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马鸿逵眼中凶光毕露,恨不得一口吞了赵玉和,赵玉和却有闲情逸致,观赏起马鸿逵书房里的古董来,毫不理会马鸿逵要疯掉的样子。
马鸿逵心在滴血,一千万现大洋,他马上就会破产了,强取豪夺这么多年,总共的家底儿,不过值一千五百万现大洋,姓唐的一下子就拿走一多半儿,如何心甘!
让我马鸿逵一家老小,往后喝西北风啊?还有手下的那些弟兄,那处不用钱?
这还不算,硬生生的割去一大块儿地盘,尤其是盐池一带,出产的湖盐,在西北一带,是赫赫有名,是我的钱袋子,这是要断我的财路啊!
马鸿逵很想喊卫兵进来,把眼前这小子扒皮抽筋,砍下脑袋,然后挂在银川的城门楼上,出胸中这口恶气。
他不敢,城外就是虎视眈眈的几万大军,城内是不到一万的丧家之犬,残兵败将,实力在那明摆着,兵车相会?自己在姓唐的手底下,连一个回合都走不了,就得人头落地!
罢了、罢了,兵临城下,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什么叫城下之盟,这就是,慈禧老佛爷割地赔款,我当初还好看不起,落到自己身上,才体会到其中的无奈,想不到,清朝都到了这么多年,这割地赔款的事情,我马鸿逵也能摊上,老天不公平啊!
别管马鸿逵怨天骂地,数落完慈禧老佛爷,又埋怨大清朝,眼前的事情,总得有个答复,这姓赵的小子,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似的,笑里藏着刀,等着回话呢!
无奈,马鸿逵答应了全部条件,但请求宽限几天,这么多钱,一时半会凑不齐,得四处掏弄,赵玉和很爽快的答应,给了马鸿逵五天时间。
满载而归的赵玉和回到部队,见到唐秋离,朝着师长一竖大拇指,大家看到赵玉和的样子,就知道事儿办得相当不错,马鸿逵够倒霉的,叫咱们师长瞄上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城外大军的使者走了,把欲哭无泪的马鸿逵留在城里,银川城里可就开了锅,马鸿逵忙着出让各种买卖,固定资产变现,一律五折出售,有钱的富户不想买都不成,老子这算是白送,你还不要?那送你一颗枪子儿!负责为马鸿逵变卖家产的军官如是说。
又勒令直系亲属和手下的亲信,按照官阶大小不同,分别捐献大洋数目不等,马鸿逵说的很明白,这是救命钱,救的是咱们大家伙的命,不能让老子一个人抗吧?有钱的出钱,没钱的老子要你的命!
银川大街上,多了平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现在垂头丧气,心疼带肉疼写在脸上,陪着小儿话,到处借钱的达官贵人,文武百官,不拿钱行吗?马长官现在可是红了眼,听说连九姨太的私房首饰,都拿去当了!
这些家伙,多年的积攒,被自己的靠山和大树,一句话,刮个精光,据说,因为马鸿逵大量出售房产,银川的房价,一路狂跌,最后,一百块现大洋,能弄一套相当不错的院子。
(真是没有赶上那个好时候,否则,小锦定是弄上他十套八套的,当个包租公,也胜过每天辛苦的码字,对比今天的房价,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弄几个贪官,是否也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兰州,已经输得比青马和宁马更惨的甘马,也接到了内容相近,条件不一样的信件。
从甘肃和宁夏交界处的甜水、洪德、环县、曲子、华池东华池以北地区,划为独立师管辖地域,甘肃地方政府,正式放弃对该地区的行政管辖权,撤走行政机构,警察和军队,在庆阳和划归独立师管辖地域之间,为中立非武装区,甘肃地方军队,不得在此次驻兵。
鉴于甘肃地方区域比宁夏辽阔,自然条件较好,此次对定边县城的赔偿,甘肃地方政府拿出大洋一千五百万块儿,此后,每年支付四十万块儿,作为后续用度,直到安定居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甘马手中的本钱,还不如宁马和青马,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唐秋离只是派了一个上尉军官,进兰州城送信,有了另外两位难兄难弟做榜样,甘马异常爽快,所有的要求,无条件答应,他也没有提条件的本钱。
青海和陕西没有边界接壤,中间隔着甘肃,就不要地盘,唐秋离可不想弄一块儿飞地,青海地方政府,对定边县城的赔偿,一次性拿出大洋两千万块儿,此后,每年支付三十万块大洋,作为后续用度,直到安定居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然后,唐秋离又派冯继武作为代表,和**中央接触,商谈有关独立师在陕北西部,建立油田和行政管辖区的问题。
他和红军,可不能向对三马那样,先打服帖了,再狮子大开口,敲到骨髓里,且不说和红军没有冲突,以后的运输路线,还要经过陕甘根据地,每天在红军的眼皮子底下,大批车队来来往往,以和为贵吗!
