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军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蒋委员长拿出唐秋离的电报,征求各位军事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没有想到,持反对意见的竟然居多数,他们的理由是,唐副委员长现在所统辖的兵力,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人,远超过华北日军的兵力,而且据有黄河天险,再无增兵的必要。
何况,此次征兵的地点,全都在内地,一旦施行,会对内地的兵源潜力,造成影响,将来江浙一带,一旦有大规模战事发生,现在的部队,补充都来不及,唐副委员长的用心,值得商榷?
敢情,这些军事委员会的要员们,把山西阎锡山的晋军部队,山东韩复榘的鲁军部队,都归到唐秋离的名下,这样算起来,可不是一百五十万人之多,蒋委员长却是心如明镜似的,这些军事大员,他们的根都在江南一带,那个人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唐秋离在江南征兵,无异于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还有一点儿说不出的小心思,如此年轻的唐秋离,在华北的赫赫战功,让这些自诩为军中宿将,领兵多年,却没有什么辉煌战绩的军中元老们,心生嫉妒,巴不得有机会拆台,说实话,自己也曾经对唐秋离的要求产生过怀疑,要不是戴笠的情报,还真不知道秋离面临的压力。
唐秋离名义上领兵百万之众,一直把军权视为立足之本的蒋委员长,更是深知其中三味,阎锡山和韩复榘的部队,唐秋离指挥得动,就是用不了,那两个人,把兵视为自己的命根子,占地盘的本钱,哪里肯拿出来和日本人拼命。
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战斗力,也是在那明摆着,唐秋离真正能用得上的,就是独立师的十几万人马,面对一百多万日军,确实是力不从心,提出征兵的要求,也是情理之中,要是唐秋离在华北垮了,一百多万日军,蝗虫一般南下的情景,让蒋委员长不寒而栗,他的立足之本江浙一带,必将不保。
所以,面对各位大员的反对意见,蒋委员长拿出了戴笠的情报,戴笠的情报很详细,连日军每个联队的实力,指挥官的姓名等,都完整的写在上面,数字最有说服力,众位大员们不吭声了,他们心里明白,蒋委员长拿出这份情报的意思,现在的唐秋离,在蒋委员长面前,有求必应,有的时候,不求都主动给,自己再打横炮,得罪的不仅仅是唐秋离,还有蒋委员长。
这次会议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面对全国发布总动员令,号召有为青年,参加部队,抗击日本军,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次面对日本空前压力的全国战争总动员。
给唐秋离的电报,是蒋委员长亲自拟写的,“秋离,你之处境,我以全部知晓,华北战局,系于你一身,干系重大,各部队现不得征召新兵,唯优先华北独立师,至于所需之军费和装备,我以令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陈诚,先按二十五万人所需准备,可放心,中央一力支持,蒋中正。”
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参军的热潮。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二十六章 风起淞沪
接到蒋委员长的电报,唐秋离感叹良久,不敢说众人皆醉,唯独老头子清醒,最起码蒋委员长看出华北是中原的坚固屏障,一百多万日军,就是被唐秋离关在笼子里的饿狼,一旦华北屏障被突破,日军大举南下,江南大地将处处烽烟,南京也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所以,可以这样说,唐秋离替老头子把守北大门,他的一切要求,蒋委员长都会满足,帮他等于在帮助自己,电报的最后,老头子还说:“秋离,我对你寄予厚望,将来对日作战的北方战局,有你一力承担,我心甚慰,独立师扩军,可根据实际需要,不必拘泥于军政部的有关条令,中央将倾财力,以确保独立师扩军所需。”
言下之意,就是你唐秋离有本事把部队扩大到几百万,我蒋中正也全部掏腰包,只要你把日本人挡在华北,这份信任,是蒋委员长对任何人都没有的,心腹如陈诚、顾祝同等,也没有这样的放开手脚,唐秋离感到肩上的分量。
有了蒋委员长的御笔亲批,一切都走上了快车道,唐秋离从组成由独立师参谋处长于光涵,秘书处主任秘书梅婷为首的征兵委员会,在内地各城市和乡村,设立大批的征兵站。
征兵委员会全体成员临出发前,唐秋离亲自设计,给每个军官,都做了两套区别于常规军装的服装,臂章上是一条金线绣的五爪金龙,翱翔于长城上空,这套军装这个漂亮,唐秋离吸收了德国党卫军服装的大量元素,把中央军制服上的领章,改为硬质肩章。
尤其是梅婷穿上新式军装,就是锦上添花的效果,当时就光彩照人,英姿飒爽,把唐秋离看得都一愣,这个美丽动人的女上校,就是自己的老婆,唐秋离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和那么一点点的得意。
