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老朽王揖唐”,唐秋离一听,就跟吃了苍蝇似的恶心,原来此人,就是史册有名,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王揖唐。
此人乃安徽省合肥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军事。抗战爆发后,王揖唐投敌,频繁与日本侵略者接洽,伪临时政权在北平成立,王揖唐作为“创始”人之一,捞了个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赈济部总长的职位。
一九三八年九月,华北临时政权和南京维新政权在北平成立“联合委员会”,王揖唐任委员,汪伪政权成立后,王揖唐出任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汪伪政权考试院院长。
此人善于玩弄政治手腕,利用汪精卫的势力和影响,赶走了另一大汉奸王克敏,当上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总署督办,成了华北汉奸的头号人物。
一九四三年一月,王揖唐发表声明,为配合汪伪政权协助日本进行“大东亚战争”,宣布华北全面开展“东亚解放新国民运动”,并集中华北全部力量完成“大东亚战争”,然而,由于与汪精卫的矛盾,与本年二月,被迫“辞”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卖国抱负”。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揖唐在北平被捕,被关进炮局监狱,河北高等法院在起诉书中列举了他投敌卖国的罪状,其中有为敌宣传战功,叛国亲日,五次举行治安强化运动,供敌粮食、金钱及其他物资,增强敌人实力等六项罪名。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日,王揖唐以汉奸罪在北平姚家井第一监狱被处以死刑,王逆身中数弹而亡,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看着这个大汉奸皓首长髯,须发皆白的一副长者模样,唐秋离想起了三国时期,诸葛孔明骂王朗的那句话,“白发老贼,皓首匹夫!”用在此人身上,恰如其分。
他几乎脱口而出,又强忍住了,宋哲元见到唐秋离面色不善,虽然不知道原因,也怕唐秋离冒失,赶紧介绍,唐副军长,王先生乃华北名流,素有威望,门生故吏,遍及平津等地,现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一职。
这两位也是咱们政务委员会的常务委员,齐奎元齐先生、王克敏王先生。
老贼听到宋哲元如此推崇,很是受用,颇为自负的一笑,伸手捋抚胡须,神态之间,极为自傲。
唐秋离明白,这是为日本人找场子来了,主子受了瘪,奴才不忍心跳出来,尽管此人目前尚未投敌,但是,在华北,也是铁杆的亲日派,其亲日言论,令人脸红。
想来好笑,刚骂完日本人,还得骂汉奸,没想到,到了北平后的第一天,竟然如此丰富多彩,打起了嘴巴官司,吐沫费了几大口,枪倒是没摸一下,人生,有的时候很有意思。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七章 骂贼
既然是此人,还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为主子讨面子,那还用客气,最好当场气死这个老贼,也好保全他的名节,免得使他祖宗蒙羞,后代难以见人。
“原来是王先生,真是久仰大名,如何称呼唐某,先生随意,不过,王先生貌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至于连圣贤的规矩都不懂吧?见王先生精神矍铄,双目有神,也不是失聪的样子?
宋军长的话,诸位都有耳闻,即以失聪,何以担当政务委员会常委一职,岂不是误己误国,有负民众之信任和重托,如未失聪,为何有此一问?用意为何?愿王先生有以教我!”