就算武力解决,红军可不是西北马家军那样的草包部队,唐秋离并不认为自己的独立师,就能把陕北的红军,全部解决掉,他还没有狂妄到那种程度,南京老头子几百万人马,折腾了将近十年功夫,都拿红军没有办法,自己就更没辙了。
自己的部队,折损一多半在这,都是正常的,还要时刻对付无处不在的游击队,能不能站稳脚跟,都是问题,何况,自己手下的几员大将,那可是**的人,他们能愿意和自己的同志刀兵相向,大打出手?
弄不好,没等开战,就把整旅的人马拉到红军那边去,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便宜别人了,所以,只能商量着来,自己冒着风险,给了红军那么多的好处,也表示了相当的诚意和善意,总能有些回报吧?
冯继武在延安停留了一周多的时间,可见谈判的艰难,幸不辱使命,总算带回了满意的结果。
独立师和红军正式签订协议,从白豹、金汤、吴起、商家湾、新城,到靖边以西地区,划归独立师管辖,由独立师任命地方政府官员,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不得干涉。
同样,这一带的税收,每年交给红军大洋十万块儿,如果在陕甘根据地腹地,发现油气资源,还是由独立师负责开采,按照根据地的政策,缴纳税费。
这个条件已经很优厚了,每年十万大洋,跟白捡的地方一样,光是三马之中的任何一马,后续每年支付的大洋,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了。
就这样,唐秋离在西北一战,为自己打出一块横跨陕甘宁三省的地盘,总面积有三万多平方公里,陕北的油田资源,都囊括在内,他赚大发了。
这还不算甘肃、青海、宁夏三马支付的赔偿金,三千五百万大洋,以及后续每年支付的一百万大洋,定边的生活水准,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十年八年的,都是他。
唐秋离也判断出**中央领导层,答应自己条件的真实用意,通过几次接触,**中央看出自己对他们没有恶意,并且支援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而且,自己开采油田,可以给陕甘根据地带领不断的税收,繁荣地方经济,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独立师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战绩,**领导人都看在眼里,他们也不想树一个强敌,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严密军事封锁的情况下,陕甘根据地的物资和经济,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连火柴都成了紧俏商品,有了自己这个自有来往于国统区,手眼通天的实力派人物,做些暗渡陈仓的事情,顺理成章。
最主要的是,在西北五马和陕甘根据地腹地延安之间,建立一个隔离区,由独立师首当其冲面对来自西北的威胁,陕甘根据地,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和兵力,投入到其他方向,换句话说,用了一个实力强横,没有恶意,不要薪水,自带干粮,还能缴纳银子的免费保镖。
自己就是给**看西大门的,这种结果,双方都很满意,各取所需,唐秋离真正明白了一句话,世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需要,撒旦也可以成为同盟。
唐秋离和**是各有所需,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们的结盟,和西北三马不同,是互惠互利,站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达成的协议。
西北一场大战,落下帷幕。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头痛的城市
