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宫里面就指着这个钱过年了。
对于朱由校这样的穷皇帝来说,实在是得各种算计。
宫里面过年的花费可不少,甚至还要给臣子们准备赏赐。皇亲国戚、勋贵勋戚,这些人全都要有赏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77章 安邦彦造反了!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即便是皇上,这没钱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朱由校这一次准备干一把大的,趁着年前这个冬天好好捞一笔。
徐光启看着朱由校态度坚决,实在是很无奈,只能说道:“那就听陛下的,臣回去就安排好行程,到时候送到宫里面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去安排吧。”
徐光启和李之藻告辞了。
他们来的时候意气风发,走的时候虽然说不上垂头丧气,但也没了刚来时候昂首挺胸的模样。
对此,朱由校直接视而不见。
等到徐光启两人走了之后,朱由校也站起来身子。他要去告诉皇后这个好消息:
朕要带着你出宫了。
京城的皇帝在计划着怎么发财。在西南的人则是在紧张着准备作战。
天刚蒙蒙亮,孙传庭就起来了。
这一次他没有再穿着文官的官服,而是穿上了盔甲。
这套黑色的盔甲是孙传庭从戚元功那里软磨硬泡要来的。这一路上要行军打仗,穿着盔甲方便一些。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吃了早饭,大军便从遵义城开拔了。
这一次跟着孙传庭他们一起去的人叫赵无极,是张彦芳的手下。
赵无极乃是贵州的副总兵,统帅着五千人马。说实话,他的心里是真的没底,也是真的不愿意去。可是没办法,上面有命令,不听还不行。
孙传庭看着走到面前的赵无极,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四十多岁的年纪,满脸的大胡子,一个偌大的酒糟鼻子看着很有喜感。身材也不是很高大,看着还算壮硕。
这个时候,戚元功也走了过来,来到孙传庭的面前说道:“孙大人,我们应该怎么走?一路打过去,还是?”
对于戚元功来说,他根本就不担心。即便是一路打过去,他也不害怕。
这一路上也没有什么大城,在到重庆之前,遵义都算是大城了。自己这边一路平推过去也没有什么悬念。
即便对面集结了几万人,戚元功也有信心一战而胜。
叛军看似势大,实际上无论是人员训练还是装备,与虎啸营比起来都差远了。
叛军的弓箭简陋的很,甚至都没办法射穿自己这边的重甲步兵;对于火枪方阵的杀伤,也要小很多。
有重甲步兵护卫着,火枪方阵的攻击力大大得到了释放。火枪方阵的盔甲虽然没有重甲步兵那么厚重,防御力也没有那么高,但也很是强悍。
事实上火枪步兵不穿盔甲也行,反而会让他们更灵活。因为这个事情,戚元功还问过戚金为什么要让他们穿铁甲,而不是穿更加轻便的皮甲?
