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唐秋离怒气上涌,旋即又笑了,不错,二马出力,省了一大笔拆迁费,尽管那个年代,没有这一说,按照自己对定边未来的规划,是要建设成一个以石油加工为主的新兴城市。
少不得要拆迁,和老百姓打交道,费口舌不算,麻烦事太多,自己就在这废墟上,建立一座新城,让定边的居民,都住进楼房,光是土地,就能省下多少银子,唐秋离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有的时候,军阀也在无意间,干一些为民的好事儿,还不需要付费。
陕甘宁交界处的密布战云,引起了离战场不远的延安高度关注,三马和华北独立师,双方聚集了二十多万大军,使红军方面高度紧张。
**中央把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调到志丹、安塞、子长一线,加紧构筑工事,以防不测,应付突发事件,毕竟战事发生在陕甘边境的定边,那是红军的地盘儿。
若唐秋离战胜,一切都平安无事,倘若唐秋离战败,三马的十几万大军,是不是会衔尾追来,趁机占领陕甘根据地,**领导人,那个心理都没有谱儿,毕竟红军和西北五马之间,存在着血海深仇。
用唐秋离送的武器弹药,装备起来的一个红军加强师,更是作为**军委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在背后支持独立师一把,用主席的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唐秋离还无私的帮助过我们,于情于理,都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帮把场子。
唐秋离在打扮梁,全歼了甘马的部队,自然逃不过**的耳目,老人家闻讯,哈哈大笑,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到:“这个娃娃军长不简单啊,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灭三马的一路,深得我毛某人的真传,当初他放弃定边县城,我就看出他的路数,可惜青马和宁马是两个草包!一头撞进来,不吃大亏才怪了!”
主席说完,对在一旁的徐海东说到:“徐老虎,听说你和这个华北的一号人物,还颇有交情来,方便的话,做个红娘,见他一面,我对这个娃娃军长,很感兴趣。”
独立师的后续部队,一个炮兵旅和一个步兵旅,经过延安附近的时候,又把**领导人给惊呆了,这个唐秋离究竟有多大的实力?
开到西北的部队,已经有六万多人,还有后续部队近两万人,在华北,肯定还有守备部队,此人的实力,不容轻视,从此,唐秋离给**各位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马鸿逵和马步青部队的行动,全部落在监视他们的独立师侦察部队眼睛里,各种情报,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指挥部,二马的行动,部队的行军序列,行军速度,兵力部署,都掌握在唐秋离心里,他默默的计算着时间。
天色大亮,难得的一个好天气,无风也无尘土,红彤彤的太阳,鹅蛋黄儿似的,挂在天边,惹人喜爱。
无风的天气,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烟尘,西北方向,烟尘滚滚,就像是由远处而来的沙尘暴,昏黄一片,带着慑人的气势,由远及近,气势汹汹的直压过来。
随即,就感觉大地在颤抖,一阵滚雷般的巨响,清晰的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一章 城下之盟
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兵,四万多骑兵,排着方阵,一眼看不到边,一股巨浪般漫过平展的原野,骑兵们经过长途奔跑,现在改为缓马慢行,是为了让战马恢复体力,积蓄力量,好发起冲锋。
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宁马参谋长,忽然发出停止前进的命令,在正前方,一队骑兵勒马而立,排着整齐的队形,雪亮的马刀,擎在手中,自然有一股肃杀的气氛。
宁马参谋长仔细观察了一下,嘴角露出不屑一顾的、嘲讽的微笑,对方最多一个骑兵旅,四五千人而已,和自己四万多骑兵对垒,有句成语怎么说来着?“不自量力,以卵击石。”
只要一个冲锋,对方的几千人,就会淹没在自己的大军之中,剩下的,只能是遍地的尸体和无主的战马,他忽然有点儿可怜起中央军来,以一个旅的骑兵,和自己两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对阵,中央军的指挥官,以为他的骑兵个个都是关云长?