唐秋离还有一层意思,这套新式军装,无疑是独立师的门面,很具有吸引力,那些热血青年,看了这么威武的军装,还不由衷的向往独立师,不可否认,穿越前的自己,选择加入特种部队,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朝着那身军装去的。
华北独立师在战场上创造的辉煌战绩,经过各大媒体的大力宣传,国府的刻意推介,早已经是家喻户晓,唐秋离的三战三捷,更是被民众神话般的所津津乐道,一时间,当兵要去独立师,成为了热血青年们挂在嘴边念叨的词,不仅仅因为独立师优厚的待遇,那是个能让青春飞扬,让热血沸腾的地方,烽火起北国,江南闻硝烟。
各地征召的新兵,大部分送到太行山黄崖洞根据地,有文化的,经过考试,统一送到定边经济特区,进入定边军事指挥学院学习,这是一所为独立师各部队,培养基层指挥官的学院,另在学院设立高级指挥系,专门培训在职的高级军官,在蒋委员长的帮助下,从黄埔军校聘请教官,又在全国各大学,聘请资深教授担任老师。
就在这个时候,民国著名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将军,慕名来到烽烟方消的华北前线,在保定的独立师指挥部里,见到了他早就想一见的唐秋离,两人相见后,彻夜长谈,对于唐秋离,蒋百里将军由衷的敬佩,活生生的战绩在那明摆着,谁也抹杀不了。
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深知日本军人的战斗意志和日本的国力,对于唐秋离取得的战绩,蒋百里将军自问做不到,而这个年仅二十余岁的年轻上将,在他心里谜一般的存在,唐秋离对于蒋百里将军,心仪已久,这是位天才的军事家,长谈过后,蒋百里将军欣然接受了唐秋离的聘请,出任定边军事指挥学院院长一职,旋即到定边赴任。
几天之内,各地陆续赶到黄崖洞的新兵,已经有五万多人,新兵补充旅旅长吴洪涛,马上忙得不可开交,刚送走已经结训的一万多新兵,补充进各部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来了五万多人,听师长的意思,这才是刚开头,吴洪涛赶紧早师长诉苦。
唐秋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新兵补充旅的组织结构,显然已经不适应大规模扩军的需要,能进入定边军事学院的,毕竟少数,他决定成立独立师编练指挥部,原独立师新兵补充旅旅长吴洪涛,任指挥官,原黄崖洞警备旅副旅长朱广义,担任参谋长,又从各野战步兵旅、炮兵旅、骑兵旅、防空旅抽调一部分连排级干部,担任教官,这才缓解了吴洪涛的压力。
唐秋离忙着扩充部队,他心里着急呀,只能看着源源不断来到黄崖洞的新兵们,狂吞口水,这批新兵,要想形成战斗力,没有半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他可不能每人发把枪,直接拉上去和日军作战,可日本人不给他足够的时间,眼看着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了,再过五天,历史上著名的上海八、一三事变,就要爆发了。
唐秋离暗暗祈祷,但愿日本人在华北吃了大亏,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暂时没有在上海方向动手的打算,只要给他半年的时间,就有实力两线作战,现在,光对付华北的日军,就已经感到有些吃力。
他在地图前,审视着上海地区的防务状况,心里一阵阵发虚,由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国府被迫与日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中**队,不得在上海市区及周边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十分薄弱,使中方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反观日军,不受“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有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的日军兵力,海军陆战队一万三千余人,还有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随时可以为日军提供重火力支援,炮击中国守军的阵地。
日本人要是在上海方向动起手来,首战,吃亏的肯定是中**队,自己现在两线作战打不起,淞沪方向万不能再开战场,否则,停留在山东枣庄、江苏徐州的秋生哥的苏鲁机动兵团,只要派出三个旅的部队,就能把日本海军陆战队赶下黄浦江里喂王八,那可是独立师老底子发展起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弱于自己手里的十几个旅。
唐秋离暗恨,上海是道死局,必须想办法破解,环顾中国沿海,就像是一张破渔网,到处都是窟窿,海防力量几乎为零,日本人随便在哪登陆,都能形成攻击内地的箭头,而华北的日军增援部队,已经全部到位有三四天了,还没有大动作,本身就值得怀疑,他们是战略部署没有完成,还是在等待什么机会?
