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殊不知,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如果日本人在此时发动战争,或者是挑起事端,华北平津的局面,就会迅速糜烂,不可收拾,所以,唐秋离要感谢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做出再次出兵的决定,以不顾个人荣辱,说明了他们的真心和无私。
这一切,唐秋离暂时还不知道,他在定边城里,心急如焚,太阳已经升起很高,干燥的风,夹着蒸腾的热气,让人从心里往外烦躁。
他望眼欲穿,几次走出屋子外面,翘首东望,后来,干脆到了定边县城的东门,他几年领兵打仗,心里从来没有这么焦急和心虚过。
中午十一点刚过,几个骑兵通讯员,打着汗水淋淋的战马,从东边的黄土道上,飞奔而来。
见到师长,骑兵通讯员很是惊讶,连忙跳下马来,“报告师长,骑兵第二旅通讯员,前来报告情况,我旅全部,在佟旅长的率领下,已经抵达定边县城附近,再有二十分钟,可进入城内。”
唐秋离觉得这几个战士,比任何时候都可爱,他们带来的是福音啊,佟巴图到了,其他的部队,离这里也不远了,悬着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面。
他有点儿奇怪,三个步兵旅和炮兵旅,坐的是汽车,汽车轮子没有马蹄子跑得快?
问了一下这几个骑兵通讯员,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从柳林过黄河之后,陕西境内绥德到靖边的路,实在不好走,汽车根本跑不起来,所以没有骑马快,二十九军骑兵旅和佟巴图的骑兵第二旅,就跑到行军队列的最前面来了。
不一会儿,东边的黄土道路上,尘土飞扬,黄尘冲天,密集的马蹄声,沉雷般在远处响起,一眼忘不到尾的骑兵队列,波涛一般汹涌过来。
佟巴图和二十九军骑兵旅赵旅长,见到军长也是师长,在东门迎候他们,很是激动,立即下马,汇报部队情况。
骑兵部队过去不久,分不出个数的汽车马达声,由远而近,逐渐响成一片,骑兵踏起的黄尘尚未落下,有漫天而起,独立师所有的参战部队,克服了一切困难,提前三十分钟,到达师长指定的位置。
从骑兵和他们的战马身上,从汽车和车上战士们的脸上,拿厚厚一层的黄尘,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是以什么样的意志,在完成自己下达的命令,有了这样忠诚、坚韧的战士,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
冯继武满脸风尘,掩饰不住疲惫,双眼布满血丝,声音沙哑:“报告师长,独立师所有参战部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等候师长命令!”
唐秋离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紧紧的握了一下冯继武的手,高级军官们都走进指挥部,形势急迫,军事会议马上开始。
看着侦察部队发回来的电报,唐秋离和冯继武的目光,几乎同时落在庆阳这个地方,这次战役,只能在庆阳方向做文章。
临近傍晚的时候,前线侦察部队发来电报,三马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其态势正如参谋处长赵玉和所料,分为两个攻击方向,其中,甘马的庆阳为辅助方向,其行军速度,远远没有吴忠方向的宁马和青马快。
如意算盘打得不错,趁着自己和吴忠方向的青马和宁马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在自己侧翼阵地猛插一刀,使自己无暇分身,被迫两个方向作战,还处于被包围的局面。
唐秋离大大松了一口气,战机终于出现,庆阳的甘马和吴忠的宁马、青马行军步骤不一致,使双方之间的距离拉大,黑了自己可乘之机,局部战场上,甘马处于兵力和装备都薄弱于自己的态势。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独立师所有部队,全部开出定边县城,隐蔽迎着甘马的行军方向杀去,在预定地点,设下伏击圈。
同时,留下一个团的部队,负责把定边县城的居民,紧急疏散到远离县城的乡村,每人发给路费大洋两块儿,唐秋离还特别对团长强调,主意群众纪律,绝对不允许使用武力,部队还有在这一带扎根呢。
这个团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进入定边县城的宁马和青马的部队,吸引到内蒙古的鄂托克一带,离打扮梁伏击地点越远越好。
为主力部队伏击甘马部队赢得时间,使青马和宁马,来不及救援被伏击的甘马部队,也为独立师主力部队调整部署,回头对付青马和宁马争取时间,否则,宁马和青马的十几万大军,调头扑过来,谁包围谁还说不定呢?
