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于京城择一宅邸,建造真人府邸。”
听了朱由校这句话,陈洪连忙开口说道:“是,陛下,奴婢马上吩咐他们去办。”
“行了,去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宠信韩立,那就要有一副宠信的样子,该给的东西还是要给的。当然了,只是表面上的,现在给了也到不了韩立的手里面。
比如那个宅邸,盖好了他也没有办法去住,毕竟要在宫里面陪王伴驾。
这件事情虽然闹成的沸沸扬扬,但是在京城之中另外一件事情也十分的引人注意,那就是科举放榜了,今年的科举比较诡异,闹腾出来的事情也不少。
先是书院子弟大肆招摇,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甚至引发了很大的冲突,随后就是考官出题,荀子的天论上了科举的题目,引起了很大的舆论风暴。
甚至有学子在京城闹事,据说还有不少人被锦衣卫给抓了。
一时之间舆情沸腾了,现在终于要放榜了。自然引发了更大的注意,同时京城的各个衙门也非常的紧张,因为每一次放榜之后,那都是闹事的高峰期。
很多人没考上,就会质疑科举不公。
他们就会闹事,所以整个京城衙门的人都很紧张。
德胜楼是京城一家比较大的饭庄子,位于贡院的不远处。每年都有不少举子在这里等着听消息,不过今年这里却被人给包了。
出手的是书院的学生,可以说非常的大手笔。
书院参加科举的几十号人,全部都在这里一边闲聊天,一边喝茶,一边等着前面的结果。虽然看起来谈笑风生,但是大家都比较紧张。
在2楼的一个包厢里面,有几个人坐在那里。
为首的就是张余张退之,旁边的则是宋家兄弟。还有卢象升曹文诏吴襄。最不起眼的则是刘贤,几个人都在等待着结果。
几个人也没有什么心思谈话,大家也熟悉了,不想做什么表面功夫,所以房间里面很安静。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的街上突然喧闹了起来。
有人大声的叫喊的,说是放榜了。一时之间街上都热闹不起来,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虽然面色平静,但是还是比较焦急。
在面对这样人生大事的时候,谁也做不到足够的谨慎。
外面闹哄哄,忽然想起了铜锣的声音。有人快速的跑了过来,口中大声喊道,恭喜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宋应升宋老爷高中会元。
听到这个喊声之后,房间里面的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
宋应星猛地跳起来,转头看向自己的老哥,大声的说道:“哥,你中了,高中会元。”说的自己大声的笑了起来。
其他人也笑了,显然这一次宋应升中了会元,是他们所有人的骄傲。
一时之间房间之中全部都是恭喜的声音,宋应升坐在那里,脸上的表情有一些不敢置信。自己能考上他是想过的,落榜了才是不可思议。
只不过考了第1名,这是宋应升没有想到的。
很快报喜的人就来了,周围的人也已经全都是恭喜的声音。赏赐也很快就给了下去,随后便是一个接一个报喜的声音。
对于书院的学生来说,这一次考试他们是占了便宜的。
因为他们平时在书院里学的就是这些东西,考官还是他们的老师,基本上不存在考不上的事情,毕竟这不是排名次,所以你能考上不奇怪。
很快整个德胜楼就全都是道喜的声音,很多人都考上了。
这一次考上之后,到了殿试,那不过就是排名次了,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却已经不会被罢黜了,在场的人都可以踏入官场。
一时之间德胜楼上欢声笑语,不过也有人没中,悲喜两重天。
他们这个小团体中的几个人,倒是没有人落榜,加上宋应升高中会元,一时之间自然是喜庆万分,酒菜也全都摆在上面,直接开始宴会。
皇宫之中,朱由校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这一次的会试,录取了356人,算的上是人数比较多的一次了,其中书院考中了47人,占比可以说非常非常的高了。
朱由校将名单拿了过来,开始在上面寻找比较熟悉的名字。
据朱由校的记忆,这一次的科举还真的能选出一些比较有用的人才,接下来就是殿试了,也就是要排名次,所以自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看看把谁点为状元,这一点就很关键。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京城的欢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快就到了殿试的日子。
殿试举行的地方在建极殿,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这些事情朱由校只能是当一个工具的人,配合着所有人。
等到所有的礼节都完成之后,朱由校坐在龙椅上,宣布殿试开始。
殿试只考策问,题目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这一次却没有这样做,题目是朱由校出的,只有一道题,考的是策论,至于题目。只有几个字,制天命而用之。
等到题目发下去之后,所有人看着眼前这道题目,有人欢喜有人愁。
对于书院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目没什么难度,因为这是荀子的核心思想,平日里没少学习,也没少练习,所以写起来没什么难度。
至于在场的其他人,大部分也不会觉得太难。
因为能从会试之中脱颖而出,他们自然不会写一些不相干的东西。肯定也是荀子的信徒,不然的话他们也考不上。
在场的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能找到脉络。
基本上都是几位阁老的人,即便没有在书院读书。大部分也都是他们各自派系的后备力量,身上的标签非常的明显。