局部地区战略格局的改变,必然会涉及到某些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唐秋离是最大的赢家,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直接管辖,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地下蕴藏着的黑色金子——石油资源,是地面上土地产出价值的无数倍。
**和红军是另一个赢家,他们的死敌西北五马,其中的三马,借助唐秋离的手,被打得眼冒金星、满地找牙,口吐鲜血,元气大伤,也算是间接为自己的西路军,两万多战士报了仇。
多了唐秋离这个财主,每年多了几十万大洋的收入,和这个华北的实力派人物,攀上了关系,皆大欢喜。
三马是最大的输家,一次性拿出不老少银子不算,还要割地赔款,以后每年还要陆续出血,替唐秋离养活定边一带的老百姓。
最主要的是,他们赖以占地为王、称霸一方的军队,被彻底打垮,组成部队的核心体系,他们的直系亲属,因为被迫拿出家产,和三马离心离德,而且也没有财力,来豢养大规模的部队,能守住现在的家底儿,已经是唐秋离格外开恩了。
部队的主体士兵,几乎全部逃散,再也不复昔日的规模,现在,三马别说是主动挑衅了,提起独立师,心都发抖,他们可知道,这支部队的厉害。
唐秋离狠狠敲诈三马的目的,也是出于这种目的,让环伺在自己四周的三马,恢复不了元气,从经济上,摧毁他们卷土重来的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重新武装。
同时,甘肃、青海、宁夏三地的土特产,也会成为自己的原料产地,使三马对自己的依赖性,日益加强,进而控制三马的经济命脉,抓住了钱袋子,就是抓住了命根子。
唐秋离用了两天时间,巡视了一遍自己的领地,可够荒凉的,几乎没有可供种植庄稼的肥沃土地,这一带处于毛乌素沙地的南部边缘,遍地的黄沙和盐碱,构成了主要的地貌。
历史上,陕北的三边地区,就是贫瘠之地,不过,因为人口远没有后世那么多,很多地方,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谁也不会想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下面,蕴藏着惊人的财富。
回到定边后,唐秋离召开会议,商量关于新开辟地区的管理和行政机构的具体问题。
这块儿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定边为中心,就定名为华北独立师定边经济特区,分为靖边、盐池、环县、华池、吴起五个县,和定边一个直管市,首府设在定边。
成立定边特区军政委员会,唐秋离为主席,副师长唐秋生为常务副主席,常驻定边经济特区,负责全面工作,黄崖洞根据地情报部,移交给独立师情报处长于得水管理。
又从各旅抽调一大批,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各级军官,组成各级行政机构,开始行使行政管理权,忙活了两天,总算把定边经济特区行政机构的架子搭起来。
从独立第一和第二步兵旅,各抽出一个团,从骑兵第一旅抽出一个团,炮兵第一旅抽出一个加强营,特战支队两个分队,组成定边经济特区警备司令部,唐秋生担任司令。
成立定边经济特区资源开发局,欧阳教授担任局长兼特区技术总指导官,重点负责油田勘探、开采和原油冶炼,他的同事和学生,全部进入特区经济开发局各部门,担任部门负责人。
盐池的湖盐深加工项目,正式立项,开列了设备采购清单后,唐秋离马上发到美国,让朱紫轩老人立即采购。
三马的首批赔偿款,已经到位一千八百万大洋,唐秋离让张全,立即在平津地区,大量采购各种建筑材料,还可以面向上海一带,公开招标,务必准备可供消耗八年的各种建筑材料。
独立师现在就不差钱,唐秋离很清楚,中日战争开始后,这些都成了稀缺的物资,还要通过日军的几千里封锁线,运来一根钢筋,怕是要搭上几条人命。
定边县城的重建工作,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优厚的待遇,把周边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最远的到河南、四川的手艺人和闲散劳动力,都吸引过来。
这些人纷纷给家里的亲友捎口信儿,到陕北的定边来吧,工钱高的让你心跳,每天都能吃饱饭,一天还有一顿香喷喷的大肥肉片子,吃的满嘴流油。
更多的人是携家带口,扶老携幼,全家投奔这传说中,只要有力气,就能吃饱饭的地方,这年头,这样的地方,怕是说的天堂吧?
