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寒风拂剑
于孝天当然知道该怎么解决,只要“发明”一套舵轮操作机构,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使得操船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同时还可以提高船只的机动性。
(马上就是月底了,弟兄们手中月初的月票拜托记着帮我留一下吧!多谢了!)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试航
可是毕竟这条船是第一条实验性的单桅纵帆船,另外舵轮设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人摸索并且制作出样品进行试验之后,才能使用到船上。
而这套舵轮操作机构,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个雏形,只是被造出了一套原形,现如今还在试验和改进之中,已经没法赶上安装到这条船上了,所以不得已之下,这条船还是采用了老式的舵杆操作机构,这样可以加快船只建造进度,避免因为舵轮机构没有完成,而拖延了下水试航的时间。
但是这条船在设计的时候,于孝天还是让这些船匠们在船上预留下了安装舵轮机构的位置,一旦舵轮机构试验成功的话,这条船还可以进行改装。
这个时候船上的那些被挑选出来作为试航成员的水手们,已经在船上就位,这会儿趁着还没有出坞的工夫,一群人先跑去试着操作船上的帆装。
单桅纵帆船最大的好处就是只有一根桅杆,船帆也只有两面,虽然是采用的软帆,但是却因为设计精巧,操作的时候并不比中式硬帆困难多少,甚至于熟练之后,操作这样的船帆,比中式硬帆还要便利一些。
负责操帆的几个缭手在桅杆处忙忙碌碌,不断的试验着收放船帆,其实这项工作在这条船下水之前,于孝天已经对他们进行过了培训。
为此他还专门在岸上立起了一根桅杆,挂上了这种帆具,让这些试航水手们提前在岸上进行操作训练,省的船只下水之后,临时抱佛脚来不及适应。
所以这些缭手们上船之后,对这些船帆的操作已经并不陌生了,很快便理顺了帆具和帆索,做好了起帆出航的准备。
见到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之后,于孝天深吸一口气之后,终于下令解缆出坞。
本来手下们是不想让于孝天冒险亲自上船参与这条船的第一次试水行动的,怕这条船出什么问题,出海之后遇上麻烦,威胁到于孝天的小命。
但是于孝天怎么能把这样重要的事情让给别人来干呢?这条船可是他一手“创制”出来的,而且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种船的性能,和这种船的操作方式。
所以他坚持要自己带着这些手下,对这条船进行第一次试水,亲自检验一下这条船是否能达到他最初的预想。
于是在他的命令下,船上的水手们立即忙活了起来,将绑在船舷处的那些控制船体的缆绳解开,抛入到了水中。
一条十几个人划的大型舢板,这个时候也立即出现在了船坞的坞门之外,舢板上的水手将一条拖曳缆绳接住,绑在了他们的舢板尾部。
只听得十几个浆手在一个头目的号子声中,开始奋力划动了手中的船桨,那条系在单桅船船首位置松松的缆绳很快便被绷紧,船体在舢板的拖拽之下,开始动了起来,并且被牵引着逐渐驶出了坞门,进入到了湾子里面开阔一些的水面。
岸上的人们看着这条船顺利出坞,又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岸上再一次锣鼓齐鸣,为这条船的出坞祈福。
这一天的天气很不错,海面上风力不大,波浪也不高,非常适合这样的海试,而为了保险起见,这条船被拖出船坞之后,并未马上出海,而是现在湾子里面进行了再一次的检查,又做了锚泊试验。
在确定这条船重心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之后,于孝天这才下令船上水手们解缆,脱离了那条牵引他们用的舢板,升起了船帆,靠着自身船帆提供的动力,朝着海湾外面驶去。
毕竟这是这些水手们第一次操作这样的船帆,虽然他们在岸上已经训练了很久,可是一旦开始真正的操作实船的时候,他们还是对这种船帆的操作有点不太适应,船帆升起之后,费了好一阵子工夫,才算是在缭手们的操作下,吃上了风,给船只提供上了动力。
这条船这个时候,才真正第一次依靠自己的船帆,开始了航行。
