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红军东征,为抗日是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国民政府,和国内尤其是华北各地方实力派的真实态度,此次东征,是**红军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山西阎锡山的地盘上,留下了红色的种子,在国内民众面前,又争得了先机。
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六月二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在蒋委员长的分化隔离,金钱收买、高官厚爵等诸多手段的分化瓦解下,两广联军土崩瓦解。
两广系将领临阵倒戈、飞行员驾机叛逃,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委员长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使蒋委员长声望提高。
叛逃到中央军的,原两广系空军驾驶员与将领的表现,也足使他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乱骂他“亲日卖国”的政敌是不得人心的——显然也使他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正确性,益发坚信不疑。
解决了南方各省的心腹之患,蒋委员长携胜利之威,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军各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准备全力对付另一心腹大患**,以完成在事实上统一中国的宏愿。
因为东北军和西北军进剿不力,蒋委员长大为不满,认为张杨二人并未尽力,并准备将张学良的东北军部队调到福建,将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安徽。
此时的东北军,在西北剿共战场上,连遭败绩,损兵折将,再加上士兵人心厌战,张学良随即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与红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就在这时,他又接到了宋哲元的电报,催他去北平赴任,以共商华北大计,应对当前的时局,日本驻北平领事馆领事,不断的提出新要求,弄的宋哲元束手无策,头疼不已,希望唐副委员长,尽早来北平赴任,共撑危局。
这位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宋委员长,是被日本人逼得实在没有办法,让自己出头,去抵挡一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有躲避风头,搪塞责任的意思,反正你唐秋离是委座欣赏的人,出什么篓子,也埋怨不到我宋哲元的头上。
如果又可能,他都想让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官衔,把这堆烂摊子一推干净,当然,二十九军军长的宝座是万万不能让的。
从宋哲元的电报里,唐秋离已经能清晰的,把握到宋哲元的意图和想法,也难怪,谁让他遇到这么个穿越来的怪物那!
唐秋离把记忆中的,所有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大事件,梳理一遍后,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并且决定了对付蒋委员长的策略。
那就是“拖”字诀,利用时间,来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拖到西安事变的爆发,到那时候,蒋委员长也不好逼着自己去打红军,而自己在华北经营一年多,可以和小鬼子好好较量一番。
拖,也有学问,别惹恼了蒋委员长,惹得他将独立师调到别处,或是派来大军围剿,倒不是怕和中央军交手,主要是不想让日本人看笑话或是捡了大便宜,中日大战,即将爆发,任何的军事冲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
策略确定下来之后,唐秋离在赶赴北平前,给蒋委员长去了一封长信,在信中,他列举了独立师不能马上赶往陕北,去剿共的主要理由,独立师的士兵,刚从关外转进,士兵们思乡心切,军心不稳。
再加上地形不熟,水土不服,很多士兵身患重病,非战斗减员很大,部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短时间内,很难开赴剿共战场,望委员长在华北给独立师划分一块防区。