其他的人一听,好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有主动讨骂的人,没见到唐副军长刚才,把日本人骂昏倒一个,问痴呆一个,你还装大瓣儿蒜,替日本人出头,知道你王揖唐和日本人的关系铁,别再这种场合明目张胆的显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大家也没有想到,唐副军长如此不客气,这个老贼,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是个很有分量的人物,身边总围着一帮大小亲日派,把冀察政务委员会,弄得乌烟瘴气,气焰十分嚣张,连宋哲元都奈何他不得,事事忍让三分,且看他如何收场。
老贼一听,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刚才日本人被唐秋离连训带骂,老贼心里就很不是滋味,看着日本人的熊样子,他恨不能帮什么忙。
老贼自认为饱读诗书,小林健次郎这样的中国通,他认为就是二半吊子,不是唐秋离的对手,也属正常,主子受窘,奴才难受,他决意为日本主子找回掉在地上的脸,才突起对唐秋离发难。
老贼的用意,是故意用轻蔑的问话,激起唐秋离的少年心性,让他当场暴跳如雷,最好勃然大怒,失礼失据,正中他的下怀。
可是,唐秋离这几句反问,如刀锋般直指他的破绽,把他驳斥的体无完肤,难以招架。
见势头不对,老贼举手一揖,“唐将军,老朽刚才失礼”,圆滑的话头一转,把刚才的不利轻易略去。
“唐将军刚才所言,尖酸刻薄,如此对待友邦人士,想大日本帝国,为民国之友好邻邦,为中国之民众,带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助我国实现富国强兵之梦想,中华民国多年积弱,陋习甚多,非外来文化不能解决,试看今日之满洲,经济发展,黎民安居乐业,此乃大日本帝国人士之千秋功业也!未尝不是华北民众学习之榜样,更值得吾辈效仿。”
唐秋离看着老贼吐沫横飞,尤其是说到小日本的时候,神采飞扬,眼睛里冒着蓝光,恨不得从头到脚都换成日本标签儿,差一点儿忍不住,飞起一脚,把老贼踢得当场吐血,暴病而亡。
老贼说到兴奋处,竟不自禁的朝着那几个日本人连连点头示好,状是十分得意,全然没有看到二十九军的军官们,愤怒的眼神,周围的人们,鄙视的目光,小林健次郎更是眉飞色舞,频频鼓掌,主子奴才互相配合,倒也默契。
如此露骨的亲日、卖国言论,在老贼嘴里说出,竟然毫无愧色,忘了自己祖宗是那国人,另外两个大汉奸王克敏和齐奎元高声叫好,满脸喜色,更是鼓掌不已。
可惜,在他们丑恶表演的时候,在此的,稍微有良知的中国人,已经给这三个小丑,打上了汉奸的标签。
唐秋离并未急于反击,而是让老贼充分表演,也让大家看清汉奸的真面目,明辨是非,好为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里,搬去绊脚石,打下群众基础。
老贼看见唐秋离默不作声,以为自己的一番高论,镇住了刚才还春风得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十分得意。
老贼的表演欲更加发挥,“老朽窃以为,唐将军刚才的言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南京国府的基本国策,是与大日本帝国有好相处,互通有无,《塘沽协定》的顺利签订,就是明证。”
“唐将军身为统领数万士兵的一方将领,自当为国分忧,为领袖解难,可是,将军刚才的言辞,其好战之意,毋庸置疑,不思保境安民,使黎民百姓免于战火涂炭,不思为领袖分忧,遵行国策,却一味攻击友邦,羞辱朋友,蓄意挑起中日争端之心,昭然若揭。”
“唐将军扪心自问,今晚之举,上可对得起国家和领袖?下可对得起华北的民众?又怎能对得起日本朋友?”
话音刚落,还做痛心疾首状,以文明棍连连杵地,俨然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清流,以天下为己任的道貌岸然君子,老贼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竟然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显然是处在极端的兴奋之中。
老贼果然狡猾毒辣,老谋深算,他的用心很明显,就是要激起唐秋离年轻好胜之心,在公众场合,说出抗日言论,在场的宾客中,谁知道那位是军统和中统的人,或者和这两个令人谈虎色变的机构有联系。
只要把唐秋离今晚的话,如实的汇报给南京蒋委员长,依照老蒋的脾气,在当前和日本这种微妙的关系之下,有人竟敢公然跳出来,和自己唱反调,破坏自己亲手制定的国策,与谋反无异,轻者丢官去职,永不叙用,重者身陷牢狱,砍头掉脑袋。
借老蒋的手,除去唐秋离,即为日本主子出口恶气,也为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捞得实权,清除障碍,一箭双雕,最起码也能离间他和老蒋的关系,实在好计谋!