宁马参谋长发出命令,以一个骑兵师加一个骑兵旅,组成第一攻击波,务必全部歼灭对面的中央军骑兵,一个骑兵师组成第二攻击波,两个骑兵旅组成第三攻击波,逐次投入战斗。
各个攻击波的间隔时间是十五分钟,歼灭对面的骑兵之后,一举突破中央军的防御阵地,等后面的两位马长官上来,就是打扫战场了。
马家军第一攻击波的骑兵,很快就发动了攻击,战马倏然加快速度,马上的马家军士兵,雪亮的马刀,已经高高举起,一股狂飙般的朝着佟巴图的骑兵二旅,席卷过来。
近了,还没有马枪的射程之内,马家军骑兵狂野的呐喊声,已经传来过来,佟巴图发出命令,全旅骑兵,忽然调转马头,朝着打扮梁方向退去。
唐秋离之所以用佟巴图的骑兵二旅,作为诱敌之兵,完全是基于对骑兵二旅精湛的骑术的信任,这不是一个好完成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被优势兵力的马家军骑兵衔尾追上,骑兵二旅就会淹没在,狂涛般的马家军骑兵群里。
骑兵二旅这些蒙古汉子,会掌握最佳的节奏,一步步把马家军骑兵,引诱到阻击地域。
佟巴图对给他的骑兵旅这样的任务,十分的不爽,蒙古骑兵,面对敌人的时候,只有勇敢的冲锋,哪怕当场是战死,也绝没有不战而逃的习惯,这会辱没了祖先。
唐秋离告诉他,这就是任务,别的骑兵旅,对于他们的骑术,我还真有些不太放心,别诱饵没做成,反倒成了人家嘴里的肥肉,只有你佟巴图的骑兵二旅最合适。
提醒你,决不可接战,要伪装成看到对方实力太强,落荒而逃的样子,佟巴图不情愿的接受了任务,他在马上一边奔驰,一边回头看着那些猖狂之极的马家军骑兵,心里直咬牙,要不是师长下了死命令,你们这些家伙,我还真想碰一碰。
狂追猛撵的马家军骑兵,抱着一种老鹰捉小鸡的心态,把战马的速度,发挥到了极致,可是,他们是长途奔袭,一夜的急行军,人和马的体力消耗都很大,而佟巴图的骑兵二旅,是以逸待劳。
一启动,马家军的骑兵,在速度上就吃了亏,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远,中央军的骑兵,逃进了山口,眨眼就看不见踪影。
第一攻击波的马家军骑兵,却不得不紧急勒住马缰,战马人立而起,险些把这些骑兵抛到马下,在他们面前,赫然出现一条宽有三丈,深有一丈的壕沟,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攻击波的马家军骑兵,被壕沟阻挡,前进不得,急的沿着壕沟来回奔跑,试图找到一条通道,他们很奇怪,中央军的骑兵是怎么过去的?
在他们团团转的奥候,第二攻击波的骑兵也赶到了,接着是第三波,四万多骑兵,被壕沟阻挡,挤作一团,队形混乱,马挤马、人挨人。
忽然,闷雷般的巨响,从对面的阵地上发出,无数发怪啸着的炮弹,落在密集的骑兵大队之中,硝烟弥漫,战马的哀鸣和被抛上半空的尸体,化作漫天的血雨。
骤然而发的炮击,把四万多马家军骑兵,笼罩在死亡的钢铁弹片之中,把密集火力打击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平心而论,如果唐秋离手里没有这些火炮,他是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打这一仗的。
那条宽阔的壕沟,是几万名战士,连夜挖掘出来的,就是为了佟巴图,把马家军的骑兵,引诱到炮击的地点之后,一方面是为了阻挡骑兵冲锋,另一方面使马家军的骑兵,聚集在一起,使炮火的杀伤力,达到最佳的效果,此举果然奏效。
马家军的骑兵,在炮火打击之下,只有四散逃命份儿,他们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骑兵的冲击力和人数上的优势,在钢铁弹雨之中,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苍白无力。
快跑,离开这个地狱一样的地方,一声巨响,身边的同伴,成了一堆碎肉,没有来得及庆幸,一发炮弹落在面前,呼啸旋转的弹片,整个切进他的胸膛,这个马家军的骑兵,似乎听到了自己心脏被切割,然后破碎的声音,失去生命的双眼,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胸膛涌出的鲜血。
而后,一头栽到马下,眼眸之间,凝固着无比的惊骇,四周,是连绵不断的炮弹,爆炸后激起的土柱,这一切,已经和他无关,只有失去主人的战马,回头凝望他一眼,随即被巨大的爆炸声,惊得狂奔而去。
等马鸿逵和马步青,听到前方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带着八万多步兵,气喘吁吁地赶到的时候,眼前的情景,让这两位西北风云人物惊呆了。
只能用尸横遍野来形容,而且大部分都是看不出个数的尸体,鲜血,无尽的鲜血,把黄土地染成了刺目的褚红色,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去,他们的四万骑兵,已经不复存在,逃回来和跑散的,不过一万多人和马而已。