以做部队恢复战斗力,休养生息之用,另外,准许独立师单独从国外进口武器和装备,以及军用物资,所需经费,均由独立师自行解决,不花费一分国家经费,他愿为委员长训练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以便将来,在剿共战场上返回作用,建立奇功。
他本人,则随时听从中央的调遣,坚决执行领袖的命令,终于领袖的意志,以尊从国家和领袖的召唤为己任。
这几大碗黄汤灌下去,蒋委员长应该欣然接受,尽管唐秋离很讨厌政治,这玩意有点像掏大粪,得先把自己弄脏喽,否则,你体会不到其中的精髓和奥秘。
为了应对纷乱的时局,唐秋离不得不做他讨厌的营生,以他积淀的历史知识,应对这些政治问题,游刃有余,只是不屑于做,南京的军统和中统这帮家伙们,可不是吃干饭的,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在他们的眼里。
自主从国外进口武器装备,落在别人眼里,那是天大的肥肉,油水极厚的生意,一转手,那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国内的大小军阀们,那个手里不有大把的钞票,那个不是想扩展地盘,都红着眼睛在招兵买马,枪支弹药,在他们眼里可是硬通货,比真金白银都有用,有枪就有钱,这是真理。
要是那个别有用心的家伙,在蒋委员长哪里,进几句谗言,自己的麻烦可就来了,毕竟部队刚到华北,立足未稳,还有日本鬼子这个大敌当前,为了打鬼子,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唐秋离在内心里是这么劝慰自己的。
信件发出去之后,唐秋离耐心的等待着南京的回音,在去北平之前,这些事情必须解决。
这么多的心事,唐秋离只能憋在心里,包括接受南京政府的改编,要是小玲在身边,还可以跟她说说委屈,有许多话,和这些老伙计们不能说。
想到小玲,唐秋离心里一阵酸楚,往日的点点滴滴,纷纷涌上心头,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和小玲,正在东北的大森林里,躲避着鬼子的追兵,那次的森林逃亡之路,同甘苦的经历,把他们俩的心,更加紧密的贴在一起。
唐秋离不敢往下想,他信步走到外面,战士们刻苦训练的场面,让他的心情,稍微舒缓一些。
南京国府蒋委员长的电报,终于来了,电报里的一项主要内容,却让他大吃一惊。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二十五章 偷袭(一)
这是一份很长的电报,在电报里,蒋委员长对他勉励有加,称他为国之干城,看来,对于唐秋离的忠心之言,很是受用,在山海关对行政院副秘书长的那些投资,明显见效果了。
这位老兄,必定没少美言,蒋委员长允许他自主进口武器装备,不过,要在国府有关部门哪里备案,称此事例在中华民国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头一份儿,往善自珍重。
至于在华北要一块地盘,去和宋哲元商量,这不是问题,那个军方实力派,没有自己的地盘,这也是惯例,只要报行政院备案即可。
蒋委员长还特别强调,不限制独立师编制的用意,就是让唐秋离建立一支能镇守西北,特别是陕西的部队,中央军不能总留在陕北剿灭共匪,将来陕北剿匪的重任,就会落在独立师的肩上,言外之意,就是你唐秋离,尽可能的招兵买马,为了剿灭共匪,人马多多益善。
这倒是给唐秋离吃了一个定心丸,部队的发展规模,不受限制,也不怕说是拥兵自重。
在电报里,蒋委员长只给了独立师半年的休整时间,在三七年的一、二月份,必须开赴陕北剿共前线,大概是东北军的现状,使他能理解唐秋离的苦衷,毕竟,独立师的官兵,也都是来自东北。
唐秋离暗笑,半年时间足够了,再有几个月,西安事变爆发,到时候,您老人家就不会催我去陕北了。
最让他吃惊和意外的是,蒋委员长在电报里,寥寥数句提出,按照中央军的惯例,独立师师部内,应该设有政训处这一机构,关于政训处处长一职的人选,国府军政部,已经选调好了恰当的人员,不日将要赶赴华北独立师赴任。
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这是蒋委员长最厉害的一招,把眼线安插到独立师,又有类似于监军的职能,看来,蒋委员长对于自己并不放心。
先前的种种好处,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提出的交换条件,给了你那么多好处,这个要求,你不会拒绝吧?何况,这还是中央军的惯例,你华北独立师能破例?
唐秋离暗呼老头子厉害,这极有可能是何应钦的主意,背后下绊子,很快就来了,凡是当时在各部队的政训处长,都有军统或者是中统的背景,以军统的人居多,他们可手眼通天,情报直达国府最高层。
所以,不管他们的军衔高低,背景很硬,所在部队的军事主官,对他们都是忌惮三分。
唐秋离的脑袋涨得老大,自己没有理由拒绝军政部派来的,这位政训处长,要是拒绝了,那就说明自己怀有二心,先前的种种好处不但捞不着,还会惹来大麻烦。
可是,现在独立师里的**党员,不在少数,还都担任着各级军官,要是这位政训处长来了,发现自己这里是共党窝点,那乱子就能捅破天,再说了,这国共两党现在是水火不相容,斗得你死我活,在一起相处,开玩笑!