人口不多的定边县城,立即人满为患,人口剧增,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人口的十倍,达到了三十万多人以上,城市的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大了五倍有余。
城市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唐秋生正在赶往定边的路上,唐秋离只好亲自做城市管理工作,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累得他上床都直哼哼。
这些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不时有流血事件发生。
中国人的劣根性,在集中的时候,彻底暴露出来,每个势力,都以地域为区分,结成团伙,各团伙之间,为了自己占有最大的利益,不断挑起冲突。
所谓的饱暖思淫逸,吃饱肚子,手里有了工钱,刚刚由纯粹的农民,变成城市产业工人的人,开始寻找各种享受的地方,各种卖淫嫖娼,包赌贩毒等行业,应运而生,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等现象,也大量存在。
定边地区,成了一个不安定因素极为突出的地区,并且各种丑恶现象,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再加上闻风而来的帮会分子、游手好闲之徒的推波助澜,定边地区的社会治安,急剧恶化。
唐秋离终于大为震怒,他的本意是,能为天下的穷苦人,提供一个有活干、有饭吃的地方,让他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过那种颠沛流离,卖儿卖女、穷苦不堪的日子。
何况,定边的建设,确实需要劳动力,可是,他的好心,被弄得面目全非,定边成了一个地下黑势力横行,藏污纳垢,大多数人还是吃不饱,极少数人发横财的地方。
他命令特战分队和警卫大队,全部便衣下去,深入到每个工地,各种公共场所,各个势力内部,务必摸清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他要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公的严打,搬到定边直管市来,刹住帮会势力蔓延的势头,把定边打造成一个安居乐业、城市稳定、祥和的地区。
他也大伤脑筋,独立师的所有军官,包括自己,对管理城市,都没有经验,说白了,个个都是菜鸟级别的选手,而且,定边的城市扩张,不是循序渐进式的,而是呈井喷爆炸状态,急剧膨胀,几乎是在几天之内,城市就人满为患。
而相应的城市管理措施,没有跟上,才会有现在的混乱局面,也不排除某些势力参与其中,怀着各种目的,借机搞垮定边经济特区,或者是把唐秋离的主要精力,牵扯在这里,无暇他顾。
唐秋离颇为苦恼,手下的几员大将,空有一身武功,打仗是把好手,有劲儿使不上,干着急,还就是自己在后世的大城市生活过,可连个街道居委会的官儿都没有当过,纯属于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当领导,缺乏城市管理人才呀!
自己总不能窝在这着,当一个市长吧?可手头的活计交给谁?没办法,还得硬着头皮干下去。
就在唐秋离焦头烂额的情况下,秋生风尘仆仆的赶到定边,唐秋离就像看到救星一样,他太了解这位堂哥了,心思缜密,办事稳重,不急不躁,他一来,自己肩上的重任,就卸下去一大半儿,甚至可以偷偷懒儿。
让他惊奇的是,梅婷居然跟着秋生哥一起来了,停留在西安的部队,开到定边前线的时候,唐秋离把梅婷留在了西安,一方面是考虑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让梅婷注意西安方面,对自己发动这场战役的态度,这丫头怎么和秋生哥一个路线那?
跟随秋生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个斯斯文文的中年人和两个年轻人,都是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可惜的是,经过黄土高原的漫长旅途,雪白的衬衫,已经被厚厚的黄尘,弄得脏兮兮的。
见到唐秋离打量这几个人,秋生连忙介绍,这是我从天津特别邀请来的刘翰章博士,这两位是他的助手,这是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二十九军军长、华北独立师师长,平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唐秋离中将。
听到秋生的介绍,刘博士矜持的面孔,闪过一丝惊讶,他大概没有想到,秋生让他从几千里地之外,赶来见面的,是一个这么年轻的中将,晓是他阅历丰富,也猜不出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建立这么庞大的势力的。
送刘博士和他助手休息后,秋生对唐秋离说了刘翰章博士的底细。
秋生接到唐秋离的电报后,对自己的新工作,也是头皮发麻,他从来没有过城市管理经验,有一种无从下手,毫无头绪的感觉,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冀察政务委员会的那些老先生,向他们讨教。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五章 梅婷来了
秋生的诚恳态度,赢得了政务委员会那些老先生的好感,尤其是在听到秋生,是唐委员长的堂哥的时候,更是倾力相助,提了不少好建议。