居民们扶老携幼,牵着牲口,带上自认为贵重的物品,低声埋怨着,不十分情愿的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到陌生的地方暂时落脚。
不到三个小时,县城内的居民,撤离干净,整个定边县城,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这也就是穿着中央军军服的独立师部队,他们既没有逼迫,更没有打骂,只是在每个人手里塞上两块大洋,把疏散的原因说明,居民默默的配合。
要是红军部队,做这项工作,没有三天时间,别想走干净,老百姓把他们家里的坛坛罐罐,看得比宝贝还重要,任你磨破嘴皮子,就是不动地方,有的时候,思想工作,还真耽误事儿,极端的不爽。
老百姓心里清楚,这些可都是中央军,别看他们和别的白军不太一样,骨子里都是吃人的狼,没有红军那么好说话,把这些白军惹恼了,别说是大洋,房子一把火烧了,脑袋都得搬家,瞧见没?那个白军当官的,手里的家伙可都顶着火呢?
打扮梁,处于庆阳和定边之间,位于甘肃一侧,是由庆阳到定边的必经之路,经年的雨水冲刷和切割,把黄土地弄得千沟万壑,沟叉极多,不熟悉地形的,很容易走到其他的方向。
甘马的前敌总指挥,是颇受倚重的参谋长,在甘马的部队里,是第二号人物,他主动请缨,担此重任。
此人诡计多端,先让宁马和青马发动攻击,把中央军部队纠缠住,甘马部队突然杀出,在中央军侧背狠狠插一刀,就是他的主意,并得到了三马的一致称赞。
一路上,不时的和吴忠方向的部队联系,确定自己的行军速度,为达到打击的突然性,他必须等到宁马和青马与中央军接战后,自己作为奇兵,突然杀出,所以,掌握行军速度是关键。
也多亏了他的主意,使唐秋离有时间,也来得及在打扮梁一带设伏,否则,过了打扮梁,就是一马平川的漫漫黄土地,无险要地形可用,既不利于部队设伏,也不利于重创甘马部队。
独立师的六万多部队,静静的埋伏在沟畔上,下面就是通往定边的大路,两侧是刀削般的黄土悬崖,宽阔的黄土路,就像是一条干涸的河道,蜿蜒的通向远方。
黄土坡上,一个废弃的窑洞,位置十分理想,视野开阔,可以观察整个战场,六万多战士,埋伏在这,唐秋离的望远镜里,除了随风摇动的蒿草、矮树丛,就连炮兵旅,身大个粗的一五五口径重型火炮的影子,也看不到。
独立师的战士们打伏击,那是拿手好戏,轻车熟路,从部队组建那天起,打的就是伏击战居多,战士们都有一套的心得体会。
太阳升起,万道霞光照耀黄土地,更显得亘古苍凉和无边沉寂,指挥所里,步话机响起。
安定县城部队,已经和吴忠方向进攻的马家军交上火了,团长的声音,在步话机里显得有些紧张。
任何人,面对十几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的气势,都会有本能的恐惧,即便是不惧生死的勇士,亦或是身经百战的无敌将军,概莫能免。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二十九章 全歼甘马
负责诱敌北去的团长报告说,马家军已经开始对定边县城,展开炮击,其先头部队,展开有俩个师,都是骑兵,其余的部队,往周边运动,有包围定边县城的意图。
请示师长,部队是否立即撤离县城?唐秋离听到马家军有炮兵,立刻警觉起来,追问到,敌人的炮火是否猛烈,有没有大口径火炮?
“师长,没有大口径火炮,看青马和宁马的炮击程度,最多是一个炮兵团的规模,装备的绝大多数都是迫击炮,从弹着点看,只有少量的山炮,城内已经能够听得见敌人的马蹄声,请示我部行动!”声音急促,显然形势很紧张,那个团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立即撤离县城,按照预定方案,选择一路薄弱的敌人,狠狠的把他们打疼,注意战术!”唐秋离下达了命令,耳机里传来密集的枪声。
甘马的前敌总指挥,得知吴忠方向的部队,已经向定边县城发动进攻,立即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通过打扮梁到定边,从路程上计算,自己赶到,正好是宁马和青马与中央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从战术上来说,正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甘肃马家军的两个骑兵师作为前锋,九千多人马的部队,浩浩荡荡的出现在地平线上,出现在唐秋离的视野里。
大批马队行军趟起的灰尘,乌云似的南面压了过来,伴随着如同沉雷般的马蹄声,从甘马的骑兵行军队列来看,显然是训练有素,九千多人马行军,队形丝毫不乱,在最前面的,大约是一个团的先头部队,距离大队约有两公里远。
这样的距离,足够后面的大队骑兵,做出任何反应,而且这个骑兵团,边行进,边向两侧的高地做火力侦察,小心翼翼,警惕性十分高。
唐秋离命令伏击部队,放过甘马的先头部队,两侧的炮兵,做好战斗准备,必须用最猛烈的炮火,把甘马的部队,全部赶进伏击圈。
甘马的先头骑兵团,已经通过伏击圈,一片安静,没有任何情况发生,他们向后面的大部队打出可以通过的旗语。
甘马的大部队,终于上来了,战士们苦等了一夜,现在,可以收网,绵延五公里多的伏击阵地,各级指挥员都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刘春的炮兵一旅,各种口径的火炮,悄然褪去伪装,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天空。
甘马的部队,大约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进到伏击圈,忽然队伍一阵骚动,停止了前进,并且由传令兵骑马在来回奔跑传令。
独立师的各级指挥官都是一愣,发生什么事情了?