戚金给的解释是:其实不是防御力或者灵活性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火枪方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整齐阵容不乱。
对方如果想要冲到前来肉搏,无论是重甲步兵还是火枪方阵的攻击力,对方冲到面前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死上好多人是根本冲不过来的。
想要对火枪步兵造成杀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弓箭。
如果火枪步兵只穿上简陋的皮甲,对方的弓箭就能够对火枪方阵造成很大的杀伤。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火枪步兵本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战损达到某种程度,火枪阵型就会混乱,同时对方的箭飞过来,也会让火兵步枪心里面没有底气,他们会害怕,即便是经过严苛的训练,也很难做到面临箭雨面不改色。
而穿上铁甲就不一样了,防护力要高很多。即便中了箭,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这就让火枪步兵的心里面放松了不少,因为他们知道铁甲会保护他们。如此一来,可以更好的减轻心理压力,让他们把心思放在装弹和开枪上。
戚元功记得老爹说的话,他说这是陛下说的,而且陛下曾经说过“人很重要,打仗不能用人命去填。装备是死的,无非就是花一些钱罢了。”
“对士卒有着这样的重视态度,才能换来他们的忠诚。如果只是让他们去当炮灰,大规模的战争打响后,士卒牺牲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让全军的士气大跌。所以用铁甲就更好一些。”
戚元功以前还没有感觉,但是这一战他就感觉出来了。
叛军的弓箭很简陋,如果火枪步兵穿着皮甲倒是能够穿透;但是穿上铁甲之后,头上还顶着头盔,基本上很难射穿,毕竟远距离只能抛射。
没有了被弓箭射死的危险之后,火枪步兵就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同时戚元功也摸清楚了对方的底细,所以才提出可以横推过去。有重甲步兵,有火枪兵,横推扫平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孙传庭看了一眼戚元功,认同戚元功的说辞。但是有一点孙传庭也考虑到了,经过叛军这么长时间的肆虐,被占领的地方估计早就乱套了,自己要是横推过去,除非后面有人接着。
自己打下来之后,地方得有人驻守、有人安抚百姓,否则只会更乱,如此一来,打下来也是白打。
自己要做的既然是奇袭重庆,那就要打出奇袭的效果。至于这些城镇,只要给都堂大人就好了。
这一路上走过来,孙传庭跟着袁可立学了不少东西。孙传庭也明白了为什么陛下把自己派过来。
一是熟悉情况;二来是让自己经历一下战争,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三来就是让自己和袁可立学东西的。
事实上袁可立也的确教了孙传庭不少东西。
孙传庭深知袁可立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都堂大人很有信心。
一个安邦彦而已,不可能是袁可立的对手,他会被都堂大人很快的灭掉。到了那个时候,都堂大人就会带领大军直奔四川。
等到自己打掉奢崇明之后,估计都堂大人就跟上来了,这些城镇被收复只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孙传庭对戚元功说道:“我们绕过去。”
“能绕过去的城镇,我们就直接绕过去;如果绕不过去,我们再出兵打下来,但是不用停留,直接就走。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重庆,解重庆之围,同时把奢崇明给覆灭掉。
“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安排。”戚元功连忙答应了一声。
遵义城中。
看着大军出发,袁可立一直目送他们消失在天边,才缓缓的转回身。
袁可立心里面还是不放心,生怕有什么闪失。可是他也知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
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标和张彦芳,袁可立直接说道:“大军已经出发了,我们也要尽快。给安邦彦的信已经送出去了吗?”
“回都堂大人,已经送出去了。”李标连忙说道。
袁可立点了点头说道:“那就集结人马,我们也出发吧。”
一边的张彦芳一愣,问道:“大人,我们去哪里?我们不是在这里等着安邦彦吗?”
“等他?”袁可立看了一眼张彦芳,笑着说道:“我们不在这里等他,我们去接他。让我亲自去接,他的面子也算是很大了。”
说着,袁可立笑着走下城墙,显然心情很不错。
李标看了一眼张彦芳,见他依旧一脸疑惑的样子,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果安邦彦造反,他不一定会到遵义来,可能会直接起兵。我们在这里等,他要是直接造反了怎么办?”
“如果安邦彦选择来遵义,我们是瓮中捉鳖;如果他不来遵义,我们到时候再赶过去,恐怕就晚了。所以不如我们先过去。”
“如果他带着人来向遵义走过来,我们可以半路截杀;如果他直接造反,我们也可以直接就地平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都堂大人才会说我们不等,我们要去找安邦彦,或者说去接他。”
听了李标的话,张彦芳这才明白,随后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行了,想不明白就不要琢磨这些事情了,乖乖的听命令就行了。”李标看着张彦芳说道:“如果这一次你表现好了,到时候都堂大人说不定会重用你。”
“虽然我是贵州巡抚,可是在朝中并无人脉。听说朝中变换很大,我在朝中也替你说不了什么话。”
“但是都堂大人不一样,据说他深受当今陛下的信任,而且与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过从甚密。”
“内阁大学士孙承宗,那可是陛下的老师。你要是能够得到都堂大人的看重,应该也能离开这里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标拍了拍张彦芳的肩膀,然后也向城下走了下去。
看着李标的背影,张彦芳连忙躬身说道:“卑职多谢大人。”
在遵义城留下了一些人马之后,袁可立就带着人去迎接安邦彦了。
一路上从别的地方抽掉了人马,袁可立凑够了三万人。
虽然有三万人马,可李标还是不放心。
一起走在队伍的前面,李标忧心的说道:“都堂,这三万人马是不是少了一点?安邦彦手下的人可不少,咱们有些势单力薄呀!”
