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犇命牛
与此同时,天海集团还给那些有技术,有能力,在企业里能够兢兢业业工作的优秀员工发放了原始股,让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对企业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迅速的稳定了员工队伍。同时,天海企业还按照英其诚的建议,在集团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晋升晋级政策,很快就杜绝了在企业里混日子的人的生存空间。
当那些原先曾和英其诚一起吃住,一起发牢骚,一起光着膀子流汗苦干的工友们得知英其诚的真正身份之后,一个个都惊讶得不行。他们中的一些有能力,且塌实肯干的人很快就收到了英其诚的礼物,不是得到了股份,就是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至于那些有能力,却忙于人事交际和跑关系的人,也得到了英其诚的警示和提醒,开始把精力真正放到工作上来。至于那些不可救药者,则早早就从天海集团消失了。
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天海集团的未来接班人是个能吃苦且作风亲民的人。一些有能力,但却厌倦了家族式企业,有离开意图的人都留了下来,想再看看天海企业的未来发展会如何。
凭借一系列有效的建议,英其诚迅速确立了他在天海集团内的地位,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股份。随后,英其诚又开始在他父亲和一些支持者的帮助下,另立炉灶尝试为集团拓展新的业务。
出身于商业世家的家庭环境培养了英其诚良好的商业眼光,儿时的艰难和苦楚磨炼了他的意志,多年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的作风严谨而又亲民。因此在英其诚的身边,迅速聚集起了一批拥戴他的年轻人和有魄力有梦想的人。结果仅仅几年时间,英其诚所负责的新业务拓展连连告捷,一批新项目和新业务为公司带来了大笔的收益,更多的市场出现了天海集团的身影。
又过了几年,当英其诚的父亲因为操劳过度而病倒的时候,英其诚顺利成章的接过了天海集团的大旗,成为了天海集团最年轻的ceo。
从这一点上看,英家比梁家却又是成功得多。虽然英家没出几个像梁文仲那样震动一方的豪杰,但至少英家历代都培养出了出色的商业精英。而且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商业精英给家族带来的地位和影响显然要比过气的英雄豪杰要大得多。更何况梁家这一代只出了一个纨绔子弟,根本没法和英家相提并论。
英其诚年轻有为,长相颇为俊朗,又出身于豪富之家,自然很受各方势力的关注。不少豪商和政商家族都想办法与英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图为自家的企业或生意谋求一个出色的合作伙伴。而各家的名门贵女,淑女名媛,也不时以各种方式频频出现在英其诚的眼前,试图通过各自方式认识和结交这个商业人才,为自家的商业经营和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个机会。
只是让众人意外的是,年纪轻轻的英其诚在这方面显然很稳得住心神。对那些名门贵女,淑女名媛除了表面上的礼貌和客套之外,却根本不假辞色。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没传出过任何桃色的新闻,也没人见他和谁有过比较特殊的关系,似乎根本没人能走进他的心中。
英家的一些长辈还因此劝说过他,希望他能够为英家的商业利益着想,接受一些对家族生意有帮助的名门贵女的善意示好。一旦英其诚能够和那些名门贵女中的一个结下姻缘,想必会对天海集团的生意更加的有利。
夜虎 第四十六章 被囚风波
同时,由于政府对梁家的看中和倚重,这些交给梁山镇政府的产业实际上是在由梁家人,也就是放在梁文仲手中进行经营的。所以无论怎么看,都像是梁家借着政府的手,吞并了英家的产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梁、英两家人在战争年代造就的友谊渐渐的薄了,同时两家人也因为这个事情渐渐的有了矛盾。
等到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英家似乎又看到了重振英家家声的机会。他们摒弃前嫌,主动找到梁文仲希望能够入股原先属于英家,现在已经属于梁山镇的船队并参与经营。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英家还打算入股梁山港,将梁山港打造成本省第一座民营港口。
按理说,英家的这种要求并不过份。毕竟时代不同了,政策也允许了,所以英家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考虑到梁山镇的船队受益人是全体梁山镇人,或许是在多种所有制经营方面梁文仲没那么超前,反正梁文仲拒绝了英家的要求,维持梁山镇的现状不变。