唐秋离的脑袋大了几号儿,老头子这一手太厉害了,简直要了自己的命,从内心里讲,他也实在不喜欢国民党那一套,要论个人素质和信仰的坚定程度,两党之间相比,那是天壤之别,唐秋离甚至想到,派秋泉的特种支队,在半路上,把这个赴任的政训处长干掉,把责任往日本人身上一推。
这些想法,唐秋离没有和独立师内的任何人透露,在去北平之前,他召开了会议,就布置四个任务,一是由副师长刘铁汉负责,大量招兵,调查处处长沈俊负责政审,一定要严格,二是由副师长唐秋生负责,建立覆盖华北到山东半岛和中原地区的情报网,此事尽快着手。
三是由后勤部长张全负责,按照计划采购物资,在黄崖洞地区,建立大型的物资储备中心,越多越好,四是王旭的兵工厂马上开工,主要生产驳壳枪子弹,弹药的储备,各种型号的子弹、手雷和炮弹,在今年年底,要完成储备一千万发,在三七年初,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要达到日均产量十万发,所需原料,由后勤部负责供应。
开完会后的第二天,他带领山虎的警卫大队一个中队的战士,五百多人,全部骑乘马匹,离开黄崖洞,往北平方向赶路,随行的有参谋处长赵玉和和参谋处的全体参谋十八人。
离开黄崖洞有半天的路程时,部队正行进在一条山沟里,队伍后面,忽然传来大批骑兵追赶的马蹄声,隐约看见尘土飞扬,蹄声震天,看那势头,应该有一个骑兵营的兵力。
警卫大队,在山虎的命令下,迅速抢占两侧的制高点,占领有力地形,清一色的冲锋枪和轻机枪,还有迫击炮和重机枪,独立师整编完成后,指挥长直属卫队,扩编成师部警卫大队,为加强团级编制,兵力也达到了两千三百多人,分为四个中队,每个中队有五百多人。
这其中,还有很神秘的师长特别卫队,共有两百多人,由山虎兼任特别卫队的队长,这支特别卫队,是在原来指挥长直属卫队的基础上组建的,在全部队七万多人中挑选,各项素质,都代表独立师的最高水平。
队员都是由军官组成,最小的也是个少尉,能进入特别卫队,是独立师每一个战士的梦想,哪怕你是个大头兵,只要进入特别卫队,立即授予少尉军衔。
所以,以特别卫队为核心的师部警卫大队,表现出来惊人的军事素质,若以战力计算,对上鬼子两个联队,都有能力把鬼子吃掉。现在,仓促间,临时火力点,单兵掩体等等,已经初具规模。
唐秋离和参谋处的参谋们,被特别卫队的战士,紧紧的掩护到一处安全地带。
烟尘滚滚中,一队骑兵冲进山谷,山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他忽然笑了起来,后面的骑兵是自己的战友。
这些骑兵,是佟巴图骑兵二旅一营的战士,都是最精壮的蒙古汉子,在整个骑二旅,一营也是拳头部队,中校骑兵营长,见到唐秋离后,一个干净利索的军礼:“报告师长,骑二旅一营奉刘副师长、唐副师长的命令前来护送师长,请指示!营长斯日古楞。”他的汉语说的有点硬,听着别有一种韵味。
原来,在唐秋离走后,刘铁汉和秋生越考虑越不放心,部队进关这么大动静,小鬼子不可能不知道,却安静地有点反常,以小鬼子对师长的痛恨程度,没有动作,那才奇怪了呢?
想到这里,这俩人心里没底,小鬼子可是什么阴险的招数都能使出来,他们马上派一个骑兵营,紧急追赶唐秋离。
两支部队会合后,兵力将近一千人,因为都是骑兵,行军的速度大大加快,两天后,他们已经到了太行山区的边缘,进入河北境内,傍晚,紫荆关附近,一个叫张各庄的小山村宿营。
这是一个在山坳里的村庄,四面环山,一条小河在村子旁边缓缓流过,山势不高,长满了野草和低矮的灌木丛,晚风吹过,送来野花的清香,村子有七八十户人家,这里的地形和地貌,与东北的山区大不一样,最起码缺少高大挺拔的松树,和亭亭玉立的白桦,也没有松脂的清香,却别有一番韵味。
村里的人,见来了这么多当兵的,还是**装束,都惊慌不已,家家门窗紧闭,更有靠近山坡的人家,慌忙往山上跑,看身形和衣着,都是一些年轻的妇女。
唐秋离一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被纪律败坏的**部队骚扰过的村庄,这里的人,对**是的劣行,记忆犹新,就是没有武装,否则,迎接自己的,兴许是一阵土枪土炮,没办法,**的军纪败坏,那是顽症。
他命令部队不许进入村庄,就在村子外面宿营,村庄里的人,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见到这些丘八进庄抓鸡撵鹅、砸门找女人,都很奇怪,难道这帮**改性子了?
