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宋哲元咋一看到唐秋离,猛地一愣,他似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这位唐师长竟然如此年轻,尽管他的秘书长回来描述过,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第一次见面,唐秋离就给宋哲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位唐将军,丝毫没有少年得志的张扬,军装笔挺,身材修长挺拔,英气逼人的脸上,书卷气和铁血军人的杀伐决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站在那里,就像一把藏在鞘中的锋利宝剑,却无法完全隐藏冷厉的寒光。
他微笑着看着自己,目光温润却又锐利,良好的教养,更让他风度翩翩,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年轻人。
在这一瞬间,宋哲元的内心里,忽然涌出一股强烈的嫉妒,这种嫉妒,是一个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已经步入中年的男人,对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本能的嫉妒。
宋哲元心里更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华北这个乱局,终于有人来替自己分担了!
他亲热地老远就伸出手,朝着唐秋离快步走来,唐秋离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宋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师长唐秋离,向宋军长报到,听候调遣!”
这是他的一个身份,独立师归二十九军节制,在这一点上,唐秋离做得无懈可击,军界的人,特别注重这个,上下级关系不能乱,更不可视为走过场。
随后,他又微微鞠躬,“宋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唐秋离,前来晋见委员长!”这又是一种身份,是政界必须走的过场,那种礼节都不看偏废,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这套程序走下来,他才紧握着宋哲元的手,宋哲元对唐秋离更是刮目相看,满心欢喜,这个年轻人绝不简单,把上下级之间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滴水不漏,有此人作为副手,实乃是宋某之幸啊!
心中高兴,宋哲元的愁绪也消散了大半,凭着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军界和宦海沉浮,宋哲元直觉的感到,这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的心中很坦荡,没有官欲和利禄。
从门外到军部屋里,这一路上,宋哲元就没有松开过唐秋离的手,一口一个唐老弟的叫着,尽管两个人的年龄相差二十多岁,把张参谋长和随行的副官、卫士们看得直发愣,军长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那时候当官的,讲究个喜怒不形于色。
宋哲元无形中的举动,使唐秋离在二十九军官兵们的心目中,分量增加许多,这倒是意外收获,为他在七七事变以后,接管和收编二十九军打下了初步基础。
落座后,宋哲元被华北现在的形式,尤其是日本人的动向,详细的给唐秋离介绍一遍,谈到当前华北的乱局,宋哲元刚刚晴朗许多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日本人在平津一带,步步紧逼,搞了一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不算,还要搞什么华北五省自治,在北平外围,西面是被日本人收买的李守信和王英的土匪部队,东面是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保安队,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卖命,北面,是热河省集结起来的伪军部队。
日本军队,在这三个方向大量布防,形成了以日军为骨干,伪军为附属的环形包围圈,只有北平的西南面,永定河一带,尚在二十九军的控制中,但是,也被逐步压缩战略空间。
可以这样说,北平是三面楚歌,形式危急,就像装在日本人口袋里熟透的桃子,只要鬼子想动手,随时都可以。
自己曾经多次,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将军提出,要在华北增加军事力量,以抗衡步步紧逼的日本人。
可是,何将军除了给自己一通训斥,还说自己是居心叵测,蓄意挑起事端,要破坏当前华北的稳定局面,影响政府的对日方针和政策。
几顶大帽子压下来,晓是宋哲元有心重整军备,对抗日本人,也无可奈何,这几项罪名太大了,掉脑袋都有可能。
宋哲元说完,还连连叹息着摇头,一脸的无奈,满心的挫折感。