唐秋离于八月八日晚,致电南京蒋委员长:“南京,蒋委员长勋鉴,纵观淞沪地区,形势十分险恶,市区内只有非正规军的我方部队五千余人,倘若战事爆发,日本海军陆战队如入无人之境,则江浙形势堪忧,首都亦处于日军威胁之中,华北日军增兵已毕,未见动作,似预全力一击,因日军压力,黄河战区指挥部所属部队,难以增援,则上海不保。”
“秋离有一建议,可效仿我独立师在此前天津之布局,以两至三师野战部队,乔装为上海警察部队,以加强上海市区的守备力量,另以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将军,取代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将军之职务,统一提调上海地区的我方军力,停留在苏鲁边境一带的独立师苏鲁机动兵团唐秋生部,亦可调三旅兵力,进入淞沪外围,以做呼应,必要时,可归张治中将军指挥,以上提议可行否,往委员长斟酌,盼复!唐秋离,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八日午夜。”
唐秋离没有办法,又是个淞沪协定,和塘沽协定如出一辙,都是敞开了门,随时让日本人打上门来,华北已经打得血肉横飞,狼烟四起,国民政府也没有对日宣战,还在寻求外交手段解决,吃的亏还少吗?东北就是个例子,那个什么国联,屁事不顶,还不是让日本人占了东北,又弄出个满洲国。
拳头就是公理,枪炮乃是名言,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嘴巴打不过拳头,外交也就是受欺负的下场,他给老头子出的主意,是变通一下,免得上海打起来了,才匆忙调兵遣将,手忙脚乱,陷于被动,至于要张治中将军替换杨虎,唐秋离深知历史,张治中将军,可是**里有名的战将,其为人的风骨,让唐秋离颇为敬仰。
至于那个杨虎将军,虽然也在历史留名,不过,名为虎,其实不符,杀起**党员来,倒是虎虎生威,和日本人对阵,大概和猫差不多,局势不妙,早窜上房顶跑了,偌大一个上海,南京的东南门户,交给一只貌似老虎实为猫的人,唐秋离如何放心得下。
八月九日凌晨三点,蒋委员长回电:“秋离,来电尽悉,所提意见甚佳,上海亦为我担心之处,以令文白赴上海,接替杨虎的职务,另以陆军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宋希濂所部三十六师,共计三万余人,以警察部队的名义,进驻上海,不日可完成部署,秋离全神于华北战场,勿为淞沪方向分心。”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二十七章 南国有佳人
唐秋离接到回电,几乎要跳起来,蒋委员长接受自己的建议,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海在老头子的心目中,比那里都重要,那是他的钱袋子、命根子,被日本人占了,那不是挖他的眼珠子一样吗?不用说也得和日本人拼老命。
可电报中的“不日”两个字,让他有撞墙的冲动,不日?不几日?字里行间就透着一股慢条斯理的劲儿,要是您老人家十天半个月的,才把兵力部署好,上海恐怕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可这话又不能明说,你怎么知道八月十三日,日本人一定会在上海动手?裕仁天皇是你的铁哥们儿啊?追问起来,还真没法解释得清楚。
唐秋离心里明镜似的,老头子的兵力部署,肯定赶不到日本人动手之前,不管他,自己先动起来,他给秋生哥去电报,调三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防空旅,由参谋长常风亲自率领,立即赶赴上海外围,他特别强调,一定要防空旅全员出动,日本人的飞机,从停泊在杭州湾外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就能轰炸上海市区。
另外,调独立师快速反应旅刘峰部一万六千余兵力,加入苏鲁机动兵团增援上海方向的部队,这是独立师城市作战队老底子组建的部队,最熟悉城市防御战和巷战的打法,淞沪之战,就是以上海市区为主要战场,调快速反应旅过去,就是给日本人派去了克星。
这样,上海外围,就有独立师部队将近六万五千余兵力,可以支撑一阵子,最起码能支持到中央军主力部队来援,唐秋离一只眼睛盯着华北的一百多万日军,时时防备他们有大的动作,一只眼睛盯着上海方向,担心哪里又战端开启,每天睡觉的时间都有数。
屈指算来,梅婷去内地征兵,走了已经五六天了,唐秋离一下子还真不习惯,这种独守空床的日子,他渴望梅婷丰满迷人的身体,来抒发自己紧张的心情,松缓疲惫的神经,每当回到空无一人的屋子,每个角落里,都散发着梅婷迷人的幽香,对妻子的思念愈甚。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夏日傍晚的校园,桂花刚刚露出蓓蕾,梧桐树正盛,晚风送来优雅的暗香,三三两两的学生,互相争论着,清脆的笑声,荡漾在校园,话题无外乎是唐秋离和他的华北独立师,青春如展开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却没有感觉到,离此不远的上海,已经是战云密布,校园里飘荡的不再是幽幽的花香,而是刺鼻的硝烟。
一间宿舍,淡雅而清洁,飘逸着女孩子特有的体香,梅雪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桌前,桌上是一张报纸,唐秋离的大幅照片,赫然印在上面,梅雪已经看了好久,痴痴的看,痴痴地想,思绪似乎无由的飘荡,这是她永远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小秘密,痛并快乐着!
