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回到基地后,大家都以为指挥长的意志,还要消沉一段时间,都自觉的分担起唐秋离的业务,尽量不去打扰他,让他的心情,顺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从失去爱人和孩子的伤痛中恢复过来,本来,基地已经在准备他俩的结婚庆典,大家也准备借这个喜庆事,好好热闹一番,这几年,部队打了不少大胜仗。
哪知道,传来这个噩耗,全部队都知道他俩的感情,各级指挥官,都叮嘱下面的战士,不要在指挥长面前,提起任何有关张院长的事情,一句都不行,那个违反了,关禁闭三天。
没想到,几天后唐秋离就正常主持工作,只是话语少了很多,眼里是无比的坚毅,只是在不经意间,那浓得化不开的哀伤,隐约闪现,那个飘逸、洒脱、充满阳光的大男孩儿,再也不见了。
脸上和身上,透着一种狠砺,还有与年龄绝不相称的沧桑和成熟感,他搬离了和小玲生活了四年之久的房间,搬到指挥部去住,他实在是害怕在哪里孤单的居住。
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身边的女孩儿,在这里,他觉得每一处空间,都是小玲的影子,那一颦一笑,还有无数个缠绵的夜晚,夜半醒来,长长是泪流满面,他费尽力气,在床上找到了几根小玲留下的长发,那是她生命的一部分,还留有她的体香。
唐秋离珍而又珍的把小玲的长发,装在贴心的香囊里,把这间房屋保留原样、彻底封闭,这是一个禁区,任何人都不可以进来。
秋风渐起,天气寒冷下来,南下的部队,在狼窝沟那,和当地的国民党骑兵保安团对峙几天后,附近的其他保安团,闻风而动,堵截的人马,竟然达到了一个旅之多,根据侦察,这些保安团的背后,都有地方实力派的影子。
此时,刘铁汉已经派人拿到了,华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宋哲元的亲笔手令,手令上写着:“兹有东北义勇军部队,遵照国府蒋主席命令,南下剿灭共匪,各地政府,随时提供粮秣补给,不得阻拦和刁难,违者定当严惩不贷!”上面还盖着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大印和宋哲元的亲笔签名。
哪知道,这道手令,在这些保安团哪里,竟然没好使,看来,这些和土匪没什么两样的保安团,看上血手团的家底儿了。
在这些保安团眼里,南下总队,就是一块肥的流油的鲜肉,车辆马匹,箱子、柜子和机器不少,还有不少女兵,护送的部队却不多,只有千八百人,那还不一口吃下,这些家伙,在那红着眼睛,流着口水,已经开始商量起分赃的计划来。
其实,他们没有看到南下总队,护送部队的全部实力,刘铁汉把刘春的骑兵支队和一个大队的步兵,隐蔽在后勤部队的侧翼行军,为的就是保证后勤部队两侧的安全。
刘铁汉来电请示指挥长,此事该如何处理,部队已经和保安团对峙十几天,天气转冷,部队在荒野上宿营,条件很艰苦,他还真拿不定主意,因为唐秋离临行前,一再叮嘱,决不能和国民党的任何部队发生冲突。
请示电报送到唐秋离这,积郁在心里的全部怒火,顷刻间爆发出来,他给刘铁汉回电:“刘副指挥长,武力解决,此战不必留手,缴获的马匹,正好可为骑兵支队扩军之用,成分好的俘虏,可编组成新兵大队,其余就地枪决,不留后患,此战关键在于全歼,务使一人漏网!”
发完电报,唐秋离还在那愤愤的骂道:“土匪一样的保安团,都敢欺负到老子头上!找死!”