在宋哲元介绍情况的时候,唐秋离一言未发,只是静静的倾听,他从历史中知道了这个时期,北平军事形势的大概情况,可是,当他身处在这个时代实际的环境中,依然有触目惊心的感觉,北平的形势,竟然危急到这种程度,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他听到宋哲元去找何应钦,要求往华北增兵,他在心里也暗暗叹息,宋老兄真是找错庙门儿了,这位何上将,是国民政府所有要员里,出了名的亲日派,早年留学日本的经历,使他对日本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找他要求增兵?那不是找晦气吗,就是此公,在主持华北大局期间,和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签署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把冀东、察北二十几个市县,划为非军事区,中**队全部从上述地区撤离,华北当局不得支持反日活动,限期解散抗日团体,停止一切宣传抗日的活动。
仅此一项协定,就拱手让出锦州至山海关一线的,东北、华北大通道,天险尽失,使日本军队,可长驱直入华北大地、平津要冲,占尽先机,和驻天津日租界的日军握手会师,而整个东北,则成为日军全面侵华的战略后方和物资供应基地。
不仅如此,在日寇重兵环伺的情况下,还把于学忠的部队调离华北,使二十九军独立支撑华北的所有防务,更因丧失了地理优势,被压缩在平津周围,局面极端被动。
有此而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此公又下令严加镇压,驻扎在北平的宪兵第三团,就是他的打手,找他要求往华北增兵,结果可想而知,宋老兄能毫发无损的回来,都是万幸。
现在,北平实际上已经是一座孤城,唐秋离明白了,日本鬼子为什么必须在,卢沟桥一带的宛平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为了切断北平城内二十九军的唯一退路,就地歼灭之。
宋哲元的心情,愈发沉重,唐秋离细心的发现,这位手握几万重兵的一方封疆大吏,从心底透出的无力和无奈感,使他浑身充满了疲惫,刚见到自己时的兴奋,被当前的纷乱时局,驱散得无影无踪。
屋子里一时沉默下来,宋哲元抬头看看唐秋离,他惊讶的发现,这个年轻将军,一脸平静,清澈的眼眸中,还是那种波澜不惊的神态,对当前的险恶局面,似乎毫不担心。
“此人不是胆略过人,胸有成竹,就是初生之犊不惧虎,度当前华北的局势,缺乏足够的重视,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此人的出现,定会给纷乱、沉闷的华北政局,带来不同的冲击,自己在政务委员会里面,也不是孤掌难鸣,从他刚进北平时,就做了两件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他对日本人的立场和态度,一目了然,这一点,到和自己颇为相通”。宋哲元暗自思忖。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章 打上门来的日本领事
屋子里很安静,只是气氛有些压抑,各自的随从,也在那想着心事。
作为一名专业的参谋人员,赵玉和在宋哲元介绍,北平周边敌我军事形势时,脑海里不断的在勾勒北平军事态势图,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绘出一张完整、准确作战地图。
以供将来的作战需要,对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提供的地图,他实在不敢恭维,图上标注和实际地形,相差多少,谁心里都没有准儿,按照这样的地图去指挥打仗,会误事儿的!
倒是对小鬼子的华北军事地图感兴趣,平心而论,小鬼子为达到目的,没少在中国的地面上下功夫,军事地图绘制的,那是相当精确。
赵玉和越勾画越心惊,鬼子的兵力部署,太有利了,是要把二十九军包饺子,真要开打,二十九军会吃大亏的。
山虎到没有想得太多,在他心里,对这位宋军长,有点儿瞧不起,提气小鬼子,吓成那样,还咋带兵打仗?在东北的时候,那回不是面对几万个鬼子,最多的有几十万,还不照样把鬼子打得尸横遍野,丢盔卸甲,打就是了,想那么躲干啥?山虎在心里,把这位华北大佬、封疆大吏,着实鄙视了一番。
要是宋哲元知道一个上校警卫大队长,对他的看法,兴许窝囊得当场吐血,抱病不起。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带着主人的惶急,打破了屋里的沉闷,一个参谋跑了进来,满脸紧张的神色,“军座,日本驻北平领事馆领事,小林健次郎来了,还带着几十个警卫,不等通报,硬要闯进军部,被门口的弟兄们拦下了,现在,两方都动起了枪,相持不下,该如何处置,请军座定夺!”
这个参谋喘着粗气,一口气把情况汇报完了,才倒出功夫擦一下脸上的汗,那种紧张的神色,并未缓解,山虎在一旁撇一下嘴,胆小鬼,几十个鬼子就吓成这样,还不够我自个收拾的呢?
宋哲元的脑袋,当时就大了,这个小林健次郎,是个相当难缠的家伙,娴熟外交辞令,阴险狡诈,变脸比翻书还快,每次和他会面,都损失点东西,弄得你骨头不疼肉疼。
现在,明显是冲着今天上午在街头,抓了那些打伤市民,调戏妇女的浪人们的事情来的,可这事儿是唐秋离经手的,自己不好处置,这个小林又是个不饶人的家伙,宋哲元是一点主意都没有,他吃这家伙的苦头太多了,从心理有一种畏惧感。
他用征询的目光看了一下,嘴角挂着淡淡微笑,若无其事唐秋离,那意思是说,现在,日本人打上门来了,你看这事儿怎么办吧?