而去都是建制不全,成了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马鸿逵想找到他的参谋长,询问事情的经过,可惜的是,他永远也没有办法找到,参谋长已经被炮弹撕得四分五裂。
唐秋离一次凶猛而密集的炮火打击,就让三马丧失了最精锐骑兵,夺走了他们赖以开疆阔土,坐地称王的本钱。
输红眼的马鸿逵和马步青,指挥八万多大军,采用人海战术,从早上到中午,对独立师打扮梁防御阵地,进行了十多次师级规模的进攻。
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不可能停手,如果此时退兵,丢掉的不仅仅是几万骑兵,还有三马的脑袋,一口气硬撑着马鸿逵和马步青,一定要打下去,老子手里还有本钱。
小小的打扮梁地区,立即变成一片火海,即便是强劲的西北风,也吹不散战场上的硝烟,双方十多万大军,死命厮杀,这一块儿贫瘠而荒凉的黄土地,注定有一场不被载入史册的血雨腥风,一场改变西北格局的血战。
迎接他们的,是无穷无尽的炮火和密集的弹雨,高高挂在天空的太阳,被战场的硝烟遮挡,在丢了一万多人之后,二马骇然的停手。
他们和红军交过手,那几乎是一场一边倒的战役,红军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红军低劣的装备,却让他们颇为不屑一顾。
面对马家军优势骑兵,红军只能徒劳的用战士的生命,去做顽强的抵抗,可这些中央军不一样,他们那里来的这么多大炮,自己的炮兵团,刚刚打出一轮炮弹,就招来了上千发炮弹的还击,没到一袋烟的功夫,自己的炮兵团,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面对对方如此凶猛的火力,丢了一万多步兵,连一道壕沟边儿都没有摸到,这仗还有法儿打吗?打到现在,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什么番号,部队指挥官是哪一个,统统不知道。
这样惨重的损失,二马的头脑清醒一些,在民风彪悍的大西北,没有了本钱,连丧家之犬都不如,更别说称霸一方、圈地为王了,今天丢了全部家底儿,明天就有人来砍你得脑袋。
尽管输的很惨,幸好老本儿没有赔光,马鸿逵和马步青已经萌生退意,只是不知道,对面的中央军,能不能放过自己?
就在两人商量退兵之策的时候,在他们的后方,忽然传来猛烈的炮击,二马彻底绝望了,打到现在,中央军还有后手,操咱们后路来了,事情还没有完,两侧忽然杀去大批骑兵,像两把尖刀一样,狠狠的插向二马的部队。
二马再无战意,撤退演变成一场大溃败,七万多马家军士兵,成了惊弓之鸟,沿着各自老家的方向,一溃千里,独立师两个骑兵旅和二十九军骑兵旅,衔尾追杀出一百多里,俘虏三万多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因为宁夏的马鸿逵,是此次战役的罪魁祸首,唐秋离没打算放过他,李洪刚的独立第一旅,苏景峰的独立第二旅,刘春的骑兵第一旅,二十九军骑兵旅迅速北上。
经甜水、吴忠、灵武,与二十三日拂晓,对银川形成包围之势,郑勇的炮兵第一旅,随即赶赴银川外围,威胁银川市内。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条生路
刘铁汉率领的独立第四旅袁景豪部,第二炮兵旅沈景山部,黄崖洞警备旅姜雁鸣部,成了压垮宁马和青马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二马在是否退兵的问题上,还犹豫不决,也许会和唐秋离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对于刘铁汉的到来,唐秋离很是惊讶,他看了冯继武一眼,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本想问一下刘铁汉,太行山区根据地建设和平津防务问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很清楚几个老伙计的能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会做出这样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刘铁汉,向来以稳健著称,华北的情况,他们一定是安排好了,自己若是询问,显得不太相信他们的能力,反而不美。
和他们简单商议一下之后,做了如下部署,刘铁汉和冯继武带领独立第三旅韩铁部,独立第四旅袁景豪部,骑兵第二旅佟巴图部,炮兵第二旅沈景山部,黄崖洞警备旅姜雁鸣部,迅速西进,分别包围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