唐秋离一眼就看透了老贼的用心,岂能上当,他也注意到,今晚的宾客中,有好几个疑是特工系统的人,这类人,天然有一种气质,异于常人。
其他的人,都为唐秋离捏一把汗,这老贼也真厉害,言辞如刀,他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尺度稍微拿捏不准,就会授人于口实,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
倘若是不回答,就是默认了老贼的说法,使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他的卖国言论,也让他的汉奸气焰,更加嚣张,唐秋离也会在众人面前,威风扫地,落得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宋哲元更是手心捏着一把汗,他生怕自己托付二十九军未来的最佳人选,毁在这一场唇枪舌剑中,但是,事已至此,他无法插嘴,更不知道该如何插嘴,只能用担心的目光看着唐秋离。
“王先生高论,确实是闻所未闻,千古奇谈,定能为平津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增添很多作料,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王先生的言论,无需后人,中国之民众和今晚在场之人,就可给王先生定论。”
“王先生名揖唐,从先生之名可以看出,崇尚我大唐之文治武功,盖世鼎盛,威仪四海,宇内臣服,今日之日本列岛,即中华文化之余脉相承,先生感念至深,作揖不止,顶礼膜拜,也许是多次梦回大唐盛世,醒后,深感未能置身于其中,遗憾之余,以名言志。
“真令我等钦佩,先生之民族情结,山高水深,可惜,今日一见,原来名不符实,确有其事,原以为是酸腐文人之杜撰,先生今日,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辞,妄自菲薄我中华国威,对大唐文化之余脉,却大力推崇,真是本末倒置,正邪不分,数典忘祖,王先生扪心自问,上对得起王氏列祖列宗,下如何面对后辈子孙。”
“古语云,观其言、察其行,先生今日之言行,不符揖唐之名,定会误导我等望文生义,也误导后辈子孙,唐某有一名,愿意无偿献与先生,曰揖日如何?即符合先生今日之言论,也切合先生的心意,岂不是正中下怀,十分受用,也更加亲近和友邦朋友的关系,皆大欢喜,先生以为然否?”
唐秋离的话音刚落,大厅里笑翻了天,连那些自矜的名门淑女,都忍不住笑完了腰,那些二十九军的年轻军官,笑得在地上直打滚儿,更多的人,一边笑一边“哎呦、哎呦”的直捂肚子。
唐副军长也太厉害了,犯忌讳的话,一句没说,拿老贼的名字做文章,把他的汉奸嘴脸,刻画得入骨三分,揭露的体无完肤,这简直是一片讨王的檄文。
宋哲元笑得跌坐在椅子上,连连咳嗽,直嚷嚷上不来气儿,他的副官赶忙给他捶背。
老贼脸色青紫,身体颤抖,右手哆哆嗦嗦的指着唐秋离,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一翻白儿,当场气晕过去,晕过去之前,总算说出一个字“你!”就在于没有声息了,其声如丧家之犬的哀鸣。
王克敏和齐奎元慌忙过去搀扶,那几个日本人也上来照顾。
对于这俩汉奸,唐秋离也没打算放过,他笑吟吟的说道:“王克敏先生、齐奎元先生,看二位对王揖日先生的关切程度,可见是同道中人,既然揖日先生接受了唐某的送名,当然不能厚此薄彼,唐某也有名字送给二位!”
众人见到还有好戏,唐副军长连他俩也不放过,都侧耳细听,这三位,是冀察政务委员会里有名的三驾马车,平时来往密切,狼狈为奸,在政务会上,呼风唤雨,大肆鼓吹亲日论调。
“还望不吝笑纳,王先生曰乐土,齐先生曰共荣,与揖日相得益彰,方显得三位志同道合,两位先生,以为然否?”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八章 政训处长
此言一出,大厅内的笑声,简直就是爆棚了,贵宾们也顾不得形象,干脆跌坐在地上,手指唐秋离,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笑得说不出话来。
王克敏和齐奎元脸上青紫之色,不停变换,恨不得上前掐死唐秋离,看到唐秋离目光如炬,正气凛然,哪有这个胆儿!只能在年龄上做文章。
王克敏,不,是王乐土,手指乱颤,指着唐秋离说道:“唐将军,怎么说,按照年纪,我等也是你的长辈,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出言不逊,辱及年长者,简直是无礼之极,有辱斯文!”
大家都听出来了,这家伙已经阵脚大乱,只能用年纪来做最后的遮羞布,也算给自己找个台阶。
“王乐土先生,容唐某给在场的宾客解释一下,赠送两位先生之名的含义,王乐土,取友邦一直想在我中华国土建立王道乐土之意,齐共荣,取其大东亚共存、共荣之意,这不正是两位先生为之终身奔走的宏图伟业吗?”
“至于王先生的指责,秋离实在不敢苟同,唐某宁愿在今天失去小礼,也不愿在若干年后,为今晚没有直抒胸臆而扼腕感叹,引为平生憾事,为老不尊,数典忘祖,令吾等晚辈汗颜,行正言端,何人敢肆意菲薄,闭门多读圣贤书,免得落个晚节不保,何况,唐某不介意只手灭贼!”