有个老先生,向秋生推荐一个人,是这位老先生一位世交的子侄辈,就是今天一起来的刘翰章博士,他是正牌的留学法国的海归派,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城市公共管理学。
回国后,刘博士一心想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搞个试点,利用自己的平生所学,为中国城市管理,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非常遗憾,在当时的中国,那个城市的市长,不都是让人眼红的肥肉,早就被有根有蔓儿,有来路、门头硬的各色人等占据了,那轮得到刘博士这个既没有后台,也没有背景的学者身上。
刘翰章也给南京国府行政院,写了几份建议,行政院的那些高官们,每天忙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拍马逢迎找门路,哪有闲心管一个书呆子的事情,结果建议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倒是接到了一个回复函,没把刘博士气死,在回复函里,不但痛责了刘翰章的各种观点和建议,说他是痴人说梦,所提建议,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末了还警告他,这些都是共党的那一套,这次暂且放过他,以后不要在又这些赤色言论,否则,绝不轻饶。
刘翰章心灰意冷,一气之下,烧了自己所有的文稿,闭门读书,不在过问外界的事情。
秋生听到之后,如获至宝,这正是小秋需要的人才,亲自赶往天津,在老先生的陪同下,见到了刘翰章,一席长谈,刘翰章被秋生描绘的远景所打动,终于答应和秋生到定边看一看,然后再做定夺。
唐秋离就像听个故事一样,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离奇内容,这位刘博士的经历不简单啊!如果真是个人才,自己可捡到宝贝了,他马上去见刘翰章。
两人彻夜长谈,天明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毫无倦意,反而是精神百倍,细心的人看出来了,刘博士少了很多昨天刚到时的骄傲与矜持,多了很多多师长的敬佩和尊重。
谁也不知道,这一夜,两人究竟都谈了些什么,让海归派的刘博士,身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估计是唐秋离,用先进近百年的城市管理理论,折服了这位刘博士。
说起来是一回事儿,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唐秋离纸上谈兵可以,实际操作,恐怕给刘博士打下手,都不够资格。
唐秋离立即签署委任状,任命刘翰章博士,为定边经济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列唐秋生后),兼任定边直管市市长一职,他的两个助手,分别担任副市长一职。
刘翰章马上投入工作,首先建立了市政府班子,各部门开始运作起来。
高手就是高手,出手果然不凡,各种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立即出台,基础设施建设,先于其他建设展开,各种工程的无序和纷乱状态,马上得到了控制,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唐秋离向秋生和刘翰章,交接完各种文件之后,如蒙大赦般,飞也似的逃离市政府办公室,一身的烦恼,满肩的重担,终于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就像是自由的小鸟,痛快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回到部队指挥部,梅婷已经把他积攒了好几天的脏衣服,全都洗干净了,让唐秋离尴尬的是,有几条内裤,梅婷也都给洗了。
满院子的衣服,像一面面飘荡的旗帜,摇动着唐秋离的内心,久违的温馨,悄然爬上他的心头。
院子里没有梅婷的身影,这丫头洗完衣服走了,唐秋离松了一口气,总比要直接面对梅婷,自然一些,他现在,很怕和梅婷单独相处,这丫头的眼神,烧得他心绪纷乱。
进到了屋子里,梅婷正在给他收拾床铺,大概是忙活热了,梅婷脱去了军长上衣,白衬衫利索的扎在军裤里,她背对着唐秋离,肥大的军装,掩盖不住她丰满而充满律动的背影。
起伏的动作间,丰厚的臀部和纤细的腰肢,形成了动人的曲线,充满了女性的魅力,不用看她的面容,单单是背影,足以让男人有一种想要揽住她纤腰,拥进怀里的冲动。
唐秋离也不例外,他是有过女人经验的男人,尤其此时的梅婷,背影和小玲极为相似,唐秋离瞬间迷失,他走过去,刚要伸出双臂。
梅婷大概是听到了脚步声,蓦然回头,双眸放出异彩,白皙的脸上,桃花般娇艳,薄薄的白衬衫,被丰满的乳峰,顶得高高立起两座山峰,随着她略显急促的呼吸,不断地起伏,唐秋离忽然想起后世流行的一句话“波涛汹涌”,用来形容梅婷,恰如其分。
梅婷的脸上,绯红尚未消散,旋即皱起可爱的小鼻子,示威似的,用力拍打唐秋离的行军被褥。
唐秋离尴尬的苦笑了一下,自从定边城开始建设,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儿,每天迷迷糊糊的回来,把自己往床上一扔,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呼呼大睡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