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绝品败家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梅子酒




绝品败家系统 第670章 反正很牛逼
这只青花香炉,被藏友送上专家的鉴定台。
藏友说用了半生的积蓄,听起来有点吓人。
这要是赝品,估计心态会受到严重影响。
吴良和几位老专家,凑在一起观察。
其实在吴良淡淡扫过一眼之后,就快速看透了这件东西的来历。
只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质疑,他还是装作一副认真的样子,多看了几眼。
这时,那位藏友,一直战战兢兢、忐忐忑忑的站在一边,如果注意到细节,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腿在抖动。
主持人说道:“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对藏友的这只青花香炉,有何高见?到底是不是真品呢?”
众位专家,正在整理思路,毕竟现场录制不是后期剪辑好的,专家们也需要思考。
就在这时,林正德却建议道:“我提议,还是由吴良来说说看法吧,各位老朋友,你们没意见吧?”
说着,林正德便转过头看了一眼其他古玩鉴宝专家。
这些专家大多数都点头,只有钱名举一脸严肃。
圈内人士都知道钱名举与林正德这对师兄弟之间的矛盾,虽然没有闹得断绝师兄弟关系,但两人之间存在的间隙,就连外人也看得出来。
林正德故意又问钱名举,“师兄,你也没意见吧?”
钱名举脸色严肃的回应道:“我有没有意见,这无所谓,关键还要看小吴的意思,只有他觉得没问题,其他人也就没所谓了。”
林正德嘴角泛起一股冷笑,“师兄还是一如既往的当个老好人啊,吴良作为一个小辈,让他先点评,是给他机会,你说对吧,吴良?”
然而,吴良根本就不吃林正德那套。“林正德,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小辈了?我没有师父,所以没有师脉传承,与你无法论辈,并且你我都是节目组请来的鉴宝嘉宾,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节目组请咱们来是鉴宝的,你以为请你来是白坐着的?
你光让别人分析,你就白看着?”
吴良不担心在节目组上怼一下林正德,因为后期还会有剪辑。
说不定节目组还正想要追求这种效果。
当林正德被吴良反驳了一下,心里很不舒服。
他认为吴良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般说他,是看不起他。
其实,吴良也只不过是稍稍“回敬”一下罢了。
这时,主持人连忙出来打圆场。
“吴良先生,林正德先生,一个是古玩界的后起之秀,一个是古玩界的泰斗,两位在古玩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位的争论其实就是学术的研讨,说明两位的态度认真嘛。”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录制之前,就有预料到会有冲突,他以为钱名举与林正德这对师兄弟会起冲突,却没想到林正德结仇不少,竟然与吴良还有矛盾。
这瞬间的突发状况,让主持人有些吼不住场了,好在并不是直播,而是录制,后期还可以进行剪辑。
林正德根本不搭理主持人,他继续叫嚣:“吴良,你是不是怕了?我知道了,你看不出这只青花香炉的来历是吗?不然你为何如此的心虚呢?”
“我并没有心虚,这只青花香炉什么来历、真品赝品,我看一眼便知,只是林正德你太跳了,我们同是节目组请来的鉴宝嘉宾,请你不要有任何的优渥感。”吴良就是要锉一锉林正德的锐气。
这个老家伙三番五次的让吴良来首先点评,就是想要看吴良出错,毕竟第一个先点评的人,没有前面其他专家的参考意见。
“年轻人就是年轻气盛,我们哥几个可都是在古玩界里经过打磨的,阅历经验比你好太多,想要我不歧视你,首先你得拿出你的实力来,我见你这次这般推脱,难道你真看不出来青花香炉的来历?”