舵工在艉楼下面小心翼翼的操作着船舵,在于孝天的口令声中,不断的做着调整,将船只稳定住,缓缓的驶出了湾口。
与此同时,还有数条跟这条船体量相仿的鸟船和赶缯船在这条单桅纵帆船出海之前,就已经提前驶出了海湾,在外面等候着这条船出海,作为随行船只,给这条船上的参试人员提供安全保护,一旦出什么问题的话,就赶紧对这条船提供救援。
这条单桅纵帆船驶出海湾之后,便在这些船只的簇拥下,驶入到了宽阔的海面上,随即转向掉头,驶往了更加宽阔的南日岛东部水域。
这个时候海面上没有其他船只,因为于孝天要对这条船进行海试,提前下令封闭了周边水域,一是避免让外人看到他们新式船只试航,另外也可以保证水面上的清净。
所以这时候南日岛东部海面上很是平静,除了几条预设的哨船在远处海面上活动之外,再也见不到其它船只。
而通过这一阵操作和试验,于孝天和船上的参试人员们感觉到这条船的控制性还是相当不错的,船体对于船舵的响应比预料中的还要好一些,船只操作灵敏,基本符合当初于孝天的设想。
而且缭手在对船帆进行了一阵操作之后,渐渐的开始摸到了一点点门道,使得操帆也变得容易了一些,虽然还显得有点跟不上,可是起码已经可以控制船帆受风了。
这也使得这条船获得了更多的风力,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船速这个时候便开始提升了起来。
于孝天始终站在船艉楼上,关注着船只的各种操作情况,不断的下令进行着各种调整,船只渐渐的远离南日岛的海岸,进入到了比较深的水域,船只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做出了一些简单的机动动作。
这条单桅纵帆船,在于孝天的指挥下,进入到了南日岛以东海面,随着船上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渐渐提高,船速也在渐渐的提高,优雅的船体在海面上划开了碧蓝的海水,船艉留下了一道白色的浪迹。
一些海鸟可不管这条船是什么船,它们当看到了船只的航迹之后,就纷纷聚拢了过来,开始不断的俯冲下来,到船尾的浪花之中捕食翻出海面的小鱼小虾或者一些海生物。
“大当家,咱们的船速已经超过了跟着来的那几条船,是不是还接着加速?”船上的一个头目对于孝天问道。
于孝天扭头看了看船尾留下的航迹还有跟在他侧方的那几条护随的船只,可以看出来他脚下的这条船的船速,已经开始赶平他们,并且开始超过他们的速度。
而目前为止,这条船的航行还算是比较平稳,而船帆也没有吃足风,说明这条船还有很大的潜力提升速度,于是他满意的点头道:“不管他们,让他们跟着就是了!调整航向,向南继续加速!我倒要看看,这条船能跑多快!”
船上的水手们这时候也都感受到了这条船的轻快,一个个很是兴奋,于是赶紧答应一声,接着调整船帆和船舵,开始朝南航行,九月间海面上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向,向南正好是顺风状态。
船首帆这个时候被全部张开,并且调整到了吃风角度,软质的船帆开始吃足了风,这条船顿时便开始再次加速,朝着前面冲了过去。
而这个时候桅杆上的那面斜桁帆也被缭手们调整到了受风角度,两面船帆这个时候都吃上了风,如此一来,更是给船只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得船只又一次开始提速,朝前加速行去。
这时候跟在这条船左右的陪护船只上的海狼部众们,嘴巴都顿时张开了,他们看到这条式样怪异的新船,在吃了风之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突然间就窜了出去。
虽然他们这会儿为了跟上这条船,也已经把船帆全部升起,船速已经提升了起来,可是却根本追不上那条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条船绝尘而去,在海面上犁出了一条窄窄的浪迹,朝着远处奔去。
“乖乖!这家伙跑的也太快了吧!像条鲨鱼!……”有人开始趴在船舷上瞅着那条单桅纵帆船惊呼了起来。
今天陪同于孝天出海的不单单只是一些小头目,包括王宏、马枭、方安这样的海狼集团之中的大人物,也都受邀一起前来观看这条船的试航。
所以这几个人也都在船上跟着出来了,这会儿当看到于孝天带着那条新船,飞也般的在海面上加速冲出去,也都一个个惊讶的叫了起来。
“我说老五!我这段日子不在南日岛,大当家怎么就又鼓捣出这么厉害的家伙呀!这船到底是什么船,怎么能跑的这么快?
