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他马上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南门,还命令满洲国师,调动两个团的兵力,协助皇军防守南门,整个锦州的防备,南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最容易遭到攻击,要是他,也会选择这里作为主攻方向。
鬼子的调动情况,马上被潜入城内的特战分队,用报话机报告给指挥部,唐秋离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南门的进攻部队,由主攻变为佯攻,主要使用炮火,把鬼子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南门。
其他三个方向的主攻任务不变,为了让中泽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还命令炮兵支队,调派一个九二式步兵炮大队,赶往南门,一定要让鬼子的观察哨看到。
北、东、西三个方向突破后,部队不要在外围恋战,迅速往市区中心猛插,而后,往南门方向包抄,在背后给鬼子猛烈一击,一定要在南门,消灭鬼子主力,务使其溃逃进市区,进来避免发生巷战。
李洪刚支队,剩余的两个大队,作为预备队,韩铁的三支队一万多人,赶往海岸边布防,防止辽东半岛增援的鬼子,由海上登陆,唐秋离对锦州城内的鬼子重炮大队的重炮,很感兴趣,他命令潜入城内的特战分队,待战斗打响后,伺机夺取鬼子的重炮,他要用这些重炮,打鬼子的军舰。
战斗在黄昏时打响,首先攻击的是南门,先是猛烈的炮击,锦州南门陷入一片火海,鬼子的防御阵地,被炮弹炸得七零八落,这些一直在锦州驻防的鬼子,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地表工事,全部被炸毁,躲在地堡和隐蔽部里的鬼子,就像坐进一艘风雨之中飘摇的小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炮火延伸,鬼子们胆战心惊的爬出隐蔽部和地堡,进入已经被夷为平地的工事,等待承受一轮凶猛的攻击。
出乎意料,对面的阵地上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发起攻击的迹象,就在鬼子前沿指挥官和士兵们摸不着头脑,狐疑不定的时候,延伸的炮火,忽然掉头打了回来,暴露在野战工事里的鬼子,顷刻间被炮火覆盖,在南门这个方向,唐秋离集中了部队三分之一的火炮,为的就是在这里,给鬼子大量杀伤,减少巷战的几率。
在东北和鬼子打了几年的郑勇,指挥炮兵的艺术,愈发娴熟,在战斗开始前,他把不同口径和射程的火炮,配置在不同的地域,并且分配了固定目标,就像现在,突然打回来的,主要是九二式步兵炮,配以高爆炮弹,把近千名鬼子送上西天。
折腾几回,南门的鬼子守军,就折损将近一半的兵力,而血手团的步兵,只是做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稍微遇到抵抗,立即撤回攻击阵地,接下来就是一阵炮轰。
把中泽喜一气得牙根痒痒,他很是不明白,支那部队,哪来的这么多炮弹,看着自己部队忠勇是士兵,在血手团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变成一团团血雾和人体碎块,中泽心疼的直哆嗦,再这样下去,南门的防御部队,就要被折腾光了。
其他方向,暂时没有战事,血手团倾其全力攻击南门,中泽痛苦的下令,从其他三个方向,各抽调一个中队的兵力,火速增援南门,同时,他命令重炮大队,火力支援南门,务必把支那军队的炮兵阵地摧毁,这是他的王牌之一,准备在血手团的部队冲锋的时候,突然拿出来,给支那人以最大的杀伤。
现在没办法了,只好提前使用,解决掉对南门防御阵地,威胁最大的血手团炮兵,鬼子的重炮,在锦州城内的发射阵地上,怒吼起来,桔红色的弹道,划破夜空,重磅炮弹,不停的落在血手团的炮兵阵地上,果然威力极大,血手团的炮兵阵地,被灼热的钢铁碎片和炸起的烟尘所笼罩。
刚才饱受血手团炮兵摧残的鬼子们,一阵欢呼,老虎不发威,拿我当病猫!大日本帝国的大炮,永远比支那人的大炮厉害。
实际上,唐秋离最关心的就是,锦州城内防务的两大支柱,鬼子炮兵和装甲兵,在鬼子炮兵开始炮击前,进攻南门的部队,包括炮兵,早就转移到安全地带,把空无一人的阵地,留给了鬼子。
鬼子的重炮一开炮,在城里的特战分队,喜出望外,正愁找不到,这下,给指示了目标,各个特战分队,不约而同的,就像几支利箭,朝着鬼子的重炮阵地扑去。
城内的鬼子,都被吸引到四个方向,鬼子炮兵阵地,只有一个步兵小队担任警戒,这些鬼子,一边看着炮兵光着膀子,忙得热火朝天,一边不住的赞叹,大日本帝国就是厉害,你看,咱们皇军的炮兵一开口,支那人的炮兵,当时就哑巴了。
全没有注意到,已经有几百条黑影,轻捷得像豹子一样,摸到了他们跟前,这些鬼子只顾在那欣赏皇军的武功,那想到,在防守严密的城内,会有这么一帮杀神。
一个小队,七十多名鬼子,被干净利索的解决掉,那想鬼子炮兵,正干得起劲,特战队员们扑上去,一顿匕首带子弹,一个活口都没留下,这些鬼子炮兵,防守能力几乎为零,除了几个指挥官随身携带,自卫用的王八匣子外,其余的鬼子炮兵,连步枪都没有,那架得住这些特种兵的凶猛攻击。
转眼工夫,这些重炮就换了主人,特战分队长,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指挥部,解决了这个对部队威胁最大的鬼子重炮大队,唐秋离命令特战分队,务必保护好这些重炮,防止鬼子反扑,在攻城部队没有到达之前,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南门防守的鬼子很奇怪,咋不打炮了?炮兵这帮家伙们,就知道偷懒!
