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这件事情魏忠贤知道得很清楚,原本以为会不了了之,没想到现在就有了变化。
他原本还觉得有些奇怪,现在就不奇怪了。只要今天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恐怕很多人的心都会慌了。
事实也正如魏忠贤所想的一样,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家还真的就心慌了。原因也很简单,西宁侯这样的人都要被收拾了,那些不如西宁侯的人呢?
即便是某些比西宁侯地位高的家伙,那心里面也是没有底。
更重要的不是勋贵这边,而是那些勋戚。比起勋贵来,他们心里面就更没有底了,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可不是世受国恩的人。
如果勋贵挨收拾了,或许还有人求个情,毕竟人家祖上也是为大明立过功,也是为大明出过力的,人家家里面还有丹书铁卷。
要知道,爵位这种东西也是有等级的,这是从太祖皇帝时候就定下的规矩,功臣给铁券,封号四等。
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那些勋贵,大多都是前两者。至于勋戚,你们家的人在的时候,地位自然没的说,比如弘治皇帝皇后张家,那在位的时候张家是何等的嚣张跋扈,风光一时无人。可是后来呢?
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嘉靖皇帝继位之后,张家就差灭门了,死都差不多了。
现在皇帝要整人,会拿谁开刀?
那些勋贵不好动,勋戚还不好动吗?
这些人怎么可能心不慌?于是又开始挖门盗洞的找路子,无数人涌向英国公府邸;同时也有人开始上题本大表忠心。
英国公的府邸。
张维贤正在和儿子聊天。
放下手中的茶杯,张维贤笑着说道:“看到没?这就是当今陛下的手笔,这一下全都老实了吧。”
“父亲,您是说崔呈秀做的事情是陛下授意的?”张之极有些疑惑的问道。
“授意?”张维贤冷笑了一声,语气之中带着嘲讽的说道:“谁不知道那个崔呈秀是什么人,那就是魏忠贤的一条狗。好歹也是都察院的文官,一点骨气都没有。他上这份题本,那肯定是出自魏忠贤的授意。”
“至于魏忠贤为什么这么做,那还不简单吗?就是为了顾宠巴结陛下呗!再说了,做到魏忠贤这个程度,还用得着陛下去授意?陛下什么都不用说,他们就会把事情做好。不然你以为那些太监为什么能够那么得宠?就是因为他们能办事、会办事。算了,不说他们了,这一次怕是他们又要再进一步了。”
“内阁那边能看着吗?”张之极有些迟疑的说道。
“你真以为内阁那几个老家伙是什么省油的灯?你就看着吧,这件事情没有没完,魏忠贤想从这里面捞一笔好处,但没有机会的。文官那边肯定很快就会出手,不过跟咱们没关系。”
张之极点了点头说道:“西宁侯府的人刚刚递了帖子过来,说是要见您一面。您见还是不见?”
“这个时候跑来见我,他疯了吧?”张维贤没好气的说道:“这些人整天就知道赚银子玩女人,把脑袋都玩坏了。这个时候来见我做什么?”
“你告诉他,让他去西苑门口跪着。白痴的东西!”
张之极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说道:“孩儿这就去。”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脚步很是急切,速度也非常的快。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03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
时间不长,张之极又走了回来。
看到儿子回来,张维贤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沉着脸问道:“是不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办了?”
“回父亲,正是如此。”张之极见父亲生气,语气很是小心的说道。
“这些废物!如果不是留着他们有用,真想让他们去死。”张维贤愤恨的说了一句,随后有一些无奈的说道:“你出去告诉他,他去西苑的门口跪着,陛下肯定会见他。”
“等到陛下见了他之后,他就哭,一边哭一边说祖上的功绩,同时一边哭一边认错。有错就要认,挨打就要立正。就说自己为陛下丢人了,为朝廷丢人了,陛下想要怎么处置自己都行,自己心中没有意见。让他表现出悔恨的恨不得自裁的模样,怎么惨怎么说。行了,去吧!”
张之极看了一眼父亲,实在是有些无奈。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办法也太无耻了一些吧?