唐秋离猛然醒悟到,一定是宁马和青马,在定边县城扑了个空,没有见到独立师的主力部队,感觉情况不太对头,把情报通报给了甘马的部队。
他马上命令刘春,火炮射击的标尺外延,堵住甘马部队退回庆阳的道路,刘春一阵专业术语,一百多门大口径火炮,长长的炮筒,缓缓升高了角度。
甘马的参谋长,确实是个奸诈狡猾的家伙,接到宁马和青马的通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再去定边县城,已经毫无意义,陷阱挖好,却没有猎物,猎物已经逃窜,而且是个小猎物,这与能全歼宁东保安旅的实力不符。
第二个反应就是,此地不可久留,地形险恶,于己不利,而有利于中央军伏击,定边没有中央军主力,他们在哪?
是不是再某个地方埋伏起来,狠狠咬自己一口?吴忠到定边,都是平坦的盐碱地,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以利用,青马和宁马有十多万人,中央军的胃口再大,也不可能一口吞下,只有自己的不队正在通过的打扮梁,是方圆几十里最适合打伏击的地点,而且在两个方向之中,相对兵力薄弱。
他忽地打个冷战,看着打扮梁两侧的地形,似乎看到了无数的枪口,正对着自己,他马上命令部队,后队变前队,立即调头,迅速退出打扮梁山路,返回庆阳,骑兵第一师负责后卫掩护。
命令下达得够及时,关键是四万多人的部队,光是把调头的命令传达到每一支部队,就得好一会儿功夫,甘马的部队,当时就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这段功夫,正好给了刘春炮兵一旅调整炮击方位,创造了时间,对甘马的部队来说,这短暂的时间,无疑会让他们陷入灭顶之灾。
三发红色信号弹,冉冉升上天空,一阵天崩地裂般的巨响,无数的炮弹,怪叫着飞过甘马骑兵部队和中军,落在了刚刚调头的后卫部队人堆儿里。
炮弹落地,炸起朵朵黄色的土花,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夹杂着破碎的军装,漫天飞舞,可怕的打击,降临到甘马部队的头上,炮兵一旅的第一轮齐射,就把甘马的后卫部队,笼罩在死亡的钢铁碎片之中。
密集的炮弹,在宽宽的山道上,炸成一堵死亡的火墙,把甘马部队退回庆阳的道路,完全封死。
后退无路,被炸得晕头转向的甘马部队,本能的往前争相逃命,以躲避死亡的命运,终于全部进了伏击圈,等待他们的,是个可怕的命运。
两侧高高的黄土悬崖上,一阵轻重机枪的狂吼,飞来密如飞蝗般的手雷,首当其冲的是甘马的两个骑兵师,是独立师伏击部队重点打击对象,迫击炮弹在骑兵队列里分不清个数的爆炸,战马和他的主人,被撕得四分五裂。
六万多人,伏击四万多人,占有险要地形,超出对付近百倍的火力优势,战斗没有太多的悬念,唐秋离克隆至**他老人家的军事理论,“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必可歼灭敌人,”果然奏效。
前卫的那个骑兵团,听到后面分不清个数的爆炸声,回头看时,大部队已经被笼罩在滚滚硝烟之中,知道事情不妙,快马加鞭,想冲出险境。
迎接他们的是一万多骑兵,独立师的三个骑兵旅,正堵在前进的道路上,战士们一字排开,手里的马刀,就像闪着寒光的森林,在最前排的是轻机枪手,几百挺轻机枪,就端在马上战士的手里。