最后几句话,如同金石,掷地有声,唐秋离心中的杀意,不自觉的喷薄而出,王克敏和齐奎元不由得打个冷战,清楚的感觉到,这个手握重兵的年轻将军,心中已经有了杀机,慌忙收起嘴脸,做点头受教状。
若是二人就此觉醒,悬崖勒马,幡然悔悟,与亲日派断绝关系,倒也能保全名节,得以善终。
无奈,两贼不思悔改,自七七事变后,变本加厉,公然投靠日本人,铁血做汉奸,干尽了祸国殃民的坏事,终于落得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结局。
日本人见势头不对,三个奴才被唐秋离拔掉了几层脸皮,再呆下去,还能有好果子吃?还是小林健次郎聪明,对其他几个日本人使个眼色,慌忙跑了,至于这三个刚才还卖力帮忙的奴才,关咱们日本人屁事儿!
这也是当汉奸和奴才的必然下场,这个三个家伙,见到主子都跑了,那还有胆子再流连与此,搀扶着已经醒过来,但还处于崩溃状态的老贼,慌忙退场,老贼嘴里还不停的念叨,气煞老夫了!气煞老夫了!
在众人的鼓掌和喝彩声中,三个汉奸消失在大厅门口。
今晚的明星人物唐秋离,正安然的坐在那,惬意的品尝红酒,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确实有点儿口干舌燥,看到众人看他向的目光,优雅的举杯示意。
那些名媛贵女,不断地过来举杯,表示祝贺,在她们眼中,这个风采逼人的少年,抛开他的显赫身份,单单就这个人而言,绝对是她们梦中情人的标准,而且是最佳人选。
刚才,唐秋离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言辞如刀,妙语连珠,神态落落大方,光彩照人,那瞬间的风采,紧紧抓住了少女们的心。
跟随唐秋离来参加酒会的,独立师那些参谋处的军官们,被很多人包围在中间,都向他们打听唐师长的所有情况,最主要的是他的婚姻情况。
弄得这些军官们脱身不得,苦不堪言,只好向师长投来求救的目光,看到这架势,唐秋离也是头皮发麻,哪敢惹火烧身,假装看不见,躲在一个角落里,静静的听着,人们在兴奋地议论,刚才发生的一系列精彩的故事。
宋哲元走了过来,和他一碰杯,一口就干掉了杯中酒,神情十分兴奋,对着唐秋离连说三声好,感叹地说,唐老弟,今晚你可给老哥我出了一大口恶气,这三个王八蛋,一唱一和,身前纠集一些大大小小的追随者,在政务会议上,屡次对我发难,尽说些卖国的论调。
你也知道,老哥是个粗人,打嘴巴官司,在他们跟前讨不着好,又怕说错话,被上面抓住把柄,受够了鸟气,有时真想崩了他们,偏是拿他们没有办法,这三个王八蛋,和何应钦的关系密切,老弟,得防着他们点儿!
言毕,不胜唏嘘,秋离,你言辞如刀剑,幸亏老哥不是你今晚要找的人,否则,老哥的脸皮可不像那三个王八蛋那么厚,不禁扒,该没脸见人了!
说完,哈哈大笑,众人被笑声吸引,见到是平津地区的一、二号人物在那密谈,哪还敢过来打扰,遥遥举杯示意。
一个二十九军的参谋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给宋哲元和唐秋离敬礼后,报告到:“军长、副军长,南京方面派来的华北独立师政训处长,刚到北平,听说两位军座在此,立即赶来晋见,先正在门外等候,请示下!”
唐秋离一愣,蒋委员长的电报里,提过此事,他几乎把这个茬儿给忘了,事前没有一点消息,今天怎么突然来了?
宋哲元和他对视了一下眼光,两人都知道,在**部队里,政训处是个什么角色,处长都是出身于军统和中统两大系统,以军统的人居多,凡是涉及到部队的所有问题,都有越级上报的权利,几乎等同于委员长的钦差,也是蒋委员长控制部队的一种手段,这种人,各部队的主官,无论你军衔多高,职务多大,都得让他三分,否则,没好果子吃!
唐秋离起身要去迎接,毕竟是钦差,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宋哲元阻止了他的动作,说道:“老哥替你去迎接他,这个面子够大的,毕竟是在你的手下,拿捏好分寸,看来的是个什么鸟儿,这帮家伙,都是心眼子带钩儿的,跟军部那个总参议一个鸟样!”