这要是咱们都换了这种船的话,以后他娘的谁还能躲得过咱们的追击呀!不行!我得赶紧找大当家换船才行!这条船我看上了!谁都别跟我抢,否则的话我跟他急!”王宏流着口水看着于孝天坐下的那条新船,在他们眼前劈波斩浪的冲过去,立即扯着嗓子对站在他旁边的方安还有独眼龙吵吵到。
“大当家其实我等可以猜度的?他想点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当家似乎从来没有闲住过!
三哥想要这条船,就找大当家商量去,不过三哥不觉得这条船小了点吗?你愿意用你现在的座船换这条船吗?”方安笑着一边观看着那条新船,一边慢条斯理的带着玩笑的意味对王宏说道。
(明天是月初,据说庆祝中秋节月票可以翻番,弟兄们,千万记住给我留月票呀!拜托拜托了!呵呵!)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望眼欲穿的望远镜
王宏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之后,多少有点泄气摇头道:“照你这么一说,这条船还真是有点小了点!要是能再大一些的话,就好了!”
他说这句话,很显然是有点反悔了,觉得这条船虽然够轻快,可是毕竟小了点,不太威风,当他的分船队帅船有点不太够面子的感觉。
这时候他们船上的一个船匠说道:“王管队,您别急,这条船大当家说了,是主要拿来试水用的,可能不会编入到你们战船队之中!
而且这条船只是一百五十料的船,大当家说了,如果这种新船可以的话,接下来就放大,建更大的新船,替代咱们现在用的战船,接下来会造出四百料的新船,那就比眼下诸位用的福船还要大了!”
王宏一听又来了兴致,赶紧问道:“此话当真?大当家果真要建更大的?”
“小的岂敢诓骗王管队你们呀!这真是大当家说的!”那个船匠赶紧回答。
王宏这下不着急了,点头道:“那就好,那这条船就算了,我不要了!回头我等着大当家给咱们换大的!不过要是换了大船的话,这船还能跑这么快吗?
不过慢一点也无所谓,这船我刚才看了,比咱们现在用的船结实多了,到时候大船就算是慢一点,也无所谓了!这船是好东西!以后有了这玩意儿,就算是官军水师来找咱们的麻烦,咱们也照样打的他们满地找牙!嘿嘿!”
方安忽然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了一个铜管,拿在手中,掂量了掂量,接着把这东西递给了王宏,对王宏说道:“对了三哥,大当家近来还给我们弄了几个这样的东西,他说你回来之后,把这个给你,昨个你回来的时候,我们只顾着给你接风洗尘了,却忘了把这个东西交给你!”
王宏伸手接过了这个铜管,拿在手中好奇的摆弄着,见到这东西一头粗一头细,看上去像是中空的,但是两头却似乎镶上了透明的水晶片。
这东西他没见过,于是满肚子狐疑的对方安问道:“老五,这又是啥稀罕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的,有啥用?不会又是大当家搞出的啥火器吧!不对呀,这玩意儿太轻了,也没火门,不像是能发火的东西呀!”
方安对王宏笑道:“这个可不是什么火器,这东西大当家称其为望远镜,也叫千里眼,凑到眼前可以把很远外的东西拉近到眼前,看得非常清楚!原来远地方看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个千里眼也能看见了!你放到眼前朝四周看看吧!”
王宏听罢之后,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老五,你不是又拿我开心的吧!这一年多来,你这个家伙好像没以前实诚了!总是一见我就拿我寻开心!远处的东西,怎么可能用这破玩意儿就拉近到眼前呢?”
方安一听伸手就去王宏手里面抢这个单筒望远镜,并且说道:“三哥,我可没骗你!信不信由你,这可不是什么破玩意儿,你要是不想要的话想要的人多得是!你还给我吧,老八到现在还没混上呢!”
“别!我先试试!真的假的呀!……我瞅瞅,怎么啥也看不见呢?咦?看见了!看见了!不对呀……咋变得越来越远了?”王宏一看方安想要把这东西抢回去,就赶紧拿起来把一头戳在了眼睛前面,开始透过这个管子在海面上晃动着看了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吵吵,开始角度不对,镜片之中只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过了一会儿工夫,总算是看到了镜头里面的景物,但是却发现看到的东西不但没有拉近,反倒是变得更小了,于是他立即叫了起来。
方安脑门上拉出了几条黑线,看了看王宏,鄙视了他一下才告诉他道:“三哥,你把它拿反了!小头这边对着眼睛,你再试试!”