鉴于甘马已经丧失了全部主力部队,包围的重点是青海的西宁,骑兵第二旅居中策应,防止西北的其他两马,派兵前来增援,各部要对被包围的城市,围而不攻,形成威慑力。
和刘铁汉短暂的见面后,各自领兵出发,去完成任务。
漫山遍野的溃兵,让独立师的战士们大开眼界,包围宁夏银川的部队,在一天之内,就俘虏了五千多散兵,让战士们感到奇怪的是,宁夏的马家军先溃逃的,独立师是后追上去的,他们反而落在了自己的后面。
打扮梁一战,独立师以六万多部队,以区区数百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了三马的骑兵部队,击溃了三马将近十七万人马,并对三马的老巢,形成了包围之势,可谓是战果辉煌。
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无数,更让战士们高兴的是,先后两战,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而且装备齐全。
对于缴获的武器弹药,唐秋离根本不感兴趣,他让徐海东的那个红军侦察连连长,立即通知徐海东将军,请他派部队,到打扮梁一带,打扫战场,接受我唐秋离赠送的武器弹药。
一万多匹战马,唐秋离可是一匹都舍不得给红军,未来的华北战场,大多数都是山地作战,骑兵部队,会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会成为他手中的锋利之剑,把小鬼子的血放干。
红军的侦察连长,听到唐秋离的话之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他不敢相信,还有打完仗,不要缴获的武器弹药的部队,那不是傻透腔,就是富得流油。
看着唐秋离嘴角,善意略带戏谑的微笑,红军连长平生第一次,带着感激,真心实意的给一位国民党军官敬礼,然后,几乎是飞奔着跑出去,他亲身经历打扮梁的两场战斗,知道缴获的物资有多少,那可是一笔天大的财富,整个红军,都会把装备换一茬。
二十五日,唐秋离带领警卫大队,赶到银川外围,此时的银川,已经被独立师几万人,包围的水泄不通,内外交通断绝,所有人,只许进、不许出。
部队每天都在零星收容和俘虏宁马的散兵游勇,在银川郊区,建立了一个俘虏营,陆续收容了一万多散兵,加上第一天围城俘虏的五千人,整个俘虏营达到了将近两万人。
银川城里的马鸿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没有料到,中央军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还不肯罢手,乘胜追击,撵着自己的脚后跟儿追过来,把银川城围得铁桶一般。
从打扮梁收拢回来的部队,不过万把人,还都是自己直系亲属和亲信的部队,这些部队的战斗力,马鸿逵很清楚,除了耀武扬威,借着自己的势力,敛财升官之外,干不了别的。
真正能打,有战斗力的,还是那些普通农牧民组成的部队,自己对他们平时也不好,当官的都是自己的亲属和亲信,这不,大军一败,那些人都跑的一干二净,这些草包倒是对自己不离不弃,可是,除了每天消耗本来就不多的粮食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
他分别给那两位难兄难弟打电报,询问他们那里的情况,回来的消息,让马鸿逵更加沮丧,都被包围在老窝里,里外不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提伸手拉一把了,自己能活到那一天,都不是自己能说的算的,得听围城的中央军的。
马鸿逵给另外两位,没有参与这次战役的本家兄弟,去了求援电报,痛陈利害关系,苦苦哀求。
另外两马,也觉得这位老兄说的有些道理,留着这个外来的中央军在西部,总不是回事儿,两马拼凑了两个军的兵力,开到西宁外围,在湟中、贵德、尖扎一线停留,观望态势。
一觉醒来,对面的中央军,送到他们饭碗里的,是一顿饱和的炮弹大餐,而且自己的两翼,有大规模部队在运动,有包围自己的企图,两马除了丢下几千具尸体之外,什么也没有捞着。
两马见此情形,大惊失色,慌忙退兵,一路上。跑的飞快,生怕把这股祸水,引到自己的地盘,马家三个兄弟的下场,实在是怕人。
银川城里的马鸿逵,所有的希望都没有了,凡是能想到的办法,都没作用,他就是没有想到,往南京国民政府去电报,在他看来,就是姓蒋的派兵打过来,跟他商量,那不是自讨没趣!
把自己弄到南京,软禁起来,都是有可能的,姓蒋的,可不是省油的,心狠手黑着那!
马鸿逵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另外两位本家兄弟,将近二十万人马,怎么几天功夫就折腾没了?连对手具体是哪个都不知道,打红军那会儿,也没有这么憋屈啊!
