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下面的军官,都沉默不语,这个决定太突然了,大家都没有心里准备,心头一阵茫然,老军长出什么事情了,莫不是和这位唐副军长有关?
唐秋离从宋哲元的决定中,领会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这是在托孤,把二十九军未来的命运托付给自己,作为一个老资格的职业军人,宋哲元很清醒的知道,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尚无法预知。
以二十九军的装备和兵力,以及处于绝对劣势的地形,一旦开战,几万弟兄的身家性命必然难保,只是能支撑几天的问题,如果没有外援,等待二十九军几万官兵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他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不想把队伍毁在自己的手里,才把起家的部队,托付给自己,也是为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兄们,找个出路。
唐秋离心里,一股热流涌遍全身,更多的是感动,相识没到一天,竟然如此相信自己,把身家性命都交给自己,这是莫大的信任,那个地方实力派,不把队伍视为命根子。
宋哲元说完之后,重重的跌坐在椅子上,腰板儿笔直,一股铁血军人的气势,升腾而起,只有细心的唐秋离,看到他眼里隐约的泪光,在他的内心里,是深深的无奈和萧索,也许,他认为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
再也无力支撑这么重的负担,给自己,也给部下一个交代,面对虎狼之师的日本人,他深感力不从心,面对纷杂的华北政局和军情,他心力憔悴,往更深处分析,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超然事外,远离斗争的漩涡,隐含避祸的意思。
人,都是复杂的,唐秋离理解宋哲元这么做的良苦用心,我们都是凡人,何必用圣人的标准,来苛求大家呢
如果不出意外,在自己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一职后,这位宋老哥会宣布,因为自己身体不适,需要到南京或是上海去治病,华北的一切军政事务,都委托自己全权办理。
只是,唐秋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他不喜欢被别人安排命运和未来走向,在他心中,一直是自己灵魂的主宰,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哪能影响到别人,掌控其他人。
就这么被动的被推到前台,在他穿越过来的这几年里,还是第一次遇到,以他一贯的性格和秉性,感到不舒服是必然的,一个惯于掌控别人的思想和命运的人,突然被别人掌控了自己,这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颠覆一阵心理,需要时间去慢慢适应或者去习惯。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二章 托付
因此,尽管宋哲元是出于种种心理,才突然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做出这个决定,唐秋离的心里,依然有些不太舒服。
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
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芦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详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
宋哲元未尝不想抗日杀敌,但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最终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蒋介石能够重用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人,以及孙连仲等其他西北军将领,但不肯用宋哲元,就是看透了他的私心杂念。
张自忠在鲁南用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五十九军和板垣师团硬拼,完全不顾伤亡,才获得临沂大捷,孙连仲守台儿庄,也是抱着将部队打光的决心,才有台儿庄大捷,正是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归根结底,宋哲元是中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时期造就的人物,虽然有不屈的民族气节,但因为思想上致命的缺陷,无法成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宋哲元最终未能战死沙场,得到一个军人最理想的归宿,的确令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
宋哲元是个何等老于世故的人,尽管唐秋离在神色上没有丝毫波动,依旧是那种淡淡的微笑,可眼中不时闪过的精光,却瞒不住他的眼睛,岂能不知这个年轻人的心里。
拉紧唐秋离的手,伏在他耳边:“老弟,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宋某当面请托,老弟肯定拒绝,这有趁乱之嫌疑啊!不了解真相的人,会误解老弟是借了南京的势力,排挤宋某,取而代之。”
“老弟,个人荣辱,与国家大局相比较,孰轻孰重,老弟自知啊!宋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保全二十九军这点西北军的骨血,而不是枉死在某些大人物愚蠢的决定上,也对得起老长官了,宋某就是两个字,拜托!”
言毕,似有悲怆之意,唐秋离心中那点儿不舒服,早就烟消云散了,他被宋哲元的真情感动,这么多年来,宋军长何尝不是在忍辱负重,多方周旋,千方百计来保存西北一系残存不多的血脉。
蒋委员长把华北这么个烂摊子,交给非嫡系的西北军来掌管,把二十九军和宋哲元推到风口浪尖上,又何尝不是有借日本人的刀,来除掉二十九军之意呢?