有几个胆子大的老人,慢慢凑过来,和唐秋离一番交谈后,又看到士兵们精神面貌,宁可自己在村外埋锅做饭,也不去骚扰百姓,知道这是不一样的**,村子里的人喊过来,非得邀请唐长官去村里吃过喝酒,被唐秋离婉言谢绝了。
看到长官这么和蔼可亲,很有礼节的样子,几个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说是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到这么好的军队,唐秋离暗想,以后,这都是自己的地盘儿,还要在这一带混呢!不留下好名声能行吗?把老百姓得罪喽,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成不了事儿!
村里的一些年轻人,见这些当兵的,确实和以前见到的不一样,胆子大点儿的,凑过来和战士们搭话,聊着聊着就熟悉了,干脆帮战士们喂起马来。
趁这个机会,军官们开始宣传起独立师的光辉战绩,和部队对老百姓的政策,人越聚越多,有些胆子大的姑娘们,也都凑了过来,这些当兵的,在他们眼前,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夜深了,山村一片宁静,行军了一天的战士们,都香甜的进入梦乡,只有战马,在吃着鲜嫩的青草,不时惬意的打着响鼻,却显得山村更加宁静。
没有风吹过,山坡上的灌木林里,忽然传出草木摇动的声音,一个个黑影,悄悄的往战士们的营地摸来。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二十六章 偷袭(二)
营地还是那么安静,连个放哨的都没有,几队黑影,同时扑进帐篷,一阵激烈而短促的打斗,帐篷里面恢复平静,黑影向山坡方向,打出安全的手势。
更多的黑影,从山坡上冲下来,扑进村里,忽然,激烈的枪声打破了山村夜晚的宁静,从各家各户的房顶上、门后面,射出密集的子弹,悄悄的顺着漆黑的街道,往里摸的那些黑影,全部暴露在窄街两侧的交叉火力之下。
这还没完,一群手雷,黑老鸹似的落在这些黑影的头顶上,夜空中,暗红色的弹道,手雷爆炸的桔红色火光,把小山村从宁静中惊醒过来,濒死者的惨叫声,受伤者的哀号声,把小山村变成了人间屠场。
残余的黑影,慌忙往村外突围,迎面是几百支冲锋枪打来的金属弹幕,子弹击在坚硬的石头上,溅起串串火星,不到三十分钟,街道上、村头空地上,躺满了来袭者的尸体。
有十几个脸上蒙着黑布,穿黑色紧身衣,手舞长刀的人,被逼进一座小院,背靠背,结成圆形防御,负隅顽抗,看着越来越多包围过来的武装士兵,这些只露出眼睛的蒙面人,发出绝望的喊叫声,眼睛里射出绝望的凶光。
山虎看着被围在中间的这些蒙面人,开心的笑了,不用问都知道,这些肯定是所谓的鬼子精英忍者,这帮家伙,就像黑夜的幽灵,专门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今天晚上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全都是山虎精心策划的,自从上次在东北,唐秋离遭到了鬼子武藤山林特工队的袭击,身负重伤后,山虎痛定思痛,吸取经验教训,从那以后,凡是宿营,山虎都是加倍小心谨慎。
今天,在和老乡们闲谈的时候,知道附近马梁山上,有一股土匪,经常危害乡里,前几天还来张各庄烧杀抢掠一番,把村里的几个姑娘给抢走了。
听老乡说完,山虎立即警觉起来,他对小村子的地形,本来就不放心,这个地方,土匪把几个制高点一控制,部队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他马上把警卫方案,重新部署,几个带队军官,很不以为然,自己可是上千人马,装备精良,那股土匪不开眼,愣是往铁板上撞,黄大队长小心过头了吧,瞧着大个子挺凶的,胆子还挺小,这几个军官就有些犹豫。
山虎大眼睛一瞪,告诉他们,照着我说的做,那个敢打折扣,我当场枪毙了他,言语中带着火药味。
山虎这一发火,这几个军官还真害怕,谁没有听说过“狂虎”的威名,也知道他和师长的关系,要是出了差错,真给毙喽,也没地方申诉去,几个带队军官,严格按照山虎的计划去做。