这张报纸,梅雪已经收藏了好几天,在宿舍的同伴都出去,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拿出来,百看不厌,这张照片,似乎是他刚从战场归来,身后是满面征尘的士兵,他的身上还有浓浓的硝烟味儿,真的,隔着照片,梅雪真的嗅到了唐秋离身上的硝烟味儿!
他明显消瘦了,却没有丢掉身上的儒雅和睿智,只是脸上铁血军人的意味更多了,更增添了他身上男人那种豪迈、英武之气,有时候,梅雪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特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却又能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却又个性鲜明?让人无法自拔?
他已经成为了挂在同学嘴边的名字,英雄般闪亮,梅雪的心里,暗自自豪,尽管她从未向同学们提起过,唐秋离就是她的姐夫,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不想说,却并不妨碍她心里那种自豪感,就像别人在称赞自己心仪的男人一样,可梅雪也感觉与他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了,就像仰望晴空的太阳,光芒夺目,自己只不过是地上一株小小草,她为此暗自神伤过。
姐姐好福气,有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在身边,一定是每天都幸福得一塌糊涂,梅雪常常不无小小嫉妒和心酸的想,梅婷前几天抽时间回家一次,正好梅雪在家,她没有向姐姐探问有关唐秋离的一切,梅婷灿若朝霞的脸庞,更加丰满动人的娇躯,眉宇间,压抑不住的神彩,成熟妇人的那种丰韵,梅雪知道,姐姐的幸福,已经浸润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
晚饭时,姐姐说起了唐秋离在华北的战绩,痛歼日寇的场面,梅雪假装不在意,却用心记住了姐姐说的每一个字,老父亲听到激动之处,一改平日的不苟言笑,拔出宝剑,边舞边高声吟唱岳飞的“满江红”,把全家看得目瞪口呆。
那晚,父亲开怀畅饮,喝的酩酊大醉,不住的抚摸姐姐的漂亮军装,在醉里还连呼“痛快,一洗老夫多年之积郁,有佳婿如此,夫复何求!”弟弟梅岭,就是第二天跟着姐姐走了,据说是送到他开办的定边军事学院,定边,在梅雪的心里,是一个遥远的地理名词,却因为唐秋离的缘故,这个聪慧又漂亮的女孩子,研究起陕西地图来。
梅雪入神的思来想去,一支纤纤玉手,情不自禁的在唐秋离的照片上,轻轻的抚摸着他的脸,浑然不觉同伴已经归来,叽叽喳喳子般的女孩们,这几天就发现金陵女子大学最漂亮的校花,总是不自禁的走神儿,有些神情恍惚。
大家猜测,这小妮子一定是有了心事?说不定芳心暗动,春情初发,也不知道是那个小子有这般好福气,入了梅二小姐的法眼?平时也没见她和那个男生来往较密切?女伴儿们心里暗自纳闷儿。
今天,见到梅雪又是那种失神的模样,都自觉的闭紧嘴巴,一个眼尖的女孩子,一下子就看到了桌上的报纸,而且梅雪的手,还在温柔地抚摸,就像在抚摸情人的脸庞。
其他的女孩子,在目光示意下,也看到了,大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我的天,敢情梅二小姐看上的是他呀!这也太不靠谱了,那是什么人,国府的第二号人物,蒋委员长之下就是他了,又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华北首战,把日本人打得溃不成军,愣是不敢南下一步,蒋委员长把整个北方都交给他了,这样的人,是咱们这些普通的小女孩儿敢想的吗?