可在英家人看来,梁文仲的这种决定却是别有意味的,这等于绝了他们英家在梁山镇东山再起的机会。看看梁山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姓梁,看看梁山镇的各级职位和收益的岗位上坐着的都是梁家人,英家人死心了。在英家人看来,在梁山镇就根本没有没法找到他们英家人重新崛起的机会。与其这样寄人篱下的活下去,还不如走出去拼一把,换一个地方重振英家的家声。
就这样,对梁山镇失去了希望的英家人迅速变卖了英家在梁山镇的所有产业,离开天海到南省发展去了。也是赶上了好时机,英家人离开天海到南省后不久,深城大开发的序幕就拉开了。借着这股改革的洪流,再借着英家变卖产业的一点积蓄,英家瞅准了一些商机,迅速积累起了原始的资本。
紧接着,英家又仗着灵敏的商业头脑,努力向多方向拓展生意渠道,家庭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到后来,英家建立了天海贸易集团公司,开始跨界布局和经营,终于成功的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之所以给自己的家族企业取名为天海集团,实际上就是告诫英家的每一名家族成员,要记住梁家英家的根在天海,在梁山镇。希望英家的后辈能够努力为英家的发展壮大出力,将来好风风光光的回到天海,回到梁山镇。
只是英家的产业和生意虽然发展的还处顺风顺水,但英家几位家主的寿数却都算不上长寿。和梁文仲平辈的家主到了南省不久,就因为气滞郁结,操劳过度而去世了。接替他的英其诚的父亲操劳了十几年,也因为应酬太多,操心过度,早早的患病不能出来理事了。结果诺大的家业就落到了英家的第三代,也就是和梁新华平辈的英其诚的身上了。
虽然英其诚随家族来到南省的时候家声一般,家底并不厚实,但随着他逐渐长大,英家已经是豪富之家,他也是不折不扣的豪门贵公子了。不过英其诚这位豪门贵公子显然和那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梁新华不一样,英其诚自小一边上学,就一边接触了家族的生意产业。
每到周末和假期,当他的同龄人都去休闲娱乐的时候,他却在家族的企业里用勤工俭学的方式工作着。大学四年,英其诚的学费完全是他在家族的企业里打工挣的,没花家里一分钱。甚至与他一起工作的工友都不知道这个勤工俭学的打工仔是老板的公子,还以为他是家族困难出来打拼的苦孩子呢!
英其诚也从来没和正面的员工说这个问题,就那么半工半读的在家族企业里老老实实的干了四年。等到他毕业的时候,一篇针对完善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和人事晋升的建议,以及一篇拓展进出口业务渠道的设想建议书就放在了他老爹,也就是当时的现任家主的办公桌上。
四年时间,足够英其诚把家族企业内的问题和毛病看得清清楚楚了。什么样的员工是努力进步的,又是什么人在因为个人利益阻碍企业发展,不同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做了什么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所以他提出的建议也就极有针对性和极有见地了。
在他的建议下,英家迅速对家族企业过去的股权模式进行了改革,将不同股份分到了各家成员的手中,彻底把家族里每一个成员的命运和家族企业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把过去那种借着自己英家人的身份,在家族企业里混日子捞好处的情况统统的消灭了。
这种分配股份的手段虽然让家主一脉掌控企业的能力变弱了,但却把整个家族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同时随着每个家族成员能力被激发,被解放,企业决策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和概率也小了很多,发展本已接近停滞的天海集团又获得了上升的动力。
与此同时,天海集团还给那些有技术,有能力,在企业里能够兢兢业业工作的优秀员工发放了原始股,让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对企业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迅速的稳定了员工队伍。同时,天海企业还按照英其诚的建议,在集团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晋升晋级政策,很快就杜绝了在企业里混日子的人的生存空间。
当那些原先曾和英其诚一起吃住,一起发牢骚,一起光着膀子流汗苦干的工友们得知英其诚的真正身份之后,一个个都惊讶得不行。他们中的一些有能力,且塌实肯干的人很快就收到了英其诚的礼物,不是得到了股份,就是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至于那些有能力,却忙于人事交际和跑关系的人,也得到了英其诚的警示和提醒,开始把精力真正放到工作上来。至于那些不可救药者,则早早就从天海集团消失了。