如此一来,西宁侯就能保住了,至少命丢不了,爵位也丢不了,其他的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父亲。”张之极答应了一声,转身向门外走了出去。
他要去快点告诉西宁侯,让他把这件事情赶紧办了,别乱七八糟的拖着。他也想好好的安稳一下。
西苑。
看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西宁侯,朱由校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觉得有些头疼,脑壳疼得厉害。
朱由校当然不可能真的处置了西宁侯,因为在勋贵之中,西宁侯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也太重要了。
要知道,西宁侯可是有着“一门双驸马、江北第一家”的称号,那真的不是说着玩的。
西宁侯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嫡系班底,甚至是嫡系之中的嫡系。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当时还在郭子兴麾下的朱元璋回安徽老家招募兵员。
定远人胡大海、邓愈、常遇春、蓝玉等皆在这次征募中投军,宋晟与父亲宋朝用、兄宋国兴也入伍从军。
那个时候西宁侯宋晟才10岁,是一个娃娃兵,每天在邓愈的身边干些端茶倒水、清扫院落、擦拭刀枪的杂活。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宋晟的兄长宋国兴统领敢死队,身先士卒,顽强渡江,强攻元王朝的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不幸被一支毒箭射中额头,壮烈殉难。
当时只有13岁的宋晟继承了哥哥前锋将军的职位。原本大家都觉得只是一个安慰性的奖赏,毕竟他哥哥死得挺惨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这样一位13岁的娃娃将军,带着手下的人马屡见奇功、名扬沙场。
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对宋晟他们家一样是亲厚有加,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宋晟的儿子,而且是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一门双驸马,可以说是荣宠一时了。
虽然西宁侯府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可是这种人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是不能动,除非他造反。
毕竟人家是从安徽老家跟着太祖皇帝朱元璋出来的,有过可以罚,但是真的弄得动静太大了,那会凉了人心。
比如崇祯皇帝,那就是凉了人心最好的例子。
朱由校不可能那么干。
不过看眼前这个西宁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这么惨,朱由校真想上去踹他一脚。
这没出息的货,弄得跟死了爹似的,或者说是弄得跟要抄家灭门似的,真要叫别人看见了怎么办?
现在的西宁侯叫宋光夏,年纪也一大把了,但是就能拉的下脸。
无奈之下,朱由校只能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陈洪说道:“行了,快给西宁侯打点水来洗洗脸,让他别哭了,坐下说话。”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就招呼内侍和宫女打水给西宁侯洗脸,还搬来了一个锦墩让西宁侯坐着。
等到西宁侯坐下之后,朱由校才沉了脸色问道:“爱卿这是做什么?”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再哭了,于是西宁侯说道:“陛下,臣心里悔恨。”
“这些年臣的身子不好,家里的事情管教不严,他们做下了一些对不起朝廷的事情,臣觉得心里愧疚。臣实在是有愧于朝廷,愧于陛下!”
“臣不但让先祖的英明蒙羞,同时也让陛下蒙羞,让朝廷蒙羞,臣心中悔恨万分,恨不得自裁以谢天下,可是又怕到下面见到列祖列宗之后无颜面对。”
“所以臣请见陛下,无论陛下如何处置臣,臣都毫无怨言。还请陛下不要念在臣祖宗功劳的份上对臣宽宥。”说完这句话之后,西宁侯就又跪在了地上。
朱由校无奈的看了西宁侯一眼。
正所谓树没皮必死无疑,人没脸天下无敌。
这人若是不要脸了,还真难办。尤其是像西宁侯这样的人,你还不能真把他给弄死。
不过这样也好,西宁侯也足够配合自己,乖乖的做了那只鸡,只是希望自己给他留条命,别真的把他给剁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这件事情已经让人去查了,具体怎么处置,等他们查完回来再说吧。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朕不会让人诬陷于你的。”
听了这话之后,西宁侯松了一口气。
英国公果然没有骗自己,这么做果然是有效果的。
于是西宁侯连忙说道:“臣这就回家闭门思过。”
“行了,那去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西宁侯走了之后,朱由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转头看了一眼陈洪说道:“这西宁侯到宫里来之前去了哪里?”
“回皇爷,去过英国公府。”陈洪连忙说道。
“看来这是英国公给出的主意。”朱由校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说道:“这应该也算是对朕的一个试探。还真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英国公前脚来对此事表示支持,后脚就让西宁侯在这里哭。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怎么处置西宁侯。
英国公的态度也很明显,那就是我们支持陛下你,也希望陛下你要为我们考量,不要真的对我们赶尽杀绝。
或者说是看自己会不会真的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如果自己真的要那么做的话,他们这些人恐怕就会抱团装孙子了。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是自己想用他们做什么事情恐怕也不可能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这些风风雨雨200多年的家族,他们什么没经历过?
土木堡之变,太监专权,文官势大,大明朝什么样的皇帝他们没伺候过?