可怜的梅雪,她这是单相思,没有结果的折磨自己,女孩子们同情心泛滥,拉开架势,准备好好劝解梅雪一番,把她从这种没有结果的单相思状态之中,解脱出来。
梅雪从沉思之中清醒过来,感觉到身后有脚步声,猛然回头,美丽的大眼睛吃惊的睁得大大,她发现,伙伴们在同情的看着自己,有看着桌上的报纸,脸上飞起一抹娇艳的绯红,就像是被人发现了心里隐藏最深的秘密,丰满的前胸,急剧的起伏,荡漾出动人的波澜。
一个年纪略大,平时被称之为大姐的女孩子,轻咳一声,严肃的对梅雪说:“梅雪,咱们是好伙伴、好朋友、好姐妹吧?”梅雪莫名其妙的看着她,大眼睛里天真无邪的样子,惹人怜爱,肯定的点点头。
“那好,大姐对你说,这样的人物,咱们高攀不起,离咱们太远了,这个人,是不是已经走进你的心里,让你忘不掉,无法自拔,别再折磨自己了,现实一些,好吗?”
梅雪被伙伴窥破内心最深藏的秘密,羞恼得脸色通红,高手喊道:“胡说些什么呀!他是我姐夫!”此话一出口,满屋皆静,梅雪美目含泪,心伤得让人无奈。
大家目瞪口呆,这是个爆炸性的新闻,大人物的小姨子,就在咱们身边,怎么平时没有挺梅雪提起过?有脑筋反应快的女孩子,猛然想起,报纸上介绍过,唐秋离的夫人叫梅婷,还是个**上校,老家就是离南京不远的秣陵,梅婷、梅雪,而且梅雪的老家就是秣陵的,对上号儿了,哎呦,唐秋离的小姨子就在咱们身边。
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拥抱梅雪,好像她的身上,已经沾了唐秋离的气息一样,说实话,唐秋离是她们这些青春烂漫的女孩子们心中的偶像,符合女孩子选择终身伴侣的一切条件,想起他,就会不自禁的怦然心动一阵子。
激动一阵子过后,大家看向梅雪的目光,有了些崇拜的意味儿,梅雪珍藏的那张报纸,也被勒令贡献出来,唐秋离的大幅照片,被剪下来裱糊好,端正的贴在宿舍正面的墙上,时刻都接受女孩子们的注目礼,如果唐秋离的神儿,能附在这张照片上,每天都面对满屋子的青春躯体,无边春色,想必他也乐得享受吧?
唐秋离在千里之遥的华北,哪里知道梅雪小女儿家酸甜苦涩的心思,日本人在上海方向,又增兵了,海军陆战队在虹口和杨树浦的兵力,增加到四万五千多人,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在上海方向动手,几乎成为定局,而老头子调动的三个师的部队,还在集结之中。
华北的日军,迟迟不动手,让他更加警惕,这不符合日本人的性格,还有一件事,他没有想到,日本特务系统的“竹”机关机关长安倍三少将,针对唐秋离,制定了一个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不是射向他的毒箭,而是伸向他家人的一把屠刀。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倍三的计划
眼看着八月十三日越来越近,日本海军陆战队,不断的往虹口和杨树浦一带增兵,而蒋委员长调集的三个师的兵力,却在慢条斯理的集结,有的还在开往集结地的途中,唐秋离心急如焚,他再次致电蒋委员长,请求准许独立师苏鲁机动兵团先头部队两个旅以及一个防空旅的部队,以警察部队的命运,先期进入上海市区。
不知道什么原因,蒋委员长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只是告诉他,有关淞沪一带的形势,军事委员会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增援上海的部队,将尽快到达,文白已经赶到上海,正在着手整顿市内现存的武装力量,秋离勿再为此分心。
这让唐秋离郁闷不已,不知道那个地方出了说道,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张治中将军已经到了上海,替下了杨虎,着手整顿军备了,有张将军在,上海不会很快沦陷,老头子的态度先不去管他,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把日本人堵在上海之外,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命令已经在上海外围的刘峰的快速反应旅,全体便衣,秘密潜入上海市区,尽快熟悉地形,抢占要点。
同时,他又以私人的名义,给张治中将军去了一封电报,说明已经派一个旅的兵力,秘密潜入上海市区,因为没有军委会的命令,希望张将军多多担待,照顾一二,必要时,可归张将军调遣,言外之意,这个旅是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唐秋离私自派进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