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天海集团的未来接班人是个能吃苦且作风亲民的人。一些有能力,但却厌倦了家族式企业,有离开意图的人都留了下来,想再看看天海企业的未来发展会如何。
凭借一系列有效的建议,英其诚迅速确立了他在天海集团内的地位,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股份。随后,英其诚又开始在他父亲和一些支持者的帮助下,另立炉灶尝试为集团拓展新的业务。
出身于商业世家的家庭环境培养了英其诚良好的商业眼光,儿时的艰难和苦楚磨炼了他的意志,多年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的作风严谨而又亲民。因此在英其诚的身边,迅速聚集起了一批拥戴他的年轻人和有魄力有梦想的人。结果仅仅几年时间,英其诚所负责的新业务拓展连连告捷,一批新项目和新业务为公司带来了大笔的收益,更多的市场出现了天海集团的身影。
又过了几年,当英其诚的父亲因为操劳过度而病倒的时候,英其诚顺利成章的接过了天海集团的大旗,成为了天海集团最年轻的ceo。
从这一点上看,英家比梁家却又是成功得多。虽然英家没出几个像梁文仲那样震动一方的豪杰,但至少英家历代都培养出了出色的商业精英。而且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商业精英给家族带来的地位和影响显然要比过气的英雄豪杰要大得多。更何况梁家这一代只出了一个纨绔子弟,根本没法和英家相提并论。
英其诚年轻有为,长相颇为俊朗,又出身于豪富之家,自然很受各方势力的关注。不少豪商和政商家族都想办法与英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图为自家的企业或生意谋求一个出色的合作伙伴。而各家的名门贵女,淑女名媛,也不时以各种方式频频出现在英其诚的眼前,试图通过各自方式认识和结交这个商业人才,为自家的商业经营和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个机会。
只是让众人意外的是,年纪轻轻的英其诚在这方面显然很稳得住心神。对那些名门贵女,淑女名媛除了表面上的礼貌和客套之外,却根本不假辞色。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没传出过任何桃色的新闻,也没人见他和谁有过比较特殊的关系,似乎根本没人能走进他的心中。
英家的一些长辈还因此劝说过他,希望他能够为英家的商业利益着想,接受一些对家族生意有帮助的名门贵女的善意示好。一旦英其诚能够和那些名门贵女中的一个结下姻缘,想必会对天海集团的生意更加的有利。
夜虎 第四十七章 楚楚情史
看到楚楚的成功,那些担心英其诚签下楚楚是孟浪之举的英家人又没话说了。不过很快他们就又激动起来了,因为他们发现英其诚的娱乐公司根本没在楚楚身上赚钱!
按理说一般的公司签下了楚楚这样的艺人,一定会想办法把楚楚利用到极致,尽可能的压缩艺人的休闲和生活时间,借艺人最火的这一段时间把艺人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让公司好好的发上一笔横财。可偏偏英其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娱乐公司不但没挣到什么钱,反而为了给楚楚进行推广就投入了天价的费用。
对这个事情,英家人自然是颇有微词的。不过因为现在天海集团赢利效果颇佳,英其诚的多轮投资行为事后基本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一时间倒是没人敢站出来直接提出异议。
不过很快,楚楚和姚阿姨两人就看出端倪了。因为她们从她们自己的收入上就可以发现,公司从她们身上赚的钱除了交税金之外,几乎全回到她们手里边了。而公司为楚楚进行推广和组织演出的花费,却全是公司在负担着。
看到这个情况,楚楚和姚阿姨心里又有些没底了。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英其诚在看楚楚的时候眼神有问题,她们非常担心刚跳出虎口又落进狼窝。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会在楚楚身上打什么主意,她们清楚得很。英其诚虽然在被囚事件上帮了楚楚,但谁敢保证他不是一个肯花大价钱的公子哥?这样的人泛泛交往还是可以的,但深入交往的话只会影响楚楚的演艺生涯。
在姚阿姨找到英其诚,拐弯抹角的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英其诚毫没遮掩的承认了。而且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爱慕楚楚,还表示自己绝对是非常认真的选择了楚楚。楚楚身在演艺圈却不爱慕虚荣,不阿附权贵的作法让他很是欣赏。他已经义无反顾的爱上了楚楚,为此他愿意用时间和他的所作所为来证明他对楚楚的爱。
不仅如此,英其诚还打算把他的娱乐公司交给楚楚和姚阿姨,由她们两个更专业一点的人来打理。即便公司前期投入的钱全都打了水漂,也无所谓。他这么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给楚楚更好的平台,让楚楚实现自己的演艺梦想。