袁可立看着李标,有些无奈的说道:“你这是多少年没打仗了?”
李标有些尴尬,什么叫多少年没打仗了?
他自从当官以来,就从来没带兵打过仗,这次还是第一次,所以这心里面一点底气都没有。
“行了,不用担心。安邦彦,土鸡瓦狗耳。”袁可立笑着说道。
说完这句话之后,袁可立就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即便自己说什么,李标心里都没底,就是没底。劝说了也没用,只要打一仗才有效果。
如果现在让戚元功留在身边,李标估计就有信心了。
必胜的信心是打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等打了两仗之后,李标自然就好了。
袁可立也相信很快就有的打了。
对于孙传庭的判断,袁可立是很相信的。
在大军赶奔安邦彦地盘的时候,安邦彦实际上已经动手了。
安邦彦带着手下的两万人马,来到了毕节城外。
看着眼前的毕节城,安邦彦的眼中全都是兴奋的神色。
只要拿下了毕节,他就可以号令周围的土司跟着自己一起干,出兵占领贵州的其他县府。
到时候直取贵阳,同时切断贵州和四川的联系,他就是真正的贵州王。
就连名字安邦彦都想好了,就叫罗甸大王。
听说奢崇明已经自称大梁王了,自己是一个罗甸大王,自然不能弱于奢崇明。
等到自己占领了整个贵州之后,自己就可以破辰(辰州)常(常德),下荆州,直抵中原。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可以到大明的南京去看一看,据说那里非常的繁华。
至于大明朝的军队,安邦彦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贵州这边的军队,他也不是没见过,也就是那么回事。
所以安邦彦很有信心,这一仗肯定能打赢。
安邦彦看了一眼身后的人,又看了看身边的手下,直接说道:“攻下毕节,称王贵州!”
他身后的人听了这八个字,脸上也都是兴奋的神色。
自从奢崇明造反之后,他们的心也就不安分了。奢崇明能行,我们自然也能行。
现在终于到了动手的时候了,自然是激动的很。所有人都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安邦彦,等待着他下命令。
安邦彦也不迟疑,直接说道:“攻城!”
随着他的话,手下们抬着云梯,挥舞着手中的刀剑,叫嚷着朝着毕节城冲了过去。
此时的毕节城中。
毕节指挥使张成压着腰间的刀,脸色阴沉的看着城下的这一幕。
安邦彦造反了!
虽然张成心里面不敢相信,可是他也知道,这一仗是躲不过去了。
毕节卫,是原来的七星关守御所。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四卫。虽然编制不低,但是人却没有多少。
毕节四卫,也不过八千多人罢了。整个毕节卫,也不过三千多人。所以张成的心里面一点底都没有。
在张成的身边,贵州按察司副使张仲谋脸上的表情同样很不好看。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张成,问道:“能守得住吗?”
在张仲谋看来,反攻是不可能反攻的了,打败也不可能打败。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78章 毕节求援
听了张仲谋的问话,张成脸上有些无奈。
说实话,他的心里面也没有底,可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退路。如果守不住的话,死路一条。
除了这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张成看着张仲谋,有些担心的说道:“这里太危险了,刀箭不长眼,大人还是先下去吧?总之,只要毕节城还在,我就会与毕节城共存亡。”
张仲谋看着张成,有些无奈,这话还用说吗?