马鸿逵整天躲在公馆里,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那些残兵败将的样子,银川大街小巷,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都说是马长官得罪了南京的蒋主席,蒋主席派兵来围剿他了。
听到这些谣言,马鸿逵自杀的心思都有,那跟那儿啊?什么时候得罪姓蒋的了?打红军那儿,老蒋对自己亲热得很,就跟亲兄弟似的,要枪给枪,要炮给炮,怎么翻脸不认人呢?
马鸿逵无计可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转移财产,向最亲近的人,托付家人,然后,眼睛一闭,听天由命,伸着脖子,等着挨刀。
副官进来报告,围城的中央军派来代表,有封重要的信件,要当面交给马长官,马鸿逵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对方派人俩,就说明还不想至自己于死地,事情有转机。
他几乎以迎接天朝钦差,上帝使者的规格,来迎接中央军的代表,不小心伺候着行吗?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人家手里攥着呢!
赵玉和作为唐秋离的全权代表,进了弥漫着恐慌气氛的银川城。
唐秋离很放心的让赵玉和到银川,和马鸿逵谈判,大军压境,马鸿逵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手心里攥着,赵玉和此去,无惊无险,还能受到最高的礼遇。
马鸿逵见到赵玉和,为他如此年轻,就有这么高的军衔,而感到吃惊,自己的手下,除了直系亲属,普通军官要是熬到上校,怎么也得四五十岁的年纪。
他丝毫不敢怠慢,来人虽然年轻,可他代表这城外的几万大军。
赵玉和把师长的亲笔信,交给马鸿逵。
马鸿逵打开信,一笔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信的内容是:“马长官勋鉴,鄙人是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华北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两军交战,实属无奈,唐某非好战之人。”
“皆因贵部宁东保安旅马朝宗部,无辜杀害我联合勘探队员和护卫人员,二百一十七人死于非命,唐某出手,略施惩罚,不料,马长官是非不分,一意袒护部下,竟然纠集甘肃、青海的部队,以二十余万人向我部进攻。”
“我部不得不奋起自卫,打扮梁一战,先是全歼甘肃部队,后是重创马长官和青海的部队,念及同为中国人,唐某并未赶尽杀绝,否则,以当时之情形,马长官自信能全身而退乎?”
“妄起事端,致使普通士兵丧命疆场,错非唐某,而在马长官一念之错,现西宁、兰州,皆以被围,银川更是重点,尤为难以容忍的是,马长官竟然纵容部下,火烧定边县城,致使全城化为一片废墟,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啼号街头,你我为军人交战,何故殃及无辜百姓?”
“马长官此举,以是天怨人怒,人神共愤,定边百姓,血书鸣冤,一致要求唐某主持公道,将马长官绳之于法,一平息民怨,然而,唐某念及同僚之情意,不忍把事情做绝,原为马长官指出一条生路,至于其他责任,唐某一身担待!”
马鸿逵看完信的正文,长出了一口气,自己和家人这条小命儿,算是保住了,华北二十九军自己知道,那是宋哲元的部队,这个华北独立师师长唐秋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后生晚辈?出手够狠的,一下子把我几十年积攒的家底儿,全都打光了!
且看他给我指出一条什么样的生路?马鸿逵拿过后面的信纸,仔细的看起来。
看着看着,马鸿逵的脸色逐渐变得铁青,黑线暴起,拿着信件的手,不住的颤抖。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三章 拳头就是硬道
看到马鸿逵这副模样,赵玉和淡然的笑了,他知道师长开出的条件,足够让这个老军阀心疼带肉疼,外带吐血三口。
唐秋离给马鸿逵指的生路是这样的条件,从苏步井、安定堡、马记沟、老盐池、惠安堡、萌城到甘肃边界的麻黄山以东地区,划为独立师管辖区域,宁夏地方政府,正式放弃对该地区的行政管辖权,撤走行政机构,警察和军队。
另外,为了赔偿定边县城的损失,宁夏地方政府需要拿出大洋一千万块儿,作为安置定边居民重建家园的费用,以后,每年支付三十万块儿,作为后续用度,直到安定居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最后,唐秋离还告诉他,如果马长官觉得条件难以接受,大可以完全拒绝,银川城外,愿与马长官兵车相会,决一死战,到时,生灵涂炭,造成百姓伤亡,可就不是上述条件了,望马长官慎思,我的特使,可以完全代表我的意见,马长官不妨把答复,直接交由来人带回。
1...143144145146147...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