王宏听罢之后,有点不好意思,讪笑了一下赶紧把手里面的这根管子掉了个头,把小头那边又放在了眼前,开始用这根管子朝着海面上搜索了起来。
“哇!……哇!看到了!看到了!就是拉近了!哇!看的真清楚呀!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呀!哈哈!”王宏当从目镜之中,看到了很远处的南日岛的时候,终于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开始狂叫了起来,高兴的手舞足蹈。
结果他如此表现顿时又大大的被旁边几位鄙视了一番。
原来于孝天近来除了忙于各种其他事务之外,早就开始暗地里试制起了望远镜这种新鲜玩意儿。
后世望远镜是个很普通的东西,几乎可以成为家庭日常用品了,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却还是新鲜玩意儿。
据说望远镜的发明,跟荷兰人有关系,玻璃产业在西方开始发展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专门制作眼镜的工匠开始出现了,人们发现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于是便制作出了放大镜,后来又制成了老花镜,于是制作眼镜的工匠便应运而生。
后来工匠又发现凹透镜可以缩小物体,可以纠正一些近视的人的视力,而且无意间将近视镜和老花镜叠加在一起,居然发现可以看到很远以外,以前看不到的地方,也可以把远处的大教堂的顶拉近到眼前,看的更加清楚。
于是办有工匠开始试着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组装到一起,制成了望远镜,具体到底是谁先发明的望远镜,后世西方史学家争论很大。
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望远镜肯定是已经被西方人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将其实用化了。
因为历史上明代有人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番僧利玛窦有千里镜,能烛见千里之外,如在目前。以视天上星体,皆极大;以视月,其大不可纪;以视天河,则众星簇聚,不复如常时所见。又能照数百步蝇头字,朗朗可诵。玛窦死,其徒某道人挟以游南州,好事者皆得见之。”
所以可以肯定,在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一个实用化的望远镜进入了大明,并且有很多人见识过这东西。
那么说明这东西被发明出来的时代,要比现在还要早很多,起码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使用上了这种东西。
只是这玩意儿估计比较稀罕,西方国家目前也没有将其作为商品大量输入到大明,故此大明的人对此见识过的极少。
当海盗天天在海上混,怎么能连个望远镜都没有呢?于孝天早就憋着想要弄一些望远镜,装备给自己的手下们,起码做到每条船上要配发个两三支才行。
在玻璃场筹建起来之前,他曾经试图使用天然无色水晶,请工匠磨制镜片制造望远镜,可是这个办法却因为高透明度的无色水晶石很不容易找到,而且高明的珠宝工匠也不容易找到,最终一直被拖着没有弄成。
后来玻璃场虽然投产了玻璃,但是前期玻璃却因为质量原因,脱色工艺达不到要求,制作出的玻璃多少都带点颜色,也达不到制作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但是近期玻璃场所产的玻璃,工艺渐渐稳定了下来,质量也越来越好,透明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就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
于是于孝天便让玻璃场的工匠们,按照他的要求开始试制凹凸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制之后,最终得到了堪用的镜片,虽然清晰度和精度都比后世的镜头镜片要差很远,可是好歹这玩意儿已经能用了。
于是他连忙就让工匠们用铜皮裹制成铜管,将这种镜片镶入到了铜管之中,并且将其做成可抽拉伸缩的形状,第一批试制的几支都发给了手下几个重要的头领,王宏作为第二分船队的管队首领,自然而然也成为第一批可以使用这种新鲜玩意儿的人选。
可是王宏因为在双峰岛那边没有回来,所以于孝天便把一个望远镜交给了方安,让方安回头交给王宏。
现如今王宏拿到了这个东西之后,起初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东西没啥稀奇的,可是在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看到了很远处的景象之后,这家伙就被震惊了,在船上是大呼小叫,连连称妙。
结果是他这样的表现,自然而然的要被同僚们鄙视一番了,毕竟这帮人开眼比他早,现如今已经过了新鲜劲了,看到这家伙露出一副土包子的样子,少不了会嘲笑他几句。
王宏也不以为意,笑就笑吧,反正这玩意儿到了他手中,谁也别想再给他要走了,毕竟这东西眼下数量还很少,能拿到的人,就代表着他们在海狼之中身份的尊崇,所以他将手中的这个望远镜把玩多时之后,小心翼翼的放入到了方安递给他的一个牛皮筒中,很郑重的将这个望远镜挂在了脖子上。
不过怎么看这家伙挂的方式都不太好看,牛皮筒横在他的胸脯上,像是脖子上挂了个牛骨头一般,颇有点招摇的感觉。
(今天特别鸣谢末日龙神朋友的打赏!今天是月初,这个月月票翻倍,拜托诸位把手中的月票留给我吧!寒风在这里跪谢了!呵呵!拜托拜托!我要月票!)