他明白宋哲元说的老长官是冯玉祥,这位颇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老军人,一直是唐秋离心中的楷模,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瞬间,他被这个时代的这些,忧国忧民的军人们的精神境界所感动,尽管他们的性格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单就是不忘民族大义、不失民族气节这一点,就值得为他们做些什么!
既然历史赋予自己如此重任,那就放下所有的包袱和负担,用自己的能力,给二十九军一个光明的前途,让这些战士们,在杀敌的战场上,建立功勋,而不是成为政客们,政治权谋和互相倾轧的牺牲品。
做出这个决定后,唐秋离浑身轻松,他目光坦然的面对全体军官,眼中的坦诚和真挚毫不掩饰,真正的军人之间,有些别人无法理解的直觉和相通,而有的时候,军人们更相信自己在直觉上的判断。
会议室内紧张而略显哀伤的气氛,在逐渐消散,二十九军的高级军官们,看向唐秋离的眼光,更加趋于和善和接受。
唐秋离站起身,庄重的向在座的各位军官们敬礼:“二十九军的各位同仁,唐秋离年未及弱冠,却承蒙军长如此器重,托付此等重任,自当竭尽全力,我唐秋离,十六岁在东北举起义旗,抗击日寇,凡四年有余,死在我独立师战士手中的日本鬼子,有近二十万人,唐秋离自信对得起中国人的良心!”
唐秋离的话音刚落,下面二十九军军官们暴雨般的掌声,淹没了会议室。
这些军官,都是面对面的和日本军队对峙在第一线,他们很清楚日本军队的装备,火力,日军士兵的训练程度,都要超出中**队十几倍。
而这位唐师长,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和日本人在东北作战,率领几万之众,竟然能取得歼敌近二十万的辉煌战绩,在转进关内时,一路所向披靡,把日军在东北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锦州都攻克下来,还把殷汝耕的汉奸保安总队,一勺烩儿。
试问,这样的战绩,在座的那位能望其项背?更不为易的是,在转战千里的过程中,屡挫强敌,竟然能全身而退,非有卓越之军事指挥才能,部下为训练有素之将士的部队,抱有必死之抗敌决心之人而能为也!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秦德纯两人,都是军内的老资格,知道在任何时候,实力都是说话的本钱,唐秋离的独立师,有近八万之众,总兵力几乎超过二十九军的全部兵力,至于武器装备,二十九军更是无法望其项背。
对于目前平津以及华北地区的态势,两人并无良策,老军长的态度,又不甚明朗,乐得有人出头,来在前面抵挡风雨,至于唐秋离是否借机图谋二十九军,顶掉自己在军内的地位,两人并不担心,人家可看不上自己这些破烂儿,二十九军视为宝贝的那些重武器,还是独立师淘汰下来的。
于是,两位副军长带头表示,遵从老军长的意愿,坚决服从唐副军长的命令,军部的令两位大佬都表态了,底下的各级军官,那还不应承。
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将军心中激情澎湃,倭寇侵我中华,碍于形势,他不能上阵杀敌,眼看日寇在中**人面前猖獗、逞凶,他的心不止一次在痛苦的滴血,现在,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将军,在白山黑水间,和日寇血战了四年之久,取得骄人的战绩,不能不令他佩服。
如此中华男儿,令日寇胆寒,我张自忠还有什么不服从的?将军身材高大,言语激昂壮烈,带头表示,接受唐副军长的指挥,但凡能打鬼子的,三十八师随时听从调遣。
张自忠将军,于一九四零年五月,在鄂西北山区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四十九岁。据史料记载,将军的灵柩运抵县城时,日军的飞机在迎接灵柩的几万人上空盘旋,民众毫不畏惧,日军飞机竟然未敢投弹。
唐秋离看着这些热血军人,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是标榜史册的人物,有的更是在战场上壮烈殉国,自己的出现,能否改变他们的命运?