甘马部队的前卫骑兵团长,明智的选择了弃刀、下马、投降,就自己这一千多人马,和对面中央军的骑兵部队相比,无异于大海里的一滴小水珠儿,不够对方塞牙缝的。
不到两个小时,战斗结束,甘马主力四万六千多人,逃跑的不过四五千人而已,被俘一万五千多人,余着全部被击毙。
唐秋离凝望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心中没有丝毫胜利的愉悦,甘马士兵的尸体和倒毙的战马,铺满了打扮梁五六公里长的,宽阔山间大路上,猩红的鲜血,染红了黄土地。
因为兵力相差太悬殊,唐秋离不得不选择这种凶狠的打法,否则,被消灭的就有可能是独立师,他宁愿用包围之后,迫使对方投降的战法,也不愿意采取这种无差别炮击的战法。
倒下的,毕竟都是中国人,这要是日本人的部队,唐秋离不会留下一个活口,会让他们都成为一堆碎肉。
打扮梁一战,甘马被彻底打垮,三马两面夹攻,分进合击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
甘马的两个骑兵师全军覆没,独立师缴获战马四千多匹,足够再装备一个骑兵旅的了,这些可都是训练好了的战马,换上骑手,直接就可以投入战斗。
武器弹药无数,堆积如山,可惜的是,都是独立师看不上眼儿的破烂武器,甘马仅有的一个炮兵团,可怜得都没有来得及把迫击炮从驮马上卸下来,就全部归了独立师。
甘马的看家本钱,被全部敲掉,输掉了最后一条内裤,尤其是甘马赖以纵横的骑兵部队,更是全军覆没。
定边县城,傍晚,枯坐空城的马鸿逵和马步青,相对无语,调集全部兵力,倾巢而出,只不过夺了个空城而已,就像使劲全身力气打出的一拳,目标忽然消失,白耗费力气不说,还差点儿闪了腰,郁闷得都要吐血。
主力部队刚要对定边形成合围之势,却被中央军的小股部队,引诱着往内蒙鄂托克方向追去,幸亏觉察得早,及时把部队拉回来。
定边没有中央军的主力,那他们在哪?总不会闻风而逃了吧?就算是逃跑,也应该有点儿踪迹啊,就在两马百思不得其解,很是苦恼的时候,青马的参谋长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他报告两马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的消息,今天上午,在庆阳以北,定边以南的打扮梁地区,青马四万六千多部队,遭到中央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庆阳的,不过四五千人而已,甘马部队参谋长,前敌总指挥,当场战死。
电报是甘马亲自发来的,字里行间声声血泪,痛不欲生,马鸿逵和马步青两人,听到这个消息,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身子摇晃几下,差点当场跌倒。
兄弟的部队,就这样完了?中央军是有意放弃定边县城,用小股部队把自己吸引在这,而其主力,却在打扮梁地区设伏,把兄弟的部队,包了饺子!
马鸿逵和马步青现在完全明白了,可惜,是在战斗结束,甘马全军覆没之后,一切都晚了,现在去增援,没有任何意义。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三百三十章 决战
屋子里一阵难耐的寂静,两马的心里,几乎是同时冒出一股寒气,这伙中央军也太狡猾了,和自己以前打过交道的中央军完全不一样,不动声色之间,就把兄弟的四万多人给报销了,遇到的,是个什么样的对手?