大明海寇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船速十节
一天的试航到了天黑的时候,终于结束,于孝天带着船返回了南ri岛,被众船簇拥着进入到了湾子之中。
未能赶得上随船出海试水的工匠们,在此等候多时了,一看到船完整的返回来,就都涌到了岸边迎接。
舢板再次拖住了这条新船,将其拖至船坞附近,交给了岸上的人将船只再次缓缓拖回到了船坞之中。
一天的试验下来,船匠们不敢大意,赶紧登船对船只从头到尾进行了一番仔仔细细的检查,看看船体结构是否存在问题,有没有漏水的情况。
即便是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是正常的,一条船从干船坞入水之后,船体受力变化剧烈,一些原来不能发现的问题,在经过下水和试水之后,就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时代按照常规的规矩,一条新船下水交付之后,也要先在船寮一带进行几天试水,彻底对船体进行检验,同时检查船上各种帆具船舵绞盘等物进行检查,直至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会交付给订船的船东。
所以在海狼这里,同样也一切照旧,经过一天试水之后,这条新船立即被拖回船坞之中,进行里里外外的一番大检查。
第二天又经过一天的检查之后,郭复告诉于孝天说:“启禀大当家,这条新船小的们已经都里里外外查了个遍,除了发现几条船缝多少有点漏水之外,其余部位都很结实,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只是不知道大当家带人试水之后,感觉这条船使用起来如何?”
于孝天点点头道:“这就好!昨天我带人试水之后,感觉这条船整体上距离我想要的xg能相差不是很远,速度上还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速度!帆具还要调整,前面的三角帆完全可以再增大一些!这么一来船速便可以再提升一些。
另外船舵cāo作的时候有些涩,几个点上有点卡,舵工扳动舵杆的时候有点费力,回头你们检查检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还有船舵的舵杆加长一点,可以让舵工扳动的时候更省力一些,角度暂时不能调整了,如果舵杆活动的角度还能调整的话,这条船也会更灵活一些,目前为止,我感觉这条船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xg能!
再之,船底压仓石前面过重了一些,船头跑起来的时候扬不起来,也影响速度,横摇有点大,没有我想的稳当。
不过整体来说,这条船还是不错的,起码速度上暂时咱们的船之中,无出其右者!接下来这一个月,我会亲自带船或者让人带船天天出海试水,争取多找出一些毛病,下一条船一边造一边修改,整齐下一条船造成的时候,能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一并解决。”
郭复一一记下了于孝天提出的问题,答应于孝天回去之后马上就开始检查修改。
接下来的一个月之中,于孝天虽然不能每天都带着这条船出去试航,但是起码也天就抽出一天时间,带着这条船出去试试水。
一个月下来之后,这条船的xg能基本上便被确定了下来,这种单桅纵帆船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船型,船速快,cāo作简单,灵活xg很好,需要水手数量也很少,不但在非常适合近海航行,而且即便是在恶劣天气之中,也能很好的在海上保持稳定。
但是也不能说这种船就是完美的,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出现在了船帆上,虽然于孝天想办法从西班牙人哪儿搞来了一大批印度帆布,满足了这种新船对船帆的需求,但是因为这种船帆受力点比较集中,这种印度帆布也都是天然材料棉麻纺织而成,所以强度有点达不到于孝天的要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