没等他们发完牢骚,对面的炮弹又打了过来,鬼子们只好闭紧嘴巴,躲在掩蔽部或暗堡里,接受又一轮摧残。
中泽喜一也很奇怪,重炮阵地的电话打不通,他马上派出传令兵去查看原因,就在这时,北门方向,忽然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
这声音,比南门那边的都大,中泽喜一脑子“轰”的一声。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最后捞一把
唐秋离见到,战局正在按照事先的计划发展,对攻城部队危险最大的,鬼子重炮大队被解决,南门的鬼子,被炮兵压制在阵地上,动弹不得,马上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
战斗开始就沉默到现在的其他三个方向,马上激活起来,尤其是在北门方向,炮兵支队三分之二的火力,都集中在这里,一开始就势若奔雷,几百门火炮,把北门炸得火光四溅,烟尘滚滚。
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鬼子守军,立即被淹没在钢铁风暴之中,而且,血手团的炮兵,分工明确,九二式步兵炮和山炮、野炮,专门打碉堡、暗堡和隐蔽部,迫击炮专门对付在工事里的鬼子。
在这种凶猛的炮击下,鬼子立即陷入没顶之灾,一个个碉堡、暗堡飞上半空,躲在工事里的鬼子,被迫击炮炸上天空,正如唐秋离所料,北门的炮击一开始,伪满师协助守卫北门的部队,纷纷丢弃阵地,掉头往锦州城内逃去。
这些伪满国兵,逃跑的速度很是惊人,本来就是乌合之众,占上风时,跟在日本鬼子的屁股后头,还能打几个回合,现在的情形下,很爹妈少生两条腿,眼看着炮弹落到头顶,早上还跟自己吹牛的同伴,立马成了一堆碎肉,能站起来往城内跑的,已经是训练有素了,更多的伪满国兵,干脆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伪满国兵的溃逃,惹恼了日本人,操起手中的家伙,对着溃兵就是一通狂射,这下可好,躲过了血手团的炮弹,躲不过小鬼子的子弹,有些胆子稍大的国兵,看到小鬼子比血手团还狠,趁着炮声震天,到处烟尘弥漫,鬼子也自顾不暇的空当,在背后打起了黑枪。
别看这些国兵平时的枪法不咋地,这会儿,打起了很有准头,有的国兵,对自己的枪法没信心,干脆趁着鬼子躲炮弹的功夫,把枪口直接顶到鬼子的脑袋上,才搂火,反正是乱做一团,也没人注意这事,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本来就不多的鬼子,经过这么一折腾,能喘气的,也就没几个了。
中泽喜一现在是明白了,上了血手团的当,支那部队的主攻方向在北门,听那个方向的炮火密度,要超过南门几倍,凭北门现在这点儿防守兵力,能支持三十分钟就是奇迹,他手里已经没有部队可以取增援。
唯一的一张王牌,就是战车大队,他马上命令战车大队,火速增援北门,把进攻的支那部队,消灭在城门前。
接到命令的鬼子三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轰隆隆的全速往北门方向驶去,阵势倒也威武、吓人,倒霉的是,鬼子坦克和装甲车,还没等到北门附近,就被在那一带活动的,特战分队捕获到行踪,马上把坐标报给炮兵支队指挥部。
一发发炮弹,不断的落在鬼子战车中间,这些不是专门的反坦克炮弹,把坦克完全炸毁费点儿劲,可炸断它的履带,倒是轻松,结果,炮群炮击了二十多分钟,鬼子的几辆装甲车燃烧起火,鬼子的坦克,就像被掀得肚皮朝天的铁乌龟,原地打转。
这些鬼子坦克兵无奈之下,跳出坦克逃命要紧,被炮弹炸得四脚朝天,剩下的,四下奔逃,早就等在哪里的特战队员,哪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一顿子弹,把这些骄狂的鬼子坦克兵,送回日本老家。
北门外,鬼子防守阵地上,稀疏响起几下枪声,部队潮水般涌进锦州城内,唐秋离一眼就看到了,这些被炸断履带的坦克,像发现宝贝似的,留下一个中队的战士,保护好这些坦克。
北门最先被突破,突进城内的部队,分成三路,往城里猛插,和各个方向的攻城部队,在城门口会合,把在外线防守的鬼子,包了饺子。
鬼子微弱的抵抗,在几万大军的围攻下,显得微不足道,被全部歼灭在外围阵地上,到天亮的时候,整个锦州城,已经完全落入血手团之手。
中泽喜一在指挥部里,听着外面潮水般的喊杀声,知道大势已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覆灭的这样快,他期盼的援军,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