同时也是历次科举之中,思想比较统一的一次了。
心中担忧的那些人,大部分也都是对这道题目不熟,或者不知道怎么写。毕竟这个概念是比较大的,论述不好的话,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
朱由效果自然不可能在这里陪着,因为殿试要考一天,日暮交卷。
这对于朱由校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等待。他不可能在这里陪着这帮人考一天试,所以也做完他该做的事情之后,就回去休息了。
试卷也不会用他来挑选,他只需要最后排进前几名的名字就行了。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
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朱由校。
由朱由校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很快所有的试卷全部都批改完毕,被选出来的10个人也全部都送到了朱由校这里,由朱由校圈定考试的名次。
试卷摆在旁边,朱由校根本没去看。
他从陈洪的手里面接过了名单,然后开始看名单上面的人名。他看到了宋应升,这位会元自然是在这个上面的。
不过状元不能给他,给他个第二吧。
他的弟弟宋应星不在。看来学的不如他哥,不过兄弟二人有一人位列前三。这就已经足够了。
是于状元的人选,朱由校很快就看到了一个人。这还立一个榜样。
卢象升,文武全才就你了,让你拿个状元,日后好重用。科举的名字对于官员的晋升,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朱由校给卢象升一个状元。
这第1第2名都确定下来了,那么第3名的榜眼用谁合适呢?
看了一圈之后,韩立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人的名字上。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16章 要离京
这第3名,原本朱由校也想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但是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个更为有意思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文震孟。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文震孟应该是这一次的状元。
朱由校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不由想起来这个人的一些事情,46岁才考中进士,10次参加会试,最后一次才考中。
最为关键的是最后一次考中之后,他直接就考中了状元,也可以算是一个传奇了。
同时这个人是文征明的曾孙,至于文征明,也是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中,文震孟似乎重复了他曾祖的科举过程。只不过他后来考中了,而且还拿下了状元。
原本朱由校以为这一次排名靠前的肯定都是书院中人。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每天都在那里学习,对荀子的思想领悟自然是最透彻的,加上每日里都有人教导,考试的东西就是他们平常学习的。
他们自然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名次来。
除此之外,这些人能够得到的照顾也最多,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对荀子的思想还不认同,现在自己就是在强推这件事情。
所以很多人不会在科举考试上用多大的功夫,或者说不会在荀子的思想上用多大功夫。
大多数的举人们,更多的是学孔孟,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荀子他们自然就不擅长。这一点朱由校早就想到了,所以他们考中的几率不高,排名靠前的几率就更不高了。
这一次科举考试,与历史之中的重叠肯定会很小。
只是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文震孟的名字,这个曾经的状元,按理说他不应该考这么高的名次才对。
在看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朱由校就有了一个想法。
或许点了那些书院中的人,的确是很好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点一个不是书院中的人,好像更能够彰显公平,同时能够给更多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于是韩立就在文震孟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这第3名就是他了。
至于二甲的第1名,朱由校给了张余。这个人的名字必须出现在前几名,但同时也要压一压。对于这个张余,自己要用,但是也要慎用。
二甲的头名,也就是俗称的传胪,是一个比较合适他的名次。
把这几个人圈出来之后,剩下的事情住学校就不打算再参与了。将名单递给站在一边的陈洪,朱由校开口说道:“行了,拿下去吧。”
“是,陛下。”陈洪连忙躬身答应道,双手接过了那张名单。
“锦衣卫那里是不是抓了不少人?”朱由校抬起头看着他,又开口问道。
“回陛下,这些日子的确有不少举子要闹事,锦衣卫的确抓了不少人。”陈洪连忙开口说道:“前些日子许显纯还在问,这些人要怎么处理。”
朱由校想了想,没有开口说话。
事实上这些人还是很棘手的,杀了肯定是不可能杀的,同时也不可能把他们给就这么放了。于是朱由校开口说道:“先关他们一段时间吧。”