马鸿逵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儿,目光和马步青对视一下,两个人的眼里,几乎是同时冒出凶光,留着这伙中央军在西北的地盘上,太危险了,早晚是个祸害。
为兄弟报仇是主要的,留着这伙中央军在身边不消灭,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搞你一下,自己就别想睡安稳觉了,心腹大患,不可不除。
两个人的想法很一致,都读懂了对方的心思,趁着中央军在打扮梁刚刚激战过,一定是损耗不小,刚取得胜利,麻痹大意是避免不了的。
集合全部部队,连夜包围上去,趁着对方庆功的时候,把他们死死的咬在打扮梁,兄弟俩十二万多人的部队,就是每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这些中央军。
二马连夜集合部队,以马鸿逵的两个骑兵师,马步青的三个骑兵旅,共计四万多人马,为先头部队,任务是把在打扮梁一带的中央军,纠缠在原地,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一举歼灭。
四万多骑兵,由马鸿逵的参谋长带领,一阵狂风似的,冲出定边县城,往打扮梁方向直扑过去。
马鸿逵看着空无一人的定边县城,越看越来气,要不是为了这座空城,兄弟的人马,也不会被中央军吃掉,再说了,这可是红军的地盘,自己也站不住脚儿。
真他妈奇怪了,红军怎么就甘心放弃这座县城,让中央军轻松的占领,结果是让甘肃的自家兄弟吃了大亏,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
他下令,放火焚城,烧!不留下片砖只瓦,烧个一干二净,石头都要过三刀,烧不动的,用炸药炸,在地图上,把定边县城摸去。
得到命令的马家军,立刻在全城纵火,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定边城,立刻烈焰冲天,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熊熊燃烧的大火,带着不详的黑烟,升腾着冲向天空,映红了半边天际。
独立师真的就在打扮梁停留,根本没有撤走的意思,根据他的判断,马鸿逵和马步青,得知甘马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有两种选择,一是知难而退,从定边撤离,各自返回老巢。
二是坚决报复,依仗其雄厚的兵力,全力进攻,而且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师长的判断,得到了参谋长冯继武和参谋处长赵玉和,以及全体高级军官的一致赞同,没有把青马和宁马打伤打痛,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按照这个预案,唐秋离往定边通向打扮梁的各条道路上,派出大量侦察部队,最远的,直抵定边县城的外围,严密监视青马和宁马的动向。
各部队,按照两马来犯的原则,做战前准备,三个步兵旅,在打扮梁北侧,依靠险要地形,在三公里宽的阻击正面,修筑防御工事,建立两道防线,建立稳固的火力点。
独立师骑兵第二旅,二十九军直属骑兵旅,分为左右两翼,隐蔽在正面阻击阵地两侧,等待指挥部命令,对二马的步兵,发起攻击。
独立师炮兵旅,根据各种火炮不同的口径和射程,按照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山炮、重炮的顺序,组成梯次的火力打击群,各炮群立即按照阻击正面的宽度和长度,划定射击坐标,装定诸元,保证炮火首发即达到无差别覆盖的效果。
各步兵旅、骑兵旅的炮兵部队,统一调归刘春指挥,以加强打击力度,所有的轻机枪,配置在第一道防线,重机枪配置在第二道防线,保证轻重机枪火力,两个小时之内,间断射击。
唐秋离是异常精心的射击火力打击方案,他知道,宁马和青马,手里还有四万多骑兵部队,这是一个绝对具有冲击力的部队,也是二马的杀手锏。
打扮梁以北,除背靠打扮梁一侧之外,都是一马平川的黄土盐碱地,无险可守,极有利于大规模的骑兵,展开集团冲锋,自己的火力,在开战前三十分钟之内,抵挡不住对方四万多骑兵的冲锋,阵地就有被突破的可能。
随之而来的,二马八万多步兵,会顺着这个缺口,波涛一样,冲垮自己的两道防线,到时候,独立师的六万多人,真的就陷入苦战之中,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布置完兵力和火力之后,唐秋离心里一点儿都不轻松,这一仗,必须要打,否则,自己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就别想站稳脚跟,建立油田的想法,也就随之泡汤了。
而且也不可能采取长期游斗的办法,放着日本人这只饿狼在华北,跑到这里,和中国人窝里斗,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唐秋离希望一战而定大局,他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要是再把炮兵第二旅沈景山的部队拉上来,胜利的把握就更大了,毕竟二马的部队,是自己的两倍多,玩儿上人海战术,战士们累都要累垮。
唐秋离不知道,他不停念叨的独立师炮兵第二旅和独立第四旅的部队,正日夜兼程的往西北战场赶,并在最关键的时刻,在二马部队背后猛插一刀,放干了二马的最后一滴血。
布置完一切,唐秋离心中轻松不少,他很希望二马按照自己的设想,在打扮梁一带和独立师决战,这是一场赌注,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超过对方近百倍的火力优势。
时间不允许自己的主力部队,在陕甘宁一带多做停留,平津地区兵力空虚,是他最大的心病,日本人才是自己唯一的对手。
冯继武忽然高声喊了起来,“师长你看,定边方向,好像起火了?”
唐秋离抬头一看,虽然隔着几百里路远,西北的天空,暗红的红云,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夜色的衬托之下,狰狞而恐怖,他一下子明白了,肯定是二马没有和独立师的主力部队遭遇,甘马有吃了大亏,那一座空城发泄心中的怒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