等军官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唐秋离接着说道:“各位,独立师绝不会大举进驻平津地区,二十九军的防区,独立师不会接管一处,各位尽管放心!”
此言一出,军官们大为惊愕,甚至不解,自古以来,那个军队不是为了地盘,没有地盘,就意味着没有根基,早晚会被别的势力吞并掉,而在华北,平津地区,绝对是块儿肥肉。
唐秋离却心中自知,即将爆发的中日之战,独立师和二十九军,将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北平和天津早晚要丢的,何必为了将要失去的地方,而派兵进入,引起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的猜忌,也影响了抗日大局。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尽管接任了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位置,他绝不会在这上面,为自己捞好处,让自己的部队进入到平津地区,而排挤二十九军。
而且,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比平津更好的选择,更利于部队发展和长期与鬼子周旋的地点,本来就没想要平津这块地方,何不高姿态,也解了他们的心疑,更利于以后接管和改编二十九军,一举多得的事儿,唐秋离很乐意做。
这一番表明,连宋哲元都感到意外,他让唐秋离担任副军长,一方面是看中了唐秋离的为人,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形式,他已经做好了让独立师进驻平津的心里准备,这也是应付的代价。
现在,唐秋离这样表示了,二十九军的所有高级军官们,彻底相信了他的诚意,敬佩他顾全大局的态度,对他的些许敌意和不满,全都烟消云散,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所有军官,都到了唐秋面前,庄重的敬个军礼,坚决的表示,绝对服从唐副军长的指挥,连两个副军长都不例外,因为在座的,除了宋哲元,只有唐秋离是中将军衔,尽管年龄最小,可战功和和实力,都在那摆着呢,不能不令人敬服。
能得到这些门阀观念很强的,原西北军高级军官们的认可并完全真心的接受,是很不容有的事情,唐秋离没有想到,此次来北平,原本就是为了太行山两侧的地盘,现在,却有了这么大的意外收获,这可是近十万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啊,在将来的抗日战场上,将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唐秋离决定,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三章 警备司令
所有的高级军官,依次给唐秋离敬过礼后,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他,眼里是感激和赞赏的目光,这位年轻的中将,如阳光般灿烂,给他们以如沐春风的感觉。
看惯了那些中央大员们的嘴脸,和唐秋离短暂的相处,能令他们心情放松,并得到极大的收获,尤其是听说他,处理日本领事的方法时,这些军官们,想起来就不禁莞尔一笑。
跟着这样的长官,再也不会受小鬼子的气了,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大家信任和尊重。
唐秋离在大家热切的目光注视下,如阳光般灿烂的一笑,这微笑,如春风般拂过他们的心田。
“各位指挥官,秋离知道,咱们的部队,装备水平比较低,很多士兵使用的还是清末时期制造的步枪,甚至有的部队,连步枪都配不全,只能让士兵使用大刀,这也恰恰锻炼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
这是唐秋离的真心话,绝没有半点儿嘲讽的意思,能用大刀这种冷兵器,敢和日本鬼子玩命的部队,其本身就是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在里面,并且,二十九军的大刀队,确实是让小鬼子闻名而色变。
闻名全国抗日战场的《大刀进行曲》,就是以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为创作原形,每当听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的时候,唐秋离都有一种血脉贲张的另类感觉。
对于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士兵,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嘲弄、去藐视他们,任何一点的不敬,都是在亵渎抗日的英灵,在唐秋离的心里,只有敬意!崇高的敬意!
听到这样的话,在座的军官们,都羞愧的低下头,唐秋离说的是实情,这些军官只能怨自己命苦,谁让咱不是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装备补给,从来没有咱们的份儿!
更比不上你们独立师,是南京的新宠儿,刚到华北,就全部换装,二十九军捡到你们扔下的破烂儿,就当宝贝似的,这些领兵打仗的军官们的心里,不免有些酸酸的感觉。
平心而论,独立师换下来的装备,都是很好的,只是战士们用不惯某些型号的日式装备,比如轻机枪,歪把子就是没有捷克式好用,部队在东北,和小鬼子打了四年多,清一色的日式装备,能差得了吗?