林正德摆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的,话中的语气,就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味道。
同时,他是铁定认为吴良拿捏不稳了,不然也不会与他争辩。
实际上,吴良与他争辩,真的是看他太跳。
林正德的自以为是,却给其他旁观者带来了很大影响。
大多数人,还真的以为,吴良对待这只青花香炉,有些拿捏不准了。
钱名举老爷子,倒是很淡定,他知道吴良的水准应该不比师弟林正德低,不会看不出这只青花香炉的来历。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接触过吴良,更不清楚吴良有多大能耐。
那位心情忐忑的藏友,有些憋不住,“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请尽快给我一句痛快话吧,我的情绪快要崩溃了。”
这时,吴良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位藏友久等了,我就来说说你这只青花香炉到底什么来头。”说话间,吴良就拿起这只青花香炉,指着底部说:“这个香炉,与我们平时常见的有所不同,它这底下是凸起来的一块,一般的香炉会在底部中间位置陷下去一块,有个脐状物,而这种香炉本身就不多见,尤其是在青花炉中十分少见,它的炉身有细微的凹点,就像是和完的面干在这,那种干裂的感觉,有这种特征的青花就是胡建省烧的,所以这只炉子的形状就有胡建瓷器的特点,这件东西是老的,是清代
中期的,大概有个二百多年,清朝乾隆时期,但它不是景德镇烧的,是胡建德化地区烧的,德化地区的窑比较稠,就会出现这种跟面干了似的情况,这就是德化窑的工艺特点。”
吴良详细的将这只青花香炉的年代、工艺特点、烧造地点,给讲解的十分详细。
如果是吹牛逼,胡侃瞎侃,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也很难得。
但吴良这可是实打实的真话,绝无半点掺假。
他对这只青花的分析,已经十分细致。
还是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吴良这一通解释,让台下的观众们听的云里雾里,不能完全理解透彻,但觉得好牛逼的好厉害的样子。
而对于内行的专家来说,钱名举等人,对吴良的讲解分析,也十分赞赏。
此时也可以看出来,吴良绝对有真本事在身,别看年纪轻轻,懂的却很多。吴良再一次令林正德失望了。




绝品败家系统 第671章 难以接受的现实!
吴良的表现,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然而对于林正德来说,却更加的心生嫉恨!
他原本是想为难一下吴良,结果却让吴良轻松化解,并且还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林正德真的不甘心啊!
“这都是些浅显的东西,吴良,你知道这只青花香炉里面的底部,为什么是红色的吗?”林正德问道。
他想要给吴良出个难题。
吴良依然是轻松回答:“这叫火石红,所谓火石红,就是在瓷器烧造过程中,由于有水汽,以及一些特殊原因,使它呈现一种火石红,林正德,你真当我是古玩界小白吗?这种问题,真的毫无技术含量。”
吴良得鉴宝术传承,自然已经将鉴宝的能力吃透,瓷器的一些特征,即便是很罕见的特征和原理,他也都明白。
林正德被吴良这么一反问,心里自然是不顺气儿,更不会就此罢休,他继续给吴良出难题。
“吴良,炉口边沿上的纹路是什么?是蚯蚓走泥纹吗?是还不是?!”林正德又问道。吴良淡然一笑,回应道:“这可不叫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是与表面持平的一种纹路,而这个香炉的边沿口,是凹进去的几条纹路,跟蚯蚓走泥纹没有关系,并且蚯蚓走泥纹是用来判定钧窑的条件,跟青
花没有关系,你真当我是古玩界小白?若是你再提这种简单的问题,我不会再作答。”
吴良觉得,这简直就是小儿科的问题。
他得鉴宝术传承,一些古老的瓷器的技艺特征,都深深的印在脑中,何为蚯蚓走泥纹,岂会不知呢!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特征啊!