中泽喜一绝望的闭上眼睛,一把锋利的武士刀,插进他的腹部,刀锋入体,剧烈的疼痛,刺激他的神经,弥留之际,妻子温柔的面孔、女儿天真的笑脸,在眼前闪过,他不由得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别她们,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
城门外,炮火犁过的土地,还在冒着缕缕余火,一地的鬼子尸体,成堆的伪满国兵俘虏,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锦州敌人守军两万余人,其中,鬼子四千多人,伪满国兵俘虏一万余人。
锦州,这座在日寇铁蹄下饱受蹂躏的古老城市,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一次回到中国人的手中。
古老的锦州城苏醒了,市民们涌上街头,欢迎自己的军队,更有不少年轻人要求参加部队,这种事情,唐秋离交给周玉山他们去做,他们比自己更在行。
唐秋离关心的是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他招募了一批技术工人,用了一天时间,把坦克和装甲车全部修理好,从全部队中,挑选一批懂驾驶技术的战士,成立了临时装甲部队,当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开动时,把战士们羡慕坏了。
这还不算,唐秋离把锦州城内的所有军用车辆,统统编组在装甲部队,各种油料、配件、弹药全部运走,这可是以后的备用品,一旦和鬼子全面开战,到时候,买都买不到。
那二十多门大口径火炮,也把唐秋离喜欢的不得了,他正愁这些笨重的家伙怎么运走,正好,这些卡车派上了用场,还有鬼子在锦州囤积的大量军用物资和粮食,除了把一部分粮食分给穷苦的市民之外,其余的,全部装车运走。
唐秋离在这里忙乎着军用物资和弹药装备,秋生也没闲着,他按照血手团的一贯做法,把日伪资产和日本侨民的财物,全部没收,准确的说,是全部抢光。
鬼子在东北实行的是专卖制度,所控制的专卖品,几乎涉及到民生的各个方面(小锦听老一辈人说,中国人都不许吃大米,要是那个吃了,就会被判以经济罪,轻者坐牢,重者枪毙),把中国的老百姓,血汗都压榨干了,结果是,肥了这些日本人和汉奸的腰包。
没收来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十几辆大卡车,这次的收获,用唐秋离的话说,足够装备十个德械师还富富有余,如果有可能,唐秋离甚至想买几架飞机,成立血手团自己的空军部队。
除此之外,没收日本人的,和在中国商人手里买到的生活必需品,装了足有几十辆卡车,整个锦州城的经济基础,经过血手团这翻搜刮,起码倒退二十年,尤其是那些日本人,唐秋离就给他们留下了随身的衣物,把压榨中国人得来的财产,去办吐出来,直接把日本人从富翁还原成穷光蛋状态。
唐秋离对于在锦州的收获,颇为满意,到底是临海沿边的城市,小鬼子在这里没少下功夫,油水十足,在东北的基地,炸毁密道,全封闭后,有不少物资没法随着部队运走,只好留在那里,部队在华北的后勤补给,需要重新筹集。
他当初打锦州的意图之一,也是看中了这块儿肥肉,小鬼子在这里经营多年,正好,南次郎给自己创造了机会,不全吞下去,也辜负了这位关东军司令官的一番美意,不把锦州城搬空,不少他唐秋离山的性格,做这种事情,秋生哥比自己胜任多了。
周玉山那里,也极有收获,几天功夫,就招收了六千多新兵,都是身体条件好、家庭背景清白的平民子弟,绝大部分受过教育,不甘心做亡国奴,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只要经过严格训练,个个都是好兵。
这些新兵,立即交给新兵营指挥官吴洪涛接收,随后,派出李洪刚支队剩下的两个大队,负责护送这批新兵赶往黄崖洞,同时,也负责押运这批物资,要求黄崖洞方面,刘铁汉派刘春的骑兵支队,前往接应,主要是为了防范各地方实力派,打这些物资、装备的主意,别自己费劲巴力的,从鬼子嘴里掏出来的肥肉,落在这帮家伙手里。
部队在锦州城停留期间,各地的情报网,传来鬼子的消息,尾追的关东军机动围剿兵团,在察北草原扑空后,得知部队进攻锦州,没做停留,立即南下,往锦州方向扑来。