基于这些因素,唐秋离想改变这种情况,大刀的精神永远保留,却不能再让使用大刀的战士,去面对鬼子的子弹,那样的话,唐秋离的内心会流血的。
“可是,不能让我们战士的血肉之躯,去面对日寇的子弹,独立师还有一部分闲置的装备,可以无偿的装备给咱们二十九军各部队,如果各位不嫌弃,近日就能运到北平,尽快装备到部队。”
唐秋离说完,面带微笑的看着大家,丝毫没有施舍的意味。
包括宋哲元在内的所有军官,震惊得都有些木了,今天发生的一切,给了他们太多的冲击,先是唐秋离突然荣任副军长,接着是不让独立师的部队,进北平和天津这两个富饶之地,现在,又要把装备,无偿提供给二十九军。
要知道,二十九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连朋友都勉强,毕竟刚认识,何况,前次独立师在涿州换装的时候,已经给二十九军留下了很多。
军官们的脑袋有些转不过圈儿来,枪,历来是各部队的命根子,那个舍得拿出来给别人,唐将军,你是何方圣人,为何竟有如此高义?
看到这些军官如此模样,唐秋离知道,给他们的冲击太大了,只好追问一句:“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这些军官,才如大梦方醒,连连表示同意,这等好事,那个反对,又不是傻子加呆子!
唐秋离转头对赵玉和说道:“赵处长,你把独立师能拿出来的装备清单,向在座的各位报告一下!”
赵玉和在来北平之前,就接到过师长的命令,早有准备,他站起身,又博得众人一阵赞叹,唐师长的手下,都是年轻英俊的军官,这位赵处长,年纪都超不过二十五岁,就是上校军衔,在二十九军,这个年纪,能闹个上尉就很出色了。
赵玉和立正敬礼,干净利索,动作潇洒漂亮,看得众军官赏心悦目。
“报告师长,独立师现有闲置装备数量如下,三八式步枪,一万七千支,歪把子轻机枪,四百八十挺,九二式重机枪,一百九十挺,六零迫击炮,一百二十门,九二式步兵炮,八十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六十门,此外,各种型号的子弹、炮弹计两百万发,日式手雷,六千枚,报告完毕!”
二十九军的军官们,被彻底雷倒了,什么叫财大气粗,什么叫家大业大,瞧人家,装备了八万来人马,还闲置这么多,光那些火炮,都够二十九军成立一个炮兵旅还不止!
这些军官,都为刚才的狭隘想法,感到有些羞愧,人家啥都不缺,不是来抢地盘儿的,是真心打鬼子,真心帮助咱二十九军。
唐秋离当着这些军官们的面,对赵玉和口述命令:“立即给后勤部张全部长发电报,一,将所有的闲置装备,拿出三分之二,闲置的弹药全部,以最快的速度,运到北平,二,限令后勤部,在十五日之内,必须把这批装备和弹药送到。”
“给刘副师长发电报,运输队需要重兵护送,命令李洪刚的独一旅,唐秋泉的特种支队一、二大队,刘春的骑兵一旅一、二团,护送运输队到北平,由参谋长冯继武带队。”
唐秋离有他的考虑,和小鬼子全面开战,不可避免,独立师和二十九军,将要面对几十万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敌人,光凭独立师的实力,会很吃力,有了二十九军的帮助,胜算才会大一些,帮助二十九军,就是帮助自己。
可惜,在八年抗战中,很多**的将领,参不透这一点,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一味的保存实力,坐视友军被消灭或耗尽,尤其以杂牌军和地方实力派的表现最甚,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这也是蒋委员长,借刀杀人策略所结下的恶果。
在这一点上,唐秋离倒是很佩服鬼子,一点被攻击,其余各部,拼死救援,蜂拥而至,绝无保存实力的做法。
所以,在中国的土地上,鬼子们,只要修一个猪圈大的炮楼,就能控制很大一段区域,中**队缺乏攻坚的重武器是一个因素,而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日军这种整体意识和拼死救援的精神。
赵玉和出去发电报,这些军官们,都高兴得有些胡言乱语了,有了这些装备,二十九军的实力,将会发生质的改变,尤其是唐副军长,还给配备了这么多的弹药,真想现在就和小鬼子干一场。
宋哲元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唐秋离的手,连连点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他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现在的心情,谢谢那是客套,对二十九军的帮助,不是谢谢就能表尽的,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到来,二十九军和自己的命运,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自从于学忠部调走后,他就如在虎狼环侍的夜晚,孤独的夜行人,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全身戒备,不敢松懈分毫,弄得身心疲惫,现在,独立师来了,唐秋离来了,一切都将会改观!