要知道,钧窑属厚釉瓷器,釉面在干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龟裂,特别是经过素烧的陶胎,如果釉料过细或过厚都不行,蚯蚓走泥纹就是因釉面龟裂而产生的。
在经过素烧的陶胎上施釉,很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为了使釉面保持完好,工匠们会在入窑前用毛刷蘸水刷涂釉面,使龟裂的釉面重新愈合。
华都故宫博物院,所藏官钧瓷器釉面上的刷痕就是这样来的。
釉面上的龟裂纹,经过刷涂只是暂时看不见了,入窑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龟裂纹又会重新出现,当窑温达到1100°c后,釉面开始熔融将龟裂纹再次愈合,然后呈现一种与瓷器表面持平的花纹。
钧窑属乳浊釉,龟裂部位与釉面会产生色差,纹路比较明显可辨认,故此人们称其为蚯蚓走泥纹。
而藏友拿上来的这只青花香炉,纹路凹了进去,存在凹痕,这是瓷器在烧造时,工艺出现了缺陷,造成的开裂现象,与蚯蚓走泥纹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同时,我也凭借这几条纹路,断定这只青花香炉,必定不会属于官窑,而是民间的物件,因为官窑技艺精湛,对烧造十分严格,还有造办处专门审核,不可能出现这种胎身开裂的瑕疵,这也是一个用来评
判本身价值的条件。”
以往吴良鉴宝,能够快速的知道古玩本身的具体年代和时间,甚至连重量和体积都能看得出来,可以说用鉴宝术看的十分细致。
其实,现在吴良照样可以做到。
而他之所以没有像以前说的那样更加详尽,主要是为了照顾其他人。
若他立刻说出这只青花香炉的重量和体质,或者说这是出自清朝乾隆年间哪个制造工艺作坊,岂不是太逆天了!
真要是那样做,别人会接受不了,更会引起质疑。
倒不如尽量的降低水平,这样才能更容易使人接受。
众人听了吴良的又一通分析,都表示认同。
有几位鉴宝老专家,纷纷点头,十分认可吴良的见解。
“没错,这只青花香炉,并不是官窑出品,制作工艺不够精湛,存在瑕疵。”
“是啊,小吴说的很对,分析的鞭辟入里,凭借这几条干裂的纹路,就可以断定这必然不是官窑,其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专家们都认可吴良了,台下的观众虽然不怎么懂,但也都觉得吴良很厉害。
而且,大家在吴良的话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什么叫火石红,什么叫蚯蚓走泥纹,判断钧窑的条件是什么,判断官窑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这些知识,是藏友们比较欠缺的东西。
他们玩古玩,搞收藏,往往都是瞎碰运气,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懂,看几集鉴宝节目,然后去百度一下,就去搞收藏了。
其实这存在很大的风险,指望着碰运气,肯定会交不少“学费”。
而且,有些专家也是徒有虚名。
名声很响,其实水平真心一般,若是让他讲理论,他会讲的很好,可若让他鉴定一件古玩,却没那么轻松,会出纰漏。
观众们,都很喜欢吴良讲解,在内心也很感激。
往期的有些专家,只知道将一些没什么用的大道理,而不把细节的东西,讲给观众们听。
吴良第一次上《一砸定音》的节目,就迅速圈粉,可以说很罕见。
再加上吴良的形象不错,若是经过媒体商业包装一下,必然会大火。
可吴良答应尹剑上节目的条件,就是不允许商业包装和炒作。
无论是古玩界的老专家,还是台下的藏友和观众,都认可了吴良。
这可让林正德更加的气愤了!
没想到,本以为想出几个题来为难一下吴良,却让吴良成功圈粉。
这让林正德很无语,同时他也因此看出吴良的水平还真的不一般。
虽然吴良说他提的问题都是小儿科,可林正德知道并不是。
这也让林正德变得更加谨慎了,有了前车之鉴,他不会再轻易刁难吴良。
但是他会找机会,给吴良致命一击。
吴良直接无视林正德那阴冷嫉恨的眼神,他继续对那位藏友说道:“我给你估个价吧,你这只清朝乾隆年间胡建德化青花瓷香炉,按照市场价,现在出手能卖到五十万,我说实话,有点亏了。”
吴良说有点亏了,其实已经比较委婉了,其实很亏!
九十年代的毕生积蓄,换来现在价值五十万的一只青花香炉,的确是一桩亏本的买卖。
如果只是为了兴趣爱好,家里有点小钱,那无所谓。
不过看这位藏友的面目表情,以及浑身发抖的表现,肯定是十分在乎。
藏友的脸色煞白无比,就连抖动的嘴唇,也变得发干发白。突然,他的双眼一闭,就昏了过去!