因为在前段时间,鬼子一直被诱敌部队牵着鼻子走,从东满到北满,栽倒察哈尔,马不停蹄,没得到休息,士兵的体力消耗很大,疲惫不堪,各种物资也面临窘迫的局面,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在加上特战支队的小股部队,沿途不断地骚扰、袭击,迟滞了鬼子的行军速度,现在,鬼子距离锦州,还有十天以上的路程。
有一个情况,提醒指挥部注意,在这段时间内,鬼子飞机活动频繁,主要活动区域在华北的京津地区。
唐秋离心里一紧,他很清楚,鬼子再为和中国全面开战做准备,自己在东北的所有努力,并未动摇日本军部,全面侵华的野心和决心。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一十六章 葫芦岛之战
唐秋离一直以来有一个计划,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历史的进程或是走向,最起码使历史的走向,在最关键的时刻,稍微改变一下它原来的轨迹。
现在的东北,虽然不像历史上,是关东军稳固的后方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因为自己的出现,鬼子在东北的大部分工业和经济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鬼子的军事力量,不断的遭到沉重的打击,已经不像历史上那么强盛。
可是,并没有改变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全面侵华企图,这些疯子,对中华大地,做梦都垂涎三尺,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侵华的脚步,那个岛国所有的人,从天皇到普通百姓,都被黄海彼岸,那块秋海棠形状的富饶而广袤的土地,彻底迷住了。
唐秋离多少有一种无力感,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必然走向,现在,鬼子的种种迹象,已经明确无误的传达出信息,中日之战,不可避免,自己只有尽力去消灭更多的鬼子,以延缓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为中国多争取些准备的时间。
锦州战役,圆满结束,部队以及其轻微的代价,换来了一个战略地位重要,战略资源丰富的重要城市。
唐秋离部署在海边的韩铁支队,在这个时候,和鬼子的增援部队,在葫芦岛交手了。
南次郎接到锦州告急的电报后,急的七窍生烟,他的主力部队,被唐秋离远远调到了北满地区,接着,又像猎狗一样,追到察哈尔草原,一直没得消停,部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尽管这样,还是解不了锦州之围,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从辽东半岛为数不多的守备部队中,抽调一部分兵力,组成一支八千多人的增援锦州援军,跨过辽东湾,在葫芦岛登陆。
后来,日本军界,对于此次增援行动,多有微词,以区区八千之众,去解围一个被五万敌军包围的城市,究竟有多大胜算,是去增援解围,还是去送死?这无异于拿大日本帝国士兵的生命开玩笑。
南次郎的痛苦,只有他自己和他的参谋长西尾修造知道,这已经是他可以拿出来的最大力量,十几万关东军,看着锦州城头的硝烟,可还隔着十几天的行军路程,干着急,没办法,总不能让帝国的士兵,长出翅膀飞过去。
锦州必须得收复,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是大日本帝国进军华北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也是战略物资囤积地,落到血手秋离的手里,后果不堪设想,这家伙可是做事从不留后手,想想新京失陷后的遭遇,到现在为止,帝国还在为恢复新京的经济与工业基础大伤脑筋。
何况,锦州是个很敏感的地区,在自己手上失陷,会招来军内对自己指挥能力的质疑,会影响自己在军界的地位,本来对于自己接替武藤信义,担任关东军最高司令官一职,在帝国高层内部,就有很多反对意见,现在锦州失陷,正好可以给他们以话柄。
所以,南次郎明知道这八千多人的兵力,去和血手团的主力部队作战,绝对是凶多吉少,他只希望这支增援部队,能拖住血手团的部队几天,给机动围剿兵团,争取足够的时间。
更深一层的意思,在于表明自己的一种姿态,我的部队,正在进攻,锦州还有战事,尚未失陷,这个时候,南次郎政客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做给东京大本营那些人看的。