唐秋离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也不好让这位,本来就焦头烂额的老兄为难。
“军座,这件事就交给我处理吧!”唐秋离站起身,平静的对宋哲元说,那语气,好像是就要去打发一条疯狗那么简单,看到他这样,宋哲元的心里镇静不少,似乎胆气也壮了。
“有请”,他简单的吩咐一句,不一会儿,外面传来纷杂的脚步声,一个穿着西装的日本人,领着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闯了进来。
小林健次郎眼角都没有看屋里的其他人,直接对着宋哲元问道:“宋先生,今天上午,你的部下在街头,公然殴打日本侨民,还把他们投进监狱,这件事,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家伙的汉语说得非常流利,既没有称呼军职,也没有称呼官职,那种轻蔑的态度,不言而喻。
小林健次郎语气中带着傲慢和责难,气势汹汹,薄嘴唇紧抿着,一双阴沉的三角眼,隔着镜片,紧盯着宋哲元,完全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根本没有把这位中国将军放在眼里。
这家伙倒是一表人才,衣着得体,可就是在神态和动作上,透着日本人固有的那种,令人非常讨厌的味道,看着就有忍不住,想揍他一顿的冲动。
“合理的解释?笑话,这正是你们日本人应该向中国人解释的!没去找你,你到主动送上门儿来了!”小林的话音刚落,非常悦耳的男声,在屋里响起,语气平静,声调不高,可其中带有的极端蔑视和厌恶,却是任何人都能听得出来。
小林健次郎眼中凶光大盛,猛地回头,盯着唐秋离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藐视大日本帝国的官员?”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师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唐秋离中将,今天刚刚到任”,“这位是日本国驻北平领事,小林健次郎先生,你们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着呢!”宋哲元给双方做了介绍。
“哈尼?你就是唐秋离?”小林的眼角剧烈抽搐几下,不自禁的惊呼一声,反问一句,瞳孔紧缩,眼中杀气迸现,就像是一条将要扑出的眼镜蛇。
“哗啦、哗啦”,一阵拉动枪栓的声音,跟随他的鬼子兵,听说这就是唐秋离,大吃一惊,这个人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双手沾满了大日本帝国战士的鲜血,一瞬间都能把枪口对准了他。
猛然,这些鬼子兵觉得不对劲儿,太阳穴被冰冷的枪管紧紧顶住,血管都能清晰的感受到金属的冷硬和杀气,扣在扳机的手指头,被锋利的匕首,抵在上面动弹不得,如果有那个鬼子玩儿武士道,想要强行扣动扳机也可以,结果就是,手指头没有碰到扳机前,就会和他永远告别。
何况,还有太阳穴上的枪口,这些鬼子兵,很糊涂的就被制住了,保持原有动作,瞬间定格,敌人什么时候到了身后,一点察觉都没有,这些支那人,是鬼魂附体吧?
小林受到特殊待遇,没有枪口指着太阳穴,也没有匕首逼着手指头,那个上校军官,带着无害的微笑,手里的重机枪,正对着他裤裆里的小弟弟和那一串附属零件儿!
小林木然,冷汗不禁布满脑门儿,这些支那人,太可怕了,喘气的功夫,手下的士兵,全都落在敌人的手里,尤其这个恐怖的大个子,拿一挺重机枪,就跟拎个小手枪似的,并且正在当手枪用,俺的天皇陛下,这还是人吗?