有了这道命令,刘铁汉放下心来,大打出手,不到四个小时,一个旅,约有九千多人的几个国民党地方保安团全部被歼灭,无一人漏网,当场击毙的有六千多人,俘虏两千多人,就这些土匪一样的地方保安团,在血手团的部队面前,不堪一击。
经过甄别和挑选,成分和身体条件比较好的有一千多人,被编成新兵大队,剩下的几百个满身血债、顽固透顶、冥顽不化的军官和兵痞,被一阵机枪给突突了。
此战,血手团南下总队,伤亡三十余人,以此等微小代价,缴获战马将近四千匹,还有大量军需物资,至于保安团的枪支,除了一少部分比较好的之外,剩下的跟烧火棍差不多,有的步枪,连膛线都磨没了,有的步枪,根本就没有枪栓。
此战结束后,起觊觎之心的各地方实力派,赶紧打消了念头,部队所到之处,很是配合,现在已经和留守黄崖洞的接应部队会合,不日将进入太行山区。
转眼到了冬天,关东大地飘起了洁白的雪花,又是一个雪花飘满的季节,部队一直没有大的行动,一方面是因为唐秋离还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是,没有寻找到战机。
南次郎经过上次白石山之战后,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在寻找血手团主力未果的情况下,把围剿血手团的部队,集中在一起,形成重兵集团,开赴抗日联军控制的区域,围剿抗联部队,称之为“冬季攻势”。
尤其是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各处发生激战,唐秋离为了更多的消灭鬼子,也是为了减轻抗联部队的压力,派出多股部队,以大队为单位,趁着日军和抗联部队纠缠,后方防守空虚之机,多路出击,击中优势兵力,频频袭击和攻占关东军的后方基地与小城镇,伏击关东军的后勤运输队。
把关东军打的叫苦不迭,天寒地冻,饿着肚子、缺衣少弹的鬼子,不得不从战场上撤下来大部分兵力,对付血手团的部队,抗联部队的危险,旋即解除,为此,杨靖宇将军,特意给唐秋离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电。
等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调集兵力,准备就绪,想和血手团大打一场时,对手再次神秘失踪,不知去向,弄得鬼子前线指挥官大为光火,南次郎头疼万分,只好恨恨不已的撤兵,转为守势,关东军所谓的“冬季攻势”损兵折将,收获甚微,宣告破产。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一十章 追歼元凶
大雪封山,粉碎了关东军的冬季攻势后,部队全部撤回基地休整,天寒地冻,不利于部队作战,全军转入为南下进关,挺进华北做准备。
已经是一九年年底,距离历史上的“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唐秋离之所以要选择在一九三六年春进关,就是为了部队能提前适应华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形条件。
秋泉在护送莱迪顺利到达美国后,很快就返回国内,直接赶赴太行山区的黄崖洞,在南下总队没有到达前,赶到黄崖洞,接手了那里的全面工作,有了秋泉在那个地方主持大局,唐秋离放心许多。
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了,首先是各级指挥官和战士们的思想转变,人,都有故乡情结,离开自己熟悉的故土,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尤其是一步步远离家乡,望着那熟悉的景物,渐渐远去,失落感会油然而生,这种情绪不解决,军心浮动,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甚至会拖垮一支部队。
三万多人的大部队,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辎重处的周玉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武器弹药、各种物资,尽管南下总队带走了绝大部分,光是剩下的东西,就够他收拾一阵子,毕竟血手团三四年的家底儿,比一些军阀一辈子的都多。
唐秋离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中,战士们的心里问题不解决,带出去的就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队伍,为此,他把自己的时间排的很满,每天要找不少人谈话,尤其是一些中队长和大队长级别的干部。
他强迫自己忙碌起来,完全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可以忘掉很多往事,他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对小玲刻骨铭心的思念,可是,还没有,稍有闲暇的时候,他会不自觉的回想起和小玲在一起的每一点记忆,回想的越多,心就越痛,痛的难以自拔。
期间,南下的部队,已经顺利到达新基地黄崖洞,因为那里原来是土匪刘黑七的地盘,刘黑七一死,就成了真空地带,国府的地方势力,还没来得及把手伸向那里,这就给部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建立根据地,是李洪刚他们这些**党员的拿手好戏,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局面,此时的**红军,还在万里长征的路上,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国府蒋主席的百万追兵做生死搏斗。
这一切,都是在得到国民地方政府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理由是,为了堵截共匪,就地筹集物资,为后续部队打前站,否则,不引来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的围剿,那倒是怪事。
几个月的时间,部队已经招收了将近八千名新兵,在黄崖洞进行训练,唐秋离对刘铁汉他们的工作很满意,刘铁汉和李洪刚他们,也明智的没有问到有关小玲的事情。
唐秋离心里知道,这些老伙计是不愿意引起自己伤心的往事,很感激他们的细心和善解人意。
临近年关,漫漫扬扬的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把广袤的关东大地,装点得银装素裹、冰封千里,部队停止了对鬼子所有大的军事行动,只派出特战支队,分成若干股,对鬼子的驻地,进行不间断的袭击和骚扰。
唐秋离给他们的命令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只要是能让鬼子不得安生、寝食难安就行,各个分队,在四月底之前归队,另外,特别留意一下,在黄泥河边,伤员和护送部队遭遇的是鬼子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驻扎,一有消息,马上汇报。
进入腊月,部队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全体干部、战士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统一,对于进关和小鬼子作战,有了新的认识,情绪高昂,请战的决心书,雪片一样飞向指挥部。
相对于部队的火热情绪,唐秋离在这段时间里,更加沉默寡言,没事就在那呆呆的看着地图,有的时候,一整天都不出屋,山虎和这些卫士,都怕指挥长闷出病来,变着花样给他弄好吃的,以往对于唐秋离有绝对杀伤力的美食,现在对他根本失去了作用,送过来就吃,不送过来也不要。
山虎他们束手无策,只好把秋生请过来,也许,指挥长的堂哥,能劝解他一下吧?也不知道这哥俩都唠了些啥,整整一下午,就没出房间门,反正是,自打秋生来了一次之后,指挥长的情绪明显好转。
小年儿的前几天,一封电报,送到唐秋离的手中,看完电报,卫士们惊奇的发现,指挥长的脸庞,被酒醉般的红晕充满,浑身好像燃烧起来,那种久违的激情,重新回到他的身上,双目放光,炯炯有神。
他高声命令通讯员,通知各部队,大队长以上的干部,到作战室开会,马上!