他们心里边有数的很。
不过朱由校也没想收拾西宁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什么,朱由校很清楚,他不会干动摇自己根基的事情。
这些人或许对外作战没什么大用,但是对内维稳还是有些用的。
将茶杯放在桌子上,朱由校站起身子,转头对陈洪说道:“走吧,去袁妃那里。朕刚才就想过去,结果他又来捣乱,现在可以过去了。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转头在前面带路。
这几天皇爷总是去袁妃那里,陈洪多少都有一些担心。别回头皇后那边生气了,这宫里面可就要不消停了。
对此,朱由校倒是不担心,因为明天他就去皇后那边。
说起来,三个女人让他最近感觉有些吃力,回头得弄个排班表,不然的话这么下去身子都要垮了。
好在现在年轻还吃得消,再这么下去恐怕不行。
不过,三个女人自己都觉得吃不消,这要是十几二十个可怎么办?
那就只能是自己躲在宫里面不出去,想要的时候翻牌子了。可是那宫里面就该乱了。
想想那个情形,朱由校都觉得可怕,别到时候自己被哪个妃子给弄死,那拍的就是《大明·甄嬛传》了。
最近几天自己迷上了袁妃的大长腿,但也要节制。
朱由校去找袁贵妃了,西宁侯也回家了。
但是消息却传了出去,而且还在不断的发酵之中。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怕是躲不过去了。
有的人看热闹,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有的人则是在不断的忙着,看看能不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有的人则是冷眼旁观,反正这件事情和他们没关系;
有的人则是上蹿下跳,想要把这个差事揽到手里面。
收税啊!那可是肥差!
对于这件事情,宫里宫外都有不同的猜测,乱七八糟的消息也满天飞,可是一时之间也没有个结果。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内阁之中。
四位大学士最近的气氛又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
最重要的就是关于税收的事情。这个税谁来收,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如果让顺天府来收显然是不太妥当的,顺天府的级别太低。
如果把权力放给户部,那钱就进了徐光启的手里面。
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办,韩爌和黄克缵在推皇家书院,孙承宗则是想着往边军那儿多给一点钱,兵部那边也不安生。
至于徐光启,他想要工部花得更多。可是工部那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各地的工程全都要钱,而且那都是大钱。据说百工院那边也要开始了。
这钱还没收上来,大家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花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04章 摸底各地卫所
现在四位内阁大学士是各派的头目,身后全都有支持的人,那就自然要为支持的人捞好处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而钱,永远都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可以从指头缝里漏一点拿到自己家去,那都是常人不敢想的,这也算是给手下谋福利了。
其次,这些钱是可以做事情的。当官除了捞钱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升官了。
想要升官,就要做事;想要做事,就要有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这笔钱还没到手,四人就已经开始惦记上了。原因很简单,现在不惦记,这个钱到别人手里再惦记那就晚了。
所以内阁之间的气氛比较古怪,韩爌等四人似乎又回到了相互提防、相互缠斗的时候。
至于说这笔钱能不能拿到手,他们反倒不担心。原因也很简单,这笔钱是铁定能够到手的。
为什么这么想?
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勋贵和勋戚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在陛下和自己这边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这些勋贵勋戚只能乖乖的认怂。
事实也正如韩爌等人所预料的一样,勋贵和勋戚是这么的情况,那么接下来就要决定谁来收这笔钱了。
现在有资格干这个事情的衙门有两个,一个是顺天府,一个是户部。
顺天府的话,资历有些不太足,毕竟不是每一个勋贵勋戚都在京城,人家在老家也有地,你顺天府的手就伸不了那么长。
如果交给当地的府县衙门,似乎也是最合适的一种做法。
至于户部直接收的话,并不合规矩。不过看徐光启跃跃欲试的样子,显然是不准备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斗争开始了,他们各自发动关系开始谋划这件事情。
西苑之中。
朱由校随手将茶碗放下,缓缓地说道:“把这些题本都拿下去,看得人头疼。”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陈洪把东西撤下去。
陈洪连忙让人把东西拿走了,他也看出了皇爷的不高兴。
在这些题本里面,没有几个说正事的,大部分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后面隐藏的东西却不小。
所有人都盯上了赋税,可是朱由校却不想把赋税交给他们。
把所有的赋税都交给地方官员来收,那不等于和现在的情况一样吗?
把肉包子送到狗的嘴里面,那还能拿回来就有鬼了。
至于让户部直接收,朱由校也不想这么干。原因很简单,他要用这件事情来做一件事。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朱由校站起身子说道:“传赵秉忠进宫吧!”