有关唐秋离的基本信息,小林并不陌生,在他眼里,血手秋离,就是个满手血腥,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大日本帝国的敌人,见到血手秋离突然出现在宋哲元的军部,条件反射的命令士兵开枪射杀这个帝国的敌人。
现在,局面完全反转,自己成了刀下鱼肉,根据他对唐秋离在东北所作所为的了解,自己的结果不太妙,这个魔鬼可不是宋哲元他们二十九军的军官,并不惧怕自己背后的帝国,和北平城外的几万帝国士兵,何况,还是自己动手在先,对方说是自卫,到那能说得清。
小林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宋哲元,唯一的希望,就全落在这位宋军长的身上了,这为血手秋离,别说是帝国的领事,就是帝国的将军也照杀不误,至于能否挑起圣战,那是自己死后的事儿了,好像和眼下最要紧的事没关系。
宋哲元看着小林的狼狈样,就觉得心里开了一扇小窗户,透着那么爽快和解气,平时没少受这个日本领事的气,同时,他也对独立师士兵们的身手感到吃惊。
这些士兵是如何动作的,只觉得眼前一花,鬼子们就全都给制服了,不愧是和日本人真刀真枪打出来的队伍,连一个士兵的身上,都带着股冷血的味道。
他还真怕唐秋离一怒之下把这帮日本人给宰喽,那可就捅下天大的祸事,他朝着唐秋离一使眼色,当然,唐秋离不能真正把这些日本人宰了,毕竟不是在东北,杀杀他们的威风就足够了。
“小林先生,告诉你的手下,都老实点,这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这就是给你的答案,明白了”?唐秋离示意山虎他们收起枪。
这些日本兵,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赶紧活动僵硬的身体,觉得生命的活力,又一点点回到身上,跑到体外的七魂六魄,“嗖”的一声,全部归位。
在战场上枪林弹雨,这些日本兵可能并不畏惧,可是,死亡就悬在脑门上,却不降临,有时刻感觉到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小林朝着手下的士兵一摆手,这些鬼子,一溜烟的跑到门外,再也没有刚才的威风,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一幕,将永远在他们的记忆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恐惧。
“小林先生,那些日本浪人,为什么被关进监狱,你去警察局看审问记录,对了,要想让他们出来,也好办,按人头儿算,每人两千现大洋,见钱放人,一口价!”唐秋离非常认真的说道。
山虎他们几乎忍不住笑,师长敲诈勒索的老毛病又犯了,宋哲元和张参谋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能从日本人身上弄出钱来?
“把钱交给我的参谋就行了,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唐秋离盯着小林问道。
“打扰了,宋将军、唐将军,因为所需数额较大,我们必须回去商量一下,尽快给您答复,告辞!”小林朝着宋哲元和唐秋离鞠躬,转身灰溜溜的走了,到了外面,小林的心,撕裂般剧痛,牙都快咬碎了,今天的奇耻大辱,定当讨还,小林的三角眼里,射出吃人的凶光。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外
看着小林健次郎蹒跚的背影,渐渐远去,宋哲元开怀大笑,他记得自己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朝着唐秋离一竖大拇指说道:“唐师长,真有你的,抓了他们的人,要了他们的钱,还让他们不敢多说几句话,行!宋某佩服得五体投地!”
宋哲元满眼都是赞赏,在日本人面前的强硬态度,这位年轻的唐师长,在日本人面前的强硬态度,一定会成为在华北有决定性意义的人物,二十九军的前途和命运,说不定会和他联系在一起,更应该多加亲近。
随后,他又关切的叮嘱唐秋离,日本人在北平的特务不少,以后在公开场合要多加小心,日本人是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的,担心在你背后打黑枪!