看着指挥长急匆匆的背影,消失在一片葱绿之中,卫士们面面相觑,是什么力量,让指挥长恢复了往日的火力?
是一封电报,关于那个在黄泥河边和小玲他们遭遇的鬼子大队的情报,那个让他永远失去挚爱,让一百多位英勇的战士,碧血撒热土的首恶元凶,不在关东大地上把他们抹去,唐秋离永远也不能使自己心安,更无法原谅自己。
这伙鬼子,隶属于关东军东满军管区近江旅团,番号为关东军近江旅团小野大队,现在,正驻扎在黄泥河附近的太平岭镇,据特战分队传回的情报显示,在整个白石山战役中,关东军所有的参战部队,均遭受严重损失,兵员和装备减员很多。
唯独这个小野大队,因为在黄泥河附近,全歼血手团一部有功,受到了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的通令嘉奖,大队长小野,军衔还被从少佐提升为中佐,现在,这个大队的鬼子,骄狂的很,为了庆祝所谓的巨大胜利,正在附近地区,大肆搜刮各种物资,准备召开一场庆功会。
三天后的晚上,鹅毛大雪下得天地混沌一片,呼啸的北风,掩盖了一切声音,一支部队,悄悄的包围了太平岭镇。
唐秋离带领部队,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终于赶到这里,漫天大雪,掩盖了部队的行踪,也给部队行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幸好这些战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再加上战前动员,一听说是去给牺牲的战友,特别是张院长报仇,战士们的情绪立刻就上来,个个嗷嗷叫,路上,基本没有耽误时间,和在此等候接应的特战分队取得联系后,部队就在镇子外围,隐蔽起来。
这次,唐秋离带来了两个大队,五千多人,再加上直属卫队五百多人和特战分队,总兵力将近六千人,对付小鬼子的两千多人,形成了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更是鬼子的十几倍,唐秋离就是要用牛刀,宰了这些仇敌。
因为在最近,血手团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在东北,各地的鬼子和抗日武装,处于相对僵持状态,鬼子的防备,也就松懈不少,大街上都没有巡逻的鬼子兵。
冒烟大雪,夹着寒风,使这个小镇子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几处灯火闪亮,顺着寒风,传出来日语狂乱的喊叫,是驻地的鬼子,在那饮酒寻乐。
部队潜入镇里,几处放哨的鬼子,被特战分队悄悄的干掉,唐秋离带着直属卫队,直接到了鬼子大队部门口,门口两个鬼子哨兵,紧裹着大衣,在那缩头缩脑的躲避着寒风和大雪,严寒,几乎使他们的血液凝固,只盼着快点换岗,好去享受被窝的温暖。
颈间一凉,彻骨的寒冷遍及全身,那是来自身体内部,让生命消失的寒冷,鬼子的鲜血,很快就冻成红色的冰坨,两个卫队战士,收回匕首,对着部队做个手势。
战斗率先在唐秋离这里打响,整个小镇,被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惊醒,桔红色的火光,在飞舞的雪花里妖艳的绽放,肆意的收割着毫无防备的鬼子生命,穿着兜裆布惊慌跑到屋外,不顾寒冷的鬼子,很快就成为了一具僵硬的尸体。
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战斗就结束了,一部分突围跑出去的鬼子,也被外围部队全部消灭,两千多鬼子,只剩下几十个受伤的俘虏,其余的,都成了满腔愤怒的战士们手下的猎物,部队根本没有活捉鬼子的意思,上来就是一阵密集的迫击炮、手雷,把鬼子的驻地,直接轰成废墟。
鬼子大队长小野很幸运,在唐秋离攻击大队部时,他侥幸躲过了飞蝗般的手雷袭击,只是左耳朵被弹片削去,被几个参谋和卫兵的尸体压在下面,昏迷过去。
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剧烈的疼痛,几乎让他眩晕,可更让他魂飞魄散的是,一群武装分子,簇拥着一个年轻人,在冷冷的看着他,眼里,是压抑不住的仇恨。
小野是一名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大日本帝**官,不怕死,他嚎叫着,双手挥舞指挥刀,本能的选择了那个年轻人,作为他的战斗对象。
那个年轻人嘴角冷酷的嘲笑一闪,他身边的大汉猛扑过来,小野的指挥刀飞上天空,左臂的肘关节被一拳击得粉碎,剧烈的疼痛,让小野再度昏迷。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刃仇敌
当小野再次清醒过来,是被冰冷刺骨的雪给刺激的,那个年轻人,用比寒风还冰冷的眼神看着他,语气却平静的出奇:“说,黄泥河战斗的最后情形?”