他大声让这些,处于极端兴奋状态的军官们安静,又宣布了一项任命:“二十九军副军长,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中将,出任平津警备司令部司令一职,原警备司令宋哲元不在担任这一职务,专任二十九军军长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因为这是他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不需要报请南京政府和军委会批准,他可直接任命。
这一次,全体军官们,没有表示一点异议,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唐秋离担任这一职务的欢迎,其热烈程度,完全出于真心,对付日本鬼子,还得唐副军长这样的人,别人还真没有办法。
唐秋离又是一个意外,今天,唐秋离感到意外的事情,并不比这些二十九军的军官们少,平津警备司令,可是一个要职,完全掌控平津地区的军事防务和社会治安,在当前的局势下,绝对是个实权部门。
这就意味着,除了宋哲元之外,自己是平津乃至华北地区的第二号人物,而且是绝对的实力派,自己坐上了这个位置,不知道日本人会作何感想,凭着对自己的刻骨仇恨,向宋哲元施加压力,要求罢免那是一定的,毕竟,自己坐上这个位置,都日本人来说,绝对的不利。
不知道南京的蒋委员长会有何想法,心里不舒服甚至诸多猜忌,那是肯定的,老头子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完全,倒向宋哲元的怀抱了吧?
日本人不去管他,本来就没想让鬼子舒服的占领华北,老头子哪里,倒要小心一些,别让何应钦之流在背后使绊子,挨到年底,西安事变爆发,一切都会明朗,自己用任何方式对待小日本,都不会有来自内部的麻烦。
宋哲元又宣布最后一个决定,为了欢迎唐副军长来北平履职,今晚七时整,在燕京大酒店,举行盛大的欢迎酒会,届时,平津各界名流,都会参加!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夜宴
宋哲元宣布完这个决定后,全体军官们一阵欢呼,军长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轻松和高兴了,弄得大家都跟着心情郁闷,今天难得,紧绷的心情,可以放松一下,都托了唐副军长的福。
几个三十岁以内的团职军官,觉得和副军长的年纪差不多,有共同语言,凑到唐秋离的身边,给他介绍起北平的夜景和燕京大酒店的设施来。
唐秋离唯有苦笑,军人的事儿干完了,接着就是政客们的天下,没想到自己要连赶两场,和那些政客们打交道,可比和军人打交道累多了,这位宋老兄也真是性急,自己蒙头大睡会周公的计划破产了。
长途赶路,进北平之后,就没得休息,唐秋离真有点儿累,再说,自从小玲离开他之后,这种热闹的场合,他根本没有心思去参加,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之间,会让他有些伤感,情不自禁的会使他想起在天津,和小玲那一曲**之舞,生命之乐。
离酒会还有几个小时,他赶紧和宋哲元他们告辞,赶回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的别墅,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要不,兴许撑不住。
山虎已经提前布置好了警戒,在北平,山虎可不敢马虎,这里离小鬼子这么近,啥事儿都有可能发生。
唐秋离命令话务员接通黄崖洞,给刘铁汉他们发回了一份长长的电报,详细介绍了平津地区的敌我形势,还有和二十九军接触的结果。
他强调,部队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抓紧训练,扩大部队,大范围的招兵,可以派出招兵工作队,奔赴各个地区,把征兵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争取在一九三六年年底,征召新兵三到四万人,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绝对不能去山西境内招兵,这是一条纪律。
1...103104105106107...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