绝品败家系统 第672章 倒扣芒茬
当众人见到这位藏友晕倒,都显得有些慌乱。
主持人的抗压能力还算可以,连忙去叫医护人员过来。
就在这时,吴良离开专家席位,然后走到这位晕倒的藏友面前。
单指搭在藏友手腕处,快速的诊脉。
“不用交医护人员了,并没有大碍。”
说完,吴良就用手掐了下藏友的人中。
随即,这位藏友就醒了过来。
其实藏友并没有病,只是一时间接受不了现实,才会晕了过去。
无论是台上的专家和主持人,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对吴良投来赞许的目光。
关键时刻,吴良秀了把医术,又圈粉不少。
年纪轻轻对古玩颇有研究也就罢了,竟然还懂得中医医术,这样的人才现在简直太少了。吴良淡定的走回专家席位,安慰道:“这位藏友,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虽说这只青花香炉不是价值不菲的宝贝,可也具有一定价值,也有收藏意义,如果你在九十年代没买下这只香炉,或许你的钱也攒不住
,花在了吃喝玩乐上也说不定,而你现在却拥有这只青花香炉,说起来还赚了,所以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事物。”
吴良举得这个例子很好。
九十年代的钱,比现在的钱要值钱多了,但假若当时不买这只青花香炉,可能就去干别的了,玩牌、抽烟、喝酒,都有可能,还不如买下这只香炉,还能当个小小的投资,将来还有升值的空间。
这位藏友,在听到吴良的劝解之后,脸色终于缓过来了,也不再如以前那般难看。
吴良趁热打铁,继续劝慰说:“你应当庆幸,当初你没打眼,不然你若是买了件赝品,那真的要亏死!你很幸运,这是件老东西,将来还有升值空间!”这时,病人点头说道:“多谢吴先生开解,我真应该叫您一声大师,听了您的一席话,简直胜读十年书,我多年的心结,也终于打开了,既然对这一行很感兴趣,事情已经发生了,也就不再纠缠,事物都有
两面性,或许我真赚到了,听了吴大师的一番讲解,我感觉我在古玩这一行所欠缺的还有很多,需要多向吴大师学习,取取经,总之多谢吴大师开导,我的心结已经解开了,再次表示感谢!”
这位藏友,经过吴良开解,已经想通了很多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人生很短,不过三万天,想太多也没用,下次再捣腾古玩,必须要谨慎再谨慎,省得以后糟心。
吴良微笑着说道:“大师这个称号不敢当,我旁边还坐着几位老专家呢,你这么夸我,让我很为难啊,哈哈。”
这位藏友却是一脸真诚的说道:“吴大师,我不管别人怎么想,你在我心中就是大师了。”
藏友心里明白,也很感激。
他的古玩是被吴良点评的,晕倒后被吴良救醒,之后又进行了开导,这一切事情都是吴良在做,而其他老专家都有一种居高临下、不接地气的感觉。
其实吴良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尚,平时不仅不高尚,还有点俗,败起家来无人能敌,而他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很稀松平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只有藏友觉得,是吴良让他开悟,解开了多年的心结,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他当然对吴良心存感激。
吴良受不了这种煽情的氛围,太沉重了也不好。
“那啥,主持人,既然这位藏友的藏品也是真的,那就不用砸了吧,还是尽快让藏友下去休息吧,身体肯定也扛不住了。”吴良对主持人说道。
临走,这位藏友还要吴良的联系方式,说是以后方便请教啥的。
这些行为,也感染了台下的观众,大家觉得吴良的形象瞬间又高大了一些。
而某几个老专家们,却是心存怨言。
只因,那位藏友称吴良为吴大师,把他们几个撇到一边,让专家们认为这是在无视他们。
同时,专家们认为,吴良有点喧宾夺主了。
今天的主角是老专家,却让一个年轻人抢了风头,老专家心里着实不是个滋味。
虽然老专家们对吴良这样的年轻人才很赞赏,可是这一码归一码,在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当然会选择为自己争取利益。
不过,钱名举老爷子并没有这么想。
他与吴良之前就认识,也没认为吴良抢了他的风头,他还真的希望像吴良这样有才的年轻人越多越好,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会更加繁荣。
送走了这位藏友,再次迎来新的藏友。
就这样,半小时内,已经接待了十多位藏友。
在这个过程中,老专家们可都不闲着了,都争着抢着要点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尽量让摄像机多给几个镜头,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将来身价也就会越来越高。
吴良也看出了这几个老专家,尽力的表现自己,尤其是林正德,话特别的多。
一场节目的录制,就能让吴良看出每个行业都存在几颗毒瘤,而且毒瘤们的地位在业界地位还很高。
尽管吴良不是一个喜欢装纯的白莲花,但当他看出老专家们的虚伪嘴脸,仍觉得不舒服。
《一砸定音》第三季第一集的录制,也快要接近尾声了。
就在快要收尾的这一刻,恰好上来一位藏友。
这位藏友没什么特别,但他带来的藏品,却大有来头。
当这个物件,刚被放上专家鉴定桌,就立刻引来了现场几位老专家的关注。
这其中包括钱名举和林正德,都对这个物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是一只定窑的大盘。
光是定窑就已经很稀罕了,而这只大盘还是个“倒扣芒茬”!