如果丢了毕节城,回去之后也没好果子吃,搞不好就会被直接砍头,还不如在这里战死。在这里战死还能留一个体面。
不过自己战死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张仲谋发狠说道:“我就在城下。如果破城,我会第一时间自尽,为陛下尽忠、为大明尽忠。你要是先上了黄泉路,记得走慢一点,咱们路上也能做个伴。”
看了一眼张仲谋,张成用力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卑职陪着大人。”
听了张成这话,张仲谋一笑,便转身向城里的草棚子走了下去。
张仲谋和张成两人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能派人去求援,自己在这里死守。
城外的叛军已经朝着城墙冲了过来。
张成伸手拔出了腰间的刀,目光灼灼的高举着大刀说道:“兄弟们,其他的话我就不说了。如果我们不能守住毕节城,叛军攻破了城池,我们死路一条!”
“今天,我在这里不说什么家国大义,我只说一句话,我们要活下去!”
“在南疆这个地方,我们艰苦的驻守,不是为了让这帮杂碎剁了我们的脑袋,而是要剁了他们的脑袋!传令下去,剁了脑袋的记着留着,回头我就给你们请功。”
周围的人有的答应了一声,有的没答应,他们的目光都紧紧的盯着冲上来的叛军,手中紧紧地握着刀剑。
对于张成的话,他们的心里面是赞成的,也很清楚,一旦这一战打败了,毕节城被攻破,自己这些人就死路一条。
城下。
安邦彦看着自己的人冲到了城墙脚下时,脸上露出了志在必得的笑容。
只要能够拿下毕节城,就能为自己成为罗甸大王打开了通路。相信毕节城根本就不可能在猛烈持续的攻击下顶太久,他们没那么多人,自己肯定能够很轻松的拿下。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在毕节城号令一下,周围的土司肯定都跟着自己干。想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安邦彦怎么能不兴奋?
安邦彦早就已经派人去联络各地的土司了,只要自己拿下毕节城,这些土司肯定会出兵来助战。
安邦彦看到手下在架云梯,一个个士卒爬着梯子上城头。
而明军弓箭、石头不要钱一样的往下砸。
双方没有什么太多的废话,也没有试探,上来就玩了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损瞬间就出来了。
安邦彦的手下,就像下饺子一样从云梯上掉下来,只有少数还能勉强站得起来的。云梯上到处是粘稠的鲜血,有些人踩着差点滑倒。
城头上的明军,则是大声呼喊着守城。一旦有人被弓箭射中,直接就躺倒在地上;有的甚至直接从城头上堕落了下去。一空出位置,便有人迅速地补上空缺。
很快安邦彦的人就冲上了城头,毕竟毕节城并没有那么高,根本为城头上的明军提供供不了太大的战略纵深。
张成狰狞着脸,挥舞着刀砍倒了一个刚刚爬上来的叛军,同时呼叫着手下往前冲,把冲上来的人压下去。
张成作为武将,他很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攻城的第一波肯定是士气最猛的时候,如果能够把他们给压下去,那么他们第二波就不会这么猛,到了第三波就有可能泄气。
如果能够坚守几天,那么攻城的人在面对巨大损失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怯懦。如此自己才能够守得住。
事实上,第一波如果打不下去,也没有以后了。
城头上的明军咬着牙、红着眼睛,朝着叛贼厮杀了过去。
一时之间,喊杀声震天。
张成亲自带着人在城头上冲杀,哪里有叛军冲了上来,他就在哪里坚守。
这一场厮杀整整持续了大半个时辰,冲上城头的人全部被绞杀干净了。
一边冲杀着,张成一边招呼人放火。
他们将火油顺着梯子倒下去,然后把梯子给点着,让那些叛军没有办法再向上爬。
“放火!放火!”张成大声的喊着,同时挥舞着手中的刀。
“那边压下去!把金汤端上来,倒下去让他们尝一尝!”张成大声的呼喊指挥。
坚持了很久之后,叛军终于退了下去。
看着退下城头的叛军,张成松了一口气,不过也只是暂时松一口气而已,因为他也明白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等到叛军退下去之后,张成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一边指挥人给伤员治伤,一边让人把战死的兄弟抬下去。
虽然有很多熟悉的人战死了,可是现在也不是哀痛的时候。同时把城头上敌人的尸体顺着城头扔下去,让他们落在城下。一方面可以震慑敌人,另外一方面可以阻敌。
等到尸体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等叛军冲上来也可以放火,把尸体引燃阻止他们前进。当然了,这也是最后不得不用的招数。
因为焚烧尸体也会烘烤城墙,对城墙也不利,甚至有可能会把城墙给烧塌。这一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够使用的。
随着战场被清理出来,张成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这个时候,张仲谋也从城下面走了上来。他来到张成的身边,问道:“没事吧?”