陈洪听了这话之后,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
通政司的赵秉忠,这个人可是现在大明朝一般人不敢惹的存在。
比起都察院,通政司现在更让人害怕,名声更是直追东厂和锦衣卫。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弹劾到通政司,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给暗算了。通政司到门的时候,你甚至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现在大家见到通政司的人,那都是绕着弯走,生怕被找上门。
陈洪不知道皇爷找赵秉忠来有什么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朱由校找赵秉忠来还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也的的确确是一件好事情。
只不过这事一旦动起来,可能动静会有点大,所以朱由校才会把赵秉忠找过来暗中交代一些事情。
赵秉忠很快就到了,通政司距离西苑也不远。
不过赵秉忠来的时候有些气喘,显然这一路上也是快步走过来的。
“不用如此着急,没有什么大的事情。”朱由校看着赵秉忠缓缓的说道。
“陛下的事情都是大事,臣须臾不敢耽误。”赵秉忠连忙躬身行礼说道,表情严肃,语气认真。
“行了,坐下说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赵秉忠在陈洪搬来的凳子上坐下,朱由校缓缓地说道:“今天把你找过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让你去办。现在通政司摊子铺得很大,我也知道你很忙,但这件事情还是要交代给你去做。”
“你要记住一点,这件事情只能暗中进行,不能走漏了风声。”
“陛下放心,臣一定把事情办好。”赵秉忠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事情交给你,朕自然是放心的。你回去之后让你的人手注意一下各地卫所的情况,先给朕摸摸底,看看他们这些年侵占了多少田地,做了些什么坏事。等到将来动手的时候,也好有一个由头。”
“通政司那边朕也看了,关于这方面的弹劾并不多。朕可不相信大明的军队已经到了海清河晏的地步,显然是过了这么多年,他们上下都已经通了,没有人愿意跳出来,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也就无分黑白了。不过他们不来,你们可以去,再好好查一查,明白吗?”
“陛下放心,臣回去就安排人手,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赵秉忠连忙说道。
“对了,锦衣卫那边的人你还可以继续动用。对付军队的人要小心,别让人拎着刀子把你的手下人给砍了,还是要注意一些安全。”朱由校又嘱咐了一句。
“陛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陛下的关心,通政司上下铭感五内。”赵秉忠说道,
“行了,这样的话就不用说了。下去吧,把事情办好,然后有个回报。”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是,陛下,臣告退。”赵秉忠答应了一声之后,便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赵秉忠走了之后,朱由校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沉吟了片刻之后,朱由校转头对陈洪说道:“传旨内阁,明天上午召集内阁六部尚书和侍郎、都察院大理寺主官,进宫议事。”
“是,皇爷,奴婢就去。”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等等,”朱由校伸手喊住了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同时召集侯爵以上爵位的勋贵勋戚入宫,一同参与议事。”
“是,皇爷。”陈洪再一次答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圣旨很快就传达了下去,瞬间就引起了一片哗然。
皇帝找人议事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无论是找内阁,还是把所有人都叫上,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叫勋贵和勋戚议事,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不过大家也都明白,关于庄田纳税恐怕是要出一个结果了,自然不会有人认为这件事情会不成。
虽然有人心里面还抱着幻想,但是聪明人都知道庄田纳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第二天上午,文臣和勋贵勋戚全都入了宫。
文官这边由韩爌带入,勋贵和勋戚这一边自然是由英国公张维贤带入的。
所有人都进宫站好之后,朱由校才从后面转了出来。
大臣们也不敢怠慢,一起行礼。
“众爱卿免礼吧!”朱由校坐在龙椅上,轻轻的抬了抬手。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才说道:“今日把你们叫来,想必诸位爱卿也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
“原本只是成国公一时酒后之言,朕也没有当真。可是谁曾想,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使得民间物议沸腾。朕今日把诸位爱卿召来,就是想好好的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前日,英国公曾经找到朕,说这是臣子们的忠心,朕如果不同意的话,恐怕失了人心。这也是朕担心的地方,诸位爱卿商议一下吧。”
说着,朱由校的目光落到了勋贵和勋戚那边。
原因也很简单,这件事情就是他们的事,也正应该由他们来先说。
可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户部侍郎李之藻先站了出来。
李之藻向前走了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朱由校没想到李之藻会站出来。
勋贵和勋戚那边的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好看了。
不过人家都站出来了,也不能把人家撵回去。于是朱由校说道:“爱卿想说什么?”
“启禀陛下,臣为陛下贺。”李之藻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
“大明国祚200多年,勋贵和勋戚多有不法事,各家子弟章台走马,甚至被人骂国之蛀虫。可是从这一次的事情上来看,在大是大非上勋贵和勋戚不逊其祖,这忠君报国之心实在是让人感佩。”李之藻口若悬河的说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