小野当然有个性,头一扭,干脆来个不搭理,没见这个年轻人如何动作,锋利的指挥刀,把小野剩下的一只耳朵削掉在雪地上,这下皇军大队长好看了,整个一窝瓜造型。
个性是给别人看的,痛苦是自己承受的,小野的武士道个性,随着最后一只耳朵和身体告别,他的意志崩溃了,看着这个年轻人的眼神,小野绝对相信,他能把自己砍成溜肉段儿!
黄泥河之战,小野绝对是意外立功,他接到的命令是去白石山战场,因为不想走绕远的路,在当地一个汉奸的带领下,抄近路赶往指定地点,正巧和小玲他们遭遇了。
打了一阵,天也亮了,他接到上司严厉的命令,不按时间赶到指定地点,死啦死啦的干活,他想脱离战斗,毕竟这支队伍,不是战斗目标,说不定是被围困的支那部队,派出的小股部队,专门来迟滞和阻挠自己部队前进的,支那人,有时候很狡猾!
小野想走,那个汉奸说话了:“小野太君,看到那个领头的娘们没有?听说,血手秋离的老婆就是这个年纪,看着那些红胡子拼命保护她,没准儿就是!要是把血手秋离的老婆抓住,小野太君,你的功劳大大的!”
于是,小野带领部队,紧追不放,死死咬住,一直打到那处断崖前面,这些支那士兵够顽强的,没有一个投降,最后,全部战死,只剩下那个年轻的支那女人,很漂亮,血手团头子的老婆,能没有姿色吗?
日军士兵已经把她包围在悬崖边上,想要捉活的,那知道,这个女人,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她把手里最后一颗手雷,投进士兵堆里,一转身,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飘然飞向谷地。
那一瞬间,所有的日军士兵,似乎看到了一朵白云,在她的脚下升起,然后又隐没在谷底飘渺的云雾中。
小野因为全歼了一股血手团的小部队,尽管他损失了近千名士兵,还是受到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嘉奖,还晋升了军衔。
小野一口气说完,明显的精神头不济,大口喘着粗气,唐秋离听到小野的描述,他似乎就置身在那天的战斗中,爱人纵身一跃的那一刻,是凄美而决绝,他的心,撕裂般剧痛起来,眼泪止不住掉落下来,即便是寒风也无法冻凝。
山虎早就带着手下人,把那个汉奸抓过来,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叫崔二拐子,是太平岭镇的维持会长,抱着日本人的粗腿,平时就没少祸害老百姓,微黄的眼珠,已经被酒精烧得浑浊,他惊疑不定的看着大家,目光中,透着狡诈和贪婪,显然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为啥把他弄到这?