“回大人,没事。”张成摇了摇头说道。
不过他的脸上有些沮丧,有些迟疑的说道:“刚刚那一轮,我们战死了七百多人,重伤四百多人,轻伤的就更多了。”
“城中一共只有五千士卒,如果再打几次的话,我们撑不住了。大人,要让城中的青壮上来守城了。”张成看着张仲谋,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
张仲谋也没想到这么快就顶不住了,只不过才打了第一轮而已,这就要发动青壮守城了吗?
可是张仲谋也知道,这是万不得已才要做的事情,既然张成在现在提出来了,那就真的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了。
城外,敌军阵营里。
安邦彦此时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刚刚这一轮冲锋,他居然损失了三千多人,这种损失也实在太大了。
他没想到明军居然如此坚挺,一个毕节城而已,不过他也损失得起。
看着毕节城,安邦彦说道:“换人,再派人上。”
“我就不信了。他们能够抵得住一波,他们能够抵得住另外一波?上去上去,多打几次就打下来了。”
事实上,安邦彦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攻打毕节城。
毕节城是一个小城,坚守是不存在的。只要自己舍得牺牲,肯定能够把他们给打下来。
只有打下毕节城,让其他的土司看到希望,他们才会跟着自己干。所以现在不是退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听了安邦彦的话,便有人集结队伍,再一次向毕节城发起了冲锋。
他们挥舞着刀嗷嗷叫的往上冲。
在距离毕节城百里之外,袁可立正带着人往前走。在他的身边是李标和张彦芳。
这一路急行军,张彦芳感觉还可以。
可是李标却有些撑不住了,胡子乱了,脸上也憔悴了不少,坐在马上,整个人似乎有些坐不稳的样子。
反倒是上了年纪的袁可立此时似乎没有什么感觉。
袁可立打马来到李标的身边,有些无奈的说道:“不行就不要硬撑了。早就让你回贵阳,你非要跟着来。”
李标有些无奈的说道:“这是上了年纪,身子骨没那么硬朗了。可下官还是想跟着,下官能坚持。”
袁可立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行吧。”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李标。
事实上,李标觉得自己不跟着不行。他其实在担心袁可立。没错,他就是在担心袁可立。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李标认识到了一件事情。无论是袁可立还是刚走的那个孙传庭,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安邦彦会造反。
虽然前面说出了很多理由,但是他们的心里也不敢肯定。之所以分兵派人过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邦彦是一个不稳定的人。
一旦大军入了四川,安邦彦如果造反的话,那么贵州就会出问题。在袁可立和孙传庭这里,贵州是一定不可以出问题的,所以安邦彦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袁可立带着人到这里来,与其说是怕安邦彦造反,不如说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至于解决的办法,李标其实也已想得到。
1...123124125126127...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