村外的几顶帐篷里,埋伏的都是特别卫队的好手,山虎告诉他们,给我不错眼珠儿地盯着周围的动静,直到天亮。
随后,他把战士们分成小组,分别埋伏在各个老乡家里,把老乡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并告诉他们,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出来。
一切安排完毕,山虎带着几个特别卫队的战士,在村里村外有巡查一遍,其实,山虎也不能确定今晚有土匪来袭,只是这样的布置,让他放心,有了上次的教训,山虎宁愿神经过敏一些,也不想再出意外。
这张大网,果然网住了不少大鱼,更让他兴奋的是,竟然又日本浪人被网住了。
帐篷里面埋伏的特别卫队的战士,等这些土匪愣头愣脑的闯进来,黑暗中,这些土匪那想到会有人算计他们,以有心算无心,一阵匕首加强弩,干净利索的解决了摸进来的土匪,然后打出安全的手势,把外面的土匪往村里的埋伏圈引。
除了消灭绝大部分土匪外,还活捉了十几个,最大的收获是包围了这些小鬼子,唐秋离从战士们身后走过来,朝着山虎一伸大拇指,山虎开心的咧嘴笑起来。
在火把熊熊火光映照下,唐秋离领章上的两颗金星,熠熠生辉,战士们看见师长来了,纷纷敬礼,这些被包围的鬼子忍者,眼里冒出希望的光芒,敌人最高长官出来了,他就是今晚袭击的首要目标,独立师师长唐秋离,把他抓住作为人质,自己就可以安全脱险,到了安全地带,一刀把这个支那师长解决掉,任务就圆满的完成了。
至于这些土匪,在这些鬼子忍者眼里,连人都算不上,带队的鬼子忍者打定主意,发出暗号,十几个家伙,猛地朝着唐秋离扑过去,打算擒贼先擒王。
算盘打得不错,迎接他们的是冲锋枪口喷出的火焰,十几个鬼子忍者,被打成筛子眼儿,只留下是哪个活口,都是四肢中枪,丧失了行动能力,其中就包括那个带队的鬼子忍者。
先审问那些被捉住的土匪,没等吓唬,这些被刚才的场面,吓破胆子的土匪,哆嗦着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这股马梁山上的土匪,共有六百多人,在附近几百里范围内,也是很大的一股势力,平时没少干打家劫舍,欺男霸女的勾当,每个土匪的手上都有几条人命,把附近的老百姓可祸害苦了,大当家的叫一阵风,是个恶贯满盈的匪首,在今晚的伏击中被打死了,身上中了几十枪,也是罪有应得。
前几天,山寨忽然来了一帮日本人,个个武艺高强,为首的鬼子忍者,拿出二十万块大洋,请一阵风帮忙,在马梁山一带,伏击一伙当兵的,事成之后,还有重谢。
一阵风见钱眼开,把这小子乐得,眼睛都眯缝成一条缝,这买卖做得真值,要是光凭自己抢,多少年才能攒够二十万块现大洋,人家皇军就是出手大方,讲究,这买卖,接了,把祖宗、民族大义,统统丢到脑后,直接认现大洋当了爹。
部队一路走来,就落到土匪眼线的眼里,等到确定部队在张各庄宿营,眼线紧忙把情报传递给一阵风,这小子集合队伍,倾巢而出,连夜下山,老窝只留有二十多人看守,结果,在这个地方,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审问完这些土匪,唐秋离又到了三个忍者哪儿,想从他们嘴里掏出点儿东西。
唐秋离刚一开口问,那个忍者头目,破口大骂,什么支那猪、劣等民族,大日本帝国的武士不怕死,大日本皇军早晚把你们碎尸万段等等,唐秋离大皱眉头,他最讨厌日本垃圾的所谓武士道精神,都是他妈一群疯子,到别人的国家来耍这一套。
看到师长直皱眉,特别卫队的战士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拉过忍者头目,把手按在地上,一顿枪托,把鬼子忍者头目的十个手指头,砸的粉碎性骨折,就是永远也接不好的那种伤。
这个鬼子忍者头目到硬气,也不知道他们所谓的狗屁天皇,给他打了多少鸡血,一阵惨嚎过后,这家伙还是破口大骂,唐秋离一摆手,这种垃圾,留着没用,刀光一闪,鬼子忍者头目的脑袋,滚出老远,一腔污血,污染了青青的草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