“另外你告诉冯从吾,书院那边马上招生,这一次多招收一些。”
“趁着现在这些举子还在京城,也能多招一些有才华的人。”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行了,你退下吧。”
“是,陛下。”陈洪答应一声之后,躬身走了出去。
事实上让书院开始招生,很大程度上是在转移矛盾。这一点也是朱由校早就计划好的,也到了实施的时候了。
现在聚集在京城的这些举人,是京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人全都是读圣贤书的人,心中有自己的道义,一旦这次科举的成绩公布出去之后,很难说他们会不会闹腾起来。
一旦有些人在那些人里面煽动,很可能这些人就会闹出一些事情来。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又不能真的杀了他们,一旦杀了他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热血沸腾,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是太麻烦了。
索性就让书院开始招生,给他们一个出路。
到了那个时候,有路可以走,自然就不会想着闹得太厉害。这一点朱由校早就想到了,不然现在堵死了,他们闹腾起来就麻烦了。
读书人容易热血上头,这一点古今皆然。
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所以要做好引导工作。这些人都是大明将来的人才,不同于朝堂上的贪官污吏,所以要好好的引导。
把这件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朱由校站起来身子,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随后便转身向着张皇后那边走了过去,现在张皇后有了身孕,可是宫里面的大宝贝,自己还是要好好的陪陪她,让她的心情愉快一点。
朱由校这边只是一句话的事,下面的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先是书院那边公布了招生计划,同时开启了报名,随后就到了放榜的日子,这一次关注的人没有上一次多,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在等待。
同时因为有了名次,所以大家的心情都更紧张了。
尤其是那些在会试这种考中的人,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次决定了今后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
依旧是德胜楼,依旧是那个包间,几个人还聚在里面。
与上一次不同,这一次大家虽然都是心中期盼不已,但是并没有那么忐忑。因为上一次考不中的话,那就要再等三年了。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这一次已经不用担心落榜了。
大家等待的就是一个排名,不过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个排名很重要,但是气氛却好了很多,几个人倒也是有说有笑的。
这个时候,外面突然热闹了起来。
显然榜单已经公布了出来,于是街上又吵闹了起来,甚至还有人放了鞭炮,显然这是已经看过榜单的了,确定考中了的。
德胜楼下也忽然热闹了起来,无数人开始闹腾。
这个时候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宋应星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说道:“了不得,太了不得了。”
几个人都转头看见了他,目光非常的急切。
宋应星则是看向了卢象升,直接开口说道:“卢兄,恭喜你,高中状元,一甲头名。”说完这句话之后,他要转身看向了自己的哥哥,大笑着开口说道:“哥,一甲第2名,榜眼。”
听到这话之后,屋子里面瞬间就沸腾了起来。
谁都没想到,屋子里面居然包揽了一甲三名的前两名,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名次了,同时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听了这话之后,无论是卢象升还是宋应升,两个人都没缓过神来
卢象升是不敢相信,他怎么就能够考到状元呢?那可是状元!要知道在场的几个人之中,读书比他好的很多,怎么也轮不到他考状元。
宋应升这个时候也回过神来了,他看着自己的弟弟问道:“其他人呢?”
听了自己大哥的话,宋应升连忙说道:“张余张兄,二甲头名传胪。”
听到这个名次之后,几个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张余的身上,屋子里面的气氛就有些怪异了。
如果说谁学得好,那是张余。
可是在会试的时候,拿到了会元的是宋应升,这一次宋应升考的榜眼,卢象升正是拿了状元,张余反而拿了一个传胪。
张余见几个人看着自己,笑着开口说道:“都看着我干什么?觉得我会不甘心?”
“你们也太小瞧我张余张退之了,殿试,本身就是一道策论定生死。发挥的好和发挥的不好,本来就是难以定数。”
“何况我考了二甲第1名,也不是很差了吧?”
几个人听了这话之后,突然都笑了起来。一边的吴襄站起身子开口说道:“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了,肯定有很多人追着你打。”
“好了,好了,咱们几个人这次成绩这么好,也该好好的庆祝一下。”
张余笑的开口说道:“马上让人准备酒菜,就是咱们不醉不归。”
“好,我去安排。”宋应升也笑着说道。
同时吴襄也转头看向了宋应星,然后开口问道:“他们的你都看了,那我们的呢?对了,你自己的,你看到没?”