当然。从他的内心来说,绝不希望这支部队倒霉,为此,他协调帝国海军和航空部队,派出军舰、海军陆战队和飞机,协助增援部队作战。
就这样,鬼子的增援部队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两千人,军舰六艘,飞机十二架,韩铁支队的压力剧增。
唐秋离急调苏景峰支队和郑勇的炮兵支队,赶往葫芦岛增援韩铁支队,自己亲自赶赴葫芦岛战场指挥战斗。
袁景豪支队,开赴山海关,和佟巴图的骑兵二支队会合,警戒有可能从冀东方向前来增援的鬼子和汉奸殷汝耕的部队,先期到达山海关的李洪刚支队的两个大队,火速赶到葫芦岛,参加葫芦岛战役。
这是在东北境内的最后一仗,唐秋离很感谢南次郎给了他机会,他赶到葫芦岛时,战场已经打成火山爆发般激烈。
与南次郎的担心不同,这次负责增援锦州的鬼子,都来自辽东半岛,而在辽东半岛地区,血手团几乎没有展开过任何军事行动,这里的鬼子,根本没有尝到过血手团的厉害,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九一八”事变中,区区两万关东军,打的几十万东北军落荒而逃的记忆中。
对于自己有一万多兵力,还有帝国的军舰和飞机的配合,打下大半个华北,都不成问题。
部队到达葫芦岛,鬼子指挥官是个陆军少将,而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是个海军大佐,两个人为了部队指挥权,起了争执,按鬼子少将的想法,我的军衔比你高,部队比你多,战场指挥官,非我莫属。
鬼子海军大佐可不这么想,在帝国海军的眼里,陆军都是一些没有文化的农夫组成的军队,而海军是技术兵种,在出身上就比陆军高出一头,想指挥海军,门儿都没有!
众所周知,日本海军和陆军向来不和,这体现在日军的战略进攻主要方向上,陆军主张“北进”和苏联作战,占了苏联的远东地区,和德国夹击苏联。
而海军主张“南进”征服中国大陆和东南亚,打开通往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为帝国海军称霸太平洋,提供前进基地。
后来,日本陆军占了上风,并在中国东北,一手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但是,海军和陆军的冲突并未停止,在整个中国战场,日本海军没少干给日本陆军拆台的事儿!
这种冲突,直接影响到下面的军官和士兵,现在,鬼子陆军少将和海军大佐这两位,就像红着眼睛顶架的公牛,互不想让,双方争执不下,他们的参谋长没有办法,只好把情况汇报给了各自的上级。
南次郎很清楚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勾当,不过,现在有求于人,他回电把带队的鬼子少将痛责一通,命令他必须无条件服从海军方面的指挥,并亲自给一个海军大佐致电,极尽夸赞和鼓励之能事,一个大将亲自给一个大佐回电,还在电报里这么低调,这在日本的军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南次郎有他的算盘,作为政客型的军人,他很清楚,不论海军还是陆军指挥,只要能收复锦州,功劳都是他南次郎的,指挥有方吗!再说了,让海军打头阵也好。
这样电文来回一耽搁,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为韩铁支队从容布防,赢得了时间,唐秋离也能从容的增派援兵,并且把缴获的鬼子大口径重炮,也运到了海边阵地。
赢得了战场指挥权的鬼子海军大佐,激动得浑身颤抖,在他的从军生涯中,还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的兵力,这应该是将军才能有的权限,此战过后,自己的将军梦,近在咫尺。
他在望远镜里,把登陆地点反复观察后,没有看到支那守军的任何防御工事,他暗自嘲笑,这些支那人,军事素质如此低劣,都不知道在海滩布置反登陆设施,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去进攻锦州,都是陆军无能,才助长了支那人的嚣张气焰。
他马上命令第一梯队,实施登陆,登陆很顺利,没有遇到一点抵抗,鬼子海军大佐,带着第二梯队,紧随着也登陆了,这两个波次的登陆部队,全部由海军陆战队担任,四千多人,畅通无阻的往锦州方向推进。
1...96979899100...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