唐秋离哈哈大笑,军长,巴不得日本人这么做呢,我好在北平来个大搜捕,把潜伏的日本特务一网打尽,尽早除了这些祸害,让北平城外的日军成为聋子、瞎子,咱们也省的天天惦记。
宋哲元实在不敢相信,唐秋离那里来的信心和勇气,什么事情在他面前,都不是问题,而且会把事情处理得尽是有利于自己,这是个干大事的人。
他命令通讯参谋,马上让各部队团长级别以上的全体军官,立即到军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几个小时以后,军部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批批戎装在身的军官,陆续赶来,二十九军的全体军官都到齐了。
在会上,宋哲元先是给大家介绍了唐秋离,底下的军官们一阵骚动,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起来,对这位最近大出风头,声名远播的年轻中将,虽然是第一次,对唐秋离并不陌生,他在东北打鬼子的战绩,自从他到了华北之后,就流传开来。
尤其是锦州和葫芦岛之战,消灭了两万多鬼子,把锦州城都收复了,还没有那个将军的部队,能干掉这么多的小鬼子,真解气,凡是有血性和军人荣誉感的军官,都对能打击入侵者的部队和这个部队的指挥官,充满敬意,真正的军人,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对于消灭殷汝耕的保安队,这些军官们更是提气,早就看那个大汉奸不顺眼了,可是,碍于上面的命令,只能气得干咬牙,心里憋着一团火,终于有人替他们出来这口恶气,而创造这一系列传奇的人,就在眼前,这些军官们,满眼热切的看着唐秋离。
在会上,宋哲元主要是了解各地鬼子和伪军的动向,提气这个话来,这些从前线赶回来的的军官,都憋着一肚子气,一个团长猛地站起来,压抑不住的愤怒。
当听到宋哲元叫他吉星文时,唐秋离精神一动,这就是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吉星文,他的部队驻守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县,七七事变,正是在他的辖区发生的。
这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和他的部队,永远被后来人所铭记,可惜的是,除了七七事变当夜的那声枪响,八年抗战期间,很少有建树,因为不是嫡系部队,受到黄埔系的排挤,到抗战结束时,吉星文才是个杂牌军的师长。
随着中华大地上烽烟四起,全民族都投入了与倭寇殊死较量的战场,宛平城外的枪声以渐渐远去,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后来,吉星文随着**败退到台湾岛,正直用人之际,蒋委员长念他在抗战时期的功劳,重新启用了他,在距离大路很近的金门岛上,给他安排了一个防卫副司令的闲职,作为胡琏将军的副手。
任金门防卫副司令期间,一九五八年八月至十月,国共双方爆发令世界瞩目的大炮战,历称“八、二三炮战”,解放军一枚炮弹击中了金门国民党守军的司令部,其副司令被当场炸死,尸骨无存,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吉星文将军,时年五十一岁。
当年的民族首义,竟这样永别人寰,对他个人来说,不能不是个悲剧,一代抗日英雄,竟然丧生在内战的战场,想来令人心酸,不禁扼腕感叹。
此时的吉星文,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面容清秀文雅,颇像一位教书先生,唐秋离看着他,也许,自己能改变他十几年后的命运。
吉星文汇报说,日本人在最近,加紧了挑衅的步伐,几乎每天都在宛平城下和近郊,举行各种各样的军事演习,看着小鬼子猖狂的气焰,自己恨不得给他一顿机关枪。
说完,恨恨不已的坐下,因为激动,他白皙的脸上,布满一阵潮红,看得出,强压下心头的怒火。
宋哲元再次严厉警告各位军官,不得擅自妄动,不可挑起事端,对日本人的挑衅,以容忍和退让为根本原则,违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看得出,在座的各位军官,都是血气方刚的铁血男儿,对军长的要求,颇多不满,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他们中间,用多少人能理解宋哲元的苦衷和苦心,倒是唐秋离,深深理解宋哲元的选择,也体会到他的处境,倘若宋哲元知道,今年还没到二十岁周岁的唐秋离,是他现在的知己,感动落泪之余,还不得连连惊呼,此人乃妖精转世!
其余的前线指挥官,都汇报到了各自防区范围内,日本人和伪军的动向,在西北方向,被鬼子收买的汉奸、土匪李守信部和王英部,近几日,忽然把阵地往我方推进三公里,并且还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均被我军击退。
驻守在北平外围的各部队,均遇到此类情况,引严格遵守军部的命令,未采取过激的措施。
大家汇报完之后,唐秋离彻底了解了平津周围的敌人态势,小鬼子按捺不住了,开始试探中**队的防御情况,和战斗力水平以及士兵的素质。
会议快要结束时,宋哲元突然拉住唐秋离的手,站起身,宣布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现在,我宣布,华北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中将,兼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一职,待呈报军政部后,正式任命!”唐秋离感到宋哲元拉住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然是在竭力控制激动的情绪。
宋哲元事先没有对他吐露半点儿口风,现在,他很被动,下面的军官们,也露出惊愕的表情,几个宋哲元的心腹军官,似乎还很不满,好像认为这是唐秋离用上峰的命令,来强迫军长这么做的,看向他的目光,充满敌意。
“我不在或因为意外原因,无法履行军长直职责时,二十九军必须无条件服从,唐副军长的命令,就如我亲自下达的命令一样,不得有异议,如有违抗,我将亲自处置!”
1...102103104105106...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