唐秋离看着他,就像在看着一具尸体,那比严寒还要冰冷的目光,让崔二拐子的心,猛然紧缩起来,一股发展心底的恐惧,使他不禁打个寒战。
“我,就是血手团指挥长,血手秋离,因为你,崔二拐子,我的妻子,还有那没有出世的孩子,跳下了悬崖,是你杀了她们”,唐秋离的话音里带着血丝,竟如金石般穿裂所有人的心灵。
崔二拐子一听,完了,逼死人家的老婆、孩子,这要普通人家还好说,可这是把皇军都打得头破血流的,血手团大当家的,他“噗通”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嘴里也不知道在叫嚷这啥,反正是求饶。
唐秋离惨然一笑,杀了你又如何,我的妻子、我的孩子,还能回来吗?但是,你必须死,就因为你是铁杆汉奸,帮着日本鬼子祸害中国人,刀锋轻轻划过他的动脉,一股污血,脏了一块土地。
唐秋离心意茫然,没有手刃仇人的轻松与快乐,什么也换不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更让他难受的是,小玲那一跃,没有一点可寻找的痕迹,把无尽的思念与哀伤,留给了他,让他的心,痛得已经麻木。
所有鬼子,都被处理掉,唐秋离把凡是能收集到的鬼子尸体,整齐地摆在镇外的雪野上,并且摆成一行日本字“侵我国土者,必然的下场,血手秋离留!”
两千多具冻得梆硬的鬼子尸体,蔚为壮观的放满了镇子外面那一大块空地,小野和那个崔二拐子的脑袋,被放在最前面,唐秋离实在想不出什么方法,来表示对小野大队全体鬼子的痛恨,这些杀害了自己妻子、孩子和战友的凶手在,怎么处理都不过分。
部队奉命撤回基地,他和山虎带着三十名卫士,连夜赶路,顶风冒雪,在腊月二十八那天,回到了唐家窝铺。
站在屯子西边的山岗上,遥望风雪弥漫处,依稀点点昏黄灯光的故乡,此去一别,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重回故乡,无论如何,也得和父母告别,他已经三年多没有登过家门。
唐秋离突然回家,让他的父母喜出望外,看着长高又变得成熟的儿子,父亲只是高兴的直搓手,母亲却留下眼泪,随后又忙着把过年的年货的拿出来,招待这些年轻人。
屯子里的情况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日子比小鬼子没来之前要艰难得多,今天捐这个,明天奉献那个,乡亲们架不住折腾,父亲当上了屯子的维持会长,利用这么点儿身份,尽量保护乡亲们少受鬼子和汉奸的祸害。
冲着父亲在十里八村的威望,和唐氏家族在这一带的声誉,那些汉奸们很是顾忌,倒也让乡亲们少遭了不少罪,唐家窝铺,在这一带,成了避风港,不少外屯子的人家,陆续迁过来,屯子里的人口,增加了好几百号。
说起这些,父亲颇感欣慰,顶着个汉奸的名声,也值得了,父亲的博大胸怀,人格魅力,让唐秋离一生敬仰。
唐秋离告诉父亲,在外人面前,千万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就说自己在外面做生意,还有那些跟他一起上山的伙伴,都有对外人隐瞒身份,他把自己要带领部队进关的事情,对父母没有隐瞒,父亲倒是很支持他,母亲想到,儿子这一走,不知道哪年月才能再见面,忍不住又掉下了眼泪。
吃完饭后,母亲问起了小玲的情况,唐秋离流着眼泪,把事情说了,母亲伤心不已,看着不到二十岁的儿子,那满头斑驳的白发,母亲的心,痛的滴血,她理解儿子心中的痛苦。
趴在母亲的怀抱,唐秋离放声痛哭,把心里积郁多日的痛苦和哀伤,全部发泄出来,母亲抱着儿子的头,温柔的抚摸着他的头发,就像小时候一样,尽管儿子已经比她还有高大,尽管儿子满头华发,刺痛她的心。
唐秋离哭过之后,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在这个时候,父亲披着一身雪花,走了进来,他是不放心,去屯子里转转,唐秋离的卫士,早就在屯子各处,设下了明暗岗哨,看到这些机警的年轻人,他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
进屋看到母子两个这样,诧异的询问,母亲把事情说了,父亲沉默起来,旱烟袋吸得“吱吱”作响,良久,他对唐秋离说,去看你张大爷,还有和你一起上山的那些伙伴的家里,都要去。
张大爷和张大娘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两位老人被噩耗惊呆的样子,唐秋离跪在地上,给两位老人磕了三个头,之后,垂首跪在地上,张大娘从昏迷中悠悠醒来,眼泪成串的往下掉,但是,两位老人,没有埋怨或是责备唐秋离哪怕是一句,这到让他心里更难受。
他给两位老人留下了五千块大洋,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减轻心里的内疚,临别时,老人那如风中残烛般的羸弱,和对他那种依恋,似乎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的影子,使他的心,刺痛得鲜血淋漓,他转身跪倒,“爹、娘,我对不起您二老,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