“我看了,二甲第十一。至于吴兄你,二甲第十七,刘贤刘兄,二甲第三十六。”
“果然还是我最差。”刘贤笑着开口说道:“以后还要仰仗诸位多多提携。”
几个人同时白了一眼刘贤,卢象升开口说道:“咱们能够在一起读书,这就已经是一种缘分了,能够位列一榜进士,这就更是一种缘分了。”
“同窗同年,以后在官场之上,自然相互扶持。”
几个人谈笑的时候,外面也已经热闹了起来,报喜的人也都冲了过来,恭喜生贺喜声响成了一片,这些人都是来讨赏钱的。
几家欢喜几家愁,名次高的人,自然欢天喜地,名次低的,自然是怅然若失。
在不远处的一家旅店之中,文震孟已经打发走了贺喜的人,随后回到房间坐了下来,在他身旁是兴奋的书童。
此时的文震孟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考中了探花。
46岁了,考了10次了,居然真的考上了,而且还考中了第2名。想到这些年自己含辛茹苦的考试,文震孟的心里百感交集。
接下来的日子,自然就是欢庆了。
夸官游街,恩荣宴,可以说是新科进士最欢畅的时候了。有人骂不公,有人在欢庆,一时之间,京城上演了人生百态。
有人黯然离开,有人准备去考书院,有人愤而咒骂,不一而足。
皇宫大内,朱由校的脸上却没有太多的表情,事情能够安安稳稳的过去,已经让他心里面感到安慰了,没出事比什么都强。
现在朱由校明白了那句话的意思,稳定大过一切。
躺在摇椅上,朱由校晃荡着身子,脸上的表情有些迟疑,但同时更多的则是淡然。心情很舒畅,因为要离京了。
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轻声的开口说道:“陛下他们人到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那就让他们进来吧。”
“是,陛下。”陈洪答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时间不长,他就带着几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卢象升,其次则是文震孟,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宋应升以及张余。
科举的前4名,朱由校今天把他们招过来,一来是见见他们,另外是给他们安排差事。这件事情原本不用朱由校来做的,但是有事情要和他们说,所以就亲自见一下。
4个人进来之后,连忙跪地行礼。
朱由校则是摆了摆手,然后开口说道:“行了,都起来吧。”
4个人快速的站起了身子,随后就有两个人愣住了,卢象升和宋应升,两个人一时之间真的有些回不过神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们认识,而且见过不止一次。
虽然现在换了衣服,场合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心里面怦怦地跳,有些张口结舌的。
“怎么不认识朕了?”朱由校看着他们,笑着开口说道。
这里面最早知道朱由校身份的,自然就是张余了。只不过他虽然知道了朱由校的身份,但是他也不敢和其他几个人说。
“臣等不知陛下身份,请陛下恕罪。”宋应升连忙开口说道。
“行了,行了,就不要说这个了。”朱由校摆了摆手,然后开口说道:“今天把你们找来,一来是见见面,二奶也是有事情和你们说。”
“这一次朝廷科举,你们几个名列前茅,做得非常好。”
“如果按照以往的规矩,你们几个都应该入翰林院,不过今年不同,朕想给你们分开安排,所以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愿意。”
这话其实说了也白说,陛下都说了,你能说不愿意吗?
“朝廷新成立了一个参谋处,需要选几个有才华的新科进士,选出来的人就不用入翰林院了,直接为参谋处行走。”
“对于你们你们几个,朕也有一些了解。卢象升,文震孟,你们可愿入参谋处?”
这两个人是朱由校深思熟虑过的,至于剩下的宋应升和张余,还是去翰林苑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17章 定国公徐希求上门
至于为什么让卢象升、文震孟二人加入参谋处,原因也很简单,卢象升的能力摆在那里,不把他送到参谋处才是浪费;
至于文震孟,朱由校想用他来做一个表率,告诉天下的文官和学子:参谋处也是你们的地方,并不是给勋贵和勋戚的。如此一来,可以降低这些人的防御心理,也能够分裂他们。
毕竟这明显是在削弱内阁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易把事情闹得太僵,要学会拉一批打一批,所以朱由校选择了文震孟。
至于剩下的宋应升、张余二人,自然就是去翰林苑走传统文官的路子比较合适。
当然了,参谋处还会再选一些人,但是那些人就不值得朱由校见他们了。
根据参谋处的官职,最低一级的是参谋处文书;随后是参谋处的行走;再往上就是参谋处的参谋大臣了,这些参谋大臣才是实权派。
朱由校还在考虑要不要设一个领参谋大臣,或者叫参谋长。这两个名字朱由校还没想好要叫哪一个,甚至设不设立,他都没想好。
至于参谋处是做什么的,卢象升和文震孟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要知道这一段时间京城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他们即便是没见过,当时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进这个衙门罢了。
听了朱由校的安排,卢象升连忙向前走了一步说道:“臣领旨谢恩。”
对于卢象升来说,参谋处还真就是一个比较适合他的衙门,因为这是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同时也是他们这些皇家书院学生比较向往的地方。
1...142143144145146...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