请陛下治罪!”
说到这里,徐希再一次跪了下来,语气笃定,面容惭愧,甚至眼圈发红,泪珠连连。
朱由校看着这一幕,有些头大。
这些臣子老实一点不好吗?
怎么一个个的全都是戏精?
这盐引的事情,摆明了就是占窝,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堂堂定国公因为这个事情惭愧,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况且占窝这个事情,大头根本不在勋贵里面,而是在勋戚那边。
最早开始是在弘治年间,朝廷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那些勋戚就开始从宫里面往外搞盐引。
弘治皇帝就给了张皇后的娘家一百五十万石盐引,从那以后这件事情就没停过,勋戚用各种关系搞盐引,还有各地分封出去的藩王。不说其他的,老福王家里面就不少。
原本盐商是要从朝廷用钱来买盐引,搞到现在盐商有钱都买不到,只能从勋贵勋戚手里面买。
同时朝廷也超发了不少盐引。大明每年的食盐产量有限,但是流通在市面上的盐引却多如牛毛。很多盐场都要排队领盐,甚至排队都拿不到盐,这就使扬州转运司成了一个肥缺的衙门。
想拿到盐还要走后门,盐价非常高,同时也滋生了私盐,产生了更大的腐败。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坑,想要解决难度太大了。相比较起来,庄田纳税就是个小儿科。一旦动了盐,那就是从上到下的动。
朱由校看着徐希,他不明白怎么就把这件事情给翻腾出来了?
“行了,这件事情朕知道了。”朱由校看着徐希,缓缓的说道:“这件事情怎么办,让朕想一想。爱卿,你先退下吧。”
徐希听了这话之后,心里面一颤,这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啊!
按理说自己到陛下面前说了这些事情之后,那陛下还不是非常高兴的就受了?
不是说陛下缺钱吗?这里面可都是钱。
不过陛下既然这么说了,徐希也不敢耽搁,连忙说道:“那臣告退。”
等到徐希走了之后,朱由校的脸就沉了下来,转头看向陈洪。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23章 张维贤请罪
“这是怎么回事?”
听了朱由校的问话,陈洪也是一脸懵逼,连忙说道:“回皇爷,奴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如奴婢让人去查一查?”
“算了,不用了。”朱由校摆了摆手,语气随意的说道。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朱由校敢肯定,这件事情和英国公张维贤脱不了干系,肯定是这个老家伙在搞鬼。徐希又没有疯,怎么会跑这里搞这个事情?
沉吟了片刻,朱由校说道:“把这个消息透给英国公,看看他有什么反应。把消息封锁住,不要让下面的人乱传。”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安排。”陈洪连忙答应道。
他也看得出来自家皇爷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而且情绪并不是很高。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出了什么疏漏,搞不好就成皇爷的出气筒。
这种错误可不能犯。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英国公的耳朵里面,张维贤脸上全是不敢置信。
无论如何,张维贤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徐希给摆了一道。此时的他脸上阴沉的可怕,心里面的怒气已经满了,真想找到徐希一刀干掉他。
他娘的做的事是什么蠢事?这不是找死吗?
如果徐希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写题本,然后由自己来附署,两个人一起把题本递上去,这件事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两位国公一起倡导,可以说是勋贵有了这方面的意愿。同时以自己为主导,把这件事情变成一个群体事件。
可是现在徐希自己去了,直接把这件事情在陛下那里给捅了,这就变成了徐希自己的意愿。
要知道个人的意愿和集体的意愿是不一样的。
躲在集体的包围之中,要更加的安全;同时利用集体的力量也更容易成事。
如果单出头,很容易会成为炮灰。同时陛下也不会愿意看到有人单出这个头,尤其是像徐希这种人。
张维贤无奈的站起身子,强制平复自己的怒气,然后转身向着西苑而去。
事情既然已经出了,自己就算掐死徐希也没有用了。到了这个地步,自己只能去找陛下。
一路上琢磨着怎么和陛下说,张维贤很快就来到了西苑里面。
见到陈洪之后,张维贤连忙说道:“陈公公,今日可好啊?”
看到张维贤,陈洪心里面叹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果然和英国公有关系,看来陛下没猜错,自己应该离英国公远一点,免得陛下怒气撒下来波及到自己。
虽然心里面很想离英国公远点,可是陈洪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托了国公爷的福气,日子还算过得去。”
陈洪笑着说道:“国公爷今日进宫,可是要求见陛下?”
陈洪现在不想和张维贤多说什么,所以主动把话题转移走了。
张维贤看着陈洪,原本还想找这个太监打探一点消息,可是看到陈洪的样子,张维贤就知道了陈洪肯定知道一些什么,但是绝对不会和自己说。
以陈洪今时今日在宫里面的地位,能够瞒住他的事情可不多,他表现出这个态度就是明显的拒绝。如果不是事情太大的话,陈洪不是这个态度。
这就让张维贤的心就沉了下来,于是他连忙说道:“是有些事情要面呈陛下。”
陈洪点了点头说道:“那国公爷就跟着咱家来吧!”
听了这话之后,张维贤心中一愣,随后问道:“公公这是何意?”
“陛下已经在等着国公了。”陈洪笑着说道:“刚刚陛下已经交代,如果国公爷到了,不用通传,直接把国公爷引进去就行了。”
听了陈洪的话,张维贤心里面更生气了,不过气的是徐希。
果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自己差一点被他给坑了!
如果不是自己反应及时直接来了宫里,这一次就糟了!
“那就有劳公公了。”张维贤笑着对陈洪拱了拱手说道。
“国公客气。”陈洪笑着说道,同时转身在前面引路。
两个人一路走到西苑的湖边,看到了朱由校。
因为天气转暖,朱由校又可以出来浪了。
憋了一整个冬天,整个身子都像生锈了一样,所以朱由校现在正躺在湖边的摇椅上,手中握着鱼竿在钓鱼。至于能不能钓上来,那就两说了。
看到这一幕之后,张维贤略微松了一口气。显然陛下是生气了,但程度好像并没有那么严重。
径直来到朱由校的身边,陈洪轻声的说道:“皇爷,英国公来了。”
轻轻的挑开眼皮,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随后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张维贤,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过来吧。”
时间不长,张维贤就走到了朱由校的面前,连忙躬身说道:“臣张维贤,参见陛下。”
“行了,这里就不用这么多礼数了。”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同时对陈洪吩咐道:“给英国公搬个凳子。英国公年岁也不小了,站着说话伤身子。”
“多谢陛下关心。”张维贤连忙说道。
等到陈洪把凳子搬来,张维贤也坐下了,朱由校这才说道:“爱卿进宫有什么事情吗?”
“启禀陛下,臣是来请罪的。”张维贤连忙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笑了,直接将手中的鱼竿放下,语气温和的说道:“今天这是怎么了,这朝廷没出什么事吧?还是说朕刻薄了?怎么这一个两个的全都来请罪?定国公刚走,你就来了,说说吧。”
张维贤一听这话,心里面又大骂了徐希一顿,随后说道:“陛下,臣要说的事情其实和定国公有关系。前天定国公到了臣的府上,说了一些事情。”
“定国公说这段时间想做些事情为陛下尽忠。京城里的三个国公,两个入了参谋处,只有他没有入参谋处,他想问问臣是为什么,可是陛下对他的所作所为有了不满?臣身为臣子,自然是不敢揣摩圣意。”
朱由校看了一眼张维贤,没有说话,但是眼神说明一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