财白动人心!自古不变,姚阿姨开始自然是防着英其诚的,但当后来英其诚真的决定要把自己的娱乐公司交给她打理的时候,她马上就动心了。
别看姚阿姨自己有一家经济公司,但那实际上是她自己花钱创办的一个专门服务于楚楚的草台班子而已。资金投入有限得很,所录用的员工也不怎么专业,干起事情来自然也没法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姚阿姨自己也有梦想,既然她失去了成为明星的机会,那么她就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能够实现自己的造星梦。如今有这么一个投入上亿元的,很正规的公司摆在她的面前,姚阿姨迅速就沦陷了。
很快,姚阿姨就成了天海集团旗下英诚娱乐公司的ceo。有了巨额资金的支持,姚阿姨迅速焕发出了职业生涯的春天。随后,她在英其诚的支持下,为楚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唱会,大型演艺活动演出,欧美大片配角角色客串,国家著名导演片中重要角色饰演的机会。把楚楚彻底的推到了国内超一流,亚洲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艺人的高度。
而与此同时,姚阿姨还借用她在娱乐圈内的人脉优势,迅速鉴下了一批有水平有能力,但却郁郁不得志的三线明星和艺人。在随后的运作中,姚阿姨充分证明了她的眼光和包装运作水平,这些艺人在英诚娱乐公司迅速走红,英诚娱乐公司很快就由净投入公司迅速成为了可以正常赢利良性运营的公司。英家旗下的天海集团、姚阿姨和楚楚三方都成了受益者,英诚娱乐公司的成功也让英其诚在英家的地位达到了无人可以憾动的程度。
随着姚阿姨的事业到达了顶峰,她对英其诚的观感也迅速的发生了变化。原先对英其诚还抱有的那种防范心理渐渐消失了,慢慢的对这个年少多金,且商业眼光出众的年轻人开始变得欣赏了起来。这一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她在楚楚面前夸赞英其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到后来甚至三句话不离英其诚,看起来明显有种要摄合楚楚和英其诚的意思。
这就是英其诚的厉害之处了。没错儿,他很有钱,但他和那些有钱之后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可不一样。他知道该怎么实现自己的目标,也知道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怎么让其他人也从中获益和得利。当他的目标就和其他人的目标成了同一个目标的时候,这样别人才就会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楚楚虽然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实际的社会阅历是很少的。她从小就进了军营当文艺兵,快二十岁的时候才转业进入娱乐圈。在娱乐圈里接触的人虽然多,但也都是泛泛之交,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交流和体会。她的一切事情都交由姚阿姨给她提前办好,她只需要唱好歌,演好戏,跳好舞就行了。所以在姚阿姨的刻意熏染之下,她对英其诚的观感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而英其诚也是个心机深沉的人,即便现在楚楚和他的关系已经很近了,但他仍然没有任何孟浪和轻浮的举动,更没有摆大老板对人颐指气使的派头。每当楚楚演出的时候,他都会尽量挤出时间亲自去现场捧场。等楚楚演出完毕下台的时候,他肯定第一时间手捧鲜花迎接楚楚归来。
在其他老板豪商都送女明星跑车名包炫富的时候,英其诚并未跟风送给楚楚什么值钱的礼物,这倒让楚楚在一段时间内对英其诚略略有些失望。像她这种到了这种层面的女孩子,要说没点虚荣心绝对是不正常的。
可就在楚楚以为英其诚对她诚意不够的时候,英其诚却突然在某次演唱会前夕把楚楚带到了演出城市的郊区。眼看着演出时间已经临近,再不赶过去就要来不及的时候,英其诚却带着楚楚来到了郊外的机场。等看到机场停机坪上的一架写着楚楚名字的直升飞机的时候,楚楚这才知道英其诚对她真是用心良苦的。
当楚楚坐着英其诚送给她的直升飞机飞抵举办演唱会的体育场的时候,楚楚的这种空降的出场方式无疑震憾了很多的人。而楚楚内心中的那点虚荣,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在随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楚楚和英其诚的情事自然也公之于众了。