所谓“倒扣芒茬”,其实叫“芒口”,特指北宋定窑的一种特有的烧质工艺。
这可是个稀罕物件,虽然还没有鉴定真伪,可一上台,就引起了各位古玩鉴定专家的好奇心。
各位专家,都不由自主的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担心自己老眼昏花会打眼。
而吴良,也妆模作样的拿放大镜凑过去一观。还看啥看,这只宋代定窑倒扣芒茬金边大盘的成色到底如何,吴良比特娘的烧造师父还要清楚。




绝品败家系统 第673章 意识流专家
实际上,吴良已经对这物件了如指掌。
真品还是赝品,一眼便知。
另外,连这盘子的质量和体积,都看得出来。
不过,为了尽量的保持低调,也为了不引起别人的质疑,他还是很努力的装作在认真看。
因为,其他老专家也在努力看,他若是旁若无人的坐在另一边歇着,难免引人质疑。
吴良不是怕事,而是他懒得再与人争辩,想尽快结束节目的录制,回家给周萌萌针灸。
约定好的,每周都要找一次机会,来给周萌萌针灸。
“我靠,怎么都还没看完啊?这件东西,真有那么难拿捏吗?”
吴良心中一阵疑惑。
见其他老专家,包括林正德和钱名举这两大泰斗在内,都还在手持放大镜,小心翼翼的观察,吴良简直无力吐槽。
好吧,吴良就继续装模作样吧。
几位老专家,还在苦苦思索。
“咦?这个东西,我怎么越看越不对劲呢?”
“真亦假,假亦真,我感到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从来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
“好难抉择,我得更加认真仔细的观察,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看到这一幕,吴良简直无力吐槽。
这些个老专家们,速度也太慢了吧!
就在这时,主持人却对吴良尴尬的笑道:“那个,吴良先生,您的放大镜,好像没镜片啊。”
经过主持人提醒,吴良这才注意到,特娘的放大镜镜片,竟然无意中脱落了,而他也从未关心注意。
因为,他鉴宝根本用不到放大镜,今天能带在身上已经很不错了,关键时刻还能掏出来装装样子。
经过主持人提醒,在场的其他所有人,都纷纷望向吴良,一脸诧异。
面对如此尴尬的场面,吴良只能继续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哦,还真的没有镜片呢,无意中脱落了,可是我感觉有没有镜片都一样,关键是我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思考,这就好比有人在思考问题时手中会转笔,而我手中握着放大镜,才能更加习惯思考。”
吴良这个理由,貌似还真有点道理。
但是,比较牵强。
林正德冷笑:“呵呵,人模狗样说的就是你吧,拿着一个没有镜片的放大镜装,在糊弄大家,根本不适合混古玩圈,更别说是鉴宝专家了,鉴宝要求很严谨,你这样做根本就是不负责!”
1...206207208209210...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