看着宋哲元的身影,消失在大厅门口,唐秋离不禁头疼起来,和南京还没有撕破脸皮,这个突然到职的政训处长,该如何安置,黄崖洞是万万不能让他去的。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的根据地建设,完全是按照**的那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做的,这个政训处长到了那,一切都露馅而了,堂堂的**华北独立师,成了**的乐土和窝点,南京岂不翻了天!派大军来围剿都是可能的。
和**打仗倒是不怕,关键是在华北这种局面下,让日本鬼子捡便宜,也看中**队的笑话,更为危险的是,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鬼子部队和老头子的部队,会联手对付自己,那时候可就危险了,部队还没有站稳脚跟。
唐秋离正在那伤脑筋,宋哲元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大厅的宾客都停止了交谈,注视这跟随平津一号人物走进来的这个人,能让宋哲元亲自去迎接,这个人的来头不小。
到了唐秋离面前,和来人大哥照面,双方都是一愣,来人没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个如此年轻,丰神俊朗的年轻中将,虽然来之前,军统的上司,已经把独立师的基本情况,简单介绍过,也提到了那位年纪绝超不过二十岁的师长。
知道这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对党国和领袖的忠诚度,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可是,乍一见面,还是被闹得一愣,这位唐师长的目光中,似乎有一种穿透力,她的心智,出现了瞬间的迷离。
唐秋离也是一愣,怎么来个女的?这不是添乱吗?
宋哲元刚把自己的身份介绍完,没等介绍来人,这个女军官一个立正,标准的军礼,朗声报告到:“报告唐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政训处中校处长,梅婷前来报到,请长官训示!”
既然人家这么正规,唐秋离起身还礼,“梅中校,一路舟车劳顿,请坐下休息”,他这么回答,是有技巧在里面,没有称呼梅处长,就意味着,独立师还没有正式任命,你的身份暂时还是客人。
宋哲元不禁莞尔一笑,他马上明白了唐秋离的意图,既然先不接受这个人,那在北平的地盘上,宋哲元还是尽地主之谊,他马上接过话头,“是啊,梅中校,一会儿我让副官安排你的住处,你先在这里,略事休息!”
做为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人员,梅婷岂能听不出这两位的意思,宋哲元久经人情世故,耍滑头倒也能理解,这位年轻的师长也会耍滑头,倒是出乎梅婷的意料,看来,自己对于的到来,唐师长是不太欢迎啊!
梅婷并没有落座,对于宋哲元的友好表示,没有任何反应,在她看来,自己的身份在那明摆着,就是华北独立师的政训处长,和二十九军这种杂牌部队,没有任何关系,没必要对宋哲元表示感激涕零的谢意。
被一个女人如此轻视,宋哲元心里一阵恼怒,本来就对这些南京来的人不太感冒,何况还是来自特工系统,更是反感,嘴上虽然没说,脸色可就不太好看。
要不是看着唐秋离的面子上,犯不着我一个中将亲自去迎接你一个小小的中校,你想见我宋哲元,还得等上几天,更没有亲自安排人,照料你住宿的道理,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又不是我二十九军的政训处长。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中校
宋哲元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脸上的不满,毫不掩饰。
咋说这老兄也是为了自己,才吃这位梅中校的瘪子,自己不出头,有点儿说不去,没等唐秋离开口,这位梅中校又说话了。
“唐师长,梅婷到独立师是来履行职务,报效国家,报效领袖的,这点苦,对于军人来说,不足挂齿,还请唐师长马上安排我的工作!”
这几句话说的,就有点儿咄咄逼人,在场的两位,论军衔、论职务,比她高出好几级,论权势和实力,梅婷更是不值得一提。
唐秋离一听,心里十分反感,这又是被军统那套理论,熏陶的脑袋僵死的典型,是非正邪不分,脑子里只有领袖,凡是反对领袖的,就算是亲生爹娘都敢杀。
就这种心态和态度,以后,在独立师还不得闹个鸡犬不宁,和李洪刚那帮**党员,见面还不得死掐,得灭灭她的嚣张气焰,顺便给宋老哥找回场子。
唐秋离脸色一沉,态度很是严厉地说道:“梅中校,华北独立师现在归属二十九军节制,宋军长是我的上司和长官,他说的话,还没有人敢于置之不理,你在军校的教官,就是这么教导你的?面对长官,可以无视长官的问话?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你也配称自己是军人?摁?”
唐秋离这几句话,很重,声音也很大,不少人都听见了,这些人还纳闷儿,唐副军长今天这是怎么了,骂完那个训这个,可能是他今天心情不好,还是别招惹他,离远点儿。
1...105106107108109...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