一转眼七年时间过去了,英其诚已经到了三十四岁的年纪。在和楚楚相交相恋的这七年里,英其诚这个天海集团的掌门人可以说把楚楚宠到了天上,楚楚也从当初的二流明星成长成为了一线当红明星。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楚楚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娱乐圈的竞争是激烈的,每一年每一天都有很多新人火起来,又会有很多成名的明星暗淡下去。很多人为了成名成星不择手段,欺骗诋毁污蔑的作法可谓是屡见不鲜。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和各式各样的人说着没营养的废话,或者违心的陪着自己看不上的人吃饭,楚楚渐渐对这种生活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实际上从楚楚从小步入军营,当上文艺兵开始,她没过过一天正常人该过的日子。等到进了娱乐圈之后更是为了成名成星而奔走,哪有片刻的休息和喘息时间?等好不容易成名了,又整日忙着各种应酬演出,完全就是为了名利在拼。这样拼得时间短还可以,可楚楚这一拼可就是拼了十多年,她终于感觉到累了。
而在这个时候,英其诚也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将带领天海集团重回天海市,实现祖孙三代人重振英家家声的梦想。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楚楚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陪英其诚一起去天海,然后在天海举办自己的告别演唱会,随后淡出娱乐圈与英其诚成婚,并在天海举行一场风光的婚礼。
当楚楚告别娱乐圈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对娱乐圈内的震动还是很大的。一些歌迷和影迷的反响强烈,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试图挽留楚楚。而种纬在查到了一条姚阿姨的专访,就是姚阿姨接受采访时谈到楚楚淡出娱乐圈的事情的。
那段专访中姚阿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致意思是说明星也是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怎么做是楚楚的自由之类。还说什么在最好的时候淡出娱乐圈,就等于把最美的记忆留给了歌迷和影迷,这是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什么的。
这就是种纬在得到楚楚来天海举办告别演唱会后,搜集到的楚楚和英其诚之间的一些情况了。实际上说来可笑,别看种纬和楚楚曾经有那么一段朦胧的过去,种纬也算比较关注楚楚。可他的生活圈子毕竟离娱乐圈太远,他也没刻意去搜集这些消息。等到天海当上警察,忙于他的事情的时候,他关注楚楚的事情就更少了。
夜虎 第四十八章 天海暗流
如果不是这次楚楚要在天海举办告别演唱会的事情,他专门搜集了一些关于楚楚的情况。
不过要说起来,种纬还真对这个英其诚挺佩服的。这个人确实是一位商业奇才,加之为了重振英家的家声,祖孙三代人持续不懈的奋斗,终于让自己一家人可以风风光光的回到天海。除去种纬心里对他和楚楚关系的一点微酸的感觉外,种纬觉得这个人还真是个人物。
不过在想到英家和梁家的恩怨的时候,种纬却想到了一个可能,前一阶段梁山港发生的事情和英家准备重回天海是不是有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天海经济的发展,梁山镇发展方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暴的痹病就显现出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年轻一代的梁山镇人是有些不满和无奈的。只不过碍于他们父辈对梁文仲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才勉强生活在这个有些无趣而又活力不足的小镇上的。在没有事情的情况下,这种不满情绪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这种不满的情绪就会以特殊的形势表露出来,比如不久前发生的梁山镇民兵封路事件。
表面上看封路是梁新华的主意,但实际上下面有些人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不但带着人封了路,还有对路过的司机吃拿卡要的行为。虽说道路很快就在梁文仲的配合下疏通了,但这种事情的苗头却是客观说明了梁山镇的现状。有些梁山镇的人抱着反正出了事,闹大了会有别人担责任的心理,自家顺便趁乱捞好处,让周围的人对梁山镇的民风很有意见。
梁山镇的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到梁家?会不会是英家在后面捣鬼?种纬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怀疑是不是正确的。可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梁山镇的事情无能为力,哪怕私下里他和王春生提过一句,但很快就被王春生严肃的否定了。
猜你喜欢